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双学位:本科教育新亮点

 涵蕴染染 2012-01-16

北大双学位:本科教育新亮点

北大双学位:本科教育新亮点

● 北大招生

    按:北京大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科齐全,北大有覆盖文、理、医、工的81个国家重点学科,比第二名多出32个。对于同学而言,考上了北大,就是考入北大的一个院系,那么北大的这么多全国排名第一的学科为人才培养带来的优势如何体现呢?北京大学的双学位、素质教育通选课体系、跨院系选课制度、元培教改计划就为实现多学科整体优势惠及全校学生开辟了渠道,也为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条件。
     
    双学位:北大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的组成部分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复合型人才,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更充分利用北大多学科的教育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竞争能力,北京大学,开设了辅修、双学位专业,鼓励本科学生攻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辅修、双学位教育已成为北大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大学生的学习中,除了本专业的学习,通选课、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是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获取多学科研究方法、提升综合知识能力的主要渠道。通选课是较为松散的课程体系,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人文艺术等方面的300余门课程组成,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大拼盘,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学术需求自由的选择。与通选课类似,北大几乎所有院系都开设双学位,提供的课程遍及文理工多个学科,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是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课程则为选修的同学提供一个更为系统的学术训练,开课院系会选择本专业的核心类课程作为双学位的主干,力求使学生在有限的精力下能够系统、全面的获得与本专业学生一样严格的学术培养。
     
    这里提到的辅修第二专业与双学位类似,但是在学习要求上和课程量上略低于双学位课程。按照北大《辅修/双学位管理规定》,在主修专业学习合格条件下,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者,将获得北京大学辅修专业毕业证书;完成双学位专业教学计划的,符合获得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北京大学双学士学位。(在下文中将使用双学位代表双学位和辅修第二专业)
     
    双学位使学生获益良多
     
    北大的双学位造就的是“知识复合型人才”。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攻读了双学位课程的,自身的知识构成会得到丰富,知识体系会更为完备。但这并不是北大双学位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益处,更重要的是,多学科的学术训练,就使学生接触了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生在学习、领悟和运用中,会从不同学科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比较与实践中开阔视角,更全面的看待问题,提高自身学术能力。
     
    双学位为学生提供的学术训练有益于他们的继续的深造和工作。一些在入学时候对本专业并不满意的同学,由于选修了双学位课程,一方面提升了大学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跨学科专业深造(考研或面试推研)打下了学习基础,不少同学通过双学位真正了解了自己向往的专业,并在研究生深造阶段顺利进入了自己喜爱的专业。同样在就业时,由于具体双学位的学术背景,同学们的择业面更大,而用人单位也更欢迎这样的毕业生,经济学双学位毕业生受到欢迎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21世纪是交叉学科兴起的时代,交叉学科是基础学科的交叉。北京大学是一所以文理医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且特别强于理科文科的基础学科。北大学科的整体优势为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有志于从事交叉学科工作的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北大有生物系的同学选修数学双学位,计划日后研究生物信息学;有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的同学选修经济学双学位,希望未来成为金融数学领域的工作者;有法学院、新闻学院的同学选修心理学双学位,认为这对他们的工作实践有所帮助。
     
     
    学术要求严格 双学位含金量高
     
    北京大学的各个院系开设的双学位课程,对选修学生在学术上的要求都与本专业的同学完全相同。只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尽可能为选修的外专业同学选择一个较少的、但却完整覆盖这一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课程配置。由于北大实行的是学分制,选修双学位的同学只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即可,因此学生在选课上就与开设双学位院系的同学具有相同的权限,可以与他们一同上课,在共同的老师指导下,完成同样学术标准的课程,获得同样的学分。这种严格的专业学术训练保证了北京大学双学位课程的质量,每一个完成了北大双学位学业的同学,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学术考验的。
     
    为了保证学生的双学位课程不影响到主修专业的学习,北大制定了严格的学术规范,要求:修读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生,应首先保证学好主修专业课程。凡主修专业受到学术警告者或连续两个学期选修的辅修/双学位课程的平均绩点低于2.0(相当于75分)的学生,将被注销其辅修/双学位学籍,终止其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学习。这样的规定既督促了学生以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修学双学位,也确保了同学们能够完成好主修专业的学习,不受到双学位课程影响。
     
    北大学生有能力同时完成两个专业学习
     
    双学位课程和辅修专业的课程,并不因为是非主修专业课程而降低学术上的要求,因此选修双学位就要承受更重的学业负担。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时间、有精力选修双学位,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北京大学压缩了原有的主修专业学分要求,将全校各院系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严格限制在140学分以下;同时,北大压缩了学期的长度,在每年暑假加开小学期,学生可以自愿留校选修各类课程,这就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本科生科研、选修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同学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的余地也更大了。
     
    学校方面已经为同学们创造了环境来选修双学位,那么同学们是否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北大课业比较重的几个理科院系,如物理学院、化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都有许多同学选修各类双学位课程。当然,选修了双学位,一周的课时就比较紧凑了,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的完成课程,获得学位。以经济中心开设的经济学双学位课程为例,许多理科同学不但完成了学业,而且还因成就优秀获得了经济中心颁发的双学位奖学金。这就说明对于全校同学而言,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专业,只要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充分利用平时与小学期,就完全能够优秀高质的完成双学位课程。
纵使时光倒流 我依然选择北大

TOP

北大双学位制度的成功施行,是北大综合性大学优势的集中体现。
双学位制度培养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获得了社会、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北大读研率、出国率、就业率一直领先其他高校就是最好的注脚。

TOP

请问双学位(另外的一个学位)证书与标准学位证书是否相同?

TOP

在校生体验:学在北大的第二课堂

● 静颐 北京大学法学院2004级

    大一的时候班主任告诉我,“如何选择,你就如何生活。”
     
    其实我当时不是很理解,因为从小到大自己的生活轨迹几乎都是确定的、提前安排好的,没有多少东西需要主动争取;但是大学尤其是北大毕竟不同了,有很多很多东西需要自己主动去争取,去选择。如何度过这四年,我开始也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打算,但是随着在这里的日子慢慢积累,发现自己原来身边环绕着如许之多的机会,自己原来可以让大学生活过得如此充实。
     
     
    一 双学位
     
    我高中的时候是理科生,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决心“弃理从文”,于是来到了法学院。然而绝大多数高中同班同学依然坚定不移的走着理科的道路,为了与他们拉近距离,并且重温一下从前学习数学的感觉,选择了经济学双学位。
    经双的日子是很充实的,首先上课大多是占据周末时光,少了大一“三休日”的轻闲;其次双学位的课程作业也比较多,总感觉自己平时的自习除了做作业就是做作业;第三就是双学位的考试总在考试周的前一周,那一周各种考试必然齐齐上阵,免不得忙得天昏地暗。多一个双学位的确多了很大的负担,不过正如一位同学所说“空闲的这些时间如果不用来学双学位,晃一晃也就过去了。”
    经双的得与失向来是众人争议不下的话题,因为修经双的代价是比较大的,不仅是课余时间,还有文科生看到计量经济学的挫败与无奈感;但收获无疑也是巨大的,通过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思想有了多一片天地,看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政策都变得清晰起来;其次对我的法学专业课程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多学习一些知识,不要奢求太高昂的回报,这段经双的经历其实是很可贵的。
     
     
    二 爱心万里行
     
    大一的时候招架不住“百团大战”的社团招新气势,加入了爱心社,随后不久就报名参加了“爱心万里行”的筹备小组,从策划开始一点一滴的筹划这个爱心社经典的暑期实践活动。在筹备组的那一学期本身就很忙碌,和筹备组的各位师兄师姐一起写方案、拉赞助、准备新闻发布会……到了出发的日子,更是各种忐忑,不知自己未来是怎样一段旅程。
    从北大南门出发,经过23小时的硬座火车,再经过8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到达了四川省巴中县城;第二天一大早又坐着面包车到了寺岭和南阳乡,开始了我们十余天的支教生活。这段日子无疑是极其充实并快乐的,得到的收获远远不同于平静的校园内的那些。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国贫困山区的穷苦和落后——我们住在“有时候有水,有时候有电,任何时候都会有虫子”的房间,和全队同学一起忍耐着水土不服奇痒无比的皮肤荨麻疹,到小镇上唯一一个没有灯的小澡堂洗澡,眼巴巴的看着第一天洗的袜子第十天依旧湿漉漉的在绳子上摇摆……尽管如此,我们总能感受当地的孩子狭隘的眼界却依然不失理想的天真纯朴,体验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星星一样的眼睛的教书育人的经历,并且在同队伙伴的身上发现一处有一处令人惊喜的闪光点和感动。我们收获了许多许多,有孩子们每天自己上山摘的鲜花,离别时全班同学的泪水,队友间无咳拟的感情,以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切身体会。爱心万里行,我们付出了爱心,或许不能给这个学校、这些孩子们带来什么改变,但至少,我们希望在他们小小的心里播种希望;其实我们自己收获的,远比我们所给与的要多得多,多得多。
    对四川路的兄弟姐妹,我有无数的感动和感慨。这是大学四年至今为止收获的最美好的一段友情,对这个集体,有相当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感。或许,这恰好是这段暑期实践最大的收获。
     
     
    三 实习
     
    作为法学院的学生,在法律工作实践中学习永远比面对书本学习更有帮助。在参加实习以前,很多师兄师姐就告诉我,一个“半道出家”的当了一年律师的人,在其专业业务领域要比一个系统学习了七年法律的硕士研究生要懂得多的多。
    我在大二的暑假在北京一家中等大小的律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工作领域主要是非诉讼的公司法务,具体一点也就是为企业提供各种法律咨询,审查企业各种合同、公司章程等。在两年的法律学习中,我虽然学过了宪法、刑法、民法总论、合同法等部门法,但所学大多为框架和基本原则、理论,至于法律法规的细节规定和实际操作流程,则是离实际应用水平还有巨大的差距。在最初的一周时间里,我面对各种几十页长的合同不知所措,几乎无法进行任何实质性审查;经过律师的教导和两三周的实际磨练,终于在审查合同方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提出的审查意见有多数也能够被律师所接受。
    实习的日子是充实的,早上7点多爬起来挤公交车,9点开始工作,一直对着电脑看各种文件,并且不时向律师们请教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加入律师们关于某一个法律问题的争论;到了下午五点半应当是下班时间,但律师们一般都会加班到很晚,我也有几次为了一份合同而加班到十点半。然而实习终是有收获的,不仅对于律师工作实践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还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并且看到了中国司法实践的现状。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法学的生命力的确只有在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发挥。
     
     
    四 国际交流
     
    在北大生活了近三年,自身的知识程度和对学科、对社会的认识都有了质的提升,“国际”两个字也慢慢的走进了视野之中。北大与世界上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友好合作等联系,学生可以申请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交流、交换、公派留学等项目。然而这宝贵的国际资源到三我才真正体会到。
    这个学期伊始,偶然从国际合作部的网站上发现了“耶鲁暑期学校”的信息。耶鲁法学院在世界享有TOP1的盛誉,于是耶鲁大学在法学院学生的眼中无疑也就成为了梦之圣地。由于本身倾慕耶鲁已久,而且家里经济条件也允许,我就向国际合作部递交了项目申请表。
    国际交流的最大好处在于对于将来有意向出国读书的同学,可以提前感受国外一流大学的学习气氛,从而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事实上,准备这次申请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有许多申请表格要填,要准备自己的个人简历,要写个人陈述,要提供英语能力证明,要请老师写推荐信。通过准备这些申请材料,我对这些具体的申请流程有了直接认识,并且对自己的各种情况与综合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申请材料递交以后两个星期,便接到了国际合作部的面试通知。面试是由中英文双语进行的,涉及口语表达、学习计划以及许多考查学习能力的专业问题。准备面试本身便是极大收获,因为在大学生活中其实是很少有机会用到口语交谈的,而且中国的英语教学方式也注定了学生的口语相对薄弱。十分钟的面试后经过一周的紧张和忐忑的等待,我终于和其他29人一起被通知入选这次耶鲁暑期学校。
    通过和去年参加过耶鲁暑期学校的同学的交谈,我对夏天的耶鲁之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它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休闲之旅”,而是彻彻底底的“学术之旅”,用去年同学的话说就是“四十天的北大期末生活”。然而在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之余,仍然对这次经历充满期待:它毕竟会是一段很充实、很难忘的经历,并且,我很期待在这次旅行中收获和两年前四川一行同样美妙的友情。
     
     
    我只是北大学生里面很普通的一员,北大是个人上有人的地方,纵观身边同学,各种“大牛”无处不在。我只是想说,在北京大学,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积极努力的生活,这四年就会过得非常充实,收获很多,感慨很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青春烙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