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壮的抗争——解读《金陵十三钗》

 雪莲报 2012-01-18
乍一看片名,许多人可能和我一样,会误以为《金陵十三钗》和《还珠格格》、《宫》之类的古装深宫戏一样,是一部讲述一些古代女子生活的情感剧。然而,看过它的宣传海报和影片介绍,我才知道:这部电影起源于2005年,华裔作家严歌苓将《魏特林日记》里的几行文字发酵成小说《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导演2011年又将它拍成了电影,搬上了荧屏,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早已灰飞烟灭却在人们心中刻下深深印记的尘封往事。

    影片重点讲述的是1937年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里,一则关于一个男人和两伙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段情节虚构但背景真实的历史,这部影片是一部正视历史、还原历史、牢记历史的战争片。原本,事件背景十分复杂,而该片却以小见大,通过述说日军的冷面屠杀与国人的悲壮抗争,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是在那座相对还是净土的一处天主教堂里,冒牌神父、教会学生、风尘女子为了在血雨腥风中求得一线生机,发生了种种耐人寻味的故事,发人深思。

    “轰炸了二十多天,南京到底被日本军队攻破了。那是1937年12月13日,我记得,那天所有人都在跑,好像永远也跑不出那场大雾……”影片一开始,就通过一名当事女学生书娟的追述,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极其残忍的战争年代,而当我们的思绪追溯到那段不愿记起却又无法逃避的历史时,顿时心乱如麻,悲伤、哀恸、愤怒、仇恨、痛心、揪心……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内心就再也难以平静了,仿佛真的坠入那场“永远也跑不出”的大雾里了。

    该片是从南京沦陷的危情时刻切入的,开篇就是一场战争戏。一群本来可以突围的国军伤兵,为了拯救一帮将被日本兵活捉的女学生们,挺身而出,用十几条烂命、十几竿破枪,去阻击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的日军,为女学生逃命争取宝贵的时间。虽然伤兵视死如归、英勇顽强,但在具有绝对优势的疯狂扑来的敌人面前,无可避免地落得了一个悲壮的下场。

    为了炸毁日军的坦克,一个伤兵从楼上纵身跃下,在摔到坦克车上的时候拉开了捆在身上的引爆栓,与不可一世的铁皮装甲同归于尽。为了炸毁另一辆坦克,伤兵们在别无它法的时候,更是毅然排成一个纵队,用前面战友的身体做掩护、当盾牌,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像“箭”一样“射”向来势汹汹地坦克。冲向敌军的路上,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当一个战友的身上被打开了花,失去遮挡的后一个战友义无反顾地继续向前冲。就这样,倒下了一个,还有一个,再倒下一个,还有一个,直到爆破手靠近坦克,炸掉可憎的“铁疙瘩”。这种不要命的架势,也暂时吓退了怕死的日本兵。

    在看到“射”人肉“箭”这一幕时,我的心猛然一颤,心跳似乎也随着导演刻意安排的慢镜头放慢了跳动。咚…咚…咚…,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我的心里充满着悲壮,既为那群伤兵的壮举而感动,更为那时国家的落后而悲伤。

    很快,影片将镜头对准了一座天主教堂,一位美国入殓师、教会学校的女学生、秦淮河畔的风尘女子为了避难,先后躲进了教堂。三组人马找到了时空的交会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生故事也就此展开了。
女学生刚开始对风尘女子十分排斥,甚至不让她们用卫生间,怕身体不干净的她们玷污了学生的清白,双方甚至为此扭打了起来,直到一名正在抗议的女学生无意间挡住了一颗原本是射向女人的流弹,倒地毙命时,争吵才在瞬间转化为惊恐,大家或许那时才意识到:教堂不是永远的净土,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人性、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行径,现在在哪上卫生间都算不上问题,如何逃走才是最大的问题。

    这时的两伙女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美国入殓师约翰那位洋人身上,因为只有他最不会吊起日本兵的杀人欲望。然而,约翰此时毫无帮助女人们的念头,他想赶紧找一笔钱或者值钱的家伙就伺机跑路走人,离开这个朝不保夕的鬼地方。不过,当一队日本兵闯进这座圣洁的教堂,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约翰的想法落空了,三组人马的命运和关系就此紧紧联结在了一起。

    在被日本兵抓捕时,女学生为了不暴露藏身地窖的风尘女子,让更多的人无谓牺牲,果断决定往楼上跑。那些女人们看到这一幕,无一不被女学生的举动震惊了。是的,女学生们虽然不喜欢甚至厌恶这些女人,但在外敌面前,却不计前嫌,没有出卖她们,宁可让自己置身险境甚至是置身死地。这种大义与骨气,是一代代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宝贵的民族精神,只不过,女学生们用具体的实际行动,为那些女人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教育课。

    听着女学生们在楼里面四处逃命,像受伤的小鹿一样惊遑尖叫,而无耻的日本兵在教堂肆无忌惮地亵渎神灵,企图蹂躏未成年的女学生,躲在地窖里的女人们如坐针毡,倍受良心的煎熬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与女人们同样坐立不安的还有约翰。虽然为了保命,他早已换上神父的“工作服”,躲进一处暗室里,但听到女学生们被抓后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绝望无助的呼救声,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名孩子的父亲,他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于是,约翰挥舞着教堂里巨大的十字旗,声嘶力竭地呵斥着禽兽不如的日本兵们:“住手!住手!!住手!!!这是神圣的地方,那些是孩子,你们违反了人道主义!这里没有军人,你们无权在此!我是神父,我以神的名义,要求你们立即离开!”然而,兽心大发的日本兵哪顾得上高尚与体面,哪管你人道不人道,只管继续着辣手摧花的无耻兽行。一名女学生不堪凌辱,死命挣扎,被从楼上扔下,肝脑涂地而亡。眼见女学生将一一惨遭毒手,就在这危急万分的关头,伤兵中留守的狙击手远程击毙了一名企图施暴的日本兵,把气急败坏的敌人引了出去。

    这时,我们已经揪了好久的心终于暂时放了下来,得以在高度紧张之中喘息片刻。可是,揪心的场面很快切换成悲壮的场面,我们的心只能再次提到了嗓子眼。狙击手的确很棒很强大,甚至利用点射预设在路边的手榴弹,炸死了不少日本兵,但毕竟寡不敌众,最终还是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壮烈牺牲了。不过聪明的狙击手没有白白死去,他在被击毙坠楼时,通过事先绑在腿上的绳索引爆了布在楼里的弹药,让小鬼子们统统作了他的陪葬品。用军人的话来讲,赚够本了,死了值了。

    经过这惊心动魄甚至带着血色的劫难,三组人马的关系明显亲密了许多。是的,大敌当前,应当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在这两天的生死考验中,约翰的出手相助让两伙女人们觉得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男人,也是一个可以指望帮助她们离开南京的英雄,而从小在教会长大的举止优雅会讲英语的美貌与智慧双全的秦淮河翠禧楼的头牌玉墨,以其身上散发的特有的女人味征服了约翰的心。女人们开始尊敬充满大义的女孩们,女孩们也意识到女人们同在一条船上,都是需要互帮互助的亡国奴。有了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情感的纽带开始扣合,同舟共济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时,一位“体面”的日军军官包围了教堂,停止了杀戮和侵犯,但却心怀叵测地“邀请”教堂的13名女学生组成唱诗班,届时参加日军占领南京的圣诞庆功会,为他们伴歌助兴。约翰和女人们都清楚,唱诗助兴只是一个遮羞布式的幌子,聚众淫乱才是日军的本意,而这对于尚未行成年礼却遭遇国破家亡的花季少女来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

    尽管约翰怕女学生知道真相后自寻短见,违心地骗她们说:“这些日本人不一样,他们是有教养的人,他们是军官,是绅士,我以前去过这样的宴会,挺好的,气氛优雅,很正式,有很多好东西,有蛋糕、鲜花、巧克力、舞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并不愚钝的女学生们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并决定当晚集体跳楼,保住清白之躯,绝不让日本人糟蹋自己的身体。
是夜月黑风高,当约翰发现女学生们已经爬上楼顶的护栏准备轻生时,急忙劝阻她们爱惜生命,可是这样的劝说对于爱惜身体甚于生命的她们来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生死悬于一线之际,玉墨大声说出妹妹你快下来,我替你去!不仅让女学生们惊讶,也惊坏了她那帮翠禧楼的姐妹们。这条提议是有说服力的,女学生们终于安全地爬了下来。

    两伙女人各自回到屋里。女生们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女人们的意见还未统一。为此,玉墨在地窖里“主持召开”了一次特别重要的事关生死抉择的“紧急会议”。刚开始,还有人怕送死,或者觉得为了萍水相逢的女学生做牺牲不值得,但当玉墨提到上次女学生没有暴露她们藏身之处她们才能活到今天,理亏又惭愧的女人们便没人再吱声了。玉墨趁热打铁,动员姐妹们一起做这件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换人当替身的大事,好改一改世人对她们这类人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天下婊子最无情”的千古骂名,给她们这个行当贴上一些好的“标签”,让后人知道妓女同样有大义、有骨气。姐妹们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纷纷响应。

    经过殡葬入殓师约翰鬼斧神工般的化妆之后,如花似玉的姐姐们变成了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妹妹”,决心替真妹妹们去赴死亡之约的假妹妹们在话别时要求妹妹们一定要替姐姐们好好活着,并放声歌唱了女人们平时最爱唱、最常唱的翠禧楼的招牌曲子《秦淮景》:“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细细呀道来,唱给诸公听呀。秦淮缓缓流呀,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情呀,瞻园里堂阔宇深呀,白鹭洲,水涟涟,世外桃源呀……”曲子很好听,然而歌舞升平的嗓音丝毫掩饰不住女人们的凄凉与忧伤,两伙女人姐妹相称的亲近更抑制不住不断弥漫散开的悲壮,毕竟天亮之后她们就将“押赴刑场”。

    第二天,日本兵快来接女学生了,“女学生”们纷纷摔碎心爱的梳妆镜,她们知道,这是她们最后一次用梳妆镜了,留着也没什么用,倒不如取出玻璃碎片藏在胸前,那样,在遭到非礼时“至少能赚小日本一个眼珠子”,像战士一样死也死得够本。当13名“女学生”全部走上军车,车帘开始合拢,玉墨等风尘女子的脸庞也随之被慢慢关闭了。永别就是永恒,她们那些大义凛然而又无比悲壮的眼神似乎就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一刻。

    此时,约翰带着女学生如何逃亡已经不是重点了,因为,那一双双被强行关闭的眼神已经勾走了每一名观众的魂魄。开篇那名女学生的话外音再次响起:“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晓得那些秦淮河女人最后的结局,连她们一个个名字都不晓得,我也没有看见日本兵怎么把她们带走的,所以我老是幻想,幻想再一次站在大窗户前头,看着她们走进来……”

    面对我们不愿面对也无法平静面对的历史片断,没有结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知道了结局,或许我们脆弱的心灵会伤不起。《金陵十三钗》时间跨度虽短,看不出鸿篇巨制,但正因为时间跨度小,才更能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游刃有余地展现细节之美,充分刻画和塑造性格鲜明、情感细腻的人物形象。至少,这部影片在这方面是十分成功的,它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深深潜入我们的心底,久久盘旋,成为经典,再加上影片人性魅力的内涵与视听特效的外延神形兼备,《金陵十三钗》有理由成为今年冲击奥斯卡的敲门砖。

    《金陵十三钗》与其说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是一部为追求自由、保住清白而付出沉重代价的抗争片。只不过,对于手无寸铁的弱者而言,这种抗争显然是悲情的,甚至是万分惨烈的。影片从战士悲壮地牺牲开始,又从妓女悲壮地赴约结束,通篇贯穿着悲壮低回的基调,头尾呼应着悲壮哀号的场面。这部影片,这种悲壮,无时无刻不在敲响警钟,告诉人们:要想珍爱和平,就要有维护和平的力量,要通过建设强大的军队,去避免悲壮的重演,要通过建设强大的国防,来捍卫我们的家园,要通过建设强大的国家,决不让屈辱的历史在未来翻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