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承鲁迅的魔罗诗派,杨光治认为“撄人心”是诗的最高境界

 之芃 2023-03-03 发布于广东

杨光治对现代中国诗歌是比较独特的一个存在,他一生致力出版畅销诗集,出版诗集3000万册。对诗歌的定义与好诗的标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撄人心是杨光治对诗的最高评价,作为出版商,他除了迎合大众口味,出版了许多畅销诗集,还冒着很大的风险推广洛夫的《诗魔之歌》。他认为洛夫诗是华人新诗中最出色的。

关于“撄人心”

撄人心出自鲁迅《摩罗诗力说》:“盖诗人者,撄人心者也”。“撄人心”源自老子语录:“女慎,无撄人心。” ——撄,扰乱的意思。这句话说:你要谨慎,不要扰乱人心。这是老子的治国策略。

 但鲁迅指出:“老子书五千语(指《道德经》),要在不撄人心。以不撄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他认为中国千百年来没有诗人。 

《摩罗诗力说》中,鲁迅总结了一个“摩罗诗派”,“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他将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裴多菲等归到了这个诗派。 

鲁迅《魔罗诗力说》其中的一段译文: 

“摩罗”这一名称,是从印度借来的,原来是指天上的恶魔,欧洲人称为撒旦,人们本来是用来称呼拜伦的。现在把那些立意在反抗,指归在行动,并且为世人所不大喜欢的诗人统统归并到这一派里…… 

这些诗人外表很不一样,各以本民族的特色发出光辉,但是他们的大方向却却都是趋于一致的。他们大都不愿唱那种随波逐流,和平欢乐之歌。他们放声呐喊,使听到的人们奋起,与天斗争,反抗世俗;而他们的精神又深深地打动后代人们的心灵,流传下去,永远不止。

 除非那些还未出世的,或者已死的人们,才会认为他们歌声是不值得听的。如果让那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身在自然界的束缚之中,流离颠沛,而又无法摆脱的人们,听到了这种声音,就会感到这是最雄壮、最伟大、最美丽的歌声了。但是,把这些告诉喜欢和平的人们,他们就会更感到恐惧了。

更多内容请读鲁迅《摩罗诗力说》。

洛夫《诗魔之歌》

杨光治一生最努力推广的是洛夫的《诗魔之歌》(杨光治起的书名),但最终没有让这本书达到畅销书的标准。

《诗魔之歌》的责任编辑:杨光治

参考《雪落无声——洛夫诗与杨光治点评》,杨光治不评价洛夫的诗的内容,只评价魔幻的语言。却让洛夫佩服不已。洛夫认为杨光治是最杰出的诗评家,所有台湾的诗评家加起来都不如一个杨光治。多年后,洛夫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洛湃《浪子情怀》

出版《浪子情怀》(杨光治起的书名)前,洛湃几乎没有发表过诗作,杨光治读洛湃的诗《医生》思想震动,凭一己之力让这本诗集成了畅销书。参考《洛湃<浪子情怀>最震撼人心的代表作是<医生>》。

  ▲诗集《浪子情怀》(第二版)

杨光治认为洛湃的诗别具一格,虽然诗艺还未成熟,却有“撄人心”的效果。杨光治在《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文中定义席慕蓉“纯情型”、汪国真“哲理型”、洛湃“激情浪漫型”,其中,所谓“激情浪漫型”,是“摩罗诗”的意思。

本栏目收集一辑“摩罗诗”并解读。包括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裴多菲,以及洛夫、洛湃、北岛、杨炼……等人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