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311·忠诚、勇猛、刚毅值得称道:解晖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311·忠诚、勇猛、刚毅值得称道:解晖

解晖(912-991),洺州临洺(在今河北省永年县境内)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三十》有传。

本传记,解晖的父亲解珪响应招募,参加洺州(治今河北永年县广府镇)地方部队,做了一名“州兵”,后唐天成年间(《宋史》此处记误,应为同光三年,925),后唐西征前蜀,解珪跟随部队攻至剑门(今四川广元市剑门关),在战斗中阵亡。解晖少年时就有勇力,因为父亲战死疆场,得以参军,其后随部队戍守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与契丹军接战,斩首7级,生擒其酋长一人,因功升“奉国军”低级军官、略相当于今之连长的“队长”。

后晋天福七年(942),反对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过分妥协的成德军(治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安重荣起兵反晋,举兵向后晋京城开封进攻。安重荣率军攻至宗城(今河北威县、广宗一带),后晋军队迎战,安重荣军大败,当夜,身在后晋军中的解晖又招募军中壮士百余人,乘夜攻打安重荣军营垒,杀、伤很多敌军,战斗中解晖频频被乱箭射中,但督战自若,颜色不变,战后,因功升任本军低级军官“列校”。

后周广顺初年(951),北汉国主刘崇联合契丹入侵晋州(治今河北晋州),解晖跟随都部署、枢密使王峻等前去增援。到达战场后,解晖率领30余名敢死队员乘夜攻入契丹军营帐,杀、伤很多契丹军,因功升任本军“第五指挥使”。

显德三年(956)正月,解晖跟随周世宗征伐南唐淮南地区,率所部攻取黄州(治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生擒黄州刺史高弼,因功升“虎捷军”第一军主管军法的副长官“都虞候”。

宋朝建立初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解晖改任“步军都军头”,四月,跟随宋太祖征讨据守泽州(治今山西晋城)不服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在泽州奋力作战,被乱箭射中眼睛。宋军攻灭李筠班师,论功行赏,任命解晖为“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

建隆四年,解晖受任“湖广道行营前军战棹都指挥使”,参加攻灭占据湖南一带的“武平”政权,宋太祖下诏表彰了他。之后原武平军军将“统军”黄从志占据岳州(治今湖南岳阳)叛乱,解晖率领水军将其讨平,生擒黄从志及将校14人,俘虏、斩杀数千人,叛军溺死的也很多。战后,解晖改任“控鹤军”右第二军都指挥使,遥领高州(治今广东高州)刺史。

乾德六年(968),宋太祖下诏给解晖,指示他率领所部驻扎上党(今山西上党),跟随大将李继勋攻掠北汉。

开宝九年(976),解晖率部在潞州(治上党)境内击败北汉军,斩首千余级,缴获战马30匹,战后改职衔为遥领均州(治今湖北丹江口市)刺史。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下诏在潞州北“乱柳石”围墙中筑城,命名为“威胜军”,任命解晖为其长官“军使”。四年,宋太宗亲征北汉,(《宋史》此处有脱误)解晖在作战中生擒北汉“招讨使”李询等6人,献俘给宋太宗的临时住所“行在”,宋太宗赐予他很多钱物,接着指示他率部到攻打北汉都城太原的“城西行营”,分攻太原。六月,北汉国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宋太宗赐给解晖3名北汉宫女,不久,计功升解晖为遥领均州团练使,实任霸州(治今河北霸州)知州。

雍熙初年(984),解晖充任云、应、寰、朔、忻、代等州“都巡检使”。三年任满,回任霸州。

淳化二年(991),解晖患病,向宋太宗上表告老,宋太宗批准他以“右千牛卫上将军”职衔退休,但诏书还没送到霸州,解晖就去世了,享年80岁。

本传最后记,解晖性情凶猛、质直、刚强,每当受诏作战,常常身先士卒,人所忌惮之事,他却视之如非常容易,因之频立战功,金创遍体,时称骁将。

《宋史》传后之“论”说,宋太祖做了皇帝,凡五代之臣,无不以恩信与之结交,既安抚他们内心的猜疑,也借其威力,镇抚四方,跟随征讨作战,都有功绩,解晖进击湖南,冒着刀锋箭头生擒敌将,其忠诚、勇猛、刚毅,尤其值得称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