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朴树(朴籽树,朴枳树)

 HH老牛 2021-03-24

别名:黄果朴、白麻子、朴榆、朴仔树、朴枳树、沙朴

是荨麻目榆科朴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1-3朵生于当年枝的叶腋;花被片4枚,被毛;雄蕊4枚,柱头2个。核果单生或2个并生,近球形,直径4-5毫米,熟时红褐色,果核有穴和突肋。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多生于平原耐荫处;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区,村落附近习见。分布于淮河流域、秦岭以南至华南各省区、长江中下游和以南诸省区以及中国台湾、越南、老挝。

主要产地

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台湾。

药用

朴树的枝叶、树根以及树皮都是很好的药材,它能够消肿止痛,治疗烫伤,也可以用来治疗荨麻疹等。日常感冒时,也可以服用朴树的根茎,感冒症状会得到减轻。

【来源】榆科 朴树 Celtis sinensis Pers.,以 根皮、树皮、叶 入药。

【生境分布】华南、华东各省。

【功能主治】主治腰痛。外用治漆疮。

【用法用量】鲜根皮(或树皮)4~5两,鲜苦参2~3两,水煎冲黄酒服,早晚各1次。外用叶捣汁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朴树《中华本草》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漆疮;荨麻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取汁涂敷。

【摘录】《中华本草》

。。。。。。。

朴树叶,中药材。为榆科朴属植物朴树CeltistetrandraRoxb.的叶。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台湾、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漆疮,荨麻疹。

性味归经

微苦,凉。入肝经。


形态特征

朴树,别名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子树、小叶牛筋树、沙朴《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落叶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一年生枝密被毛,后渐脱落。叶互生,叶柄长3-10mm;叶片革质,通常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基出3脉。花杂性,同株,1-3朵,生于当年枝的叶腋,黄绿色,花被片4,被毛,雄蕊4;柱头2。核果单生或2个并生,近球形,熟时红褐色;果柄与叶柄近等长;果核有凹陷和棱脊。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台湾、四川、贵州等地。

功能:本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

主治:漆疮,荨麻疹。


医家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叶汁可治漆疮。”

2.《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治漆过敏。”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取汁涂敷。

配伍应用

治漆疮,荨麻疹,(朴树)鲜叶,捣汁涂敷,或揉碎外擦。(《浙江药用植物志》)

性状鉴别

叶多破碎,完整者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10cm,宽1.5-4cm,先端尖,基部偏斜,边缘中上部有浅锯齿,上面无毛,棕褐色,下面叶脉上有少数毛茸或无毛,榨黄色;叶柄长5-10mm,被柔毛。气微,味淡。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朴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朴树皮是一种很普通的中药。虽然它很普通,却是有着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树皮。夏季采。

【原形态】朴树,又名:沙朴、青朴、拨树、千粒树、朴榆、桑仔、朴子树、小叶牛筋树。

【生境分布】多生于村落平地、路旁及河岸边等地。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化学成份】树皮具有生物碱及皂甙反应。

【功能主治】

①《中国药植图鉴》:"调经,治荨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两。

【附方】

治腰痛:朴树皮四至五两,苦参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