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2012年1月13日上午9:00—11:00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2.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卷上,试卷不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完成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图中海拔高度G处100m,H处为400m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4.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A.棉花 B.苹果 C.甘蔗 D.甜菜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5~7题。 5.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6.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7.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下图为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曲线,读图判断8-9题。 8.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同期工业化进程速度慢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读图完成10—11题 10.某地以耕地、森林、淡水、矿产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6000、4500、100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 A.耕地 B.森林 C.淡水 D.矿产 11.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福建——耕地资源 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12-13题。 1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 a<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