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病患者切忌局部锻炼

 心回 2012-01-19

适当活动包括适合的运动量和适合的运动方式。临床医生发现,一些心脏病人在做全身性活动时心脏病不易发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动时,尽管运动量并不比全身性活动大,反而容易诱发心脏病。

  研究表明,运动之所以诱发心脏病,是由于机体的供血方式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血压变化导致的。机体的血液供应有一个“多劳多得”的原则。某部位肌肉活动量越大,该部位肌肉血管扩张的程度也越大。获得的血液越多。人体内流动的血量是一定的,为了向活动部位肌肉供应血液,不活动的肌肉血管就收缩。全身性肌肉活动时,血压在运动开始后有轻微的升高,随着全身性肌肉血管舒张而恢复至正常水平。这样的活动既没有加重心脏负担,又达到了锻炼目的。局部肌肉活动(如上肢或下肢的运动)时,活动部位的肌肉血管舒张,大部分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显著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在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本来就弱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心肌严重缺血,诱发心脏病。

  美国生理学家阿斯特朗的研究表明,在同样血液输出量的情况下,上肢活动时的血压比下肢活动时高,下肢活动时的血压比全身活动时高。因此,他建议,老年人和心脏病人进行局部肌肉活动时必须得到医生的批准。

  可见,老年人和心脏病人在活动时,不宜进行局部肌肉活动,可进行一些轻松愉快又不致于增加心脏负担的全身性活动,如跳交谊舞,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这样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不至于增加心脏负担。


心脏病人,在体育锻炼时要斟酌当天的身体情况,不能勉强运动;运动时要避免情绪激动或紧张,一旦出现眩晕、气促等状况应立刻停止锻炼,休息调整,若有更多不适反应要立刻到医院就诊;运动的时间应从短到长,循序渐进;运动后应好好休息,不要立刻吸烟或洗热水澡,以免诱发心脏意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不要在清晨和上午锻炼,最好选择下午和傍晚,避开冠心病和脑出血发作的最危险时刻。

起初可以是每次5~10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至少30分钟,每周应该有3 ~5天运动。其中快走是医生特别推荐的一种运动方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高炜教授指出,心脏病人不仅要运动,还应该有专业医生开具运动处方。

心脏病人在运动前,一定要到医院去做心肺功能的测定以及身体机能的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具出运动处方。因为很多病人自行安排运动强度,一方面可能是运动量不够,不利于康复,另一方面很可能前期是有氧运动,而过量以后就成了无氧运动,无氧运动对心脏病人危害非常大,甚至可能引发缺氧休克或死亡。

  在做运动心肺功能测定试验前12小时不要做超常体力活动,2~3小时禁食、禁烟以及咖啡类引起兴奋的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