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卷土重来的“肺痨”!

 淄水渔夫 2012-01-26

一、什么是“肺痨”?

所谓“肺痨”,是指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为主,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

二、“肺痨”发生的原因及其病理性质

中医认为“肺痨”发生的原因是肺部感染“瘵虫”,加之禀赋不足、酒色过度、忧思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所致,有时可传及其他脏腑。如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肺痨”的病理性质主要是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初期可肺体受损,肺阴亏耗,导致肺阴不足;中期如肺肾阴虚,心肝火旺,则易致阴虚火旺,如肺病及脾,阴伤气耗,则易致气阴两虚;后期易出现肺脾肾俱亏,病及于心,导致阴阳两虚。

三、“肺痨”的辨证治疗原则

“肺痨”的病变脏器主要在肺,以肺阴虚为主;久则损及脾肾两脏,肺损及脾,以气阴两伤为主;肺肾两虚,则出现阴虚火旺之象;甚者由气虚而致阳虚,表现为阴阳两虚之候。辨证时应注意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等症状的主次及其上述病理特点,结合其他兼证,可明辨其证候所属。“肺痨”的治疗原则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主,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调补脏器的重点在肺,同时补益脾肾。治疗大法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合并气虚、阳虚者,应当兼顾治疗。抗痨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应配合西药抗痨药全程、规律、联合用药。

四、“肺痨”的分型论治

肺阴亏损证: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为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所致,治疗以滋阴润肺为主,方药选用月华丸加减:天冬、生地、熟地、百部、沙参、川贝、阿胶、茯苓、獭肝、三七、菊花、桑叶等。

虚火灼肺证: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心烦失眠,急躁易怒,或胸肋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干红,苔剥脱,脉细数;为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血热妄行所致,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方药选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熟地、麦冬、芍药、百合、玄参、桔梗、贝母、当归等;或秦艽鳖甲散加减:柴胡、鳖甲、地骨皮、秦艽、当归、知母、青蒿、乌梅等。

气阴耗伤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盗汗并见,纳少神疲,大便稀溏,面色晃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为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失清肃、脾不健运所致,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方药选用保真汤加减:当归、人参、生地、熟地、白术黄芪、茯苓、天冬、麦冬、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甘草、陈皮、厚朴、生姜、大枣、莲心等;或参苓白术汤加减:人参、茯苓、白术、白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枣等。

阴阳两虚证: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数,或虚大无力;为肺痨病久、阴伤及阳、肺脾肾俱损所致,治疗以滋阴补阳为主,方药选用补天大造丸加减:紫河车、鹿茸、虎骨、龟版、生地、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天冬、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当归、菟丝子、破故纸、牛膝、杜仲、肉苁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