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材大典4

 淄水渔夫 2012-01-25

牛膝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别名:怀牛膝、百倍、鸡胶骨。
 
    药性类别:活血调经药
 
    性味与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徵}瘕,肝阳眩晕。
 
    用法与用量:4.5~9g。孕妇慎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临床应用:
 
    1.三妙丸(《医学正传》)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黄柏12g,苍术18g,川牛膝6g。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方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为佐药。
 
    2.玉女煎(《景岳全书》)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石膏15~30g,熟地9~30g,麦冬6g,知母5g,牛膝5g。水煎服。方中牛膝引热下行,兼补肝肾,为佐使。
 
    3.济川煎(《景岳全书》)治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当归9~15g,牛膝6g,肉苁蓉6~9g,泽泻5g,升麻3g,枳壳3g。水煎服。方中牛膝补肾壮腰,善于下行,为臣药。
 

牛蒡子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Niú Bànɡ Zǐ

【别名】恶实(《别录》),鼠粘子(《本草图经》),黍粘子(《珍珠囊》),大力子(《卫生易简方》),蝙蝠刺(《纲目》),毛然然子、黑风子(《青海药材》),毛锥子(《贵州民间方药集》),粘苍子(《辽宁主要药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江苏植药志》),大牛子(《山西中药志》),牛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分批采集。晒干,打出果实,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生用或炒黄用。

【原形态】
牛蒡,又名:鼠粘草(《别录》),夜叉头(《救荒本草》),蒡翁菜、便牵牛(《纲目》),饿死囊中草(《医林纂要》),象耳朵、老母猪耳朵、疙瘩菜,老鼠愁、鼠见愁。
二年生草本,高1~1.5米,上部多分枝。根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叶大,有长叶柄,表面有纵沟;叶片广卵形或心脏形,下部的叶长40~50厘米,宽30~40厘米,在茎上部的叶逐渐变小,先端钝圆而具一小尖头,基部心脏形,边缘稍带波状或呈齿牙状,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密生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丛生,着生于枝端,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厘米;花梗长3~7厘米,表面有浅沟,密生细柔毛;总苞球形,由多数覆瓦状排列之苞片组成,苞片披钊彬或线形,基部密接,先端延长而成针状,末端钩曲,着生多数简状两性花;花冠先端5浅裂,裂片呈狭长三角形,下部连合成筒状;雄蕊5,生在花冠筒内上部,与裂片互生,花丝分离,花药连合成筒,围绕在花柱四周;子房椭圆形,下位,1室,顶端圆盘状,盘上着生分离的白色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分叉。瘦果略呈弯曲之长倒卵形,灰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分布全国各地。一般为栽培品。

【性状】
瘦果呈长扁卵形,长约6毫米,中部直径约3毫米。外皮灰褐色,有数条微突起的纵纹,中间一条较明显,全体有稀疏的斑点,又似致密的网纹.一端略窄,微弯曲,顶上有一浅色小点;另一端钝圆,稍宽,有一小凹窝。纵面稍隆起,边缘光圆而厚。外皮较坚硬,破开后种仁两瓣,灰白色,富有油性。无臭,味微苦。以粒大、饱满、外皮灰褐色者佳。
主产河北,吉林、辽宁、浙江、黑龙江等地。此外,四川,河南、湖北、陕西等地亦产。以东北产量较大,浙江所产品质较优。

【化学成份】含牛蒡甙、牛蒡酚A、B、脂肪油等。

【炮制】
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炒牛蒡子:取净牛蒡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

【性味】
辛苦,凉。
①《别录》:味辛,平。
②《本草拾遗》:味苦。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要》:辛,温。
④《药品化义》:辛,性寒。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③《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
④《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⑤《医学启源》:消利咽膈。《主治秘要》:润肺散气。
⑥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⑦《纲目》:消斑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

【注意】《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附方】
①疏风壅涎唾多,咽膈不利:牛蒡子(微炒)、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缓取效。(《本草衍义》)
②治喉痹:牛蒡子六分,马蔺子八分.上二味捣为散,每空腹以暖水服方寸匕,渐加至一匕半,日再。(《广济方》)
③治风热闭塞咽喉,遍身浮肿: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熟,杵为末,热酒调下一钱匕。(《经验方》)
④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恶实(炒)、甘草(生)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良久咽下。(《普济方》启关散)
⑤治瘄疹不起透:牛蒡子(研细)五钱,柽柳煎汤,调下立透。(《本草汇言》)
⑥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养生必用方》)
⑦治风肿斑毒作痒:牛蒡子、玄参、僵蚕、薄荷各五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⑧治痰厥头痛:旋覆花一两,牛蒡子一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侯,以腊面茶清调下一钱。(《圣惠方》)
⑨治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牛蒡子、苍耳子、甘菊花各三钱。水煎服。(《方脉正宗》)
⑩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牛蒡子三两(隔纸炒),新豆豉(炒),羌活(去芦)各一两,干生地黄二两半,黄耆一两半(蜜炙)。上为细末,汤调二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本事方》牛蒡子散)
⑾治头面风热,或颈项痰毒,风热牙痈:牛蒡子、薄荷、荆芥、山栀、丹皮、石斛、元参、夏枯草,水煎服。(《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
⑿治风龋牙痛:牛蒡子炒,煎水含漱吐之。(《延年方》)
⒀治吹乳:鼠粘子加麝、酒吞下。(《袖珍方》)
⒁治便痈:鼠粘子三钱炒,细末,入蜜一匙,净朴硝一匙,温酒空心服。(《袖珍方》)

【临床应用】预防猩红热:取牛蒡子炒研成粉,过筛储存备用。2~5岁每次1克,5~9岁每次1.5克,10~15岁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共服2天。流行期间,除服药预防外,仍应注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临床观察344例,发病者7名;服药后12天内未发病者,计327例,占98%。一般在接触后3日内服药预防效果较佳,6日后服药的预防效果不佳。如再次接触需重新再服1次。服药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木通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的木质茎藤。(英)Akebia Stem
 
    别名:八月扎。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宽卵圆形或长卵形,先端钝圆、微凹或具短尖,边缘浅裂或波状;叶柄长6~8cm。花序总状,腋生,长约8cm;花单性;雄花生于上部,雄蕊6;雌花花被片紫红色,具6个退化雄蕊,心皮分离,3~12。果实肉质,长卵形,成熟后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色。花期4~5月,果熟期8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沟边。分布于河北、山本、山东、河南、陕西、浙江、安徽、湖北。
 
    采制:夏、秋季采收茎藤,晒干。
 
    性状:茎圆柱形而弯曲,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粗糙,节不明显。质坚实,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木部黄白色,导管束作放射状排列,髓小。味苦涩。
 
    化学成分:茎含豆甾醇等。根含皂甙,小解得齐墩果酸及葡萄糖、鼠李糖。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泻火行水,通血脉。用于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
 
    附注:同属植物木通A.quinata (Thunb.) Decne.和白木通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 (Diels) Rehd.的茎藤同入药。
 

车前子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能】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主治】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成分】含车前子酸、车前甙琥珀酸,并含大量粘液质。
 
    【药理】1、利尿作用 2、滋补。
 
    【用法用量】5-10g。宜包煎。
 

王不留行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 (Neck) Garcke.的种子。夏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别名:留行子、大麦牛、金盏银台、禁宫花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下乳,利尿。用于经闭,乳汁不下,乳痈肿痛,小便淋沥不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王不留行散(《太平圣惠方》)治石淋及血淋,下砂石兼碎血片,小腹结痛闷绝:王不留行30g,甘遂(煨令微黄)1g,石韦(去毛)30g,冬葵子45g,木通75g,车前子60g,滑石、蒲黄各30g,赤芍药、当归(微炒)各45g,桂心30g。上捣筛为散,每服9g,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利尿,为君药。
 
    2.王不留行散(《奇效良方》)治虚劳小肠热,小便淋沥,经中痛:王不留行、生地黄、滑石各30g,子芩15g,榆白皮、赤芍药、当归、木通各1g。上为细末,每服6g,食前用米饮调下。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清热,利尿,为君药。
 
    3.王不留行汤(《医部全录-面门》)治头面久疮,去虫止痛:王不留行、东引茱萸根皮、桃东南枝各15g,蛇床子、牡荆子、苦竹叶、蒺藜子各10g,大麻仁6g。上8味,以水2斗半煮取1斗,洗疮,日再,并疗痈疽,月蚀,疮烂。方中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止痛,杀虫,为君药。
 

巴豆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去皮取净仁,研末外用或捣烂。或制成“巴豆霜”,入丸、散用。
 
    别名:刚子、江子、巴果、双眼龙。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肺经。
 
    功能与主治: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用于寒冷积便秘,腹满胀痛,水肿腹满,气急喘促,疮疡脓熟未溃。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15-0.3g(用巴豆霜);外用棉裹塞耳鼻,捣膏涂或以绢包擦患处。畏牵牛。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临床应用:
 
    1.千金三物备急丸(《大同方剂学》)治心腹诸卒暴百病,寒食冷积,心腹胀满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如卒死等症:巴豆(去皮尖,熬研如脂)30g,干姜、大黄各60g。上3味,先捣大黄、干姜为末,入巴豆合捣千杵,和蜜为丸,如小豆大,密器储藏,勿泄气。每服3-4丸,暖水或苦酒下。方中巴豆泻下冷积,祛痰,利咽,为君药。
 
    2.外台走马汤(《大同方剂学》)治飞尸鬼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等症:巴豆(去皮心)、杏仁(去皮尖)各2枚。上2味,取棉裹缠绕。令极碎,投热汤2合,捻取白汁,服之,当下,未下再进1服,老少量之。方中巴豆泻下冷积,为君药。
 
    3.分肢散(《宣明论》)治小儿卒风,大人口眼歪斜,风涎裹心,惊痫天吊,走马喉闭,急惊,一切风热等症:巴豆、朴硝各15g,大黄30g。先把大黄为末,后入巴豆霜,朴硝一处细研。用油贴起。每服1.5g,熟茶下,大人1.5g,小儿一字。看虚实加减。方中巴豆祛痰,利咽,蚀疮,为君药。
 

瓦楞子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 、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 的贝壳。秋、冬至次年春捕捞,洗净,置沸水中略煮,去肉,干燥。
 
    别名:蚶壳、瓦垄子、蚶子壳、魁蛤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咸,平。归肺、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胃痛泛酸。
 
    用法与用量:9~15g,宜先煎。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瓦楞子丸(《女科指掌》)治临经阵痛血不行,按之硬满,属实痛者:瓦楞子(煅红色,醋淬7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黄、当归、红花。酒糊丸。
 
    2.〈经验方〉治胃痛吐酸水,噫气,甚则吐血者:瓦楞子(醋煅7次)270克,乌贼骨180克,广陈皮(炒)90克.研极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6克,食后开水送下。
 
    3. 乌附白芨方(《余景谋方》)主治十二指肠溃疡。取乌附片6克,白芨3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煅瓦楞15克,广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加水500毫升,浓煎至100毫升,加糖和防腐剂适量。每日空服2次,每次50毫升。
 

乌梅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为蔷薇科植物梅(Pranus mun s,et Z)的未成熟果实,于采集后炕熔,焖制干燥而成。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临床应用:
 
    1.九仙散(《卫生宝鉴》)。治久咳肺虚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乌梅各10g,贝母、罂粟壳各15g。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点服,咳住止后服。方中乌梅酸涩收敛肺气,加强敛肺止咳之效,为臣药。
 
    2.乌梅丸(《伤寒论》)。治回厥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手足厥冷。亦治久痢久泻。乌梅30g,细辛3g,干姜9g,黄连6g,当归6g,附子6g,蜀椒6g,桂枝6g,人参6g,黄柏6g。苦酒渍乌梅一宿,、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合药,与米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日三服。禁食生冷滑物,臭食等。方中乌梅安蛔,使蛔静而痛止,为君药。
 
    3.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治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或者烦躁,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舌红,脉数身热等症。胡黄连3g,川椒2g,白雷丸9g,乌梅肉5g,生川柏2g,尖槟榔10g.水煎,一剂煎三次,早晨空腹服两次,下午空腹服一次。方中乌梅安蛔。
 

水蛭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 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 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别名:蜞、水麻帖、马蛭、蚂蝗蜞、红蛭。
 
    药性类别:破血消癥药
 
    性味与归经: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1.5~3g。孕妇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水蛭单味焙,研末,黄酒冲服,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2.水蛭单用(《千金方》)治漏下去血不止:水蛭治下筛,酒服3g许,每日2次,恶血消即愈。
 
    3.水蛭单用(《经验方》)治折伤:水蛭,新瓦上焙干,为细末,热酒调服3g,食倾,痛可,更1服,痛止。便将折骨药封,以物夹定之。
 

白矾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硫酸盐类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主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捣碎,生用或煅用。煅后称枯矾。
 
    别名:明矾、矾石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外用解毒杀虫收涩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用于湿疹,湿疮,疥癣,吐血下血,久泻久痢,风痰所致的昏厥,癫痫,癫狂。
 
    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化水洗。入丸散,1-3g。体虚及胃弱无湿热痰火者忌服。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羊痫疯丸(《医宗金鉴》)治痰迷心窍所致突然跌倒,神昏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闭:白矾、金礞石、全蝎、黄连各等分。口服,一次6g,一日1-2次。方中白矾清热消痰,为君药。
 
    2.验方: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枯矾6g,延胡索10g,乌贼骨10g,甘草6g,共为细粉,口服,一次6g,一日3次。方中白矾止血,为君药。
 
    3.(《神农本草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目痛,坚骨齿”。
 

甘遂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Liou的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晒干。醋炙后用。
 
    别名:甘泽、肿手花根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泻水遂饮,消肿散结。用于重症水肿,胸腹积水,温热肿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反甘草。体弱及孕妇忌用。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控涎丹(《三因方》)治凡人忽患胸背手脚,头顶腰挎隐痛,此乃是痰涎在心膈,变为此疾:甘遂、大戟、白芥子各30g。上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5-7丸,至10丸,姜汤或熟水下。方中甘遂泻水遂饮,为君药。
 
    2.甘遂半夏汤(《金匮要略》)治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下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去故也:甘遂(大者)3枚,半夏12枚,芍药5枚,甘草(如指大,炙)1枚。水煎,和蜜服。方中甘遂泻水遂饮,为君药。
 
    3.三花神祐丸(《大同方剂学》)治中满腹胀,一切水湿肿满等症:甘遂、大戟、芫花(醋拌炒)各15g,牵牛60g,大黄(为细末)30g,轻粉3g。上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5丸,温水下,每日3服,加至快利病去为度。方中甘遂泻水遂饮,消肿散结,为君药。
 

仙茅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干燥。
 
    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独脚仙茅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临床应用:
 
    1、仙茅丸《圣济总录》: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养水,夏日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熟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
 
    2、治硬皮病(《全国中草药汇编》):仙茅、淫羊藿、桂枝、红花、芍药各9克,川芎12克,生、熟地各3克,炙甘草3克,煎服,每日一剂。
 
    3、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滇南本草》):(a)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料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b)用其鲜根捣敷,可治痈疽肿毒。(《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4、治骨精、白浊(江西《草药手册》):仙茅15克,莲心6克,水煎服。
 
    5、治风冷牙痛(江西《草药手册》):仙茅9~15克,鸡蛋2个,共煮服。
 

白术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
 
    别名:於术、山蓟、山芥、山连。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归脾汤(《济生方》)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忪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妇人脾虚气弱,崩中漏下。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g,甘草(炙)7.5g,当归,远志各3g。上咀,每用12g,水1.5盏,生姜5片,枣1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方中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为臣药。
 
    2.白术散(《外台秘要》)治呕吐酸水,结气筑心。白术、茯苓、厚朴各2.4g,桔皮、人参各1.8g,荜茇1.2g,槟榔仁、大黄格3g,吴茱萸1.2g。水煎,分两次服。方中白术配茯苓、人参治脾胃虚弱。
 
    3.白术调中汤(《宣明论》)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各15g,干姜、官桂、藿香各0.3g,甘草30g,缩砂仁0.3g。上为末,白汤化蜜少许调下。方中白术配茯苓、泽泻治脾虚湿滞。

白头翁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概述: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别名: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大碗花、老冠花。
 
    药性类别:清热解毒药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临床应用:
 
    1.白头翁汤(《伤寒论》)主治热毒痢疾。主治热入营分证。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方中白头翁为君,以其归大肠与肝,味苦性寒,能入血分,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2.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金匮要略》)主治产后热痢。白头翁15g,甘草6g,阿胶6g,秦皮9g,黄连9g,黄柏9g。上药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3.单味鲜根捣烂外敷,治痔疮出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