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克海不会是第二个潘晓(大学为什么越上越迷茫)

 Z教授的e 2012-01-22

杜克海不会是第二个潘晓

    读完17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杜克海同学的来信,感受颇多,他的迷茫和焦虑我也遇到过。只不过我从中走了出来,并且找到了前进的力量。

    2004年考入一所985高校,期间转换过专业,担任过校园主持人、话剧社演员、去西部支教一年,在本校读了研究生,担任了校研究生会的主席,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考取了北京东城区某街道的公务员。仔细想来,正是那时的迷茫换来了前进动力。

    在沉溺处发问

    初入大学,突破应试教育束缚的新生很容易被大学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一是有兴趣相投的朋友和校方的大力支持;二是有参加活动的充分理由:锻炼能力和放松身心;三是有活动的大量时间。还没有为自己做过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新生,很容易沉溺于校园活动,尤其校园活动的佼佼者在获得外界的赞誉和鼓励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校园活动的意志。

    我在刚入学的时候,每天都忙得团团转,有时还翘课去做校园活动,并且被充实感和快乐感占据。我参加了广播站、话剧社、学生会、新闻社等学生组织,天天乐此不疲,并一度认为我所从事的这些活动比我的专业课学习还要重要。尤其在参加活动后,老师、同学认定我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可以在这一方面继续发展后,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渐渐分不清专业与兴趣、职业与爱好的关系,迷茫也就如影随形。这都是没有学习目标,没有职业规划,过分沉溺于校园提供的舒适生活的表现。

    在反思中转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约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开始思考:是在兴趣爱好和别人的眼光中越走越远,还是好好思考下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就像现在迷茫的小杜一样,迷茫就说明需要答案,就说明自己已经走在寻找出路的路上,迷茫的另一面则是反思。

    其实,仔细算来,在大学里,占用时间最多的还是专业课学习,就算课上不集中精力,就算觉得课业无所谓,但是专业课占用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所以,专业课的学习是大学的关键。毕业后的出路与此有关。

    如果一再反思出路这个话题,就会检视自己大学的生活,渐渐就会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联系起来。虽然这两个规划比较宏观,也有可能短时间的思考不容易得出结论,但是思考总会让人前进。

    渐渐地,我综合自己大学前半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实事求是选择了自己大三大四的道路。毅然决然转了专业,投身西部支教,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我觉得经历就是财富,与其循规蹈矩地完成学业,不如去经历西部的人和事。这源于自己的反思,源于真正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

    在行动上转型

    行动成为习惯就不容易改变,感觉形成印象也不容易改变。像杜克海这样,做过“委员”、“主席”、“社长”的同学要想转型也不容易。因为经过第一二年的实践,别人对你的印象已经形成,你对自己的定位也已经形成,如果没有特别急迫的事情,自己不会改变。这种“习气”(我觉得更多的是种虚荣心在作怪)一直伴随着自己,除非自己痛下决心,从行动上改变之前的习惯。

    杜克海放弃“各种头衔”要休息一下,这已经开始从行动上有所改变,不同的是他还不知道怎样改变和改变后该去什么地方。这个时候摄影、书法等“爱好”占据了时间,更深一步说,这也是一种逃避。因为不知道未来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就用一种看似正确的事情来占据自己。其实,转型已经开始了,如果能更深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前途一片光明。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1980年的“潘晓之问”曾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这样的疑问有特定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百废待兴,那时候年轻人的迷茫是社会解放思想潮流下的价值观再选择。杜克海不是第二个潘晓,他的迷茫则是多元社会下人生道路的选择。

    小杜忍受周边同学考证行动的压力,但也同样享受自己作为“委员”、“主席”、“社长”等职务带来的荣耀和满足。学校为同学们成长成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道路是多元,路径是千姿百态的,这正是高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源泉所在。作为学生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道路。如果你热爱学术,那么你就去投身学术吧;如果自己适合学生活动,那就尽情地在举办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吧;如果你什么打算都没有,那就老老实实完成学业,等有了打算再行动吧。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迷茫是一时的,深入的思考、坚定的行动换来的是持续进步的动力。

    在越来越宽容的社会环境中,在社会活力持续迸发的氛围中,迷茫正是观察社会的时机,正是反思的时机。也许迷茫之后,眼前豁然开朗。(牛晓)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14 03 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