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苔藓的培植

 兰黛公主 2012-01-26

苔藓

繁殖方法

苔藓植物可用分株、分芽或孢子播种繁殖,大量生产一般用分株或分芽繁殖法。

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大都在5至9月进行。这时,气温高,雨天多,空气湿度大,植株的生理功能非常旺盛,适宜绝大多数藓类生长发育,是分株繁殖的最佳时期。苔藓喜欢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长,分株繁殖基质,可用黄泥、河沙和腐叶土各等份,充分混合,再经过严格高温消毒。分株繁殖的具体方法是,将分离出的母体多株或成团栽植在基质中,保持高湿环境,大约一周后成活。之后其自身可自然繁殖生长。

分芽繁殖苔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叶、枝间潜伏着许多不定芽苞。这些不定芽,在吸收母体营养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进行生理生化活动,发育出不定根,成为一株完整的小植株。如果将其切离母体,进行单独栽植,成活后继续生长,便是一株独立的植株。因此,可在苔藓生长的旺盛季节,挑选生长健壮的不定芽,进行分芽繁殖,便可获得新株。

栽培管理

苔藓的栽培,有以下3种方法:一是穴栽,即五六株栽一穴,间隔一定距离种植在平整的地面上或石缝间;二是片植,即将苔藓一片片铺设在预先平整好的土地上,稍作镇压,适当淋水,使之与土壤紧密相连;三是断茎栽培,即将苔藓切成细段,均匀地散布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再覆上一层细土。

栽植后的管理比较简单。一是及时除草。刚栽植的苔藓植物竞争力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刚栽植时除草很重要。当其密被土壤后,杂草就几乎不能侵入了。二是调节湿度。栽植后要采用一些喷灌或喷雾装置适当增加空气湿度,以利于旺盛生长。三是适当增加光照。苔藓虽耐阴,但生长季节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在用遮阳网创造遮阴和凉爽环境时,应在东西面有一些侧射光,以加快其生长。


蕨类植物的培育:

蕨类植物繁殖 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孢子繁殖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孢子繁死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窨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需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保持根部有尽量多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根。按照原来的土壤水平线重新栽植分株,浇水。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若需要,一年四季皆可进行。扦插繁殖有的蕨类植物,叶片扦插可以生根,能用此法繁殖。取叶片插入沙床中,生根后移入容器中进行培育,成苗后上盆栽植。分栽不定芽有些蕨类植物,如铁角蕨、鳞片蕨等,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组织培养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蕨类植物的栽培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物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生长期每天需浇水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喷雾。若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地上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分先黄化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多引起的,必需将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栽植。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分裂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腐叶。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原产温带或亚热带的生长适温为16℃至21℃,冬季最低可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一般性不耐寒的种类,冬季在10℃以下易受冻害。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蕨类植物喜肥,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以微酸性(PH值5.5至6.0)最为适宜。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制。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易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使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过量氮易使植株徒长并降低抗性。磷对蕨类植物的根系生长很重要,缺少会使植株矮小,叶子深绿,根系不发达,可对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补充磷。钾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叶绿素形成,缺乏则老叶了斑点,并逐渐枯黄。另外,缺钙会抑制植株生长,使叶片扭曲,从叶尖开始逐渐死亡。缺Mg会使老叶逐渐变色但叶脉仍保持深绿。缺Fe会使新蕨叶变灰绿并逐渐枯黄,叶及衰老变黑。缺Mn会使用权叶脉出现坏死斑点。缺B导致顶芽死亡。缺Cu使叶片褪绿,吉片逐渐变黄,最后脱落死亡。


苔藓多从野外背阴处铲取,也有在地上或盆内培育。水旱盆景用的苔藓,最好挑选短毛的种类。铺种苔藓时,先用喷雾器将士面喷湿,再将苔藓撕成小块,细心地铺上去。注意每块之间须留下一些空隙,以便生长,不可重叠,也不可铺上盆边。苔藓的铺种要与石头结合自然,结合处宜呈交错状,不宜呈直线。苔藓全部铺种完毕,可用喷雾器再次喷水,同时用手轻轻地按几下,使苔藓与土面结合紧密,防止虚空,影响生长。


苔藓是山水盆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点苔”是绿化山水盆景的一种常用技巧。主要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种。
快速上苔法。把制作好的山水盆景放在雨中或河水中数日后拿出。将山芋粉均匀地撒在山石上。接着用潮湿的稻草或蒲包将山石包住,用尼龙绳捆好,喷水后置于阴湿处。以后常用水或淘米水喷洒。这样在伏天经两周左右,快的一周左右
接种苔藓法。选营养土数块入水后调成糊状,然后从阴湿的地方铲来苔藓,放于糊状泥浆中搅匀,均匀地用小刷刷在经雨水浸泡过的山石上。接着放在半阴湿的环境,并经常用细喷壶喷水。不久苔藓会自然滋生蔓延开来。若在苔藓中加些马铃薯汁液等营养物质,苔藓会长得更快更好,还有一种接苔法,那就是将铲来的苔藓去杂洗净晒,碾成细碎的粉末,撒于潮湿的山石或盆土上,上面再撒一些极簿的细干土。然后把整个盆景慢慢地浸入水中,完全浸湿后,轻轻地捞起置于阴湿处培养。若山石盆景过大,可用细小喷壶,轻轻喷湿。不久便可生山茂盛的苔藓。
自然上苔法。将山石置于浅盆中,经常用淘米水、菜叶、豆壳水浸泡的肥液淋洒。每次淋洒后上塑料袋保湿。如果气温在20℃左右,并能在早晚略见阳光,一个月左右山石即会变得绿茸茸的。此法虽然时间长,但长出的苔藓自然尤痕,宛若天成。在山石盆景点苔时还应注意:作种用的苔藓要选择从环境条件好的池边、墙脚、树干、林下等地采集。苔藓的种植泣置要符合自然规律,注意主次、大小、聚散、疏密的变化,遵循“山阴深谷有、向阳突山无”的原则。应及时修剪苔藓,以恰当地衬托石材的美。苔藓适宜生长在酸性的土壤中,若苔藓变黄,可用硫酸亚铁溶液浇灌几次。

 

养殖盆景怎么样才能让山石从上致下都长满绿苔

苔藓植物的培育:
繁殖方法
苔藓植物可用分株、分芽或孢子播种繁殖,大量生产一般用分株或分芽繁殖法。
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大都在5至9月进行。这时,气温高,雨天多,空气湿度大,植株的生理功能非常旺盛,适宜绝大多数藓类生长发育,是分株繁殖的最佳时期。苔藓喜欢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长,分株繁殖基质,可用黄泥、河沙和腐叶土各等份,充分混合,再经过严格高温消毒。分株繁殖的具体方法是,将分离出的母体多株或成团栽植在基质中,保持高湿环境,大约一周后成活。之后其自身可自然繁殖生长。
分芽繁殖苔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叶、枝间潜伏着许多不定芽苞。这些不定芽,在吸收母体营养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进行生理生化活动,发育出不定根,成为一株完整的小植株。如果将其切离母体,进行单独栽植,成活后继续生长,便是一株独立的植株。因此,可在苔藓生长的旺盛季节,挑选生长健壮的不定芽,进行分芽繁殖,便可获得新株。
栽培管理
苔藓的栽培,有以下3种方法:一是穴栽,即五六株栽一穴,间隔一定距离种植在平整的地面上或石缝间;二是片植,即将苔藓一片片铺设在预先平整好的土地上,稍作镇压,适当淋水,使之与土壤紧密相连;三是断茎栽培,即将苔藓切成细段,均匀地散布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再覆上一层细土。
栽植后的管理比较简单。一是及时除草。刚栽植的苔藓植物竞争力低,其他高等植物容易侵入,因此刚栽植时除草很重要。当其密被土壤后,杂草就几乎不能侵入了。二是调节湿度。栽植后要采用一些喷灌或喷雾装置适当增加空气湿度,以利于旺盛生长。三是适当增加光照。苔藓虽耐阴,但生长季节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在用遮阳网创造遮阴和凉爽环境时,应在东西面有一些侧射光,以加快其生长。
蕨类植物的培育:
蕨类植物繁殖 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孢子繁殖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孢子繁死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窨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分株繁殖一般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需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保持根部有尽量多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根。按照原来的土壤水平线重新栽植分株,浇水。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若需要,一年四季皆可进行。扦插繁殖有的蕨类植物,叶片扦插可以生根,能用此法繁殖。取叶片插入沙床中,生根后移入容器中进行培育,成苗后上盆栽植。分栽不定芽有些蕨类植物,如铁角蕨、鳞片蕨等,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组织培养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蕨类植物的栽培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物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生长期每天需浇水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喷雾。若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地上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分先黄化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多引起的,必需将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栽植。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分裂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腐叶。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原产温带或亚热带的生长适温为16℃至21℃,冬季最低可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一般性不耐寒的种类,冬季在10℃以下易受冻害。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蕨类植物喜肥,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以微酸性(PH值5.5至6.0)最为适宜。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制。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易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使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过量氮易使植株徒长并降低抗性。磷对蕨类植物的根系生长很重要,缺少会使植株矮小,叶子深绿,根系不发达,可对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补充磷。钾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叶绿素形成,缺乏则老叶了斑点,并逐渐枯黄。另外,缺钙会抑制植株生长,使叶片扭曲,从叶尖开始逐渐死亡。缺Mg会使老叶逐渐变色但叶脉仍保持深绿。缺Fe会使新蕨叶变灰绿并逐渐枯黄,叶及衰老变黑。缺Mn会使用权叶脉出现坏死斑点。缺B导致顶芽死亡。缺Cu使叶片褪绿,吉片逐渐变黄,最后脱落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