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少碑帖介绍:唐·李邕《云麾将军李秀碑》

 zcm1944 2012-01-19

十三少碑帖介绍:唐·李邕《云麾将军李秀碑》  

2010-12-14 10:43:35|  分类: 书法碑帖介绍 |  标签:李秀  拓本  此碑  将军  十三少   |字号 订阅
 
 
    十三少碑帖介绍:唐·李邕《云麾将军李秀碑》 - 十三少 - 中国·太阳堂
云麾将军李秀碑
    全称《云麾将军李秀碑》,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并书。碑石原在河北良乡县,石断后被经学博士某毁作石础,逾若干年,复修学宫,其础被弃,复置瓦砾间。明万历初闽人董先见之,以告宛平令李荫,荫遂置之于宛平署中,凡6础。又云砌署壁购得,又移京兆尹署。万历间,京兆王惟俭离任,携4础之大梁而亡于黄河水漶,所存者遂只剩2础。清康熙三十一年,吴涵任顺天府府丞,专心访求此碑,于蔓草丛中得之,遂置文丞相祠。万历间王惟俭携汴四础,亡于黄河水患,余二石础。清康熙三十一年京兆尹丞吴涵移置文天祥祠,字漫漶。明万历六年(一五七八)李荫、邵正魁、董凤元于具署中掘地得之,仅六石。县令王惟俭携四石至大梁,后遂佚,仅存二石今在北京文天祥祠。行书。二石皆十二行五至十三字不等。唐刻,宋拓,剪裱成册,共54页,每页纵27.5cm,横14.5cm。有王存善、顾观题跋,钤“严肃堂”、“宗瀚之印”等印34方。此碑为郭卓然横勒并题额,侯慈敏、张昂等镌,首题为:“云麾将军辽西郡开国公上柱国李秀碑”,额篆书“唐故云麾将军李公碑”3行9字。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正月。
    现存此碑未凿成础柱形之宋拓本有二:一为临川李宗瀚旧藏,后归王存善,拓本上有龙凤五年顾观及俞希鲁等跋及李宗瀚自跋,此本现藏故宫博物院;另一本亦是李宗瀚旧藏,后归南海孔广陶,现藏广州市博物馆。其本首尾尚全,中残缺近半,有董其昌、翁方纲、王文治、孔广陶长跋。王惟俭携之4石,传世拓本很少,世常睹者,多为2础拓本。北京图书馆藏二础拓本为嘉道精拓,与《云麾将军断碑记》同裱一纸,系顾广圻、瞿镛、丁福保递藏本。2础拓片有顾广圻墨书“唐李秀残碑共二纸”及题跋,钤“顾氐所收石墨”和“朱氏金石”印。《云麾将军断碑记》后刻翁方纲题跋及与胡逊同观款,并钤“朱氏金石”印一方。
    《李秀碑》就是李邕书风的代表作。此碑书法笔画虽肥而骨力内容,字态虽丰腴却雄秀之气溢于字外,可以看得出其书法虽得力于“二王”,但在用笔上增以放以添豪迈,丰其肢以纵柔媚,表现出李邕精熟的用笔技巧和渊博敦厚的学识。
    此碑书法雄遒,具二王之妙。明董其昌云:“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所谓如象,即指笔力雄强厚重,而此《李秀碑》足以当之。
    现此碑未凿成础形前之宋代拓本仅存二本。另一本原为南海孔广陶藏本,今藏广州市博物馆。
    宋赵明诚《金石录》,清王昶《金石萃编》等书著录。

    李邕是唐代学王羲之而能自立门户的大书家,他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六七八),卒于唐玄宗天宝六年(七四七)。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开元中为官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其书初学王羲之,后摆脱其形迹独创一格,以行书碑,时称“书中仙手”。《宣和书谱》称:“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著。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北海书法的新意恐怕就是在王羲之之外,又融入了碑意,使王字变得浑厚敦朴,自成一家,故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称。然而,北海书厚而灵动,肥而更捷,并无肥滞之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