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都会根据企业所处的经营发展阶段适时地编制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年度计划或者各时期的工作计划,但许多企业领导人的一个烦恼是,大到制定的一个战略、小到布置的一项任务或者一个管理制度,经常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和落实,或者执行、落实得如何企业领导人不知道,到最后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的执行和推进都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这反映出企业执行力存在很大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执行力》和《没有任何借口》等书畅销全世界,有关执行力的话题引起了企业各界的普遍重视;我们也看到不少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己企业的执行力。
笔者从事公交企业中层管理工作多年,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也时常感受执行力匮乏的困惑,深感培养管理团队执行力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其实,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认为不应将原因都归咎于下属。本文试从企业管理理念、领导力和完善监督机制方面对执行力的影响谈谈自己粗浅的观点。
一、IOS管理体系的建立会有效提升企业执行力
什么是执行力?从企业广义的角度来看,执行力就是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而具有的计划、指挥、跟进、协调能力;优秀的执行力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流程、运营流程、人员流程;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切都在管理者的掌控之中,就是“管到每个人每天的每一件事”。知道每个人在干什么,干的如何,需要哪些改进……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拿什么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公司正在运行的ISO管理系统,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套“质量保证体系”,其核心精髓是:该说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见到。“该说的要说到”是指:企业要求员工做到的一定形成制度、指令,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运作;“说到的要做到”指的是:凡是企业制定形成的制度、规范、流程,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做到的要见到”是指: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一定要留下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显然,ISO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将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公司的决策层深知这个意义,为导入世界先进的管理模式,引入崭新的管理理念,三汽公司从2004年年底开始实施ISO贯标工作,并通过开展贯标工作,旨在使全体管理人员逐步接受、理解新观念、新思维,建立规范的程序,减少管理行为的随意性。假如我们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与公司决策层的管理理念保持一致,从贯标―认证―到今后持续改进的管理工作都自觉地将ISO管理体系的核心精髓应用于公司的日常管理当中,ISO管理系统的运作必然成为“执行力的保证体系”。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建立ISO管理体系,按照管理体系的系统要求正常运行,完成贯标工作,取得ISO认证,只是公司在导入世界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崭新管理理念方面迈出“建”的第一步,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真正接受、领悟IOS管理体系的核心精髓,将ISO管理体系切实地应用于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形成“执行力的保证体系”,最终达到“立”的标准,提升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才是公司决策层的终极目标,也是全体管理人员努力的方向。这应该成为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共识。
二、执行力很多时候源于领导力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都曾感叹过下属高效执行力人才的缺乏。当作为部门经理、基层单位的经理在抱怨下属执行力差的时候,建议我们先做一自我反省。
实际上由于我们不能经常地“泡”在营运生产一线,停留在办公室的时间往往大大超过在基层和营运线路现场的时间,对基层单位的具体运作和瞬息万变的客运市场的掌握毕竟有限,无法做到“明察秋毫”,往往我们所制定的策略流程和营运方案的细节考虑得可能不够周详,对实际环境认识不足,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又缺乏与下级的及时沟通,往往不能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还有些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没有做到清楚了解,将一项重要的工作草率的交给一个能力不能胜任的人去办,往往事与愿违,搞砸了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我在分公司工作时,就曾经发生了一件教训深刻的事:分公司发生了一宗交通事故,车辆将一个路人撞伤了,安全经理处理完现场安排好伤者住院后,为防伤者伤情变化,分派安全员留守医院。两三天后,当班留守的安全员见伤者情况没有出现恶化,就擅自找来分公司临时编制的人员替班看护,由于该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在伤者伤情恶化出现躁动现象时,向安全员报告说伤者企图自杀,安全员由于缺乏责任心,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错过了抢救时机,结果伤者死于脾脏内出血,一宗交通伤人事故变成了交通死亡事故。医院的责任我们不去讨论,但公司在追究该安全员工作失职的责任时,安全经理也负上了领导责任。
以上所述,实际上反映的是领导的领导力问题。如果我们经理们在决策时,事前将尽可能存在或将要发生的东西都考虑到,清楚公司的资源、内外部环境,再行决定;平时掌握自己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责任心和执行力情况,安排工作的时候要明确给出具体的时间和要达到的程度要求,下属执行的成功概率也就高很多,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强将手下无弱兵”!
三、监督机制是“执行力”的守护神
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年度计划或者各时期的工作计划,都要由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付诸行动来实现,执行的主体是“人”。人的本性残留了太多的懒惰、散漫的成分。我在参加管理培训课时,多次听过讲师们讲广州本田厂的中国技工与日本技工拧螺丝母的差别的故事,中国技工总是喜欢自由发挥,拧螺丝母不执行扭力标准,同样的设备、总成件和零部件,装配出来的汽车质量就是不同;我也曾经看过一本文摘,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奖惩机制,如通过信息化办公平台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程进行跟踪,建立管理电话监督、路线拜访、承诺制等,对执行过程中的细节进行监督与跟踪,能有效的提高了管理人员和员工执行力,监督机制是执行的守护神。
三汽公司是一个有良好管理文化的企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近年来,更引入了现代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企业管理监督机制日趋完善,例如:建立了企业资源信息化综合平台,工作进程监控模块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跟踪;智能报表系统的安全服务管理模块为安全、服务管理提供预警监控;车辆技术管理日报模块能够为车辆技术管理提供机障率、返修率、气耗量等监控信息;营运报表模块为营运管理提供营运线路收入,运营管理数据监控信息。还有GPS智能调度系统的使用,为车辆营运管理提供了实时可视化的监控等等。应该讲三汽公司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监督、控制体系。但是,监督机制要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还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思想上更新管理观念,管理方法上要对传统的管理手段进行大胆的扬弃,乐于接受现代化管理工具,人、系统、系统设备和生产流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监督机制反馈、监督作用,使监督机制成为企业“团队执行力”和“个人执行力”的守护神。
综上观点,本人认为建立高效的执行队伍需要灌输“服从”文化,提高管理层决策水准、落实监督机制方能治标治本!执行是“硬道理”!再精辟、精准的战略,没有强力团队的具体执行落实,犹如一纸空文。
作者:佚名 安全文集来源:中国煤炭新闻网 更新时间:2009-11-22
山东省滕州市枣矿集团田陈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