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楸(白背叶、野桐、白背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顺康堂 2023-05-15 发布于广东

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uell. Arg.

中药名:  白背叶

别名:野桐、白背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状茸毛。叶互生,圆卵形,长717厘米,宽514厘米,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先端渐尖,全缘或不规则3裂,有稀疏钝齿,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茸毛,有细密棕色腺体;叶柄长1.58厘米,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825厘米,被黄褐色茸毛;雄花簇生,萼片34,卵形,外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分离;雌花单生,花萼钟状,具不等的5裂,外被星状茸毛,无花瓣,子房3室,密生星状茸毛,花柱3。蒴果近球形,密生羽毛状软刺。籽粒小,圆形,色黑而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图片

科属:大戟科野桐属

分布:生于山谷、村边、路旁或灌木草丛中。

采集: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

归经:叶归肝、脾经,根归脾、肾、膀胱经。

性味功效:叶:味微苦、涩,性平。清热,利湿,止痛,解毒,止血。用于淋浊,胃痛,口疮,痔疮,溃疡,跌打损伤,蛇咬伤,外伤出血。

根:味微涩、微苦,性平。清热,利湿,固脱,消瘀。用于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

用法用量:  

叶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根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图片

应用:1.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一星期,取起洗净晒干。每用二两,雄鸡一只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2.鹅口疮:白背叶适量蒸水,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处,一日三次,连抹两天。(《岭南草药志》)

3.外伤出血,溃疡:白背叶晒干,擦成棉绒样收贮,出血时取适量贴上,外加绷带固定。(《岭南草药志》)

4.皮肤湿痒:白背叶煎水洗。(《福建中草药》)

5.产后风:白背叶、艾叶,酒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6.溃疡:白背叶鲜叶捣烂,麻油或菜油凋敷。(江西《草药手册》)

7.跌打扭伤:鲜白背叶适量,捣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8.慢性中耳炎:白背叶一两研成粗末,加水半斤,置于加盖的瓷盅内,隔水炖2小时以上,去渣,过滤,滤液内加适量防腐剂。用时先将患耳脓水洗净,药棉拭干,再滴入药液,每次34滴,每日3次。疗程315天。(《中药大辞典》)

图片

9.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煎水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10.子宫下垂:白背叶根十二两,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间置于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顿服,连服三剂,并卧床休息一星期,愈后炖黄头龟连服数天。(《岭南草药志》)

11.眼雾,赤眼红热,怕光流泪:鲜野桐根一至二两(洗净,切碎),猪肝二至四两。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12.双单喉蛾:白背叶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内服。(《岭南草药志》)

13.中耳流脓:白背叶根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液滴耳内,并外搽。(《岭南草药志》)

14.腰骨闪伤:鲜野桐根一两,洗净切碎,水、酒各半和猪赤肉二至四两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15.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胃,脱肛,子宫下垂:白背叶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16.白带,淋浊、疝气,产后风瘫:白背叶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17.瘰疬:白背叶干根二两,猪瘦肉适量,水煎轧(《福建中草药》)

18.疯狗咬伤:白背叶鲜根二至三两,水煎服。从被咬日起,每日一剂,连服七日,以后每隔七日服一剂。如病发则连服数剂。(江西《草药手册》)

19.慢性肝炎:一般用量为根0.51两,伴有水肿者用根23两,每日煎服1剂。(《中药大辞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