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哈拉汗国之都——布哈拉

 桃花映雪 2022-08-04 发布于北京

     在上一篇 《帖木儿之都——撒马尔罕》中我们介绍了帖木儿王朝在统治者兀鲁伯去世后由盛转衰,陷入分裂之中。16世纪初,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第五子昔班的后代穆罕默德·昔班尼(Muhammad Shaybani)带领游牧在中亚北部草原的乌兹别克人推翻了帖木儿王朝在河中地区的统治,建立昔班尼王朝(Shaybanid Dynasty,1506-1598年),中亚河中地区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昔班尼王朝的首都最初在撒马尔罕,1533年后迁往布哈拉。1598年昔班尼王朝绝嗣,汗位传于札尼家族,后世称为札尼王朝(Janid Dynasty)。札尼王朝继续以布哈拉为首都统治到1785年。后世将昔班尼王朝和札尼王朝统称为布哈拉汗国(Khanate of Bukhara)。

      布哈拉城从1533年到1785年间作为布哈拉汗国之都长达252年,许多当时修建的建筑保留至今。其中1557年到1598年间统治布哈拉的阿卜杜拉汗二世(Abdullah Khan II)时期的建筑最为丰富,这也是布哈拉汗国最为强盛的时期。

目录

序幕 Kalyan清真寺:1515年重建

一、Mir-i-Arab经学院:1535年 

二、霍加扎伊努丁清真寺 :16世纪上半叶 

三、纳格什班迪建筑群:1544年 

四、Chor-Bakr Necropolis:1563年 

五、双经学院:1567年,1590年

1、Modari-khan经学院:1567年 

2、阿卜杜拉汗经学院:1590年

六、里亚比豪兹:1568年,1619年,1622年

1、Kukeldash经学院:1568年 

2、Nadir Divan-begi道堂:1619年 

3、Nadir Divan-begi经学院:1622年

七、Khoja-Gaukushan建筑群:1570年,1598年 

八、珠宝圆顶市场:1570年 

九、帽子圆顶市场:16世纪末 

十、货币兑换圆顶市场:16世纪末 

十一、Abdullakhan Tim市场:1577年 

十二、Fayzabad道堂:1598年 

十三、Magok-i-Kurpa清真寺:1637年 

十四、阿布阿吉斯汗经学院:1651年

序幕 Kalyan清真寺:1515年重建   

       Kalyan清真寺是布哈拉城的主麻清真寺。1220年清真寺被蒙古大军摧毁,只保留了46米高的宣礼塔。1515年,布哈拉汗国昔班尼王朝创始人穆罕默德·昔班尼的侄子Ubaidullah重建了清真寺。他当时是布哈拉城的统治者,布哈拉汗国的得名也来自他在1533年称汗后下令将汗国首都从撒马尔罕迁到布哈拉。布哈拉成为汗国首都后,Kalyan清真寺成为了布哈拉汗国最重要的清真寺。 

       Kalyan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相似,都是由四个伊万(Iwan)拱门组成的庭院。Kalyan清真寺有多达288个圆顶,其中最大的是米哈拉布上有高达30米的蓝色圆顶。米哈拉布和伊万拱门上都有帖木儿帝国晚期风格的蓝白瓷砖,上面有植物和书法图案。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Mir-i-Arab经学院:1535年

       Mir-i-Arab经学院由布哈拉汗国昔班尼王朝大汗Ubaidullah(1533-1539年在位)下令于1335年建成,以大汗的苏非导师Mir-i-Arab(又名Sheikh Abdullah Yamani)命名。

      1533年Ubaidullah称汗,将首都从撒马尔罕迁到自己的封地布哈拉,从此开始对布哈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Mir-i-Arab经学院就是其中之一。

      为争夺疆域,Ubaidullah汗与波斯萨法维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对阿富汗古城赫拉特的围城。在对波斯的多次掠夺中昔班尼王朝获得了很多俘虏,据说大汗将出售三千名波斯俘虏获得的资金用于修建Mir-i-Arab经学院。

      Mir-i-Arab经学院建在Kalyan清真寺对面,和清真寺形成一种相对的“kosh”结构。经学院内部埋葬有苏非导师Mir-i-Arab和大汗Ubaidullah本人,可惜目前经学院仍然是一所学校,普通游客不得入内,我没能看到陵墓。

      Mir-i-Arab经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关闭,但在1947年又重新开放,成为当时布哈拉唯一开放的经学院,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伊玛目都是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霍加扎伊努丁清真寺 :16世纪上半叶

      霍加扎伊努丁(Khoja Zaynuddin)清真寺建于16世纪上半叶,位于布哈拉一处古老的水塘(Hauz)旁边。这种建筑形式被称为“清真寺—道堂(Mosque-Khanaka)”,既是一座清真寺又是一处苏非活动中心,既可以礼拜又可以举行苏非仪式。

      关于清真寺的历史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这座清真寺是布哈拉汗国的汗王为了感谢一位叫做霍加扎伊努丁的大臣所建造的,另一种说法是这座清真寺旁边埋葬有苏非大师霍加扎伊努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纳格什班迪建筑群:1544年

      纳格什班迪建筑群(Bahouddin Naqshbandi Complex)是中亚重要的伊斯兰教圣地,被誉为中亚“小麦加”,葬有著名的苏非纳格什班迪耶(Naqshbandia)教团的创始人纳格什班迪(Hazrat Muhammad Bahauddin Shah Naqshband)。

       纳格什班迪于1389年去世后葬在布哈拉城外自己家的花园中。这之后不断有人来拜访他的陵墓,甚至被称为“小朝觐”。

      在昔班尼王朝时期,纳格什班迪耶教团最终在与其他苏非教团的竞争中胜出,成为汗国占统治地位的苏非教团。与其他主张隐居修行,提倡出世的苏非教团不同,纳格什班迪耶教团从创始人纳格什班迪耶就提出了“修道于众、巡游于世、谨慎于行、享乐于时”的入世修行原则。15世纪,教团的第三任教长Ubaydullah al-Ahrar提出政治和社会生活是教团精神追求的基本组成部分,经过后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1544年,昔班尼王朝的大汗Abdulaziz(1539-1550年在位)在圣陵上建造了一座带有大理石雕栅栏的Dakhma平台,旁边是一座苏非道堂(Khanaqa)。之后,圣陵附近又有出现了一大片布哈拉统治者的墓地,每个统治者都以葬在圣陵附近感到光荣。通过历代布哈拉统治者的捐资,Dakhma的旁边又建起了Muzaffarkhan和Khakim Kushbegi两座清真寺,一座小型宣礼塔和一座经学院。这些建筑围绕着中间的池塘(Hauz)构成了一整座建筑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纳格什班迪圣陵里面有一座建于17世纪的小经学院,现在改成了一座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一些苏非文物。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非修行者的帽子Kuloh

图片

长袍

图片

写有经文的白布长袍

四、Chor-Bakr Necropolis:1563年

      昔班尼王朝在16世纪中期陷入分裂,布哈拉、撒马尔罕、塔什干和巴尔赫四个地区各自为政 。1557年,阿卜杜拉汗二世(Abdullah Khan II,1583-1598年在位)成功占领布哈拉,并于1561年宣布自己的父亲Iskander为乌兹别克人的最高大汗。Iskander对宗教更感兴趣,因此将国家事务全权交给了儿子。

      为了实现王朝的再度统一,阿卜杜拉汗长期与周边作战。1573年,阿卜杜拉汗经过围困最终夺取了巴尔赫,1576年又接连夺取了撒马尔罕和塔什干。1583年阿卜杜拉汗的父亲去世,他正式继位为大汗。继位后于1584年和1588年接连占领了巴达赫尚和呼罗珊地区,之后又于1594年间占领了花拉子模,处决了希瓦苏丹,昔班尼王朝的领土不断扩张。

      为了加强统治,阿卜杜拉汗建立了大量的驿站、水库、经学院和桥梁,并使得布哈拉城成为16世纪后期中亚最重要的贸易中心。Chor-Bakr Necropolis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Chor-Bakr Necropolis位于布哈拉城西郊外,也被叫做“逝者之城”。从公元10世纪的萨曼(Samanid)王朝开始,圣人穆罕默德的后代Djuybar Seyyids家族来到布哈拉居住。这一家族在布哈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去世后就葬在城西郊外。

      1560年,阿卜杜拉汗二世决定在Djuybar Seyyids家族陵墓旁边修建一组由清真寺、经学院和苏非道堂组成的建筑群,作为给他同属这一家族的老师Djuybar Sheikh Muhammad Islam Khoja的礼物。大汗的老师于1563年去世后葬在陵墓之中,建筑群也于同年完工。

      1593年,老师的儿子Khodja Bakr Sadi去世后葬在了父亲身边。这之后,另外三个拥有 “Bakr” 头衔的家族成员也葬在了这里,这里从此被叫做“Chor-Bakr”,意为“四个Bakr”。

      19世纪后这里逐渐失去重要性,并在苏联时代被关闭。90年代后这里重新开放,来这里朝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乌兹别克穆斯林都认为在前往麦加朝觐之前都必须先来拜访这里。

图片

右边是清真寺,中间是经学院,左边是道堂

图片

左边是道堂,中间是经学院,右边是清真寺

图片

宣礼塔是20世纪建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Khazira是一种特别的陵墓结构,由一个四周有墙壁的庭院组成,入口有装饰精美的大门,在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地区很少能看到这种结构的陵墓。Djuybar Seyyids的Khazira在建筑群的西北部,通过一条很长的走廊连接,每一步都可以听到砖墙反射出来的脚步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双经学院:1567年,1590年

      双经学院(Kosh Medrese)由昔班尼王朝的大汗阿卜杜拉汗二世(Abdullah Khan II)所建,由Modari-khan和阿卜杜拉汗(Abdullah-khan)两座经学院对面而立。Modari-khan经学院建于1566年,阿卜杜拉汗经学院建于1590年,是阿卜杜拉汗二世在布哈拉城中修建的建筑代表。

图片

1、Modari-khan经学院:1567年

      “Modari-khan”意为“大汗的母亲”,是阿卜杜拉汗为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建的。经学院由一个Iwan拱门、两层宿舍(Hujras)和大教室(Darskhana)组成。因为当时的街道不允许建筑保持矩形直角,因此经学院实际上建成了梯形。

图片

图片

图片

2、阿卜杜拉汗经学院:1590年

      阿卜杜拉汗(Abdullah-khan)经学院以阿卜杜拉汗二世自己的名字命名,建于大汗正式继位之后,因此规模比对面的Modari-khan经学院更大也更气派,拥有三个Iwan拱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里亚比豪兹:1568年,1619年,1622年

      里亚比豪兹(Lyab-i Hauz)在波斯语中意为“在池塘旁边”,是布哈拉古城仅存的几处围绕池塘(Hauz)而建的建筑群之一。在布哈拉汗国时期古城中有许多池塘,是城市主要的水源。但因为容易传播疾病,大部分的池塘都在20世纪20、30年代被苏联所填埋,里亚比豪兹则因为拥有重要的历史建筑群而幸存下来。

1、Kukeldash经学院:1568年

       池塘北侧是Kukeldash经学院,1568年建于哈拉汗国昔班尼王朝大汗阿卜杜拉汗二世(Abdullah Khan II)统治布哈拉时期。Kukeldash经学院是布哈拉最大的一座经学院,由160个房间组成。建筑师非常艺术地用拱形凉廊打破两侧的立面,也是这座建筑的特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Nadir Divan-begi道堂:1619年

       在Kukeldash经学院建成50年后,布哈拉汗国札尼王朝(Janid Dynasty)第三任大汗Imam Quli Khan(1611–1642年在位)统治期间,当时的宰相(vizier),同时也是大汗的叔叔Nadir Divan-begi想在Kukeldash经学院旁边建造一座苏菲道堂(Khanaka)。Nadir Divan-begi宰相在朝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有时甚至能代表大汗与外国使节谈判。

      传说中,在建造道堂的同时,宰相想在旁边建造一座池塘,但当时池塘所在的土地属于一位犹太寡妇,她拒绝出售土地。于是宰相把寡妇带到大汗的面前,请求大汗出面裁决。大汗下令手下的法学家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除了寡妇亲自同意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于是宰相只好在寡妇的土地周围建起了一圈水渠,水流冲刷寡妇房子的地基,导致寡妇无法居住。

      寡妇再次与宰相谈判。宰相希望用合理的价格买下房子,但寡妇提出条件说如果给她另一处土地并且允许建造犹太会堂,她就同意放弃现在的房子。宰相同意了寡妇的请求,给予寡妇的土地也就形成了布哈拉犹太社区Mahalli Kuma。

      不久,池塘和布哈拉犹太会堂同时完工。这处建筑群开始被称作“里亚比豪兹”,即波斯语中的“在池塘旁边”,但在民间这里还有另一个俗称“Haus-i  Bazur”,即“用武力建造”。

      道堂有一个和传统形制不同的狭长的大门,装饰很朴素。大厅(dhikr-hana)具有良好的声学效果,适合演奏苏非音乐。大厅的角落和侧面外墙是苏非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Nadir Divan-begi经学院:1622年

      在建成苏菲道堂后,Nadir Divan-begi宰相又打算在池塘的另一侧修建一座商贸客栈。客栈建成后,宰相邀请大汗Imam Quli Khan参加开幕式,但大汗并不喜欢宰相叔叔的客栈。在开幕式上,大汗说这座建筑是在主的荣耀下建成的,因此应当作为经学院。于是宰相不得不将客栈改成了经学院。

       从建筑的结构布局上也可以看出这座建筑曾经是一座商贸客栈。建筑的入口是直的,而不是像旁边的Kukeldash一样有棱角,而且没有Darskhona教室和夏季上课的Ayvan露台。

      经学院的大门绘制了两只凤凰、两只白鹿和太阳中的人脸,这在伊斯兰教建筑中是非常少见的,和同一时期撒马尔罕雷吉斯坦的Sher-Dor经学院相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Khoja-Gaukushan建筑群:1570年,1598年

     Khoja Gaukushan建筑群由经学院和清真寺组成,经学院1570年建于昔班尼王朝大汗阿卜杜拉汗二世统治布哈拉时期,清真寺建于1598年,修建者是当时的大师Djuybar Sheikh,人称'Khoja Kalon'(伟大的和卓)。

      清真寺前边有一处水池(Hauz),一侧有一座高大的宣礼塔,高度仅次于布哈拉最著名的咯龙宣礼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学院

图片

图片

八、珠宝圆顶市场:1570年

       珠宝圆顶市场(Tok-i-Zargaron)建于1570年,是布哈拉古城中现存四座布哈拉汗国时期的圆顶市场中最大的一座,是布哈拉作为16世纪中亚贸易中心的最好见证。

      “Tok-i-Zargaron”意为“珠宝商的拱顶”,拥有四个拱形通道供丝绸之路贸易车队穿行,另外还有16个圆顶在八面体基座上。在布哈拉汗国时期圆顶下面曾经有36家珠宝作坊和商铺,出售戒指、耳环、项链等各种珠宝首饰。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在市场里面一个细密画工坊买的细密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帽子圆顶市场:16世纪末

      帽子圆顶市场(Toqi Telpak Furushon) 由中央圆顶和六面体基座组成,连接了老城中的五条街道。这里最初被叫做书籍(Kitab-Furushon)市场,后来逐渐改卖各种头巾、皮帽盒花帽,现在则成为了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市场里的细密画工坊买了细密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货币兑换圆顶市场:16世纪末

      货币兑换( Toki Sarrafon)圆顶市场在布哈拉老城南部的主干道上,四个拱门分别连接四条道路。在16到17世纪这里曾经是中亚最大的货币兑换市场之一,来自印度、中国和其他各个地区的商人都在这里兑换货币。但如今这里只卖旅游纪念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一、Abdullakhan Tim市场:1577年

      在昔班尼王朝时期,布哈拉城内修建了许多巨大的圆顶市场,被称为“Tim”。如今只有以阿卜杜拉汗二世(Abdullah Khan II)命名的一座“Tim”市场幸存下来。

      Abdullakhan Tim曾经是布哈拉最高档的市场,专注于高品质的丝绸和羊毛制品。市场通过拱形结构分为56个购物摊位,柔和的光线通过圆顶上的小窗倾泻下来。在炎热的夏天,顾客可以享受到清爽的空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二、Fayzabad道堂:1598年

      Fayzabad道堂(Khanqah)1598年由著名的苏非大师Mavlono Poyand-Mukhammad Ahsi(Ahsiketi)Fayzobodi建造,他于两年后的1601年去世。

      这座建筑既是一座清真寺,又是一座苏非道堂(Khanqah)。在米哈拉布窑龛的后面有三层楼的Khudjras房间,用于苏非修行者居住。这里直到苏联时代之前都一直有苏非活动,但是现在只剩下了清真寺的功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三、Magok-i-Kurpa清真寺:1637年

      Magok-i-Kurpa清真寺建于1637年,原本是两层,但一层几乎沉于地下,因此被叫做“Magok-i(在地底)”。清真寺呈矩形,楼顶有12个圆顶。因为清真寺正在修缮因此我没能进入参观。

图片

十四、阿布阿吉斯汗经学院:1651年

      阿布阿吉斯汗经学院(Abdul Aziz Khan Madrasah)由布哈拉汗国札尼王朝(Janid Dynasty)第五任大汗阿布阿吉斯汗(Abdul Aziz Khan,1645-1680年在位)下令建于1651年,与帖木儿王朝第三任统治者兀鲁伯(Ulugbek)建于1417年的兀鲁伯经学院( Ulugbek Madrasah)共同组成一座建筑群。

      阿布阿吉斯汗经学院被誉为17世纪中亚建筑的代表之作。与帖木儿时代的兀鲁伯经学院相比,200年后的阿布阿吉斯汗经学院更为华丽和精美。经学院的Pishtaq门户非常高大,Iwan拱门上面装饰有精美的图案和著名诗人的诗句。墙壁和房间中使用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建筑装饰技术,包括马约利卡浮雕(relief majolica)、大理石雕刻、马赛克瓷砖、镀金壁画等。

      阿布阿吉斯汗本人非常重视伊斯兰经学教育,但由于西瓦汗国的入侵以及布哈拉汗国内部分裂割据的加剧,阿布阿吉斯汗最终无力统治汗国。他选择让位给自己的弟弟,自己前往麦加朝觐。在阿布阿吉斯离开时,经学院仍然有部分装饰没有完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Turki Jandi陵墓:16-18世纪

      Turki Jandi陵墓是布哈拉古城中的一座圣陵,因为不在旅游区所以氛围非常好。陵墓前有一口井,井水被认为有神奇的功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毛拉在门口的屋子里和人亲切地聊天,也可以看到当地人喝了井水后在圣陵前虔诚地接杜阿宜(祈祷),这里才是布哈拉古城更为日常的一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