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药效常常只需要那么一点点

 正月初二 2012-01-18
 

 

有一次我的朋友张文质先生谈及他一位自学成医的同学,长期钻研医学,悟出专治疑难杂症的良方。所使用的药方常常也是非常怪的,而且怪病怪药怪治,大多能够治好的。比如,某孩子因病得了耳病,听力微乎其微,几乎完全失聪。孩子的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怪医出的药方更怪:要一头纯白色的毛驴,要白得连一根杂毛都没有。然后宰杀后取其前蹄的中雪白晶莹剔透的骨髓,并且放在太阳底下晒上半小时,然后将骨髓的油滴入耳朵,如果坚持十几天,就可见效。孩子的家人照做,据说果然恢复了听力,使孩子又回到了美妙的音乐世界。

但是,这种怪人怪药,使人一下就容易想到鲁迅通过治他父亲病的医生开出的药方,对中医的一个说法,即:“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后鲁迅得出结论说:“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对中医下的结论并非全无道理,但是,也不是全然在理。有道理的地方,就在于倾家荡产,一点值钱的东西都被当了之后,医生开出来的那些怪药方毕竟没有治好他父亲的病。他父亲还是很快就病故了。并不全然在理的理由是,他父亲遇到的庸医,并不能够完全代表整个中医治疗的疗法与疗效。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每个人都遇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与特定的事情,然后就容易得出普遍的结论。

关于药效,我相信一点,即真正的药效,其实常常只需要那么一点点的。因为所谓的药,就是用来弥补我们身体健康缺陷的东西。比如补充的微量元素,比如修补某个方面营养不良,据说一个人视力下降就是因为身体中锌元素缺乏造成的。那些所缺乏的一点点东西,就像市场上的金子,只要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产生十分神奇的效果,让本来黑了的,变成白的,让低微的变成了高尚的。什么是贵重的?在世界上稀有的,就往往是贵重的。在人身上,真正宝贵的就是你身体里所缺乏的。所谓营养,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概念,而是针对具体的个体身体状况而言的。

对于微量的东西变化将会影响到全局,这样的事情,从自然到社会莫不如此。人的男女之别,只是那个染色体上的XY的区别就决定你将来的性别是男是女。如此说来,其实,男女性别其实在卵子受精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完成了。而遗传基因所起的作用就更是神奇,遗传多少多少代,那一点点在显微镜下都看不见的东西,竟然就决定了一个家族的智商。遗传基因就是这么有魅力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要强调细节决定成败的内在原因吧。

 

随着我文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赠送给我的期刊杂志也越来越多。但是,重庆李赋先生总编的《校长》杂志就显得有点特别。他赠送给我的期刊封面,每一期都是特定印制的。上面印着:许锡良先生惠存。——校长杂志赠。有这样的标志,我不可能不存的,也不可能不看的。这点点的差异,就使这本杂志个性化鲜明,富有创意,让阅读的人感觉心里温暖。我不知道这在技术上是怎样处理的,成本会不会因此增加,但是,至少这是我闻所未闻的。因为要赠送的人那么多,而且每个人只赠送一本,为一本杂志就要重新编辑封面。

翻开《校长》杂志2010年第11期卷首页,就有李斌先生撰写的卷首语,也很是让人感慨,题目就叫《从普通到卓越有多远?》,竟然也是写出药效只需要那么一点点的哲理。这篇卷首语写得也是非常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区区数百字竟然写了两个小故事。

这两个小故事是这样的:

王二是村里有名的寿星,90多岁了,牙没掉眼不花,满面红光,精神矍铄。很多人都想知道王二长寿的秘诀,于是某一天相约上门讨教。王二说,自己吃得比较素淡,早睡早起,一年到头风雨无阻地劳动,还有就是一直心情开朗。

听了这些之后,来访者都觉得平淡无奇,和自己头脑中的“秘诀”相差太远,于是央求王二说点别的。王二想了想,发现自己确实有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酷爱吃生大蒜头和每晚喝老白干。话一出口大家如获至宝,满意而去。不久,“吃生大蒜,喝老白干”,就成为市面流行书籍《王二养生法》的核心内容。

这个故事其实要说明的哲理就是,一个按照健康的作息时间与生活方式是前提,但是,如果有了这个前提,再有一点点有特色的有助于养生的东西,那就更可宝贵。一个健康的身体其实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是不行的。更何况人的体质各不同相同,遗传基因也不会一样,健康就每个人的身体而言,除了大致相近的生活习惯外,就是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作点微调。比如吃点大蒜,喝点白干,再喝点绿豆汤,可能真是会有效。

另一个故事更有意思。

今年1月,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手Joshua Bell,在华盛顿地铁入口,效仿街头音乐人当街演奏了45分钟.那时大概是早上8,成千上万的上班族通过这个地下通道,“目标坚定”地迈向工作岗位。在音乐家的演奏过程中,只有7个人短暂停留下来听演奏,他一共赚了32美元。当他演奏完毕,没有一个人理他,没有一个人给他鼓掌,更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个音乐人原来就是Joshua Bell。他在这个地铁站里演奏了世界上最美最难的曲目,所用的小提琴是意大利斯特拉迪瓦家庭在1713年制作的名琴,价值350万美元。而就在此前两天,他在波士顿歌剧院里做了相同的演奏,虽然门票上百美元,却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这个故事似乎在说明,一个艺术家的价值,在人类社会,常常不取决于他自身的水平与素质,而是取决于他所占据的位置。同样的顶级水平的小提琴演奏,放在波士顿歌剧院里,就价值大增,名人名琴名曲,数百美元一张票,且一票难求,而放到地铁站的时候,就变成了街头巷尾的流浪艺人,演奏得再好,也不会有人欣赏。因此,一个人如果要彰显自己的价值,占据一个好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他整个艺术境界的高超,恐怕即使占据了那样的舞台也不会有效。常规是很重要的,健康的日常生活也很重要,但是,有时还需要有那么一点点显示药效的东西。就像一盘美味佳肴,有时缺少了一点点香料,就风味大变一样。但是,当美味佳肴上来的时候,人们常常容易看到的只是那点香料的作用,而对佳肴本身的营养价值与芳香美味常常视而不见。化学实验里常常要在试管里增添一点并不起反应作用的催化剂,可以说催化剂其实就是化学实验里的有效良药。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生活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但是,每一代人的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了今日的大变。人类的所谓创造其实并不是颠倒一切重新开始,而都不过是在前人的成果面前,再作一点点微调。那种闻所未闻,只需要提着自己的头发就可以上天的事情是从来不会发生的。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奇迹,但是要相信真正的药效,常常就只是需要那么一点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存在其中,这对个人的魅力来说,就是你自己独特的个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