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何而生

 漫步songlj 2012-01-17

 


 

 
 

  三种情感,虽朴实却无比强烈地主宰着我的生命: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以及对人类所遭受苦难的不可遏制地同情。这些激情似飓风,肆意地使我飘忽不定的心灵掠过茫茫苦海,又坠落到绝望的边缘。
  我追寻爱,首先因为爱能使我神魂颠倒——这种体验如此强烈,我甚至愿意以余生换取哪怕片刻的销魂。我追寻爱,因为它可以排解孤独——处在这可畏的孤独之中,只觉得天寒地荒,不由得想到彼岸世界的可怕。最后,我追寻爱,还因为在爱的交融中,圣贤和诗人们想象的天国的景象,像神秘的袖珍画像一样,映入眼帘。这就是我所追寻的,尽管它对人生来讲或许过于完美,但至少是我亲眼所见。我以同样的激情追求知识。我希冀能够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我希望能够知道群星为何闪烁。我试图领悟毕达哥拉斯所敬仰的数字统掌乾坤的永恒力量。虽然最终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远远不够。
  爱情与知识,是最有可能引领人类步入天堂的。然而怜悯之心总是又把我拉回人世。痛苦的呼喊声回荡在我的心底,嗷嗷待哺的小孩,惨遭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累赘的无望的老人,以及充斥世界的孤独、贫穷和痛苦。所有的这一切都使得人类的生活失去了其原来的意义。我渴望着自己可以去缓解邪恶,却总是显得力不从心,而我也备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人生。颇感不枉此生,如若还有机会,我将欣然重来。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罗素系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生于威尔士一个英国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三一学院,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爱情、知识、怜悯,这三者可以说囊括了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因为它们代表了基督教的宗教思想、理性主义的求知观念和近代与现代西方文化对东方宗教哲学内涵的吸收。它们反映了西方社会中一切诚实、正直的人们的思想。
  《我为何而生》一文当属励志佳作,它让我们在洗涤心灵的同时深思生命的意义。虽然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全篇风格淡逸,用词平易,条理清晰,于平淡中透出丰厚的笔力,在明白中现出潇洒的文风。罗素行文极具功力,可以说,只有炉火纯青地掌握了驾驭文学的能力,才能像他这样写出真情,道出一代人的心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