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丞相之八十四:蔡谟

 墨香笙樵 2017-11-16

 

     蔡谟生卒年待考。字道明。东晋大臣。河南民权人。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蔡参与平叛,遂迁任太常,赐爵洛阳男。后拜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成为东晋对抗北方势力的主要人物。

  康帝时,石季龙死,中原大乱。朝野咸谓太平指日可俟,谟独不然,谓所亲曰:胡灭诚大庆,然将贻王室之忧。或问何故,谟曰:夫能顺天而奉时,济六合于草昧者,若非上哲,必由英豪。度德量力,决非时贤所及。必将经营分表,疲民以逞志。才不副任,略不称心,财殚力竭,智勇俱屈,此韩卢,东郭所以双毙也!未几,果有殷浩之役。

  卒于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上。谥文穆。 有《丧服谱》一卷,集四十三卷。

蔡谟(281356

  字道明,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人。蔡充子,蔡系父。博学有识。西晋时,东海王司马越征辟,累辞。避乱渡江。明帝以为东中郎将,引为参军。元帝时为丞相,辟为掾,转参军。历中书侍郎,义兴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侍中。苏峻之乱,代庾冰为吴国内史,起兵勤王。后复为侍中,迁五兵尚书,领琅邪王师(即后来的康帝)。转吏部尚书。封济阳男。后为太常,领秘书监。太尉郗鉴病危,谟出为太尉军事,加侍中。鉴卒,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及扬州之晋陵、豫州之沛郡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假节。康帝即位,征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永和二年(346)二月,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与会稽王司马昱同辅政。四年冬,拜侍中、司徒,固辞不受,如此经年,六年十二月被免为庶人。后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但以病重不朝。十二年卒。追赠侍中、司空,谥文穆。《》卷七七有传。

  谟平时笃好医术,尤好经方,熟谙本草。博学,初渡江,见彭蜞,大喜道:蟹有八足,加以二螯。烹食而吐,方知非蟹。后诣谢尚说其事,尚调侃他道: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勤学死。他作有文集十七卷,《唐书经籍志》作十卷。此从《隋书志》传于世。

史籍记载

《晋书》 卷七十七

  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也。世为著姓。曾祖睦,魏尚书。祖德,乐平太守。父克,少好学,博涉书记,为邦族所敬。性公亮守正,行不合己,虽富贵不交也。高平刘整恃才纵诞,服饰诡异,无所拘忌。尝行造人,遇克在坐,整终席惭不自安。克时为处士,而见惮如此。后为成都王颖大将军记室督。颖为丞相,擢为东曹掾。克素有格量,及居选官,苟进之徒,望风畏惮。初,克未仕时,河内山简尝与琅邪王衍书曰:「蔡子尼今之正人。」衍以书示众曰:「山子以一字拔人,然未易可称。」后衍闻克在选官,曰:「山子正人之言,验于今矣。」陈留时为大郡,号称多士,琅邪王澄行经其界,太守吕豫遣吏迎之。澄人境问吏曰:「此郡人士为谁?」吏曰:「有蔡子尼、江应元。」是时郡人多居大位者,澄以其姓名问曰:「甲乙等,非君郡人邪?」吏曰:「是也。」曰:「然则何以但称此二人?」吏曰:「向谓君侯问人,不谓问位。」澄笑而止。到郡,以吏言谓豫曰:「旧名此郡有风俗,果然小吏亦知如此。」克以朝政日弊,遂绝不仕。东嬴公腾为车骑将军,镇河北,以克为从事中郎,知必不就,以军期致之。克不得已,至数十日,腾为汲桑所攻,城陷,克见害。

  谟弱冠察孝廉,州辟从事,举秀才,东海王越召为掾,皆不就。避乱渡江。时明帝为东中郎将,引为参军。元帝拜丞相,复辟为掾,转参军,后为中书侍郎,历义兴太守、大将军王敦从事中郎、司徒左长史,迁侍中。

  苏峻构逆,吴国内史庾冰出奔会稽,乃以谟为吴国内史。谟既至,与张闿、顾众、顾飏等共起义兵,迎冰还郡。峻平,复为侍中,迁五兵尚书,领琅邪王师。谟上疏让曰:「八坐之任,非贤莫居,前后所用,资名有常。孔愉、诸葛恢并以清节令才,少著名望。昔愉为御史中丞,臣尚为司徒长史;恢为会稽太守,臣为尚书郎;恢尹丹阳,臣守小郡。名辈不同,阶级殊悬。今猥以轻鄙,超伦逾等,上乱圣朝贯鱼之序,下违群士准平之论。岂惟微臣其亡之诫,实招圣政惟尘之累。且左长史一超而侍帷幄,再登而厕纳言,中兴已来,上德之举所未尝有。臣何人斯,而猥当之!是以叩心自忖,三省愚身,与其苟进以秽清涂,宁受违命狷固之罪。」疏奏,不许。转掌吏部。以平苏峻勋,赐爵济阳男,又让,不许。

  冬蒸,谟领祠部,主者忘设明帝位,与太常张泉俱免,白衣领职。顷之,迁太常,领秘书监,以疾不堪亲职,上疏自解,不听。成帝临轩,遣使拜太傅、太尉、司空。会将作乐,宿县于殿庭,门下奏,非祭祀燕飨则无设乐之制。事下太常。谟议临轩遣使宜有金石之乐,遂从之。临轩作乐,自此始也。彭城王绂上言,乐贤堂有先帝手画佛象,经历寇难,而此堂犹存,宜敕作颂。帝下其议。谟曰:「佛者,夷狄之俗,非经典之制。先帝量同天地,多才多艺,聊因临时而画此象,至于雅好佛道,所未承闻也。盗贼奔突,王都隳败,而此堂块然独存,斯诚神灵保祚之征,然未是大晋盛德之形容,歌颂之所先也。人臣睹物兴义,私作赋颂可也。今欲发王命,敕史官,上称先帝好佛之志,下为夷狄作一象之颂,于义有疑焉。」于是遂寝。

  时征西将军庾亮以石勒新死,欲移镇石城,为灭贼之渐。事下公卿。谟议曰:

  时有否泰,道有屈伸,暴逆之寇虽终灭亡,然当其强盛,皆屈而避之。是以高祖受黜于巴汉,忍辱于平城也。若争强于鸿门,则亡不终日。故萧何曰「百战百败,不死何待」也。原始要终,归于大济而已。岂与当亡之寇争迟速之间哉!夫惟鸿门之不争,故垓下莫能与之争。文王身圮于羑里,故道泰于牧野;句践见屈于会稽,故威申于强吴。今日之事,亦由此矣。贼假息之命垂尽,而豺狼之力尚强;宜抗威以待时。

  或曰:「抗威待时,时已可矣。」愚以为时之可否在贼之强弱,贼之强弱在季龙之能否。季龙之能否,可得而言矣。自勒初起,则季龙为爪牙,百战百胜,遂定中国,境土所据,同于魏世。及勒死之日,将相内外欲诛季龙。季龙独起于众异之中,杀嗣主,诛宠臣。内难既定,千里远出,一攻而拔金墉,再战而斩石生,禽彭彪,杀石聪,灭郭权,还据根本,内外并定,四方镇守,不失尺土。详察此事,岂能乎,将不能也?假令不能者为之,其将济乎,将不济也?贼前襄阳而不能拔,诚有之矣。不信百战之效,而执一攻之验,弃多从少,于理安乎?譬若射者,百发而一不中,可谓之拙乎?且不拔襄阳者,非季龙身也。桓平北,守边之将耳。贼前攻之,争疆埸耳,得之为善,不得则止,非其所急也。今征西之往,则异于是。何者?重镇也,名贤也,中国之人所闻而归心也。今而西度,实有席卷河南之势,贼所大惧,岂与桓宣同哉!季龙必率其精兵,身来距争。若欲与战,战何如石生?若欲城守,守何如金墉?若欲阻沔,沔何如大江?苏峻何如季龙?凡此数者,宜群校之。

  愚谓石生猛将,关中精兵,征西之虎不能胜也。金墉险固,刘曜十万所不能拔,今征西之守不能胜也。又是时兖州、洛阳、关中皆举兵击季龙。今此三处反为其用,方之于前,倍半之觉也。若石生不能敌其半,而征西欲当其倍,愚所疑也。苏峻之强,不及季龙,沔水之险,不及大江。大江不能御苏峻,而以沔水御季龙,又所疑也。昔祖士稚在谯,佃于城北,虑贼来攻,因以为资,故豫安军屯,以御其外。谷将熟,贼果至,丁夫战于外,老弱获于内,多持炬火,急则烧谷而走。如此数年,竟不得其利。是时贼唯据沔北,方之于今,四分之一耳。士稚不能捍其一,而征西欲御其四,又所疑也。或云:「贼若多来,则必无粮。」然致粮之难,莫过崤函。而季龙昔涉此险,深入敌国,平关中而后还。今至襄阳,路既无险,又行其国内,自相供给,方之于前,难易百倍。前已经至难,而谓今不能济其易,又所疑也。

  然此所论,但说征西既至之后耳,尚未论道路之虑也。自沔以西,水急岸高,鱼贯溯流,首尾百里。若贼无宋襄之义,及我未阵而击之,将如之何?今王士与贼,水陆异势,便习不同。寇若送死,虽开江延敌,以一当千,犹吞之有余,宜诱而致之,以保万全。弃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惧非庙胜之算。

  朝议同之,故亮不果移镇。

  初,皇后每年拜陵,劳费甚多,谟建议曰:「古者皇后庙见而已,不拜陵也。」由是遂止。

  初,太尉郗鉴疾笃,出谟为太尉军司,加侍中。鉴卒,即拜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扬州之晋陵豫州之沛郡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假节。时左卫将军陈光上疏请伐胡,诏令攻寿阳,谟上疏曰:

  今寿阳城小而固。自帮阳至琅邪,城壁相望,其间远者裁百余里,一城见攻,众城必救。且王师在路五十余日,刘仕一军早已入淮,又遣数部北取坚壁,大军未至,声息久闻。而贼之邮驿,一日千里,河北之骑足以来赴,非惟邻城相救而已。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对坚敌,顾临归路,此兵法之所诫也。若进攻未拔,胡骑卒至,惧桓子不知所为,而舟中之指可掬。今征军五千,皆王都精锐之众,又光为左卫,远近闻之,名为殿中之军,宜令所向有征无战。而顿之坚城之下,胜之不武,不胜为笑。今以国之上驷击寇之下邑,得之则利薄而不足损敌,失之则害重而足以益寇,惧非策之长者。臣愚以为闻寇而致讨,贼退而振旅,于事无失。不胜管见,谨冒陈闻。

  季龙于青州造船数百,掠缘海诸县,所在杀戮,朝廷以为忧。谟遣龙骧将军徐玄等守中洲,并设募,若得贼大白船者,赏布千匹,小船百匹。是时谟所统七千余人,所戍东至土山,西至江乘,镇守八所,城垒凡十一处,烽火楼望三十余处,随宜防备,甚有算略。先是,郗鉴上部下有勋劳者凡一百八十人,帝并酬其功,未卒而鉴薨,断不复与。谟上疏以为先已许鉴,今不宜断。且鉴所上者皆积年勋效,百战之余,亦不可不报。诏听之。

  康帝即位,征拜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代殷浩为扬州刺史。又录尚书事,领司徒如故。初,谟冲让不辟僚佐,诏屡敦逼之,始取掾属。

  石季龙死,中国大乱。时朝野咸谓当太平复旧,谟独谓不然,语所亲曰:「胡灭,诚大庆也,然将贻王室之忧。」或曰:「何哉?」谟曰:「夫能顺天而奉时,济****于草昧,若非上哲,必由英豪。度德量力,非时贤所及。必将经营分表,疲人以逞志。才不副意,略不称心,财单力竭,智勇俱屈,此韩庐、东郭所以双毙也。」

  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昔阶谬恩,蒙忝非据,尸素累积而光宠更崇,谤讟弥兴而荣进复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乞垂天鉴,回恩改谬,以允群望。」皇太后诏报不许。谟犹固让,谓所亲曰:「我若为司徒,将为后代所哂,义不敢拜也。」皇太后遣使喻意,自四年冬至五年末,诏书屡下,谟固守所执。六年,复上疏,以疾病乞骸骨,上左光禄大夫、领司徒印绶。章表十余上。穆帝临轩,遣侍中纪璩、黄门郎丁纂征谟。谟陈疾笃,使主簿谢攸对曰:「臣谟不幸有公族穆子之疾,天威不违颜咫尺,不敢奉诏,寝伏待罪。」自旦至申,使者十余反,而谟不至。时帝年八岁,甚倦,问左右曰:「所召人何以至今不来?临轩何时当竟?」君臣俱疲弊。皇太后诏:「必不来者,宜罢朝。」中军将军殷浩奏免吏部尚书江[A170]官。简文时为会稽王,命曹曰:「蔡公傲违上命,无人臣之礼。若人主卑屈于上,大义不行于下,亦不知复所以为政矣。」于是公卿奏曰:「司徒谟顷以常疾,久逋王命,皇帝临轩,百僚齐立,俯偻之恭,有望于谟,若志存止退,自宜致辞阙庭,安有人君卑劳终日而人臣曾无一酬之礼!悖慢傲上,罪同不臣。臣等参议,宜明国宪,请送廷尉,以正刑书。」谟惧,率子弟素服诣阙稽颡,躬到廷尉待罪。皇太后诏曰:「谟先帝师傅,服事累世。且归罪有司,内讼思愆。若遂致之于理,情所未忍。可依旧制免为庶人。」

  谟既被废,杜门不出,终日讲诵,教授子弟。数年,皇太后诏曰:「前司徒谟以道素著称,轨行成名,故历事先朝,致位台辅,以往年之失,用致黜责。自尔已来,阖门思愆,诚合大臣罪己之义。以谟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于是遣谒者仆射孟洪就加册命。谟上疏陈谢曰:「臣以顽薄,皆忝殊宠,尸素累纪,加违慢诏命,当肆市朝。幸蒙宽宥,不悟天施复加光饰,非臣陨越所能上报。臣寝疾未损,不任诣阙。不胜仰感圣恩,谨遣拜章。」遂以疾笃,不复朝见。诏赐几杖,门施行马。十二年,卒,时年七十六。赗赠之礼,一依太尉陆玩故事。诏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穆。

  谟博学,于礼仪宗庙制度多所议定。文笔论议,有集行于世。总应劭以来注班固《汉书》者,为之集解。谟初渡江,见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后诣谢尚而说之。尚曰:「卿读《尔雅》不熟,几为《劝学》死。」谟性方雅。丞相王导作女伎,施设床席。谟先在坐,不悦而去,导亦不止之。性尤笃慎,每事必为过防。故时人云:「蔡公过浮航,脱带腰舟。」长子邵,永嘉太守。少子系,有才学文义,位至抚军长史。学识渊博历仕五帝却称自己"寄颜无所"的蔡谟  蔡谟是东晋时期的陈留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他学识渊博,精通医术,历仕五帝,是东晋的重臣。蔡谟为人稳重,成语寄颜无所就是由他而来的。

东晋对抗北方势力的主要人物

  司马睿即位做了东晋的开国皇帝,是为晋元帝。当时势力最大的豪族王导和王敦兄弟有拥立晋元帝之功,手握重兵,晋元帝司马睿对王氏兄弟心生猜忌,想方设法排斥王敦。王敦起兵攻进京城,杀尽司马睿的亲信大臣,司马睿忧愤而死。太子司马绍继位,王敦密谋再次起兵,却突患重病而死,叛军溃散。司马绍只当了3年多的皇帝,27岁就暴病身亡。5岁的司马衍继位,由庾太后抱?听政,朝廷大权掌握在庾太后的哥哥庾亮手里。大将苏峻与庾亮不和,联合祖逖的弟弟祖约起兵反叛。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叛军攻入京城,庾亮逃走,年轻的庾太后自杀。蔡谟积极参与平叛,苏峻被射死,蔡谟成为东晋对抗北方势力的主要人物。

辅佐少帝

  经过两次内乱,东晋的中原之地尽失。庾亮很想北伐收复中原。蔡谟表示反对。他认为盘踞在中原的后赵势力强盛,东晋实力不足,只可凭借长江天险防守,等待时机。多数大臣同意蔡谟的意见。庾亮依然继续做?北伐的准备,但还没起兵,后赵便大举进攻,东晋连遭惨败。由于内乱外患不断,权臣叛将争斗,东晋的第三任皇帝司马衍22岁时又忧愤而死,他的弟弟司马岳被推上皇帝宝座。蔡谟曾是司马岳的老师,这使蔡谟倍受重用,成为辅政大臣。不久,他又被派到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出任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兼任徐州刺史。京口是东晋京城建康(今南京)的东部门户,城北有北固山,山上有著名的甘露寺。蔡谟镇守京口,在山上兴建了北固楼,用以储藏军事物资。司马岳有志北伐,但在位仅两年就病死了,时年23岁。接着,年仅两岁的司马聃继位,蔡谟等人上奏请求褚太后临朝摄政。

反对北伐,主张等待时机

  当时,中原混战不休,东晋朝廷立即派兵北进,起初捷报频传,东晋朝野为之欢呼,认为光复中原指日可待,蔡谟却认为,做事需要度德量力而行,东晋不足以完成统一大业,北伐只是劳民伤财,只会给朝廷带来忧患。果然,不出蔡谟所料,东晋的北伐军随后连连大败,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蔡谟反对北伐是审时度势,他清楚地看到了东晋王朝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所以,他才反对不自量力的北伐,以免百姓受苦。

  东晋的辅政大臣是司徒,大多由皇族司马氏担任。可是,朝廷却破例让蔡谟做了4年的司徒。晚年,蔡谟多次称病力辞司徒之职,蔡谟在给皇帝的辞职信中说,自己才德有限,有愧于朝廷的厚爱,所以惶惧战灼,寄颜无所。后来,寄颜无所就成了成语,意思是说脸面没有地方放,无地自容。这次辞职的五年后,蔡谟去世。

  蔡谟去世后,被追赠为侍中、司空,谥文穆。《晋书》中有蔡谟的传。蔡谟还擅长医术,熟谙本草。蔡谟有文集17卷,《唐书经籍志》中说是10卷,存疑待考。

隐居地点

  蔡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迁居江苏丹阳,根据后人对家谱的学习,认为蔡谟和其长子蔡邵一直隐居在黄岩平田,迁居江苏丹阳的是次子蔡系,因为蔡系这一支脉一直在后来到唐朝的时候都有大官在朝廷,所以,被人误以为蔡谟也迁居了江苏。后人根据家谱走访了黄岩平田,发现了蔡谟墓所在。浙江黄岩平田的鸟山水库发现永嘉南渡始祖蔡谟之墓,蔡谟隐居于平田,平田属于高山平原,是隐居的好地方。现在蔡氏是当地人口最多的姓氏,可惜规模宏大的蔡氏宗祠解放后被毁坏。[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