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附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目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2分) 1.在活动前一天,组长草拟了第二天的活动计划(均用北京时间),但其中有一项活动不能实现的是: 2.在学生活动日记中,一学生的总结与实际不符的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5.下列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安徽省最南端和最北端年变化幅度相同的是 读美国本土等温差线(气温年较差相等各点的连线)分布图,回答7--8题。
8.下列有关等温差线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南多北少 C.中间多四周少 10.此次海南降水的主要来源是 A.亚欧大陆湿润空气南下 B.印度洋上的热带风暴
12.有关海岸线变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13.影响动漫产业布局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14.目前下列四组城市中最适合发展动漫产业的一组是
16.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A.春季 18.导致图中a线数值高于b线数值的主要因素是
20.图中人口老化最迅速的国家,由“老龄化”社会变成“老龄”社会,大约花了
24.武汉市此试验方案,最大的优点是 25.武汉在我国中部成为中心城市之一,最为重要的原因是 二、综合题 26.读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27.30年前的内蒙古,粮食亩产量位列全国倒数第一,每年要靠国家调拨的近20亿斤返销粮度日。如今,内蒙古已摆脱了这种困境,一跃成为粮食调出大省区。今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再次实现双增。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28.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据图推测B地冬季均温 (2)说明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对图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8分) 淮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26答案:(1)沿岸地区地势低平(1分);光照充足(1分)、热量充足(1分);靠近河流,灌溉水源较丰富(1分);土质较好(土壤透气性好或土壤肥沃)(1分)。 (2)特征: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2分) 原因:尼罗河谷地地势低平,水源充足,灌溉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地中海沿岸气候较湿润,农业条件较好,(地形低平、交通便利,人口众多)。(4分)。 (3)埃及当地盛产长绒棉,有纺织工业的资源优势以及传统生产基础;(2分)地处国际重要交通要道上,利于物资集散;(2分)中国与埃及等非洲国家之间资金、技术等方面互补性强等;适逢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契机,利于我国的企业开拓阿拉伯地区的海外市场;优惠的政策。(后3点计2分,回答任何2点都可得此2分) 27答案:(1)自东向西自然带呈现出由温带森林带向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更替。(3分,名词、顺序对即可给分,或自东向西自然带依次为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成因:因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2分) (2)内蒙古地区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种植、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提高科技支农含量等方式提高粮食单产(2分),逐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分)使得粮食总产量增加(1分),人均粮食逐渐增多(1分),有大量剩余粮食(1分)。 (3)内蒙古地区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干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大面积发展种植业会导致植被破坏、改变地表结构;加剧水资源紧缺,加速草场退化,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荒漠化。(7分) 28、答案:(1)高;(1分)A地西北为平原,冬季有利于强冷空气侵入,(或东南为低山丘陵,冬季有利于强冷空气滞留); (2)答案:缓解图示西部地区(或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状况,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减少超采地下水有效遏制地下水位下降,缓解地面沉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2分)不断恢复因生态缺水而受到影响的地表植被,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2分)该地区地势低洼,输水后沿线附近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2分)(若答改善局部地区气候或改善航运条件等可酌情给1分,最多给满8分) 附选择题解析: 1、解析:本题考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之昼夜长短和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由题干知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各地日出在6:00之前,日落在18:00之后。因此答案选A. 2、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气温的因素等。由题干考察地点黄山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其岩石组成可知A、B、D均与实际相符。且该地气候湿润流水侵蚀作用明显,故B为正确答案 3、解析:本题考察比例尺的应用。据图可知300m围城的闭合区域的形状近似一个直角三角形,由此估算可知面积最接近4km2,故选B. 4、解析:本题考察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相关原理。由图知甲地位于河流上游谷口地区地势起伏大,河谷主要为“V”形谷,故A错;冲积扇主要形成于谷口地区,而乙地为山脊地带不能形成冲积扇,故B错;丙至丁短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水位较低且水位不稳定不是发展航运的最佳地带,故C错;丁地处于河流的交汇口,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最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可能成为该地最大的居民点。故本题答案选D 5、本题考察相关地理事象的变化规律;由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北纬29°41′— 6、解析:本题考察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方种植水稻北部种植小麦主要是受南北降水差异影响;河流冰期的有无和长短主要受冬季气温高低的影响;南部城市的分布主要受河流和地形的影响,而北部道路较平直主要受地形影响;综上分析知D为正确答案。 7、解析:本题考察等值线的理解与判读。由题干知等温差线表示的是气温变率大小的特征,故A、B错;由图知甲地等值线向北凸表示该地气温年较差小于附近地区,且该地位于五大湖地区气候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故C为正确答案。 8、解析:本题考察等值线的判读。由图知在大陆西岸等值线与海岸线几乎平行且数值依次增大,说明在同纬度地区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增大,而东岸与纬线近似平行,故A错;图中大部分地区等值线与纬线近似平行且随纬度增大而增大,故B对。 9、解析:本题考察地理要素分布图的判读。由图知此次降水的总体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在中部出现次高值中心。故答案选B. 10、解析:本题考察常见天气系统的特征。由题干知夏秋季节是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主要影响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形成强降水天气,故答案选C. 11、解析:本题考察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由图知图示区域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附近,地貌类型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地貌。 12、解析:本题考察地表形态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海岸线的变化可知河流堆积作用使得在沿海形成浅滩低地,形成湿地。故答案选D. 13、解析:本题考察工业的主导因素分析。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在技术比较成熟的时期主要影响因素逐渐由科技演变到科技和市场。故答案选A. 14、解析:本题考察工业的区位分析。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的动漫产业,其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大城市,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研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故答案选B 15、解析:本题考察农业的主导因素分析。由图知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故答案选B 16、解析:本题考察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为人类大量使用地下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问题。而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地带由于人类过渡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故答案选C. 17、解析:本题考察地理统计图的判读。由图知11月、12月、1月天文辐射随纬度变化曲线图的斜率最大,说明天文辐射受纬度的影响最明显。故答案选D. 18、解析:本题考察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由图中各条曲线的分布规律不难看出其中a线表示的为4月,b线表示的是10月。4月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10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与10月份相比4月份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更大和昼长时间更长,故天文辐射的数值更大。故答案选A。 19—20、解析:本题组考察学生对地理统计图及题干文字信息的解读能力。由图知图中老龄人口比例首先超过14%的国家是德国(大致在1970年左右),故19题答案选C;图中人口老化最迅速即老龄人口比例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大致为1970年,变成“老龄”社会的时间大致为1995年。因此20题答案选B. 21、解析:本题考察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甲地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明显。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端,阿尔泰山南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且冬季多积雪。甲地的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散热通风、排水。乙地的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清除积雪。故本题答案选B 22、解析:本题考察区域地理景观变化的原因分析。阿勒泰林区的民居由木结构房屋向钢筋混凝土楼房转变依赖于当地交通条件的改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这种转变有利于减少因建筑材料的需要对当地森林资源的砍伐。故答案选B. 23、解析:本题考察地理信息的提取与解读。由图可知市中心湖泊不具备运输功能,所以市中心湖泊生态功能的衰退与石油运输无关。故答案选D. 24、解析:本题考察对题干信息的解读能力。由题知治理方案知道是“以水治水,引江入湖、江湖连通”方案,其优点即为使封闭的湖泊成为开放性的水域,利用自然循环改善水质。故答案选B. 25、解析:本题考察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武汉市位于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口附近,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故答案选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