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一讲 孙过庭: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伟大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

 鸿墨轩3dec 2012-02-04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一讲 孙过庭: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伟大的书法理论家、书法家

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人。其生平事迹,正史没有记载,仅有陈子昂《孙君墓志铭》和《祭孙录事文》等少量文字。从现存有限的文字史料和孙过庭留世的墨迹以及历代书家对他的评论中,我们能够粗略地看出,孙过庭其人,生性耿直,才思敏捷,善于文辞,精于翰墨。书史上对其褒贬不一,褒多于贬。褒者出于公心,贬者泄于私愤。从历史上对孙过庭及其《书谱》的诸多评论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无论是褒还是贬,都没有做到充分准确地理解把握和客观地公正地评价我国书法史上少有而难得的这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留给后世的宝贵而丰富的书法艺术理论并没有得到后世书法人的重视和珍惜,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实在是一件莫大的憾事。今天我们研究他及他的《书谱》,解读他及他的《书谱》,客观公正地评判品评他及他的《书谱》,虽然晚了许多,但是终归是在做书法人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孙过庭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大家,留世之作以《书谱》最为著名,文墨俱佳,弥为珍贵,堪称: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书谱》之翰墨及其所论述的书法艺术理论,其影响远及海外,对有唐以来书法的发展具有引

领作用。孙过庭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书谱》墨迹被历代学书人视为草书之楷模和范本,凡学草书者没有不知者,无有不学者。浅至者,少受益,深究者,多受益,信可谓开卷有益。孙过庭的书法艺术理论博大精深,于当时是超前的,于今日亦不落后。以往的书法艺术理论多限于运笔用墨诸多技法技巧的阐释,而孙过庭的书法艺术理论旨在用意,即“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他力主在用意的前提下运笔用墨,通过运笔用墨体现用意,去表达表现书写者的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这是他对以往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的最大突破,也是以往书法艺术理论之最大缺失。据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下这样的定论:孙过庭将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我们说,孙过庭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伟大的书法理论家,其伟大就伟大在这里。
今天我们研究他,解读他,品评他,目的就在于通过解读品评孙过庭及其《书谱》,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位书法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从而充分地肯定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继而很好地、全面地继承和发展这一丰富而宝贵的书法艺术遗产,进一步发扬他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将其先进的、科学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引入我们的书法艺术实践之中,用以指导书家们的书法艺术实践,提高书家们的书法创作能力,提高人们的书法艺术鉴赏能力,进而有力地推动中国的书法艺术事业向前发展。
刘锡山在《论草书》中说:“草书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皇冠,狂草则是这个皇冠上的明珠。”今天我们研究品评孙过庭及其《书谱》,很自然地就应该将着眼点放在孙过庭在草书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巨大贡献。
回顾中国书法发展史,草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形成期,起于秦,终于晋。草书从实用中产生,因实用而成体,基本作用和目的就是实用。这一时期的标志是,草书从隶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定格的书体。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首推张芝,其次就是王羲之。第二个时期为发展期,起于晋,终于唐。这一时期的草书开始了从实用向艺术的转型过渡,其标志就是孙过庭《书谱》的问世。“达情表意”是书法艺术的创作目的,草书最能够“达情表意”,最便于“达情表意”。《书谱》中所提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一“书旨”理论促使了草书发展转型期的加快和加速。毫无疑问,孙过庭当为这一时期的首推代表。张旭和怀素虽说草书造诣都很高,但是他们对“达情表意”这一书法艺术的创作目的的认识仅仅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并没有上升到自觉阶段。因此我们认为,张旭和怀素当是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践行者。第三个时期为成熟期,起于唐,止于当代。这一时期草书的实用作用进一步减退,到了当代实用性几乎没有了,变成了一种完全的艺术。其标志就是著名书法家薛铸先生所提出的“书法创作要以表现思想情感为最高目标”这一书法艺术理论的提出。我们说,这一理论的提出,将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同时我们认为,薛铸的这一书法理论是对孙过庭书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那种自发抒情意识就变成了“达情表意”的自觉抒发情感的意识和行为,这就表明了草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它已完全步入了成熟期。
尊张芝为“草圣”,历代书家们的看法和意见是一致的,没有分歧,看来张芝这个“草圣”众望所归,是服众的。对书法家们的定位其争论向来激烈之极,为什么张芝能服众呢?分析起来原因有三条:一是变章草为今草;二是草书确实写得很好,别人服气;三是习书的刻苦执着精神感人。三个原因中第一条是硬条件,别人没法去争,也无法去谤,所以“草圣”的位子也就稳了。后世书家与张芝的争比只能在第二条和第三条上,但张芝有第一条作基础,虽有争比,却无法改变其“草圣”之尊位。
论说书法,王羲之是必须提到的一位大家。唐太宗李世民尊其为“书圣”,其在后世书坛的影响太大了。一篇《兰亭序》一举成名天下知,皇帝钦点御批,把“书圣”这把交椅赐给了王羲之。王羲之坐上这把交椅后,后世书坛敬拜至今。王羲之以行书显名,其草书写的也非常好。王羲之以其“书圣”的权威,高超的书艺,影响着后世书法的发展,其对草书的传承发扬光大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第二个鼎盛时期,草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开始从“赴急实用”向“达情表意”这一艺术方向转变。在这一转型时期,孙过庭起到了引领时代书法发展的作用。在中国草书发展史上,孙过庭功不可没,当之为中流砥柱,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这一时期有两位书家是必须提及的,一位是张旭,一位是怀素,世称“颠张狂素”。颠张是说张旭好饮酒,经常是狂饮大醉,呼叫狂走,然后挥笔作书。有时甚至有些疯颠,竞“以头濡墨而书”。怀素亦好酒,尝一日九醉,人谓“醉僧”。作书时也喜欢狂呼乱叫,其《自叙帖》中有这样一首诗可以说明。“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两个人的草书写的都很好,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这里需要清醒地指出,作为一个书法家,应该是心胸坦荡,志气平和。看来两个人的修养都还达不到这一点。都爱饮酒,酒后呼叫作书。应该说两个人的生理上都没有问题,精神上是正常的。喝酒可以认为是习好,作书狂叫又是为何?只有一种合情理的解释,也是最为体面的解释,胸中的垒块,心中的情结仅凭手中的笔是难以言尽的,或者说还远不能排遣,只好凭借狂叫发泄。狂叫之余的情感应该是留滞于笔的。这就使得他们的书作中饱含了情感、抒发了情感,仅此一点,也就超越了他人。
张旭、怀素他们和孙过庭虽然属于同一时代的人,但都晚于孙过庭。那个时候,信息不像现在传递这么快。第一种情况,也许他们压根就没有见过孙过庭的《书谱》。如果说这种情况属实,那么就应该解释为他们具备了这一时期书法艺术创作的思想意识,他们的书法艺术创作意识与孙过庭书法艺术创作思想理论相暗合。第二种情况,也许他们见到了《书谱》且熟读了《书谱》,那么他们必然受到了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影响和启迪,甚或直接接受了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指导,他们正是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的“设有所会,缄秘已深”者。如此解释他们的草书则更入情理。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第一种情况。孙过庭的《书谱》在唐代流传很广,已经传往海外。张旭和怀素都有游寻名家的经历,看到《书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管他们读没读过《书谱》,是否以孙过庭《书谱》理论为指导,事实上是他们的草书都是有意识地抒发了情感。仅此一点,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也正是他们的书作能够旷世的原因。
张旭和怀素与孙过庭相比应该是学生辈,而且并未完全学成。但是,在后世人们对书法家的影响中,张旭和怀素的影响却要比孙过庭的影响大,这是为什么呢?这一事实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说,这就是后世人们没有读懂孙过庭,没有读懂《书谱》的原因,一般人只重视了书法的外在表象,而忽视了书法的内在实质。做一个最好的比喻,这就好象小孩子看电影和戏剧,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影响的并不是正面人物即主角,而是戏剧电影中的配角,如特务和坏蛋。因为特务和坏蛋剧情简单,表演滑稽,与小孩的认识能力接近,他们好懂,所以能留下深刻影响。那些主角剧情复杂,思想内容深刻,离小孩子的认识能力远了许多,小孩子们看不懂,所以记忆就不深。后世人们对孙过庭的认识以及孙过庭的影响不及张旭、怀素当缘于此。孙过庭于书法方面的造诣深,尤其是其高深的书法理论,后世书法家们未读懂,故此也就没有宣传。没有宣传或宣传的力度不大,就未能引起书家们的重视,书家们对其影响就不深。张旭、怀素书写表演滑稽,书家们好懂,对其影响也就深。
孙过庭的草书艺术水平是相当高的。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孙过庭留至今日的书作太少了。我们所能见到的仅其《书谱》墨迹,而且仅仅是其多次抄写中的一稿。我们有理由相信,孙过庭的草书艺术水平应该要比其《书谱》墨迹的水平要高。因为《书谱》是一部书法理论著作和书法教材讲义,它的写作目的在于说理,在于书法教学,书法艺术表现是其次。尽管如此,其书法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在其中表现和反映的也是很明显突出的,亦堪为后世草书之楷模。
宋高宗谓孙过庭《书谱》“此谱妙备草法”。米芾《书史》中称“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近前而直,……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清代李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评“唐初诸人无不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天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这些仅仅是就孙过庭的草书而言的,并未涉及到孙过庭的书法理论。
《书谱》中所提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是书法创作的目的,也是书法创作的要求,也是孙过庭书法理论的精髓和核心。孙过庭的书法艺术理论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是众多书法家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但孙过庭将其升华了,将其明确地提出来了,所以说孙过庭这个人很了不起。可以说也正是他的这一理论将中国书法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促使了草书从实用向艺术的过渡。据此我们有足够且充分的理由肯定地说,孙过庭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一位伟大的书法理论家。
应该指出的是,孙过庭作为一位伟大的书法理论家,站在了书法艺术历史的发展前列,提出了一系列书法艺术理论思想,但受其时代及文体的限制,其《书谱》作为书法艺术理论却有还不够具体,不够细致,不具有说理的充分性和说理的透彻性。这样以来,就影响了《书谱》对中国书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未能引起当时以及后世书家们的普遍重视,致使相当多的书法人对《书谱》不能全面准确理解,甚或遭到一些人的鄙视,这也是影响《书谱》的推广和普及的又一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