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楷技法指南/刘小晴 5

 鸿墨轩3dec 2012-01-21
第五节 小楷基本点画的写法

      点画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点画在用笔的书写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字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精到和细微之处。

小楷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相传钟繇小楷,点画各异,右军作字书,万字不同,无怪乎姜夔在看到魏晋人的书迹后发出由衷的慨叹,他在《续书谱》中说:“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这精妙也。”故凡艺术的造诣愈深,变化就愈大,愈无止境,其所得到的乐趣亦愈无穷尽。但作为初学者来说,不必因此而畏难不前,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变化无非是形变,而这些形变亦只不过是从方圆露锋的笔法中派生出来的。在令人目不遐接,眼花缭乱的形式变化中,我们必须先找到其中具有个性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历代书家所推崇备至的“永”字八法。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是也。“故对于初学书的人,不必先去求变化,机时当先从基本点画入手,以形求法,当掌握笔法中的基本规律后之后,再由法循礼理,所谓理就是具有共性的客观规律,对于笔法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势二字,得势后便能变而入化境,也就能获得创作上的自由境界。

      古人研究永字八法,虽代有论述,但辞意不清,或言简而意赅,或艰涩而繁琐,,很难使学者一目了然,因此,为了便于初学者切实扼要的掌握此法,我们试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一些介绍。

      (一)点法

      点在笔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若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势必就会破坏字形的结构美,况其它七法,发笔时皆从点起,点失势则画易失误,此最关紧要,小楷作点,以露锋居多,这又是小楷用笔的特点。

      作点之法,其势要重,所谓重即落笔的速度要快,但落点要轻,所谓“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磕磕然是形容石头互相碰击的声音,言其势重,不是指下笔时实用力,凡作露锋之点,当于空中作逆势,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落笔后即迅速将笔毫铺开,此即王羲之所说“每作一点,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也”。不可采用兜圈子的办法去填满笔形。

      作点时笔力要深入,即收笔时用腕法轻提笔锋,然后借势向下顿挫一二下,再反揭收之,收笔的动作要快,这样水墨便能深入点内,力透纸背,《禁经》所谓点如利钻镂金是也。“喻其有深入沉着之意。

      凡露锋之法点,发笔要尖锐而饱满,尖则锋芒外露,点有精神,若不尖则“芒角隐而书之神格丧矣!”。凡露锋之点,收笔要圆,圆则墨精暗坠,劲气内敛,而点亦能浑厚。

      作点之法,要带侧势,柳宗元《八法颂》所谓:“侧不愧卧。”故凡作点向右,其势向左,作点向左,其势在右,以侧取势,点法自然灵活而富有姿态。

      作点之法,为点必收,收笔的方向要与下一笔发笔的方向相呼应,凡出锋之点,其锋当由腹中而出,如中则点画蓄气血,顾盼含性情,点法自然生动而不呆滞。

      作点之法,力要沉着,所谓沉着即用笔精到,如刻入缣素,无佻巧浮弱之谓,朱长文《墨池编》中说:“作点之法,皆须磊磊如大石当衢,或如蹲鸱。”《书法三昧》亦说:“夫作点之法,下笔须沉着,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所谓三过即逆入、作点、收笔这三个动作)。

      作点之法,又贵于变通,点不变谓之布棋,通变之法,贵在得势,即因其自然之体势与为消息。

      (3)横画

       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收笔电动机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顾,逆势涩进,《禁经》所谓“画如长锥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使其画势上平而下呈拱状,就象一只覆舟之样,切忌上平下亦平,则板刻之弊立见,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勒常患平”即是此意。

      横画又要贵于变化,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所谓不见横画即是指无平行齐头,板刻凝滞之笔。

      (四)竖画

      凡写竖画,当于曲势中求挺拔,则见笔力。古人称竖画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努之为法,用弯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这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力度的曲线之美,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或势直而局部曲,最不可板滞,故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努过直则力败。”就是这个意思。

      (五)长撇

      长撇,古人称之谓掠。冯班《钝吟书要》中说:“掠如蓖之掠发,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起,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半途击出,则无力而瘦弱。”故作掠之法,颈部要细,腰部势微婉曲,宜肥劲有力,颜真卿《八法颂》说:“掠仿佛以宜肥。“出锋时当以腕送,饱满尖锐,万不可作虚尖斜拂之状,柳宗元《八法颂》说:”掠左出而锋轻。“如是则一笔之中有轻重粗细的变化,富有节奏感,由于收笔时势微曲而末锋飞起,故有回顾之势,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掠始作者,用肥健悠扬,而宜乎舒畅。“极其生动地形容掠法的笔调。

      (六)短撇  

      古人谓之啄法,啄者,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喻其用笔当迅速捷、爽利、明快。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点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鸟喙之啄物。

      (七)挑法

      挑法,古人称之谓“策法”,策者,鞭策之意,以鞭子策物,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书法三昧》中说:“策法,仰笔厲锋,轻抬而进,有如鞭策之势。”所谓 即侧行貌,喻作挑时当带侧势。柳宗元《八法颂》中说:“策仰收而暗揭。”暗揭就是空中作收势,由于写挑法时侧锋点入,锋尖上仰,已带偏侧之势,运笔时当边走边顿挫,边挫边提,至收笔时,锋已收归画中,故行笔不宜太快,快则势必形成偏锋浮薄之弊,正如《雪庵八法》中所说:“策始作者,用仰锋上揭,而贵乎迟留。”迟留才能有时间将锋调正。

      (八)捺法

      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 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八)钩法

      钩法,古人谓之趯法, 有跳跃之意,陈思《八法详说》中说:“趯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所谓蹲锋,即出钩之前先向下作一快速的按笔动作,如人跳高时跃起前的半蹲动作一样,所谓“得势而出”即指蹲锋后在恰到好处时迅速出钩,不可迟疑,若佇 思稍息则神纵不坠矣,出钩时要力送到笔尖,钩要饱满,不可虚尖怯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