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泄泻

 淄水渔夫 2012-01-26

1、概述: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古时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临床特征。西医相当于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

2、病因病机:引起泄泻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及禀赋不足为内因;而外感寒湿暑热之邪为外因,外因中以湿邪最为多见。泄泻的病位在肠,与肝肾密切相关。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脾失健运,导致肠道功能失司,发为泄泻。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而病理性质又有虚实之不同。外感寒湿、湿热、伤食、肝气乘脾以实证多见,脾虚证往往虚实夹杂。凡寒湿、湿热、食滞以湿盛为主者可出现急性暴泻;久病者,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聚水成湿而生泄。脾病日久,可伤肾,或由于其他原因损伤肾阳,脾失温煦,不能腐熟水谷成泻,甚者出现命门火衰之五更泄泻。

3、诊断:⑴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迁延日久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诱发。⑵泄泻的临床表现:①大便粪质溏稀,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次以上。②常兼有腹痛、肠鸣、纳呆。

4、辨证论治:辨证首辨虚实证。实证见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虚证者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论治需分暴久。暴泻以湿盛为主,故治疗宜重用化湿,佐以分利;久泻者以脾虚为主,故治疗宜当健脾,其中肝气乘脾者,应抑肝扶脾,肾阳虚衰者宜当温肾健脾。具体分型论治如下:

⑴暴泻

①寒湿内盛证: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疼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为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所致,治疗宜散寒化湿,方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等。

②湿热伤中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互结、损伤脾胃、传化失常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方药选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连、黄芩、甘草等。

③食滞肠胃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为宿食内停、阻滞肠道、传化失司所致,治疗宜消食导滞,方药选用保和丸加减:山楂、六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等。

⑵久泻

①肝气乘脾证:素有胁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为肝气乘脾、气机不利、脾失健运所致,治疗宜抑肝扶脾,方药选用痛泻要方加减: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等。

②脾胃虚弱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时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虚失运、清浊不分所致,治疗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方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大枣等。

③肾阳虚衰证: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治疗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药选用四神丸加减;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生姜、大枣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