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粮长城葡萄酒:小葡萄做起大产业

 WAERTER 2012-01-29

今年以来,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全产业链食品企业”发展战略,围绕“提升效率、控制成本、提高质量”这个中心,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企业自有基地不断扩大,酒类新品不断推出,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11月底,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2.7亿元,上缴税金2.2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强发展之本 基地扩张提档次

        2011年,对于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葡萄基地来说,是面积扩张、质量提升的重要一年。公司在新疆、宁夏规划建设的6万亩优质葡萄基地全部栽植了高档嫁接苗木,从2012年起,这些葡萄园将陆续进入结果期,届时,企业的原料将全部实现自给。

        葡萄酒行业有句行话,“三分靠酿造,七分靠种植。”“好酒是种出来的。”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原料生产问题,力求通过优质原料的生产,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为此,他们立足蓬莱产区优势,创新性地推出了“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自有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基地两种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万亩原料基地,其中位于龙山、丘山的部分基地,是长城葡园的核心产区,无论从环境气候、土壤条件,还是苗木质量、建设水平,在国内都属上乘。

        他们对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采摘”,严格控制用药用肥,并采取一系列的控产措施,限产提质。为解决葡萄苗木问题,企业投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工业化生产葡萄嫁接苗木的阿海威苗木公司,先后引进赤霞珠、霞多丽、赛美荣、黑品诺等国际酿酒葡萄名种70多个、100多个品系,其中紫大夫等60个品种或营养系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棵酿酒葡萄嫁接苗,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不同产区解决了抗寒、抗旱、抗涝、耐盐碱等技术难题;企业通过工厂化育苗,在满足自身葡萄基地建设的同时,还供给国内其它产区,为整个中国葡萄与葡萄酒行业生产优质的酿酒葡萄提供了最基础的苗木保障。

        蓄扩张之势 项目发展搭平台

        近日,一批法国进口的原酒,从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出关,作为全国第一家葡萄酒公用型保税仓库,中粮长城葡萄酒保税仓库于今年4月通过青岛海关验收,正式投入使用。该仓库的投入使用,不但可以降低原酒和成品酒进出口的关税成本,同时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有效降低行业内企业成本,对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第一家葡萄酒公用型保税仓库的投入使用,是中粮长城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立体扩张、滚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葡萄酒(烟台)有限公司坚持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他们先后完成了酿造车间、灌装车间的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形成年产5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均进一步得到大幅度提高;企业完成了地下酒窖、技术中心、保税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污水处理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完成了对发酵、酿造部分关键设备的购置和引进,为提升产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强大的设备支持;最近,企业投资1亿元,在新疆建设年产2万吨葡萄原酒的发酵站,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