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需要的元素—无机盐与水

 诚交天下675 2012-01-22

人体需要的元素—无机盐与水

 

    存在于人体中的各种元素,除碳、氢、氧和氮主要有机化合物形式出现外,其余各种元素,不论含量多少,均称无机盐,而含量较多的有钙、钠、钾、镁、磷、硫、氯等7种元素。其他元素如铁、铜、锌、碘、锰、氟等存在数量极少,有的只有痕量,故称微量元素。各种无机盐总量约占体重的5%。

 

    ()

    (1)生理功能。钙构成骨骼、牙齿。体内钙总量的99%集中于骨和牙齿中。若机体缺钙,骨和牙齿的生长及维持正常状态受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兴奋传导和适宜感应性的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都必须有一定量钙离子存在;若血钙下降,可使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抽搐,反之,若血钙过高,则可抑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钙也参与血凝过程,并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若缺钙,则血液凝固受影响。

    (2)供给量和来源。我国规定钙供给量标准,成年男女为0.6毫克。钙的良好来源是奶制品,不但含量高,而且吸收率也高。蔬菜、豆类、海带、小虾米等均含有丰富的钙。钙如与草酸结合则不能吸收,并且会形成结石。脂肪过多也妨碍钙的吸收。维生素D与蛋白质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

    (1)生理功能。磷是骨与牙齿的重要组成材料。正常人骨骼中含磷总量为600900克左右,约占体内磷总量的80%;磷也是构成组织细胞的重要原料,如核酸、磷脂和某些辅酶等;三磷酸腺苷和磷酸中的磷具有储存和转移能量的作用,在代谢中有重要意义;一切肌肉活动、神经活动、糖与脂肪的代谢都需要有磷的化合物参加,肌肉活动越多,能量消耗越大,磷的需要也更多;磷还参与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磷和脂肪合成磷脂,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状态所必需的物质;糖在血液中以酸式磷酸盐和碱式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是维持血液中酸碱平衡的一种缓冲体系。磷与能量代谢和神经肌肉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是运动员膳食重要营养素之一。

    (2)供给量和来源。多数国家无规定标准,由于所吃食物种类广泛,磷的来源不成问题,如果膳食中蛋白质和钙含量充足,则所得到的磷也能满足。成人每日需磷1.5克,运动员需要量较大,尤其是能量消耗大和神经高度紧张的项目,如体操、长跑等每日需磷2.5克。

    磷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一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都含有磷,如蛋类、肉类、鱼类等。植物性食物中,豆类绿色蔬菜含磷量较高。

 

    ()

    (1)生理功能。成人体内约含铁37克,约有60%~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内,5%存在于肌红蛋白内,15%存在于细胞色素酶及多种氧化酶中,剩余的铁则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肝、脾、骨髓和肠粘膜中。铁在体内参与氧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与细胞内生物氧化有密切关系,如铁供给不足,一般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2)供给量和来源。铁主要在十二指肠中吸收,身体需要较多时,吸收的铁也增加;需要的铁少时,吸收也减少。铁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以反复被身体利用。一般情况下,除肠道分泌物和皮肤、消化道与尿道上皮脱落可以损失少量外,几乎不存在其他途径的损失。只要从膳食中吸收的铁能补偿这些损失,就能满足需要。当然妇女在经期和孕期铁的供给量应该增加。无机铁盐比有机化合物中的铁容易吸收,二价铁约比三价铁的吸收率约高3倍。胃酸、维生素C均可以促进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故可以促进铁的吸收。食物中脂肪过多,影响铁的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其吸收率均在10%以下,动物性食物铁的吸收率较高,如鱼类11%,肉类肝脏铁的吸收率可达22%,而蛋类铁的吸收率只有3%,可能有干扰铁吸收的因素存在。

    我国规定每日铁供给量成年男女均为12毫克,但妇女经期和孕期,授乳期为15毫克。从事体育运动,尤其是运动量大的运动员,应进行预防性补铁,运动员每日需铁量为2025克,运动员缺铁的原因,但因需要量增加,摄入量不足,也常因对铁的吸收不良或损失过多。

 

    ()氯化钠

    (1)生理功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影响水的动向,对维持机体水分、防止体内水分丧失有重要作用;氯化钠参加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重碳酸钠是体内重要的缓冲物;氯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不足时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氯化钠与肌肉的正常生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缺乏时肌肉软弱无力,易于疲劳。大量损失时会发生肌肉痉挛,因为氯离子减少引起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之故。

    (2)供给量和来源。主要来源是食盐。食盐个体摄入量差异很大,一般成人每日摄入15克左右,主要经尿排出,尿中的排出量和摄入量有密切关系。氯化钠除肾脏排出外,皮肤也可通过排汗而排出氯化钠。汗液中氯化钠的浓度一般为0.2%~0.4%,据报导,长跑运动员汗液中排出氯化钠浓度平均为0.47%~0.15%,运动员中发生的低盐和缺水情况,一般属于轻度。轻度氯化钠不足时,出现乏力,食欲不良等,纠正后即恢复。然而,夏季氯化钠不足常易被忽视。在夏季水盐损失量大时,应加强水和盐的补充,在一般情况下,每日摄入氯化钠815克已足够,夏季多汗时可增加至2030克/日。

 

    ()

    (1)生理功能。在组成人体的成分中,水占成人体重的60%~ 70%。人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物质中,以水为最多。维持水平衡状态时,进人机体的水和排出机体的水基本相同,称“水平衡”。体内水分损失20%时,无法维持生命;水是细胞和体液的重要成分;水参与体内许多代谢过程,食物的消化吸收、运输以至排泄均必须在水的参与下进行;水能保证腺体的正常分泌;水参与体温调节,发1克汗液,即能失散243千焦(058千卡)的热;失水过多必然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流减慢,影响对肌肉的供氧和正常代谢所产生废物的排泄,出现肌肉酸痛,运动能力下降,甚至肌肉发生痉挛等。

    当肌肉失水2%时,体液渗透压增高,血浆容量减少,渗透压改变,运动能力下降,体内失水量达体重的4%~5%时,肌力下降20%~30%。体内因缺水而刺激丘脑下部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出现口渴感。口渴也出现于高盐饮食时。此外,也因唾液分泌减少致使口咽干燥而产生口渴感。运动时常因口咽部干燥而体内并不缺水的口渴感,称“假渴”。采用漱口即可解渴,如因活动量大而大量排汗所引起的口渴感,该及时补充水分。运动中和运动后均不宜大量饮水,不然会产生胃部膨胀,有碍膈肌运动使呼吸不能正常进行;又因水分大量摄入,短时间内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肾脏负担加重,继之出现排汗量和排尿量增加,大量泌汗的同时又增加了能量消耗,因而对节省能量和恢复疲劳均不利。适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可以有效地预防体温升高和血液浓度升高。水还具有润滑作用,如关节液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唾液可使食物易于吞咽等。

    (2)供给量和来源。饮料和各种汤类中的水分,每日可获得水约 1000毫升;膳食中各种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水果、蔬菜肉、鱼等,可获得1200毫升水;体内物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一日约产生300毫升代谢水,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以肾脏排尿为最重要,正常情况下每日排尿1500毫升;经消化道排出的每日只有100毫升左右,但在呕吐和腹泻情况下明显增多。由呼吸道排出的水分约350毫升。运动时呼吸道排出量略有增加;皮肤排汗量非显性汗约500毫升,但在高温环境中运动则排汗量明显增加,有时一日排汗达数升以上。

    体育运动参加者如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活动,体内产热量大,水盐代谢旺盛,气温高于30℃时,机体主要靠发汗调节体温,大量排汗时伴有水、盐、维生素及氨基酸等损失。若失水、失盐而缺少合理预防措施,可以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大量排汗时该及时补水。

    失水量与血红蛋白密切相关,失水量大,血红蛋白浓度相应增高。饮水应少量多次。所失去的水分应该及时逐渐得到补充,以便使机体保持平衡。在补充失去的水分时应补充失去的无机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