分享

礼物送两个,收礼者只会感觉到一个 这是为什么?

 Blex 2012-01-13

摘要: 大家才刚玩完耶诞节交换礼物,继续是跨年、新年、情人节……其他礼物会继续陆续被送出来!最近看到一篇很有趣的研究,提到了一个微妙的「送礼心理学」:这是来自美国研究,刊载在本期《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学者将此现象称为「送礼者的...

大家才刚玩完耶诞节交换礼物,继续是跨年、新年、情人节……其他礼物会继续陆续被送出来!最近看到一篇很有趣的研究,提到了一个微妙的「送礼心理学」:

这是来自美国研究,刊载在本期《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学者将此现象称为「送礼者的矛盾」(presenter’s paradox)什么叫「送礼者的矛盾」呢?它是在说,有的时候,某某人生日了,你要帮她买生日礼物!这个朋友太重要,于是你心中设定要买一个几乎是名牌的潮流包包,大概要5000元,好吧,走来走去、跑来跑去,最后还是找不到心中的这个预算5000元的包包?


好吧,那,就买一个较小的零钱包好了!价钱「才」3000元,买下之后,自觉「不够」,应该再买第两个礼物,来弥补第一个礼物的不足,比方说,再送一个3000元的胸针好了!

3000元的胸针,加上3000元的零钱包,总和的价钱,应该已经超过原本一个5000元的潮流包,不是吗?

你是这样觉得的,兴高采烈的拿着两个礼物来见这位朋友,没想到这位朋友好像有点失望,为什么?

这批学者所研究出来的「送礼者的矛盾」,就是在说,送礼者总是喜欢将自己礼物的「价值」给「相加」,但,收礼者呢?

学者发现,收礼者所感受到的礼物价值,并非「相加」,而是「平均」

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你以为送一个零钱包和一支胸针,总共6000元的价值?但,收礼的人,却只会看到「两个3000元的价值」,而不是「一个6000元的价值」,也就是说,当你将一个大礼物拆成两个小礼物,受礼者的观感不是两个总和,而是回归到……一个小礼物。

更惨的是,如果你是先送一个超大的礼物,再「锦上添花」补一个小的?那简直是画蛇添足了,因为,对方只会感觉到你的礼物变「差」了!真是有苦说不出。

我是觉得,礼轻情意重,礼只要送到心坎里比什么价值都重要,但,这样的「送礼者的矛盾」,花钱买礼物的朋友们千万要注意,毕竟,你买礼物,也是希望对方看到价值,不是吗?

有趣的是,「送礼者的矛盾」还应用在人生其他方面,学者还做了其他很多相关的实验,比方说,他们对于乱丢垃圾来罚钱,第一种惩罚是罚750美元(2万多台币,很重),第二种惩罚是罚750美元再加上两小时的社区服务,感觉上,社区服务还算轻松!学者问了两组受访者,结果发现,大家认为后面的这个「750罚款加2小时社区服务」罚得较「轻」,而前面那个只有「750罚款」的较「重」。

不过,我觉得,这个研究最令我震撼的不只是「送礼」或「罚款」的技巧而已──

全世界的东西都有「价值」,礼物有价,「人」也有价;你有价,我也有价。

在上班族的世界里,一个人被其他人所认定的价值,会影响了面试、发奖金、或升迁的过程中,而,依这个礼物的实验来看,也应该最常被「扭曲」在这些过程中

你的价值,因为其他人的介入,这么多人一起「被比价」,莫名其妙出现了「送礼者的矛盾」都不知情!你怎么知道为何你这次败了这个面试?或是,你怎么知道这次的奖金、这次的升迁,是「公平」的?

实验者目前尚未能够好好的说明「送礼者的矛盾」到底原因为何,但我们已经知道它的存在,应该好好的「对抗」它!

想像,如果你自己是一个礼物,明明价值很高,却因为「送礼者的矛盾」而降低,「你」要怎么再让对方感受到你真正的价值

答案:一定是好好的「宣传」一下自己的价值,不要手软,要好好的宣传,让对方(收礼者)可以知道你的价值,不要误解你的价值!

说你这个包包是1万元还不够!还要告诉对方,这个包包是哪里制造?哪里买到?内容是什么?就是要确定收礼者真的有听到,不会被其他的礼物给混乱了。

换句话说,面试结束,要再和对方确认一下你的强项,不是说大话,而是再将已经说过的、呈现在履历表上面的再说一次,好好的说清楚。同样的,要发奖金或升迁的时候,要告诉主管再一次你的贡献,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礼物的价值,可以被「平均」掉,没关系,明年还有一个?但是,你就只有一个、也只有少数的机会,你的价值,不要随便被「平均」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