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这位明星的家境,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名门望族

 江湖与故人 2023-03-24 发布于浙江

英达是著名男演员、导演,1990年出演历史剧《围城》,并获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1993年执导的家庭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播出,是英达第一部导演的作品。1999年,推出生活喜剧《闲人马大姐》,并通过该剧获政府飞天奖。后又推出《东北一家人》,奠定了中国情景喜剧掌门人的地位。

英达的曾祖父叫英华,是香港《大公报》的创始人,创办了北京辅仁大学,还创办了香山孤儿院。英华幼年习武,后发奋读书,涉猎甚广,他赞同康梁变法维新主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英达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创办了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之一——《大公报》。英华以敢于直言著称,在《大公报》创办初期多次批判慈禧太后、袁世凯等。

(英华)

英达的祖父叫英千里,是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被公认为外国人心目中英语最好的中国人。英千里13岁就被父亲英华托人带往欧洲去留学。1924年英千里从英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协助父亲筹办辅仁大学。从此投身教育事业,一生致力于哲学、逻辑学的研究。英千里精通英、法、西班牙、拉丁四种文字,尤其是英语,被公认为外国人心目中英语最好的中国人。1927年起,英千里任辅仁大学教授兼秘书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平教育局长及社会教育司司长,1949年赴台湾后任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等校。

(英千里)

在台湾期间,英千里把全部心血投入了教育事业,他除担任台大外文系主任外,还在多所院校任教,并和辅大校友们共同努力,促成辅仁大学在台北市开学,并亲任副校长。据台湾教育界人士介绍,台湾省所有从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英文教科书,均出自英千里之手。英千里在海峡两岸桃李满天下。他在台湾20年,讲学著书收入虽多,但大多用于救济学生和朋友。

英达的曾祖母叫蔡葆真,是北京儿童图书馆原馆长。蔡葆真出身宦门,其父蔡儒楷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山东省长,蔡儒楷是清光绪乡试举人,是北洋大学创始人之一。民国成立后,蔡儒楷任直隶提学使。19132月~19143月,蔡儒楷任直隶教育司司长兼国立北洋大学校长,后历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山东巡抚使等职,1921年出任江西南浔铁路总经理。

(蔡葆真——中)

蔡葆真从未离开过中国,蔡葆真和哥哥蔡凤都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蔡葆真与邓颖超是同班同学,蔡凤都与周恩来是同班同学。英千里去了中国台湾后,蔡葆真带着7个孩子艰难谋生,她卖了一些古董维持生计,凡是在读的孩子,一个都不让他们中断学业。生计艰难,免不了借债度日,她把丈夫寄来的路费都拿去还了债。

(英若诚)

英达的父亲叫英若诚,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还是北京人艺著名的话剧导演、表演和翻译艺术家。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里,英若诚在话剧表演、导演和翻译领域为北京人艺话剧艺术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参演了包括《雷雨》、《茶馆》、《龙须沟》在内的众多北京人艺经典剧目,并主演了《骆驼祥子》和《推销员之死》,精湛的演技得到了话剧界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英若诚他翻译了《上帝的宠儿》《芭巴拉上校》《哗变》《推销员之死》等世界经典作品,并参与到了这些剧目的导演工作中,为北京人艺的外国剧目建设作出了贡献,很多剧目至今仍在北京人艺舞台上久演不衰。1980年北京人艺《茶馆》首次代表中国话剧走出国门远赴西德、瑞士、法国巡演获得空前成功,在欧洲引起轰动,而英若诚正是这一历史性事件最重要的策划者和参与者。

英若诚还曾两次应邀赴美国密苏里大学,作为客座教授,给大学戏剧系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讲授中国戏剧,并把北京人艺名剧《家》、《狗儿爷涅槃》和中国传统戏曲《十五贯》翻译成英文,给美国专业话剧团和大学戏剧专业学生导演演出,为中国戏剧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英达的母亲叫吴世良,因其出色的英语水平,曾担任过曹禺先生的秘书,并为周恩来总理做过翻译。吴世良的父亲是吴保丰,是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原主任,192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科,1925年在密歇根大学获电机硕士学位。1941年秋接任交通大学重庆分校主任 。吴保丰对于抗战期间重庆交大九龙坡校舍的建设功不可没,巧妙利用外援,建设九龙坡校舍,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化借为赠。

(英若识)

英达的叔叔叫英若识,是著名画家。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自1959年起在吉林艺术学院任教。英若识的作品多次出国展出,他还曾作为中国艺术家代表赴日本参加学术活动,并应法国“国际艺术城”邀请,在巴黎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

原创辛苦,文末给文章点个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