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田勘:过年少放烟花爆竹能否成共识

 老老树皮 2012-01-24

昨日凌晨1时,车公庄站的PM2.5浓度值最高达到1593微克/立方米。能在没有“毒气”的情况下过节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刚刚开始向公众发布的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PM2.5)实时浓度,在除夕夜迎来了首次“实战演练”。市环保监测中心公布的实时数据显示,从除夕傍晚开始,车公庄站的PM2.5晚6时的浓度值为20微克/立方米,到了晚8时升至206微克/立方米,凌晨1时最高达到1593微克/立方米。

传统的力量的确是强大的。尽管所有人都意识到,燃放烟花爆竹有诸多不利,尤其是对人的健康不利,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离开了烟花爆竹,这年就过得没有味。

今年,还有网友提出了另一种反对禁放和限放烟花爆竹的意见——一年到头,就春节这几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没有啥。实际上,这也代表着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过年思维,只要热闹和尽兴,付出一点健康的代价也值得。

不过,能在没有“毒气”的情况下过节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之所以很多人觉得可忍受,是因为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对健康的负面后果并不真正知情。

可吸入颗粒物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也早有很多研究结果。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潘小川等人的研究表明,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而且,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颗粒物表面吸附了致癌物,对人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恶英,对人就有生殖危害;吸附了重金属就会有神经系统损害等相应危险。

这些研究尽管有说服力,但由于科学传播的不到位,一般公众知之甚少。另一方面,燃放烟花爆竹所释放的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对公众的健康到底有什么直接和间接的负面效果,国内现在还缺乏相关的研究。因此,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尽快启动这样的研究,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当公众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就会自觉选择不在“毒气”之中过春节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对烟花爆竹不是禁而是有效地限制和疏导,就有可能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诸多不利。

□张田勘(媒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