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政治预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昵称4735378 2012-02-01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深了各国经济的国际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导致地区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壮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

①在生产资本方面,国际投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

②在商品资本方面,贸易国际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比生产的增长速度高得多,它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③在货币资本方面,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

④在经济主体方面,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3.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其突出表现为:(1)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2)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3)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4)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5)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4.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发达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利多弊少或者叫做利大于弊。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②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它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争夺世界市场成了国际竞争的热点。现在主要是按经济实力分割世界市场,得失标志已经不是占领多少领土或势力范围,而是对市场占有的广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赖资本输出。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3.经济一体化的优点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尽管区域经济集团化具有某种程度的排它性,但有效的区域组织都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一面,从长远来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2)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3)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4)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5)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6)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7)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8)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4.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它领域。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相比较而言,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现有25个成员国,其一体化程度仍在逐步提高。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1993年1月建立了欧洲统一市场。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成立欧洲联盟。1995年1月瑞典、芬兰、奥地利加入,使联盟由12国扩大为15国。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启动,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中最重大的变革。2002年1月1日起,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的欧盟的12个国家开始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实现了经济货币联盟计划。同时,欧洲联盟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欧洲经济区,在经济区内做到商品、资本、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创建了以德国为主体的由西欧18个国家组成的内部大市场,人口达到3.8亿。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大大刺激了其他地区一体化的发展。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第五次历史性扩大,成员国正式从15个扩大到25个。扩大后的欧盟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5%,拥有4.55亿人口,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实体。新加入的10个成员国中,除了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外,波、捷、匈、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8国均为中东欧国家,曾数冷战时期的北约集团。通过此轮扩大,欧盟大幅扩展其影响力,使欧洲真正结束了二战以来的分裂局面。10月29日,欧盟领导人结束了长达28个月的激烈争论,正式签署欧盟第一部宪法条约。这部宪法的通过有利于加快欧盟的决策过程和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同时,欧盟加快建设快速反应部队,并接替了北约在波黑的维和任务。欧亚关系继续发展,于2004年10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第五届欧亚首脑会议;欧美虽然在阿富汗重建、乌克兰大选等问题上开展协调合作,但在伊拉克和伊朗问题上的分期难以弥合,大西洋两岸关系在曲折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5.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的前身是由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建立的美加自由贸易区。

1987年10月美国与加拿大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起在美加两国的基础上吸收了墨西哥参加,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63亿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首位。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协议,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建议下建立起来的。

1989年11月,亚太地区的12个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第一届部长会议,拉开了亚太地区广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序幕。此后,该经济组织在1992年吸收了中国、台湾、香港,1993年增加了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1994年又增加了智利,现已达到21个成员国。该组织每年举行一届部长年会。从199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不仅扩大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而且为今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向贸易投资和技术一体化方向发展注入了政治推动力。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双方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根据协议,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为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预计2010年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和全球第三大市场。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覆盖约17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以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量计算,它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市场。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5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将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双方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将进一步增长。

7.中国深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缘由

(1)加入WTO后,中国经济面临不断加大的外部风险,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全球化风险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2)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作为WTO成员国,中国既要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也要力图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从而维护自身利益。

(4)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提高整个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

(5)中国主权范围内存在四个独立关税区(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状况将会持续一段时期,引入和借鉴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有助于加强相互间的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