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遗山集》卷五十八

 百城主人 2012-01-15
卷第五十八

        附录九

       缪辑年谱 上

    序 例

余夙喜读元遗山诗。读其诗则求知其人论其世。而由其人其世更可以深解其诗。故年谱不 可缺也。清人为遗山撰年谱者凡数家:曰翁方纲,曰凌廷堪,曰施国祁,曰李光庭。尚有荣廖所作遗山先生年谱略、在得月簃丛书中、殊疏略不足论 。大抵知人论世,凌氏为精。作诗年月,李考最详。《翁谱》疏陋,而有创始之功。 施作简略,乃为笺注之辅。诸家既各有短长,其说亦不无同异。余参稽互校,愿为折中研寻 之余时有创获。因草为新谱,名曰《汇纂》。编次体例,可得而言。

 一、全书体例,略遵《凌谱》。每年之下,撮叙谱主行迹为纲。而以所据资料为目。诸 家考证论断及余之按语皆附焉。纲低一格写,目低两格写,考 证论断皆低三格写。

 二、诸家善言,悉加甄采。其有谬误,间为辨正。至于同一事也,而系年有殊;同一诗 也,而解说各异。或人弃我而取,或彼略而此详。其间出入异同之故,因避行文枝蔓,不复一 一详注。诸谱具在,长短得失,览者自得之。

 三、遗山生平交游,多当时文章气节之士。诸谱于此,或疏而未及,或略而不详,兹编 皆述其行性及与遗山交谊,以见其切磋之益,气类之雅。其卒 于遗山前者,皆叙于卒年。卒于遗山后者,则叙于生年。生卒无可考者,叙于谱中初见时 。

 四、遗山诗集分体而不编年,施李两《谱》,皆著编年诗。《施谱》颇略,遗漏甚多。 《李谱》过详,武断不免。兹编录编年诗,自非题中或自注明著岁月者,皆就诗中人地情事 参稽而定之。非确有证据,不敢著录。而考订之语,或见谱中,或附题下。遗山文及词,亦 编年著录焉。

 五、遗山著书论文之意见,诸谱皆未载,兹编悉加采录,间附阐发。盖遗山本以诗人而 兼史家,此其精华所在,不可遗也。

忆少时读遗山诗,虽不尽悉其身世,然往往悲凉感激,潸然欲泣。及读诸家年谱,参之金 元史籍,始知遗山之诗,国势人心有可为恸哭流涕者。诗人忧愤,无裨陆沈,其感人者深, 而遭逢亦可痛矣。金自大定明昌以还,文风蔚起,遂于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匠。其 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编》虽失传 ,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于一身,非第元明之后无与 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此所以后人撰谱笺诗景仰不绝欤!兹编草创于甲戌,削稿 于乙亥,历时一年,成书两卷。一得之愚,冀补前修之未密,如有疵累,大雅匡焉。乙亥秋七 月溧阳缪钺自识。

金章宗明昌元年,庚戌。宋光宗绍熙元年

 先生生。月日无考始生七月,出继叔父格。

  《本集》卷三十七《南冠录》引:“予以始生之七月,出继叔氏陇城府君。”

  《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文艺传》:“元德明、系出拓跋魏,太原秀容人。累举不第 ,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适。年四十八卒。有《东岩集》三卷。子好问,最知名。”

  《大德碑》本郝经《遗山先生墓铭》:“先生讳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人。系出拓 跋魏,故姓元氏。曾大父春,忠显校尉,隰州团练使。大父滋善,儒林郎,铜山府君,赠朝 列大夫。父格,显武将军,凤翔府路第九处正将,兼行陇西县令;骑都尉,河南县开国男, 邑食三百户。妣河南县君张氏。”

  静乐旧抄遗山诗《后世系略》:“元氏本黄帝后,自昌意少子受封北国,传至后魏拓 跋氏,至孝文,迁都洛阳,改元氏。又传七世而国祚移,遂落籍汝州。唐元结官礼部侍郎。 五季后自汝州迁平定。至先生高祖谊,宋宣和间,官忻州神虎军使。曾祖春,隰州团练使, 靖康末,自平定迁忻。祖滋善,金正降二年始仕,为柔服丞,所谓铜山府君也。生三子:长 德明,号东岩,尝读书东山福田精舍,累举不第,以诗酒自适,先生贵后,赠中顺大夫,此 所谓东岩府君也。次格,官陵川令,以遗山贵,赠明威将军,所谓陇城府君也。季升,字德 清,以兄陇城荫,补承奉班,亦无子。德明生三子,长好古,字敏之,没于贞祐二年元兵屠城 之难。次好谦,字益之。季即先生出继叔父陇城君。”翁方纲 《之遗山先生年谱》《附录》引

  李光庭《广元遗山年谱》、后简称李谱。“《 为第四女配婿祭庙文》云:敢告于显伯考赠中顺大夫东岩府君、显伯妣河南郡太君王氏、显 考广威陇城府君、显妣河南县太君张氏。按王氏,先生之本生母,即敏之兄《墓铭》所称太 夫人年在喜惧者也。后不从先生,没不知其处,当从益之。张氏,先生之继母,即《故物谱 》所称贞祐丙子之兵,余将奉先夫人南渡者也。后卒于内乡,归葬于新兴。又按先生之亲属 ,曰侄搏者,益之之子,出继承奉君,北渡后相失,回乡后依先生。曰侄一飞者,当是敏之 之子,北渡后一得安信,后不知其处。曰侄孙伯安者,不知何人之孙,则从先生。至《南冠 录引》所云付文严以备遗忘,应是字讹,否则文严不知何人。又有小功兄寂然,时为黄冠, 亦见集中。《南冠录引》:先祖铜山府君,正隆二年赠出身,正大之末,吾家食先朝禄七十 余年矣。”

  钺按:金秀容县属河东北路忻州,今山西省忻县。

  又按:先生尝言:“士之有所立,必藉国家教养,父兄渊源,师友讲习,三者备而后 可。”《中州集》卷十《辛愿传》斯言也,实无异于夫 子自道。盖先生本生父元德明即以诗名。《中州集》卷十载杨叔玉为德明所撰《墓铭》云: “先生自幼读书,世俗鄙事终其身不挂口,为人诚实乐易,洞见肺腑,虽童子以言欺之,亦 以为诚然也。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未尝一日不饮酒赋诗。先生作诗,不事雕饰,清美圆熟 ,无山林枯槁之气。有集三卷,藏于家。”而先生兄好古,字敏之,亦性识颖悟,读书能强 记,务为无所不窥。《中州集》卷十有小传其遗传之美 ,家学之善可知。此所谓父兄渊源者也。金代开国之初,文教不足称。世宗章宗之世,儒风 丕变,庠序日盛。南渡以后,赵秉文李纯甫主持坛坫,文尚奇古,诗学风雅、《归潜志》:“南渡后,文风一变,文多奇古,诗多学风雅,由赵 闲闲李屏山倡之。”国运衰而文运反盛焉。先生生于章宗明昌元年,二十五岁时。贞 祐南渡。适值金代文运最昌之时,此所谓国家教养者也。先生年十四,从郝天挻学,即探求 根本,不为词赋速售之业。南渡后,游于杨赵诸公之门,而与往还倡和,以诗文相切劘者, 如李纯甫、麻九畴、雷渊、王渥、李献能、李汾、辛愿等,皆一时才俊之士。此所谓师友讲 习者也。三者具备,则知先生之所以卓为一代文章宗匠者,其培养之功,非偶然也。

是年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三十二岁,冯璧字叔献二十九岁,杨云翼字之 美二十一岁,完颜字子瑜,封密国公。十九岁 ,王若虚字从之十七岁,李纯甫字之纯,号屏山。十四岁、李冶字仁 卿十一岁,麻九畴字知几八岁,雷渊字希颜七岁,王渥字仲 泽五岁。

 李冶,真定栾城人,登金进士第,知钧州事。金亡,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间。世祖在 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冶正言应对,世祖嘉纳。晚家元氏,买田封龙山下,与先生及张 德辉游,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世祖即位,以学士召。就职期月,以老病辞。卒年八十八 。《元史》卷一百六十有传。中统中,严忠杰刊先生集,冶为作序。赵秉文诸人事,并详后 。

是年,耶律楚材字晋卿生,张柔字德刚生,王鹗字百 一生。

 张柔,易州定兴人。金贞祐间,河北盗起,聚众保西山,仕至中都经略使。元兵南下, 兵败被执,遂以众降。后灭金伐宋,柔功甚多。仕至万户,镇顺天府。《元史》卷一百四十 七有传。柔与先生为宗盟之僚婿,先生北渡后,时至其幕府。

 王鹗,开州东明人。金正大元年,进士第一,仕至左右司郎中。元张柔破蔡州,辇归保 州。世祖即位,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诰典章,多所裁定。卒谥文康。《元史》卷一百六十有 传。中统中严忠杰 刊先生集,鹗作后引。

明昌二年辛亥。

 先生二岁。

 赵天锡字受之生。

明昌三年壬子。

 先生三岁。

 李汾字长源生,李献能字钦叔生,冀禹锡字京父生。

明昌四年癸丑。

 先生四岁。始读书。

  《本集》卷三十七《南冠录引》:“余自四岁读书。”

  《本集》卷十六《王黄华墓碑》:“某不敏,自初学语,先夫人教诵公五言。”

   钺按:初学语能诵诗,至早当在四岁时,故系于此年。

明昌五年甲寅。

 先生五岁,从父格官掖县,过济南。

  《本集》卷三十四《济南行记》:“予儿时,从先陇城府君官掖县,尝过济南,然但 能忆其大城府而已。”

   翁方纲《元遗山先生年谱》后简称《翁谱 》“方纲按:先生乙未岁《济南杂诗》云:四十二年弹指过。则其随陇城君至济南, 在四五岁时也。”

   钺按:金掖县属山东路莱州,今山东省掖县。金济南府属山东东路,治历城县,今 山东省历城县。

明昌六年乙卯。宋宁宗庆元元年

 先生六岁。

承安元年丙辰。

 先生七岁。入小学。

  《本集》卷一《古意诗》:“七岁入小学。”

  《本集》卷二《曲阜纪行诗》:“我昔入小学,首读仲尼居。百读百不晓,但有唾成 珠。”

  《金史》本传:“七岁能诗。”

  《墓铭》:“先生七岁能诗,太原王汤臣称为神童。”

   钺按:先生《南冠录引》:“八岁学作诗”,则此云七岁能诗,殆约略之词,不及 先生自述之可据也。故学诗一事,系之次年。

承安二年丁巳。

 先生八岁。学作诗。

  本集卷三十七《南冠录引》:“八岁学作诗”。

承安三年戊午。

 先生九岁。

承安四年己未。

 先生十岁。

承安五年庚申。

 先生十一岁。从父格官冀州,路铎教之为文。

  《墓铭》:“年十一,从叔父官于冀州,学士路宣叔赏其俊爽,教之为文。”

   钺按:金冀州属河北东路,今河北省冀县。

   《中州集》卷四《路铎传》:“铎字宣叔,伯达之子,与弟钧和叔,父子俱有重名 ,而宣叔文最奇,尤长于诗,精致温润,自成一家。任台谏,有古直臣之风。贞祐初,出为孟 州防御使,城陷,投沁水死。”《金史》卷一百有传

 宋朱熹卒,年七十一。据王懋纮《朱子年谱》

泰和元年辛酉。宋宁宗嘉泰元年

 先生十二岁。

泰和二年壬戌。

 先生十三岁。

 十月十日王庭筠卒,年五十二。本集卷十六有《墓碑》 、《中州集》卷三有传:《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文艺传》。

  钺按:王庭筠卒年,《墓碑》作五十二,《中州集》作四十七,《金史》本传同,今 从《墓碑》。庭筠字子端,盖州熊岳人。仕至翰林修撰。隐居黄华山,号黄华山主,诗文有 师法,高出时辈之右,字画学米元章,尤善墨竹。为人眉目如画,善谈笑,风流蕴藉,冠冕 一时。先生虽不及相接,而甚向慕之。癸丑岁为作《墓碑》云:“某不敏,自初学语,先夫 人教诵公五言,志学以来,知慕公名德,盖尝梦寐见之。虽不迨指授,至于不腆之文,亦从 公沾丏得之。”

泰和三年癸亥。

 先生十四岁。从父格官陵川,受学于郝天挺。

  《本集》卷二十三《郝先生墓铭》:“泰和初,先人调官中都,某甫成童,学举业, 先人思所以引而致之者,谋诸亲旧间。皆曰:濩泽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为子求师,莫此 州为宜。……于是先人乃就陵川令之选。时乡先生郝君方聚子弟秀民教授县庠,先生习于礼 义之俗,出于贤父兄教养之旧,且尝以太学生游公卿间,阅人既多,虑事亦审,故其容止可 观,而话言皆可传,州里老成宿德多自以为不及也。某既从之学,先生尝教之曰:学者贵其 受学之器。器者何?慈与孝也。今汝有志矣,器如之何?又曰:今人学词赋以速售为功,六 经百氏分裂补缀外,或篇题句读之不知。幸而得之,且不免为庸人,况一败涂地者乎!又曰 :读书不为文艺,选官不为利养,唯知义者能之。今世仕宦,多用贪墨败官,皆苦于饥冻不 能自坚者耳。丈夫子处世不能饥寒,虽一小事,亦不可立,况名节乎。汝试以吾言求之。先 生工于诗,尝命某属和。或言:令之子欲就举,诗非所急,得无徒费日力乎?先生曰:君自 不知,所以教之作诗,正欲渠不为举子耳。盖先生惠后学者类如此,不特于某然也。先人既 罢官,某留事先生又二年。”

  《墓铭》:“年十有四,其叔父为陵川令,遂从先大父学,先大父即与倡和。或者讥 其不事举业,先大父言,吾政不欲渠为举子尔,区区一第,不足道也。遂令肆意经传,贯串 百家,六年而业成。”

  《金史》卷一百二十七《隐逸传》:“郝天挺,字晋卿,泽州陵川人。早衰多疾,厌 于科举,遂不复充赋。太原元好问尝从学进士业。贞祐中,居河南。为人有崖岸,耿耿自信 ,宁落魄困穷,终不肯一至豪富之门。年五十,终于舞阳。”

   凌廷堪《元遗山先生年谱》、后简称《凌谱 》“按《元史》又有一郝天挺,字继先,出于朵鲁别族,受业于遗山元好问,累拜河 南行省平章政事,谥文定。尝修《云南实录》五卷,又注《唐人鼓吹集》十卷,行于世。此 天挺非晋卿也。时先后有二郝天挺,一为先生之师,一为先生之弟。王文简《池北偶谈》辨 之甚详。”

   钺按:先生所作《郝先生墓铭》云:“以某年月遘疾,春秋五十有七,终于寓舍。 ”未言卒于何年。《中州集》同。《金史本传》作卒年五十,亦不详何年卒。施国祁《元遗 山诗集笺注》后简称《施注》考遗山师友年齿,谓郝长 先生二十九岁,然则当卒于兴定元年丁丑,惟不知其何所据也。先生成童就学,即遇良师, 受业六年,生平学术文章之根基已具于是矣。

   又按:金陵川县属河东南路泽州,今山西省陵川县。

 刘祁生。刘祁,字京叔,浑源人,先生友刘从益之子 。

泰和四年甲子。

 先生十五岁,在陵川,学为时文。

  《本集》卷一《古意诗》:“十五学时文”。

  《本集》卷四《张彦宝陵川西溪图诗》自注:“陵川在太行之巅,盖天壤间清凉境界 也。江淮太平散人题诗东庙,自谓已造仙府,恨居民不知其乐耳。此先君子旧治,宴游西溪 ,仆以童子侍焉。”

  《本集》卷三十一《通真子墓碣铭》:“往予先君子令陵川,予识成童,及识通真子 之大父。”钺按:通真子之大父即秦事轲,先生友人秦略之父也。

  《续夷坚志》卷三:“先人宰陵川,泰和甲子元夕,县学烧灯,有以杏棣棠枯枝为翦 彩花者,灯罢,家僮乞之,供于县署佛屋中。四月上七日,先夫人焚诵次,乃见杏棠皆作花 ,真赝相间,先人会宾示之。以为文字之祥,为赋《瑞花诗》,予年始十五矣。”

泰和五年乙丑。宋宁宗开禧元年

 先生十六岁。在陵川,曾赴试并州。

  《遗山新乐府》卷一《摸鱼儿题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 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 为识,号曰雁邱。同行者多为赋诗,余亦有《雁邱词》。”

   钺按:《金史.选举志》:金代科举之制,凡诸进士举人,由乡至府,由府至省, 及殿廷,凡四试。章宗明昌元年,罢去乡试。先生赴试,盖府试也。并州即太原。考《选举 志》,府试策论进士凡七处,无太原,府试词赋经义进士凡十处,有太原,则先生盖举词赋 或经义进士也。又府试之期,词赋进士则以八月二十五日试赋及诗,又间三日试策论,经义 进士又间词赋后三日试经义,又三日试策。先生之赴试,盖在八月间,故道逢捕雁者也。

   又按:先生所作《雁邱词》,张炎谓其“模写情态,立意高远。”见《词源》先生十六岁时所作,已能如此,可以见其天才之超 逸矣。录其词于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 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妬,未信 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按此词题序云:“旧所作无宫商,今为改定。”似其中不乏后来改 定之处,然大体固仍为当时原稿也。

   又按:《本集》卷二十三《刘景玄墓铭》:“泰和中,予初识景玄于太原,人有为 予言,是家读《广记》半月而初无遗忘者,予未之许也。杯酒间戏取市人日历鳞杂米盐者, 约过目则读之,已而果然。”盖是年事。

   又按金太原府属河东北路,治阳曲县,今山西省阳曲县。

 先生本生父德明卒,年四十八。《中州集》卷十有《小 传》,《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文艺传》。

  钺按:先生本生父东岩君德明卒年,无明文可据。《中州集》卷十《敏之兄传》云: “年二十,就科举,时先东岩君已捐馆,太夫人年在喜惧,望其立门户甚切。”敏之殁于贞 祐二年甲戌,年二十九,是年适二十岁,故翁凌两谱,皆定东岩君殁于是年。李谱从翁谱而施国祁《元诗笺注》本年谱,后简称施谱则据《中州集》《东岩君传》:“先人捐馆后十 年,好问避兵南渡。”合之《与聪上人书》甲戌渡河之言,当在泰和三年癸亥。钺考先生因 避兵举家南渡,在贞祐二年丙子,集中《虞坂行诗注》、《南冠录引》、《故物谱》、《承 奉河南元公墓铭》、《孙伯英墓铭》,均道及其事。甲戌南渡,惟见于《与聪上人书》,或以 他事,或记载偶误。参看本谱甲戌年下殆不足据。东岩 君若卒于是年,则至丙子恰为十年,与《中州集东岩君传》合,故从翁凌两氏之说。

 编年诗词《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泰和》六年丙寅蒙古铁木真即皇帝位,是为太祖元年 。

 先生十七岁。

 徐世隆字威卿生。

  徐世隆、陈州西华人。金正大四年进士,国亡后,居严实东平幕府。仕元至山东提刑 按察使。后召为翰林学士,以疾辞。《元史》卷一百六十有传。中统中,严忠杰刊先生集, 世隆为作序。

泰和七年丁卯。

 先生十八岁。始一归乡里,仍回陵川。父格教以民政。

  《本集》卷三十五《忻州天庆观记》:“予婴年,先大夫挈之四方,十八乃一归,始 闻乡里谈天庆异事。每岁二月望,有鹤降此殿,多至十数,少不下二三,州人习以为常,皆 先期延望。”

   钺按:《本集》卷二十三《郝先生墓铭》:“先人既罢官,某留事先生又二年然后 归。”所谓先生罢官者,不知在何年。然先生十九岁即离陵川至长安,若以留事二年计之, 则罢官早当在上年,迟则在本年,别无他证,故不敢定。李谱谓陇城君于上年罢官,本年先 生盖归娶,亦推测之辞也。

  《本集》卷三十七《南冠录引》八;“十岁,先府君教之民政。”

 宋辛弃疾卒,年六十八。

泰和八年戊辰,宋宁宗嘉定元年。十一月丙辰,章 宗崩,卫王永济立。

 先生十九岁。曾至长安。

  《遗山新乐府》卷一《蝶恋花题序》云;“戊辰岁长安中作。”

   钺按;《本集》卷三十七《送秦中诸人引》;“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 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湎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盖即是年事。 二十许者,约略言之,举成数也。金长安县属京兆府路京兆府,今陕西长安县。略阳,汉县 名。金为陇城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百里许。盖陇城君官陇城令,先生随赴任所也。又按 ;《金史.本传》云:“从陵川郝晋卿学,六年而业成。”先生十四岁从学于郝,业成当在 是年。本集卷一《古意诗》云;“二十学业成,随计入咸秦,”是也。

 编年诗词《梦归》卷二李谱以诗中有“长安佳丽地游子 自枯槁”句,定为此年作。《蝶恋花》(一片花飞春意减)戊辰岁长安中作。

卫绍王大安元年己巳。

 先生二十岁。

 长女真生。

  《墓铭》;“女五人;长曰真,适进士东胜程思温。”

   《施谱》:“按示程孙诗云;生女四十年,知有为父乐。诗为戊申作,长女生于是 年。”

   《凌谱》:“案先生子三人:长抚,次振,次揔;女五人。生年可考者,惟真及三 女顺长子抚而已。”钺按第三子揔生年亦可考,详戊申年 。

   《李谱》:“《两山行记》云:先东岩君生平爱凤凰山,然竟不一到。予二十许时 ,自燕都试,乃与客登南楼,此代州南楼也。按《辛丑代州南楼》诗云;‘东洛西秦往复回 ,几番风雨与尘埃,家山最与南楼近,三十三年恰再来。’此正指赴洛阳试长安事,而燕试 则误也。盖先生后此尝燕试,故大略忆之而误记于此。即所云二十许,亦大略之词,证以《 古意诗》,斯得之耳。是年至洛阳,赴长安,试不遇,复回新兴,往游代州。”钺按:李谱 谓先生赴秦在本年,误。盖先生赴试长安在上年,《蝶恋花题序》云:“戊辰岁长安中作” 可为明证。李氏殆未详考。至于游洛在何年,则不敢遽定矣。先生登南楼,当在父殁归里之 后,约在二十三四岁时。所云自燕都试,并非误记。详见癸酉年下。

 宋陆游卒,年八十五。据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 》。

大安二年庚午。

 先生二十一岁。父格卒官陇城,先生扶护还秀容。

  《本集》卷三十七《南冠录引》:“大安庚午,府君卒官,扶护还乡里。时予年二十 有一矣。”

  《续夷坚志》卷二:“好问年二十一,先君官陇城。大安庚午春,先人疽发于鬓,好 问愚幼,平居作举子计,于医药懵然无所知,庸医满前,任其施设,先君竟用是捐馆。”

大安三年辛未,蒙古太祖来伐,前军至中都,中都戒严。

 先生二十二岁。

  《本集》卷二《萧斋诗序》:“故民部长陵萧公,泰和大安间,名德雅望,朝臣无出 其右,其为太原道漕使时,不肖方厕诸生间,顾尝一望眉宇,以为甚幸,然亦以齿少且贱, 不得与横经之末而为恨也。”

   钺按:此事约在是年。萧公即萧贡,字真卿,咸阳人,官至户部尚书。好学不倦, 注《史记》百卷。《中州集》卷五有传,《金史》卷一百五有传。

 九月,党怀英字世杰卒,年七十八。《中州集》卷三有传,《金史》卷一百二十五《文艺传》。

崇庆元年壬申。

 先生二十三岁。

   《李谱》辛未年下云:“按《两山行记》云:予自燕都试,当在此一二年间。《出 都诗》云:“汉宫曾动伯鸾歌,事去英雄可奈何?是曾至燕也。”本年下云:“是年及去年 皆家居,中至燕试,《元夕》诗:“青衫骢马踏东风”,是在燕作。又云:“二十三年似梦 中”。钺按:李氏推定先生赴燕试在此二年中,是也。至谓《元夕》诗为在燕作,则非。盖 “青衫骢马踏东风”,既无由定为确在燕作之证,而“二十三年似梦中”上句云:“彰阳旧事 无人记”,则似追忆旧事之意,非谓作诗时恰二十三岁也。

至宁元年癸酉。八月,胡沙虎弑卫绍王,立升王珣。九月以后,为宣宗贞祐元年,秋,蒙 古兵三路来伐。

 先生二十四岁。

  《本集》卷三十六《十七史蒙求序》:“予年二十余,住太原学舍,交城吴君庭秀洎 其弟庭俊,与予结夏课于由义西斋。尝以所按《蒙求》见示。”

   钺按:《十七史蒙求序》谓:“后三十七年,始得序之。”序文之作,在庚戌岁, 先生年六十一。逆溯三十七年,正此年也。施谱系于二十二岁时,嫌太早。翁谱系于贞祐二 年。考贞祐二年三月,蒙古兵破忻州,先生仓皇避寇,似无暇与朋友优游讲习矣。

  《本集》卷三十四《两山行记》:“先东岩君生平爱凤山,然竟不一到,故诗有‘凤 凰闻说似天坛,北去南来马上看。想得松声满岩谷,秋风无际海波寒’之句。予二十许时, 自燕都试,乃与客登南楼。亡友苏莘老阎德润张九成王仲容辈,说山中道人所居有松风轩, 层檐高栋,半出空际,长松满涧谷,如云幢烟盖,植立阑楯之下。山空夜寂,石上闻坠露声 ,使人耿耿不寐。”

   钺按:此事不详何年。约在辛未壬申癸酉三年中,故附于此。翁施李三谱,皆系于 己巳岁,颇误。己巳岁先生方在秦中,无由与客登南楼也。南 楼在代州。

   《李谱》:“按《元史太祖纪》,是年秋,分兵三道:命王子术赤察罕台、窝阔台 为右军,循太行而南,取保遂安肃安定邢洺磁相卫辉怀孟,掠泽潞辽沁平阳太原吉隰,拔汾 石岚忻代武等州而还。是由太行之东而南,复循太行之西而北也。皇弟哈撒儿等为左军,取 蓟州平滦辽西诸郡。帝与皇子拖雷为中军,取雄霸莫安河间沧景献深祁蠡冀恩濮开滑博济泰 安济南滨隶益都淄潍登莱沂等郡。复命木华黎攻密州,屠之。是山东河北河东俱无完土,金 只存燕京矣。而在是年,与集中不合。”

贞祐二年甲戌。夏五月,徙都汴京。六月,蒙古复围中都。

 先生二十五岁。三月,蒙古兵陷忻州,避兵阳曲北山之羊谷。

 先生兄好古遇害。年二十九。《本集》卷二十五有《墓 铭》,《中州集》卷十有传。钺按:敏之卒,《中州集》作三十一,《续夷坚志》作三十二 ,今从《墓铭》。

  《中州集》卷七《王万钟传》:“贞祐二年,州(忻州)破,死者十万余人。时三月三日 也。”又卷五赵元《修城去》诗注:“甲戌岁,忻城陷,官复完治。”

  《本集》卷二十五《敏之兄墓铭》:“兄字敏之,讳好古。性颖悟,读书能强记,务 为无所不窥。再试不中,意殊不自得。又娶妇不谐,日致恶语,遂以狷介得疾。尝作《望月 诗》,有“莫倦夜深仍坐待,密云或有暂开时”之句。或言诗境不开廓,非佳语也。曰:吾 得年不能三十,境趣能开廓乎。未几,殁于贞祐二年三月北兵屠城之祸。年二十九矣。 ”

  《李谱》:“《敏之墓铭》三月屠城之祸,《元史》详于去年。而是年三月,金主以 卫王女与蒙古和,则屠城一举与集不合。又《曲阜纪行》诗云;“谁言甲戌乱,煨烬入炎燎 。”明著其年,似属史误。窃尝推之,《元史》所举,自合用兵始末而言。为地既多,未必 去年即能尽撤,则金主说和之时,济南及忻州尚在焚掠,及和事定然后归,三月尚屠城也。 又按《金宣宗纪》:是年正月,大元兵徇怀州,则三月屠忻州,信矣。”

 《本集》卷三十九《答聪上人书》:“仆自贞祐甲戌南渡河,时犬马之齿二十有五,遂 登杨赵之门,所与交如辛敬之雷希颜王仲泽李钦叔麻知几诸人,其材量文雅皆天下之选。”

  《施谱》:“案《虞坂行》《故物谱》皆云:丙子奉母渡河,是年或以他故先渡耶。 ”钺按:先生避兵南渡,在贞祐丙子,集中数言及之。盖甲戌岁蒙古兵破忻州,先生避兵太 原,《南冠录引》所谓:“因循二三年,中原受兵,避兵阳曲秀容之间,岁无宁居。”殆即 此后一二年中事。

  《本集》卷十四有《避兵阳曲北山之羊谷题石龛诗》,盖即是年避兵时作。及丙子二 月,蒙古兵复围太原,先生知河东终不可守,遂于是年夏尽室南渡。乃《答聪上人书》又有 甲戌渡河之语,殊为可疑。施氏求其故而不得,于是以犹疑之辞解之曰:“或以他故先渡。 ”然观书中所谓遂登杨赵之门云云,即丙子南渡后之情况。然则《答聪上人书》中所言渡河 ,即丙子岁之事;而所谓甲戌,所谓年二十有五,殆先生晚年误记耶。凌谱亦谓二者恐有一误。无他左证,疑莫能明。姑志于此,以俟知者。

 编年诗词  《石岭关书所见》卷十  按《宋史.地志》, 石岭关在秀容县。诗云:“连营突骑红尘暗,微服行人细路高。已化虫沙休自叹,厌逢豺虎 欲安逃。”盖是年避兵时作。  《避兵阳曲北山之羊谷题石龛》卷十四。

贞祐三年乙亥。五月庚申,中都破。留守完颜承晖自杀。蒙古遂入燕,焚宫室,月余不灭 。

 先生二十六岁。

   《李谱》谓先生于甲戌年春避兵,夏回乡,复往汴京。乙亥春在汴试不遇。夏由潞 州回新兴。谓来时取道太行之东,以《过井陉诗》卷 四为证。归时取道太行之西,以《杂诗》六首卷十 二为证。又以《天井关诗》卷三有“二十年前走 大梁,当时尘土困名场”之句,定为往汴乃赴试。钺按:所谓尘土困名场者,无非言己当时 屡试不遇,并无赴试之意。先生晚年常往来于燕晋之间,其过井陉非止一次,且玩《过井阱 诗》,亦无由证为甲戌年作。至于《杂诗》六首,钺定为己亥岁先生年五十由冠氏归里时作 。诗云:“鼠肝虫臂复何辞,坎止流行亦有时。已被吴中唤伧父,却来河朔作炎儿。”又云 :“乡关白日照青天,徒步归来亦可怜。袖里新诗一千首,不愁锦绣裹山川。”皆似久离乡 井饱更患难之辞,决非少时之作。故不从李说。附辨于此。

 编年诗词  《梁园春》卷六  自注“车驾迁汴京后作”。 按宣宗于上年秋七月至汴京。诗为春日作,故定为是年。

贞祐四年丙子。二月,蒙古兵围太原。

 先生二十七岁。忻州被兵,夏五月,奉母张太夫人避乱南渡河,寓居三乡。十月,蒙古 破潼关,避兵女几之三潭。

  《本集》卷三《虞坂行》自注:“丙子夏五月,将南渡河,道出虞坂,有感而作。”

  《本集》卷三十七《南冠录引》:“贞祐丙子,南渡河,家所有物,经乱而尽。”

  《本集》卷三十九《故物谱》:“贞祐丙子之兵,藏书壁间得存。兵退,余将奉先夫 人南渡河,举而付之太原亲旧家。自余杂书及先人手写《春秋》《三史》《庄子》《文选》 之等尚千余册,并画百轴,载二鹿车自随。三研则瘗之郑村别墅。是岁寓居三乡。其十月, 北兵破潼关,避于女几之三潭,比下山,则焚荡之余,盖无几矣。”

   钺按:《金史.地理志》:三乡镇属嵩州福昌县,女几山亦属福昌县。福昌县在今 河南宜阳县西六十里。

  《本集》卷二十五《承奉河南元公墓铭》:“公讳升,字德清,贞祐丙子,自秀容避 乱河南,客居崧山。”

   钺按:《元升墓铭》有考滋善兄陇城府君之语,则升即先生叔父也。是年盖与先生 同南迁,翌年卒,遂葬于河南,故《墓铭》有“遂为南迁第一祖”之语。

  《本集》卷三十一《孙伯英墓铭》:“贞祐丙子,予自太原南渡,故人刘昂霄景玄爱 伯英,介予与之交,因得过其家,登寿乐堂,饮酒赋诗,尊俎间谈笑有味,使人久而不厌。 ”

   钺按:《孙伯英墓铭》云:“伯英,雄州容城人,居洛阳四世。”先生南渡时过洛 阳与相见也。《中州集》卷七有刘昂霄《送裕之往洛阳兼简孙伯英》诗,殆作于是时。诗曰 :“洛水崧山寿乐堂,每从热恼得清凉。竹床石枕应无恙,尚可分风供十方。”

  《金史.本传》:“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钺按:《金史》乃约略之词,未确指《箕山》等诗即本年作,然《墓铭》谓赵秉文 见先生《箕山》等诗,以书招之,考先生见赵在次年,则《箕山》等诗殆即是年作欤。

 编年诗词  《箕山》卷一  《元鲁县琴台》卷一  《虞坂行》卷 三  《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卷三  《落 魄》卷七诗云“行役鱼赪尾,归期乌白头。中州遂南北,残息 付悠悠。”故李谱定为本年作。  《八月并州雁》卷 七  自注:“三乡时作”。诗云:“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怀乡之思也。

 编年文  《市隐斋记》卷三十三

兴定元年丁丑。

 先生二十八岁。在三乡,撰《锦机》一卷。往汴京以诗文见礼部尚书赵秉文。

  《本集》卷三十六《锦机引》;“文章天下之难事,其法度杂见于百家之书,学者不 遍考之,则无以知古人之渊源。予初学属文,敏之兄为予言如此。兴定丁丑,闲居汜南,始 集前人议论为一编,以便观览。盖就李嗣荣卫昌叔家前疑所字 之误有书而录之,故未备也。山谷与《黄直方书》云:欲作《楚辞》,须熟读《楚辞 》,观古人用意曲折处,然后下笔。喻如世之巧女,文绣妙一世,误欲织锦,必得锦机乃能 成锦。因以《锦机》名之。十一月日,河东元某自题。”

  《本集》卷十一《论诗三十首》自注云:“丁丑岁三乡作。”

   钺按:《锦机引》所谓闲居汜南,盖即三乡也。先生是岁既集前人论文之语为《锦 机》,又作《论诗三十首》历评古作者,盖闲居无事,故于诗文用力特深。《锦机》一书已 佚,《论诗绝句三十首》效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诸篇而作。后王士祯袁枚皆仿其体,遂 于诗中别启一户牖。先生论诗之重要意见,亦多存于其中。兹略述其大端(一)吾国因疆域广阔 ,故学术文章皆有两种不同之风气。以诗文论,大抵北人雄壮,其失也粗质;南人婉秀,其 失也靡弱。先生为北人,故喜雄壮之作。如云:“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 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勅勒川。”又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 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盛称《敕勒歌》而讥秦少游之作为女郎诗,可以见其意矣 。(二)先生禀性豪爽,其诗亦然,故不喜寒苦艰涩险怪之作,于孟东野陈后山卢玉川皆不满意 。其《咏东野》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 楼。”《咏后山》云:“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 精神。”咏玉川云:“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 符。”(三)先生天资极高,功力亦深,故其追溯源流,裁量高下,亦颇具特识。其论柳子厚云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谓柳诗出于 康乐,可谓洞悉源委。其论黄山谷云:“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论诗宁下涪翁 拜,未作江西社里人。”所见尤卓。惟其中微意,须稍加阐发。盖世之学杜者,于唐莫善于 李义山,于宋莫善于黄山谷。二子之学杜,皆得其神而变其貌,故往往非浅学者所能识。宋初 “西昆体”诸人,尸祝义山,而谓老杜不免有村夫子面目,盖纯以貌取,而不知义山即源出 于杜也。山谷面目,与义山迥别,而其精神则相通。盖两人皆学社,山谷实不免有借径于义 山之处。《朱少章诗话》云:“黄鲁直独用昆体工夫,而造老杜浑成之地,禅家所谓更高一 著。”此实入微之论,非皮相者所能知,盖唐人善学杜者无如义山,而宋人能由义山以上接 老杜者无如山谷也。“西昆体”诸人不能知义山,江西派诸人,名为宗山谷,亦实不能知山 谷。然山谷之真价,并不因末流之弊而贬损。故先生诗曰:“古雅难将子美亲”云云,意谓 江西派诸人之诗,既无子美之古雅,又无义山之精纯,而山谷之诗,即由义山以上接子美, 精神实与两家相通。今既不能得两家之妙,亦自不能得山谷之妙矣。故吾宁推崇山谷而不愿 附于江西诗派中也。当先生时,南宋则江西派之势犹盛,金朝如王若虚等又痛诋山谷,皆不 若先生之见为精卓而持平也。(四)北宋诗人苏黄为巨擘,元祐以后,作者率不出二家范围。先 生则欲独树一帜,别辟境界。如云:“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 ,沧海横流却是谁。”又云:“金入洪罏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若有功臣在,肯放 坡诗百态新。”皆讥当时作诗者甘为古人笼罩,不能推陈出新。卒之先生果能卓然自立,与 南朝之陆游,同为苏黄以后两大家,后人并称苏黄陆元,可谓不负其言矣。

  《本集》卷三十九《赵闲闲真赞》:“兴定初,某始以诗文见故礼部闲闲公,公若以 为可教,为延誉诸公间。又五年,乃得以科第出公之门。”

  《金史.本传》:“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 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墓铭》:“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赵礼部见之,以为少陵以 来无此作也。以书招之,于是名震京师,目为元才子。”

   钺按:先生举进士在兴定五年,则初见闲闲当在是年也。李谱谓先生是年赴汴京试 ,不知何据。

  《本集》卷三十七《木庵诗集序》:“英上人贞祐初南渡河,居洛西。三乡有辛敬之 赵宜之刘景玄,予亦在焉。三君子皆诗人,上人与相往还,故诗道益进。”

   钺按:序中所述,盖此时事。辛赵刘皆先生至友,辛刘二人事详后。赵宜之名元, 号愚轩,《中州集》卷五有《传》曰:“元字宜之,定襄人。经童出身,举进士不中,以年 及调巩西簿,未几,失明。自少日博通书传,作诗有规矩,泰和以后有诗名河东。南渡以后 ,往来洛西山中,闲闲公雷御史王子文许至忠崔怀祖皆爱之,所至必虚左以待。为人有材干 ,处事详雅,既病废,无所营为,万虑一归于诗,故诗益工。宜之之父名淑,与先陇城为莫 逆交,故好问交游间得宜之之诗为多。”《金史》卷九十有赵元,与此非一人。

   又按:《中州集》卷七有刘昂霄《中秋日同辛敬之魏邦彦马伯善麻信之元裕之燕集 三乡光武庙诸君有诗昂霄亦继作》一诗,殆是年作。先生是年亦有《秋日载酒光武庙》 诗本集卷十也。

 先生叔父升卒,年五十五。《本集》卷二十五有《墓铭 》。

 编年诗词  《龙门杂诗》卷一  《寄英禅师师时住 龙门宝应寺》卷二  按《龙门杂诗》有“学诗二十年”之句, 《寄英禅师》诗有“呻吟二十年”之句,先生八岁学诗,至是二十年矣。又此二诗皆涉及英 禅师,据《木庵诗集》序,先生与英禅师相往还,时方在三乡,故此二诗殆是年作 。  《胜概》卷七 自注“三乡作。”  《秋日载 酒光武庙》卷十  《论诗三十首》卷十一  《步虚词》卷十二自 注“后二首三乡时作。”  《三乡时作》卷十 二  《三乡杂诗》卷十三编年文  《承奉河南元 公墓铭》卷二十五  《锦机引》卷三十六

兴定二年戊寅。

 先生二十九岁。

   《李谱》:“雪后招邻舍王子襄饮,此诗为先生一关键。其云“去年春旱百日强, 小麦半熟雨作霜。多情青山不留客,单衣北风官路长。遗山山人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 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无端学术与时背,如瞽失相徒伥伥。”此指去年不遇最 为明晰,而未说移家也。“今年得田昆水阳,积年劳苦似欲偿。”则因家乡已失,置田谋食 ,自是此时实在情事。下云“宋公能诗雅好客,劝我移家来水旁。”此移家之眉目。而题中 子襄已称邻舍,则先移登封。又考之集中《学东坡移居》诗云:“旧隐崧山阳,笋蕨丰馈饷 。”是崧山之居家人聚处之地。《饮酒五首》云:“西郊一亩宅,闭门秋草深。”此则襄城 之居先生营耕之地。盖自三乡移崧邱,于道为近。而置田昆阳,离崧三百里,故亦置宅以便 往来。即后湾别业是也,但不移家耳。”又云:“是年由三乡移居登封,复往昆阳。”钺按: 先生本年行迹在《本集》中无明文可考,李说乃臆测之词,姑附于此。

兴定三年己卯。

 先生三十岁。在登封。

 三女阿秀生。

  《本集》卷二十五《孝女阿秀墓铭》:“孝女阿秀,奉直大夫尚书省令史秀容元好问 第三女也。兴定己卯,生于登封。”

   《凌谱》:“廷堪按:《墓铭》载先生女五人:长曰真,次严,女冠;次顺,早卒 。考孝女阿秀年十三,以开兴壬辰三月朔死。与《墓铭》所谓次顺早卒者合。则阿秀当名顺 。《集》中有《示女珍》诗,“珠围翠绕三花树,李白桃红一捻春。看取元家第三女,他年 真作魏夫人。”顺当作珍。四女名柔,则阿秀又名珍矣。元蒋子正《山房随笔》称先生有妹 为女冠,能诗。先生之妹为女冠无可考。或恐因次女严为女冠,而致误耳。”

   钺按:蒋子正《山房随笔》:“元遗山,北方文雄也。其妹为女冠,文而艳。张平 章当揆,欲娶之。使人属裕之,辞以可否在妹,以为可则可。张喜,自往访之,觇其所向。 至则方自手补天花板,辍而迎之。张询近日所作,应声答曰:‘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 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张悚然而出。”无论为先生之妹或女,其才 思敏捷如此,可见先生家教之善矣。

  《中州集》卷八《刘光谦传》:“好问为举子时,识于登封,相得甚欢,尊酒间谈笑 有味,使人不能忘也。”

 编年诗词  《寄赵宜之》卷五  诗云:“自我来嵩前,干 旱岁相仍。”又云:“三年西去心,笼禽念飞腾。”按先生于二十七岁南渡。居嵩前,至是 三年。故此诗殆是年作。  《薛明府去思口号》七首卷 十一

 编年文  《登封令薛侯去思颂》卷三十八

兴定四年庚辰。

 先生三十一岁。居崧下。六月,与雷渊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八月,至汴京。

  《中州集》卷六王渥《送裕之还嵩山》诗注:“兴定庚辰,夏六月望,予与河南元好 问赵郡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又将历崧前诸刹,因憩于少姨庙。元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于壁 间,然其首章直屋漏雨,为所漫剥,殆不能辨。乃磴木石而上,拂拭泛涤,迫视者久之,始 可完读。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汉,字画在钟王之间,东井又元鼎所都,幽州必贤宗子 虞也。夫眷眷不忘幽州者,非吾田畴尚谁欤。田复所事之仇,却曹瞒之赏,衰俗波荡中,挺 挺有烈丈夫风气,其死而不亡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观者不应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 语也。噫!仙山灵岳,宜有闳衍博大之真人往来乎其间,而世人莫之识也。予三人者,乃今 见之,夫岂偶然哉。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末。浑源雷渊题。按 自此以上雷渊所题。此诗为仙语无疑,然直谓田畴,则似亦未安。屏山李纯甫题。”

   钺按:《本集》卷十一有《同希颜钦叔玉华谷分韵诗》,即是年作。《中州集》有 雷渊《玉华山中同裕之分韵送钦叔得归字诗》,又有李献能《玉华谷同希颜裕之分韵得秋字 》诗,皆同时作。

  《本集》卷三《西园》诗自注:“兴定庚辰八月中作。”

   钺按:西园在汴京,《本集》卷六《探花词》“不见西园风露秋。”卷十《汴梁除 夜诗》“数日西园看车马”可证。先生是岁八月盖至汴京,游西园,故云:“西园老树摇清 秋,画船载酒芳华游。”西园盖宋徽宗所营构,因此而感宋事,哀徽钦之北狩。故云:“百 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又云:“富贵已经 春梦后,典刑犹见靖康前。”末云:“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铜人携出露盘来 ,人生无情泪沾臆。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 房》。”则感慨胜衰,托意深远。盖是时金室南渡,国势微弱,先生已预忧其将踏北宋之覆 辙,故触物兴感,隐约其词,所谓忧深而思远也。姚范谓西园在燕,《凌谱》谓《西园》诗 哀中都之破而作,均误。

 编年诗词  《西园》卷三  《会善寺》卷八  《同希颜钦叔玉华谷分韵得军华二字》二首卷十一  《同希颜钦叔玉华谷还会善寺即事》二首卷十一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少室玉华谷月夕,与希颜钦叔饮,醉中赋此。《水调歌头》(云山有宫阙)

 编年文  《兴定庚辰太原贡士南京状元楼宴集题名引》卷 三十七

兴定五年辛巳。

 先生三十二岁。三月,登进士第,不就选。座主赵秉文。

  《金史》卷十六《宣宗本纪》:“兴定五年三月己亥,省试经义进士,考官于常额外 多放乔松等十余人。”

  《金史.本传》:“中兴定五年第。”

  《墓铭》:“登兴定五年进士第,不就选。”

  《本集》卷三十九《赵闲闲真赞》:“兴定初,某始以诗文见故礼部闲闲公,又五年 ,乃得以科第出公之门。公又谓当有所成就也,力为挽之,奖借过称,旁有不平者。宰相师 仲安班列中倡言,谓公与杨礼部之美雷御史希颜李内翰钦叔为元氏党人,公不之恤也。”

   《施注.本传笺》:“其同年登词赋第可考者,如第一刘过鼎臣,见《滹南铭》《 归潜志》;又李国维德之,见《本集》《沁州碑》《洛西诗》;又赵端卿正之,见《本集. 奉直铭》;又史元邦直,见《本集.墓表》;又李钦若献诚、李钦用献甫,见《本集.赞皇 铭》《探花词》;又康塘,见《康公铭》;又敬铉鼎臣,见《赠答诗》;又张梦祥,见《探 花词》;又董德卿,见《别诗》;又卢元长卿,见《李复亨传》;又王元礼,见《中州集. 景覃传》;又郭邦彦平甫,田锡永锡,见同上;又赵璧敏之,见《陵川集铭》;又焦茂才, 见《学古录.朝列赵公碑》;又□献臣、苏遘,见《改建碑》。以上共一十八人。若宣纪乔松 等十余人,乃同年经义进士,选志斡勒业德二十八人,乃同年女直进士也。”

   钺按:宣宗南渡之后,赵秉文等掌贡举,主坛坫,颇有转变颓风振兴文运之力,《 归潜志》备载其事云:“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敝,盖有司惟守格法,无育才心,文风益 衰。及宣宗南渡,贞祐初,赵闲闲为省试有司,得李钦叔赋,大爱之,擢为第一。又擢麻知 几为策论魁,于是举子辈哗然。俄钦叔中宏词科,入翰林,众始厌服。正大中,钦叔复为省 试有司,得史学优赋,大爱之,亦擢为第一,于是举子辈复大噪。俄学优对廷策,中之,议 者亦息。”又云:“南渡后文风一变,文多学奇古,诗多学风雅,由赵闲闲李屏山倡之,故 能一扫辽宋余习,而雷希颜宋飞卿诸人皆作古文,赵闲闲晚年诗多法唐人李杜诸公。已而麻 知几李长源元裕之辈鼎出,故后进作诗者争以唐人为法也。”《凌谱》云:“先生自贞祐南 渡河,与诸钜公游,所得师友之益日多,故能郁为一代宗工,盖先生之生,实间气所钟,集 金之大成,开元之先声,以主持数百年文章气运,非偶然也。”

  《本集》卷三十六杨叔能《小亨集引》:“兴定末,叔能与余会于京师。遂见礼部闲 闲公及杨吏部之美。二公见其《幽怀久不写》及《甘罗庙诗》,啧啧称叹,以为今世少见其 比。及将往关中,张左相信甫李右司之纯冯内翰子骏皆以长诗赠别。”

 编年诗词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五首卷一  诗云:“君年始三十”,按钦叔卒于天兴元年壬辰,年四十一,本年正三十岁,故知此数诗为本年作。又先生本年三月登第不 就选,往来箕颖间。而诗云:“君归岂不佳,交游满京师。细话洛阳事,高泳嵩山诗。”盖 先生方居嵩下,送钦叔往京师也。  《探花词》五首卷 六  《闻希颜得英王记室》卷七  按《归潜志》:希颜 兴定末召为英王府文学,故此诗盖是年作。  《家山归梦图三首》卷十一 诗有“别却并州巳六年”之句。故《李谱》系于此年,又赵 秉文杨云翼刘景玄赵宜之皆有《题裕之系舟山图诗》,见《中州集》。

元光元年壬午。

 先生三十三岁。与李献能在孟津,曾赴召至汴京。

  《中州集》卷十《辛愿传》:“元光初,予与李钦叔在孟津,敬之自女几来,为之留 数日。其行也,钦叔为设馔,备极丰腆,敬之放筯而叹曰:平生饱食有数,每见吾二弟,必 得美食,明日道路中又当在老饥相抗去矣。会有一日,辛老子僵仆柳泉韩城之间,以天地为 棺椁,日月为含襚,狐狸亦可,蝼蚁亦可耳。予二人为之恻然。”

  《本集》卷三十五《兴福禅院功德记》:“予赴召京师,通与显偕智进来谒文以记此 寺经度之始,予诺之。然以趣装,未暇也。丁酉之秋,见净文于山阳,予欣焉为记之。予文 虽不足传,乃得之十五年之后。”

   钺按:《兴福禅院记》作于丁酉岁,先生年四十八,上溯十五年,应为三十三岁。 故知先生是年曾赴召至汴京,《李谱》系此事于癸未年,误。

 编年诗词  《怀叔能》卷八  按先生上年与杨叔能会于京 师,而诗中有“别却杨侯又一年”句,故知为此年作。  《临江仙》(今古北邙山下 路)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临江仙》(试上古城城上望)孟津河上亭同钦叔赋因寄 希颜兄。  《浣溪纱》(一夜春寒满下厅)宿孟津官舍 。  《木兰花慢》(流年春梦过)孟津官舍寄钦若钦用昆 弟并长安故人。

元光二年癸未,十二月庚寅,宣宗崩。子守绪立,是为哀宗。

 先生三十四岁。春在崧下。夏至昆阳,又尝过郾城。

  《中州集》卷六《冯璧诗题序》:“元光间,予在上龙潭,每春秋二仲月,往往与元 雷游历崧少诸蓝,禅师汴公方事参访,每相遇,辄挥毫赋诗以道闲适之乐。”

   钺按:先生《摸鱼儿》词(笑青山不解留客)题序:“正月二十七日,余与希颜陪冯内 翰游龙母潭,韩吏部钓于龙潭遇雷,事见《天封题名》,即此地也。既归,宿于近潭田舍翁 家。是夜雷雨大作,望潭中火光如烛。明日,旁近言龙起大槐中。父老云:正月龙起,前此 未见也。”约此时事。

  《本集》卷三十二《叶县中岳庙记》:“癸未之夏,余过昆阳。”

  《本集》卷二十四《真定府教授常君墓铭》:“元光癸未,予过郾城,见麻征君知几 ,问所与周旋者,知几以镇人常仲明中山赵君玉对。及仲明来馆客,疑舍字之误。因得接杯酒之欢,然未款也。”

   钺按:古昆阳即金之叶县,属南京路裕州,在今河南省叶县。金郾城县属南京路许 州,今河南省郾城县。《本集》卷八有《昆阳诗》二首,殆即是年作。诗云:“并州倦客初投 迹,楚泽寒梅又过花。”又云:“去日黄花半未开,南来忽复见寒梅。”似先生是年夏至昆 阳,秋去而冬又返者。《本集》卷二《光武台》诗亦云:“游 子十月来,登高送长鸿。”至于其过郾城在何时,则不可详考矣。《归潜志》云“余 先子翰林令叶时,同坊州郝仲纯赋《昆阳怀古》诗,诸公多继作。先子有云:‘营屯滍水横 陈处,计随刘郎小怯中。天上雷风扫妖气,人间虎豹畏真龙。千秋一片昆溪月,曾照堂堂盖 世雄。’郝云:‘战骨至今埋滍水,暮云何处是春陵?’李长源云:‘颍川南下郁陂,遐 想当年战垒多。自是真人清宇宙,谁为竖子试干戈。’元裕之云:‘英风未觉消沉尽,试向 春陵望郁葱。’王飞伯云:‘落日一川英气在,西风万叶战声来。’后云‘谁倚城楼吊兴废 ,一声长笛暮云开。’李钦叔白文举史学优皆有诗,余亦作一古诗也。”盖此时事。志所称 先子翰林即刘从益。《归潜志》又云:“正大初,先君由叶令召入翰林。”知从益令叶在此 时,先生之来,殆访从益也。

   又按:《本集》卷三《范宽秦川图》诗自注:“予七年前过郾城,伯玉知予来,而 都然宾主之意,予亦偃蹇而去。后虽愿交而髯殁矣,未尝不以为恨也。”盖亦是年事。伯玉 张瑴之字。

   又按《本集》卷九有《濦亭同麻知几赋》一诗,濦亭在郾城,此诗殆是年作。诗有 句云:“天围平野莽无际,水绕孤城闲不流。”自注:“元是深字,知几谓予改作闲字。” 观此可知先生于诗推敲之功及朋友切磋之益。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云:“张橘轩与元遗 山为斯文骨肉,张云:‘富贵倘来良有命,才名如此岂长贫。’元改‘倘来’为‘逼人’,‘ 此’为‘子’。又云:‘半篙溪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曰:佳则佳矣,而有未安 。既曰‘一树’,乌得为‘何处’,不知通作一句,改‘一树’为‘几点’。壬辰北渡寄遗 山诗:‘万里相逢真是梦,百年垂老更何乡。’元改‘里’为‘死’,‘垂’为‘归’。如 光弼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百倍精采。”先生诗律之细,真不减杜陵也。

   又按:《墓铭》:“登第不就选。往来箕颍间数年,而大放厥辞。于是家按其什, 人嚼其句,洋溢于里巷,吟讽于道途,巍然坡谷复出也。”《凌谱》谓应在此时。

 六月十三日刘昂霄卒,年三十八。《本集》卷二十三有 《墓铭》,《中州集》卷七有传。

  钺按:刘昂霄卒年,《墓铭》作三十八,《中州集》作三十七,今从《墓铭》。《中 州集.昂霄传》云:“昂霄,字景玄,陵川人。学无所不窥,为人细瘦似不能胜衣,好横策 危坐,掉头吟讽,幅巾奋袖,谈辞如云。四座耸听,噤不得语。尝用门资叙调庆阳军器库使 ,不就。诸公方荐试宏辞,而景玄病不起矣。”乙酉岁,先生铭其墓。

 郝经生。

  郝经字伯常,即先生师郝天挺之孙,后又受学于先生。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仕 元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使宋,被留十六年然后归。卒谥文忠。著《陵川集》。《元史 》卷一百五十七有《传》。先生《墓铭》即经所作。

 编年诗词  《缑山宿酒》卷一自注:“同内翰冯丈叔献雷 兄希颜赋诗分韵得宾字。”  《光武台》卷一先生本年 曾至昆阳,此诗盖此时作。  《濦亭》卷一  《 浏曲龙潭》卷一  《麦叹》卷一诗云:“如何落吾手,羊年变鸡猴。” 《李谱》谓羊年即此年。  《虎 害》卷五《金史.宣宗本纪》及《五行志》均言元光二年有虎 害。此诗盖是年作。  《度太白岭往昆阳》卷 八  《寄希颜诗》卷八按《寄希颜诗》凡二首,非一时 作。前一首云,“僵卧嵩邱七见春。”《李谱》云,“丙子南渡,自丁丑至此,凡七见春也 。”  《昆阳》二首卷八  《叶县雨中》卷八  《濦亭同麻知几赋》卷 九  《水调歌头》(石坛洗秋露)缑山夜饮  《摸 鱼儿》(笑青山不解留客)  《临江仙》(世故迫人无好况)饮昆阳 官舍有怀德新丈。

 编年文  《叶县中岳庙记》卷三十二

正大元年甲申。

 先生三十五岁。五月应宏词科。权国史院编修官。

  《本集》卷三十八《赵闲闲真赞》:“正太甲申,诸公贡某词科,公为监试官,以例 不赴院宿。一日,坐礼曹,钦叔从外至,诵某《秦王破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公颇为耸动 。顾坐客陈司谏正叔言:人言我党元子,诚党之耶?公之笃于自信盖如此。”

  《本集》卷十五《章宗皇帝铁券行引》、《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自注:“已 上二篇,正大元年五月应辞科程文,余二篇《光武中兴颂》、《大司农箴》亡。不及录。” 《拟贺登宝位表》自注云:“已下五题,正大元年奉都堂钧旨作。”

   钺按:《金史.选举志》:“明昌初,又设制举宏词科,以待非常之士。”

  《本集》卷三十七《太原昭禅师语录引》:“正大初,予在史馆,昭公属予求书屏山 所作铭于礼部闲闲公。”

  《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此文本集失载,见《元文 类》。“正大初,予为史院编修官,当时《九朝实录》已具,正书藏秘阁,副在史院 。”

   钺按:《凌谱》《翁谱》皆定先生权史馆编修在正大二年,以《本集.吏部椽属题 名记》及《警巡院廨署记》有明文可据也。此处仅云正大初,未言何年,然观《本集》卷八 《帝城诗》自注云:“史馆夜直作。”诗有“半夜商声入寥廓”句,当作于秋日,而先生于 正大二年夏即告归崧山,则此诗当是元年作。故知先生入史馆当在元年也。《归潜志》云: “正大初,赵闲闲长翰林苑,同陈正叔潘仲明雷希颜元裕之诸人作诗会,尝赋野菊,赵有云 :‘冈断秋光隔,河明月影交。荒丛号蟋蟀,病叶挂蟏蛸。欲访陶彭泽,柴门何处敲。’诸 公称其破的也。”当是此时事。《本集》卷八有《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卷九又有《野菊 再奉座主》《闲闲公命作》两诗。又《本集》卷二《九日读书山》诗云:“往年在南都,闲 闲主文衡。九日登吹台,追随尽名卿。酒酣公赋诗,挥洒笔不停。蛟龙起庭户,破壁春雷轰 。堂堂髯御史,痛饮益精明。亦有李与王,玉树含秋清。我时最后来,四座颇为倾。”所咏 盖即本年事,可想见先生在京时诗酒之乐。诗中所谓髯御史即雷希颜,李即李献卿,王即王 仲泽也。

   又按:《金史.百官志》:“国史院编修官正八品,女直汉人各四员。”

  王鹗《遗山集后引》:“余与子同庚甲,又同在史馆者三历春秋,义深契厚。”

   钺按:《元史.王鹗传》,鹗于正大元年中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则所谓同 在史馆者,应在是时。惟先生居史馆仅二年,则所谓三历春秋者,亦约略之词也。

   又按:先生在史馆似不甚得意。《本集》卷八有《帝城》诗二首。自注:“史院夜 直作”,殆即本年所作。《施注》以先生四十举儿子,而是年 仅三十五岁,乃有预遣儿书一语以为疑。钺按:儿字不必拘看,女亦未尝不可称儿,先生长 女生于己巳年,至是已十六岁矣。诗云:“帝城西下望孤云,半废晨昏愧此身。世俗 但知从仕乐,书生只合在家贫。悠悠未了三千牍,碌碌翻随十九人。预遣儿书报归日,安排 鸡黍约比邻。”又云:“羁怀郁郁岁骎骎,拥褐南窗坐晚阴。日月难淹京国久,云山惟觉玉 华深。邻村烂漫鸡黍局,野寺荒凉松竹林。半夜商声入寥廓,北风黄鹄起归心。”又《水调 歌头》词史馆夜直云:“形神自相语,咄诺汝来前。天 公生汝何意,宁独有奇偏。万事粗疏潦到,半世栖迟零落,甘受众人怜。许氾卧床下,赵壹 倚门边。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长安自古歧路,难似上青天。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 春酒,平地有神仙。归去不归去,鼻孔有谁穿。”观此可知先生宦情之澹,归思之浓,故明 年遂谒告出京矣。

   又按:《归潜志》:“元裕之李长源同乡里,各有诗名,由其不相下,颇不相咸。 李好愤怒,元尝云:长源有愤击经;元好滑稽,李辄以诗讥骂。元亦无如之何。元尝权国史 院编修官,时末帝召故驸马都尉仆散阿海女子入宫,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赋《金 谷怨》乐府诗,李见之,作《代金谷佳人》答一篇以拒焉。一时士人传以为笑谈。元诗云,(从 略)李诗云,从略)元和其诗,先子称工。”此事《凌谱》系于正大二年,考文中有“先子称工 ”之语。则其时刘从益之卒当在本年,则作此诗必本年事也,故附于此。

 三月二十一日,程震卒,年四十四。《本集》卷二十一 有《墓表》,《金史》卷一百一十有《传》。

  程震,字威卿,东胜人,官监察御史。震之子思温,娶先生长女真。

 刘从益盖卒于是年,年四十四。《中州集》卷六有传, 《金史》卷一百二十六《文艺传》。

  《中州集.刘从益传》:“从益,字云卿,大安元年进士,拜监察御史。坐与当路者 辨曲直,得罪去。久之,起为叶县令。修学讲义,耸善抑恶,有古良吏之风。未几被召入授 应奉翰林文字,逾月,以疾卒。时年四十四。云卿博学强记,于经学有所得,为文章长于诗 ,五言古诗又其所长。”《中州集》未言从益卒于何年,考《归潜志》云:“正大初,先君 由叶令召入翰林,”参之《中州集》“召入翰林逾月以疾卒”之语,知从益之卒盖在是年。 故附于此。《本集》卷一有《赠答刘御史云卿诗》四首,诗云:“旧闻刘君公,学经发源深 。骅骝万里气,圣途已骎骎。”又云:“共学君所贪,适道我岂任。相酧无别物,徒有好贤 心。”其倾倒甚至。诗有“大梁语三日,副我夙所钦”之句,盖作于汴京,惟在何时则不可 考矣。

 编年诗词  《赠答杨焕然》卷一  按《本集》卷二十三《 杨奂墓碑》,“正大初,朝廷一新敝政,君慨然草万言策,诣阙将上之,所亲谓其词旨剀切 ,保为当国者所沮,君知直道不容,浩然有归志,即日出国门而西,教授乡里者五年。”此 诗盖是年作。

《题张左丞家范宽秋山横幅》卷二  张左丞即张行信。《金 史.本传》:“哀宗即位,征用旧人,起为尚书左丞。言事稍不及前。人望颇减,寻复致仕 家居。”诗盖是年作。诗云:“嵩丘动归兴。突兀青在眼。何时卧云身,团茅遂疏懒。”仍 有思归嵩山之意,与《帝城》诗同。  《阎商卿还山中》卷三  诗中有“兰台从事更闲冷”句,兰台盖指史馆。故知为此年作。

  《芳华怨》卷六  《帝城》二首卷八  自注“史院夜直作。”  《野菊座主闲闲公命作 》卷八  《野菊再奉座主闲闲公命作》卷九  《燕府白兔》卷九《金 史.哀宗纪》,正大元年正月庚子,邠州节度使移刺求纳阿卜贡白免。

   《水调歌头》(形神自相语)史馆夜直  《石州 慢》(击筑行歌)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西新店明日以此寄 之。  《蝶恋花》(牢落羁怀愁有信)甲申岁南都作 。

 编年文  《章宗皇帝铁券行引》  《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  《拟贺登宝位表》  《 拟立东宫诏》  《拟除枢密使制》  《拟御史大夫让枢密使表》  《拟除司农卿制》以上均卷十五  《拙轩铭引》卷三十六 文中所谓左辖公,即尚书左丞张行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