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事六然,为人超然

 另一种平静宋霞 2012-01-31
 明朝学者崔铣的《听松堂语镜》中有著名的修身养性的“六然训”。他认为人生在世要做到“六然”——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其实,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六然训”。这“六然”若能贯通其中之一二,思想就达到很高的境界了,这样的人不但能生活得很好,而且能够担当大任。
  一、自处超然
  “自处”就是对待自己,“超然”就是达观。这就是说,我们在对待自己,对待生命,对待生、老、病、死等一切现象,要采取超然达观的态度。
  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云游二十年后归来,首先来探候佛光禅师,关心地问道:“这二十年来,您老一个人可好?”
  禅师扬眉道:“很好,很好!写书、开示、讲学、说法,世上没有比这更欣悦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大智非常不忍心,担心师父的身体受不了,不无关心地劝道:“您应该多休息一点!”
  禅师说:“夜深了,你去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清晨在睡梦中,大智隐隐听到师傅的禅房传出阵阵诵经声,白天禅师不厌其烦地对信众开示,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好不容易看到师父有一点空闲,还要秉烛诵经,太辛苦了,他赶披衣起床,来到师傅的禅房,上前去问:“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仍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呢?”
  禅师一全慈祥之色,慢声地回答:“我没有时间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一句话,终生在大智的耳边一直回荡着……
  ——善于独处,超然物外,这种近乎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心态日渐浮躁的人们尤其重要,它是把人们从物欲横流的泥沼中拯救出来的救命稻草。“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将自己的身心梳理一遍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人的心思才不淤塞,头脑才清醒,事事洞明,自然天成。
  二、处人蔼然
  蔼然,就是和蔼。对人和蔼可亲,诚恳、谦和、宽容,使人有亲近之感。既听正言,亦纳逆语。
  一位禅师在山中修行,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正巧碰上个小偷光顾他的茅屋。
  禅师没有声张,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静静地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一抬头,看见了禅师正站在门口,他立刻惊慌失措。然而禅师并没有怒骂他,看着小偷惊恐不安的样子,禅师轻轻地走过去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灰溜溜地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正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我们待人接物当“蔼然”,这是我们面对他人的第一张脸。董仲舒言: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欲要论人功过时先自论,欲知他人时先有一份自知。
  三、无事澄然
  澄然,也就是清澄、安宁的意思。意思是宁静致远,没有事的时候就非常清静。《菜根谭》一书中谈到人的闲适之情: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鼎州禅师与沙弥正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的捡起来,放在口袋里。
  一旁的沙弥看着鼎州禅师的举动,不解其意,认为禅师是在做傻事,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天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
  ——人要善于创造安逸的生活,做到不急不躁,不气不馁,始终宁静安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人看作是消极无为,其实,闲时将自己交与清茶一杯,坐听一首或雅或俗的曲子,或大笔一挥点墨成宝,让自己远离不良嗜好和低级趣味,自己的身心也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避免了“无事生非”,不去想亦不去做那些鸡鸣狗盗的营生。
  四、处事斩然
  斩然,善抓机遇,看穿一切玄机,当断则断,斩钉截铁,不拖泥带水,敢于一锤定音。这是最简单的理解。但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遇事左右为难,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一个明亮的窗口。
  大词人苏东坡年轻时好机辩,自认为对佛学佛理有较深的造诣,一次他到好友佛印禅师处找他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突然想与佛印禅师较量一下对佛法的理解。
  于是,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大腹便便的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因为矛盾的心态越久,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越大,对身心的损害就会越重。心生污念,人的执行力就会荡然无存,人们的诸多悔恨,都是从这之中来的吧。
  五、得意淡然
  得意时淡然,是胸怀的崇高境界。弘一大师在《修行法语》中说:贪财,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正是这三根台柱常让那些得意之人忘记自己置身何处,转而走向乐极生悲的境地。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  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口能诵,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胜固可喜,但不必欢呼雀跃,不要忘记人生如爬山,爬过一个山头还有更高的目标在等你。如果把以往的荣誉和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欲望就放不下,身心就多了一块巨石,势必会影响你以后的路。
  六、失意泰然
  失败之时,也不必捶胸顿足,一蹶不振,泰然处之。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必耿耿于怀。看开点,面前会有另一番天地。
曾有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找一位高僧,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话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高僧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年轻人喝着用温水泡出的茶喝不出一点味道。高僧又吩咐小和尚用沸水为他泡一杯茶。
年轻人俯首去看,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袅袅溢出来。年轻人觉得奇怪。
  高僧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怎么会散溢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洌。”人生若茶,不经风霜也无法酿就生活的芬芳。
  ——自古雄才多磨难,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大多经过逆境的种种磨难。面对逆境,他们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不怨天尤人,不作无用的叹息,而是咬紧牙关,奋力抗争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逆境,成为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