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类软腐病介绍及有机种植防治法★症状1
白菜类软腐病包括大白菜和普通白菜、白菜型油菜、菜心、紫菜薹等软腐病。大白菜软腐病,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常见有3种类型:外叶呈萎蔫状,莲座期可见菜株于晴天中午萎蔫,但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心部或叶球外露,叶柄茎或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黏稠状物,轻碰病株即倒折溃烂;病菌由菜帮基部伤口侵人,形成水浸状浸润区,逐渐扩大后变为淡灰褐色,病组织呈黏滑软腐状;病菌由叶柄或外部叶片边缘,或叶球顶端伤口侵入,引起腐烂。上述类症状在干燥条件下,腐烂的病叶经日晒逐渐失水变干,呈薄纸状,紧贴叶球。病烂处均产出硫化氢恶臭味,成为本病重要特征,别于黑腐病。软腐病在贮藏期可继续扩展,造成烂窖。窖藏的大白菜带菌种株,定植后也发病,致采种株提前枯死。青菜、油莱、菜心、菜薹等普通白菜软腐病,主要为害叶片、柔嫩多汁组织及茎或根部。初呈水浸状或水浸半透明,后变褐软化腐烂,有的从茎基部或肥厚叶柄处发病,致全株萎蔫。菜心多自切口处软腐,轻则不再抽出新菜薹,重的整株软化腐败,病部渗出鼻涕状黏液,散出臭味。紫菜薹软腐病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病部也呈水浸状,后菜株变黄,外叶萎垂或溃烂,病组织内充满污白色或黄褐色黏稠物,湿度大时病程进展迅速,致菜薹腐烂枯死。 ★症状2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属细菌。此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灰白色,圆形或不定形;菌体短杆状,大小....微米,周生鞭毛根,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5-30℃,最高40℃,最低2℃,致死温度50℃经10分钟,在pH5.3-9.2均可生长,其中pH7.2最适,不耐光或干燥,在日光下曝晒2小时,大部分死亡,在脱离寄主的土中只能存活15天左右,通过猪的消化道后则完全死亡。本菌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侵染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及菊科蔬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在南方温暖地区,无明显越冬期,在田间周而复始、辗转传播蔓延。在北方则主要在田间病株、窖藏种株或土中未腐烂的病残体及害虫体内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从菜株的伤口侵入。此外,有报道,软腐病菌从白菜幼芽阶段起,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可由根毛区侵入,潜伏在维管束中或通过维管束传到地上各部位,在遇厌气性条件时才大量繁殖引起发病,称之为潜伏侵染。白菜潜伏带菌率有时高达95%。由于软腐病菌寄主广,经潜伏繁殖后,引起生育期或贮藏期发病。该病从春到秋在田间辗转为害,其发生与田间害虫和人为或自然造成伤口多少及黑腐病等有关。白菜的伤口主要分自然裂口、虫伤、病痕及机械伤等,其中叶柄上自然裂口以纵裂居多,是该病侵入主要途径。生产上久旱遇雨,或蹲苗过度,浇水过量都会造成伤口而发病。地表积水,土壤中缺少氧气,不利白菜根系发育或伤口木栓化则发病重。此外,还与白菜品种、茬口、播期有关。一般白帮系统、连作地或低洼地及播种早的发病重。 ★有机种植防治法 ★无公害防治法 (1)种子药剂处理和喷淋。方法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