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6讲 《笔阵图》

 鸿墨轩3dec 2012-02-04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56讲

  《笔阵图》

一、原文

代①有《筆陣圖》②,七行,中畫執筆三手,圖貌乖舛③,點畫湮訛④。頃見南北流傳,疑是右軍所制。雖則未詳真偽,尚可發啟童蒙⑤。既常俗所存,不藉編錄⑥。

二、注释

①代:本作“世”,因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而将“世”写为“代”。

②《笔阵图》:书法启蒙读物。作者不详,一说卫夫人卫铄所著,一说王羲之所著,还有疑为六朝人伪托。

③乖舛:低劣。“乖”,违背。“舛”,错误。

④湮讹:水墨比例不适,墨迹渗湮扩散。“湮”,液体在纸或其它物体上向四处散开或渗透。“讹”,错误。

⑤童蒙:书法初学者。

⑥藉:登记,入册,这里是指选取。“藉”通“籍”。

三、译文

民间流传的《笔阵图》一书,共有七行文字内容,书中画有三种执笔的手势,图像低劣,文字错误,墨迹浸湮。就是这样一本读物,却有人传称这是王羲之所作,近年来见在南北各地流传。虽然关于《笔阵图》一书的作者一时还不能确定,但就这一读本的作用而言,还是可以启发初学者的。鉴于《笔阵图》一书,作者不详,错误百出,属启蒙读本,这里也就不再进行研究讨论了。

四、品评

“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句。“代”,“世”的代替词,因唐太宗李世民名,唐人避讳,故此将“世”写为“代”。《笔阵图》,书名。取名《笔阵图》,是因为作者将写字比作冲锋陷阵的战场厮杀,将汉字结字的七种基本笔画比作武器,将运笔比作操持武器“出入斩斫”。曰“图”是因为书中画有执笔的手势插图,同时七种基本笔画也各有示范图。“七行”,指书的内容。即七种基本笔画的示范图形及文字说明。“中画执笔三手”,是说书中有三幅插图,画的是三种执笔的手势。“乖”,违背,“舛”,错误。“图貌乖舛”,说的是插图的质量很差。“湮”,浸湮。“讹”,错误。“点画湮讹”,指文字部分,字迹湮浸,错误较多。这句话的意思是:民间流传的《笔阵图》一书,共有七行文字内容,书中画有三种执笔的手势,图像低劣,文字错误,墨迹浸湮。

“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句。“顷”,近来。“南北”,长江南北广大地区,泛指各地。“疑”,怀疑。“制”,著,著作权。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这样一本读物,却有人传称这是王羲之所作,近年来见在南北各地流传。

“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句。“详”,详细,意思为详细辨明。“尚”,尚且。“发启”,启发。“童”,儿童。“蒙”,刚刚开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关于《笔阵图》一书的作者一时还不能肯定,但就这一读本的作用而言,还是可以启发初学者的。

“既常俗所存,不藉编录”句。“既”,既是,就是。“常俗”,一般人,平常人。“存”,保存,收藏。“籍”,入册。“编”,编辑。“录”,编入。“不藉编录”,也就不再编辑了。孙过庭这里所说的“编录”并非真的编辑入册,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不再进行研究讨论了。这句话的意思是:鉴于《笔阵图》一书,作者不详,错误百出,属启蒙读本,这里也就不再进行详细的研究讨论了。

关于《笔阵图》孙过庭在这一讲里一共讲了四个问题,《笔阵图》的内容,《笔阵图》的作者,《笔阵图》的作用,对《笔阵图》的评价。看来《笔阵图》于当时已经广泛流传,到处都在传抄,共有多少个版本已说不清了。传到今天我们任何本子都看不到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历代书法论文选》中所编辑的《笔阵图》一文。

关于《笔阵图》的内容,孙过庭只说了四句话,“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七行”,说明孙过庭看到的《笔阵图》抄写本的文字内容只有七行,应该就是对结字的七种基本笔画的描述。今天见到的《笔阵图》的文字已远远不至这七行了。孙过庭说“中画执笔三手”,说明《笔阵图》一书中间有插图,今天看到的也没有插图了。“图貌乖舛,点画湮讹”,这说的是手抄本的图文质量,看来孙过庭见到的手抄本《笔阵图》的质量比较差,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没有插图的,而且是文字扩充了的印刷版。这说明《笔阵图》一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内容和形式是不断改变的。

关于《笔阵图》的作者,孙过庭引用了一种说法,但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疑是右军所制”。关于《笔阵图》一书的作者大体有三种说法。一是卫铄说,主要依据是唐张彦远的《法书要案》。《法书要案》将《笔阵图》载为韦夫人作。二是王羲之说,主要依据是宋朱长文的《墨池编》。《墨池编》说,“右军《笔阵图》”。三是六朝人伪作说,散见于历代有关《笔阵图》的论文中。《历代书法论文选》将《笔阵图》一篇列为卫铄名下,前边又有一段说明:“《笔阵图》一篇,旧题卫夫人撰,后众说纷纭,或疑为六朝人伪托。因流传很广,此姑存其旧,仍列卫夫人后,参见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笔阵图》一书的作者究竟是谁?本文观点为:《笔阵图》的第一作者应该为六朝时期的无名氏,后经多人多次修改增删。卫铄、王羲之之名均属假托。

理由一:孙过庭见到的《笔阵图》文字只有七行,且有执笔手势的插图,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字远不至七行,且无图。假设《笔阵图》果真为卫铄或王羲之所作,后人为什么会对其著作进行如此大幅度的增删呢?退一步说,既使要进行增删,也得作以注释说明。既没有注释说明,又没有必要理由,可见卫铄、王羲之所作属假。本文以为,这是后来的传抄者假借卫铄、王羲之之名,假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提高《笔阵图》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为初学者坚定学习书法的信心,而没有任何恶意。孙过庭“未祥真伪”中“未祥”二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理由二:《笔阵图》整篇缺少统一写作思想,文词散乱。第一段强调的是用笔的重要性,若论其所要表达的意思,简短的两句话就够了。文中从“若秦丞相李斯”到“不可与斯谈道矣!”这一部分已经脱离了主题,其概念已超出了“笔阵”之范围。第二段中将制笔材料和握笔这部分内容纳入“笔阵”中还算勉强,再将“砚”、“墨”、“纸”的选材也拉进来,就跑了题了。还有“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其观点是错误的,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是这么绝对吗?不是的。事实上是一般情况下,善鉴者多善写,善写者必善鉴。否则,则不善。“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执笔近而不能紧者”真的能“败”吗?“执笔远而急者”,真的能胜吗?不一定。由此可见《笔阵图》的作者缺少统一的写作思想,且重大书法观点错误,想必卫铄、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不会如此之低,故《笔阵图》谓卫铄、王羲之制属假托无疑。

关于《笔阵图》的作用,孙过庭说的非常准确到位,就是“发启蒙童”而已。《笔阵图》一书原本就是一册普通读物,准确地说就是过去私塾老师教孩子写字的一教案本。由于过去没有印刷术,只能是手抄,想必作为教案本于当时是被普遍传抄的,传抄的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一则对其中自己认为不合适的内容进行修改,二则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扩充进去了。现在,笔的种类很多,儿童入学已不用毛笔了,甚至大学毕业都可以不用毛笔,书法已经成了一门艺术,只有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才练毛笔字。过去不是这样,只有一种笔,那就是毛笔。儿童一入学就要学写字,就必须用毛笔写字,学写毛笔字是每一个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就是童蒙之学。题名《笔阵图》,只是强调和突出学写汉字必须从七种基本笔画开始学起。

关于《笔阵图》的定位,孙过庭明确指出为“常俗所存”,撰写意见,“不籍编录”。但事实上却是孙过庭已经对《笔阵图》进行了评论,而且对《笔阵图》的评论是非常准确的。后世书论家,尤其是近代书论家将《笔阵图》视为书法理论著作是很牵强的,附会其书法理论思想更不客观实际了。《笔阵图》的核心就是结字的七种基本笔画的形象描述,其目的用意就是便于初学者对七种基本笔画的联想记忆。这种编写方法在现在小学课文中仍然使用,如“月亮弯弯像小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儿上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孩子通过记忆联想,记住月亮和星星的概念。如果说前人为“发启童蒙”,假卫铄、王羲之之名,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笔阵图》的可信度,引起学童学习写字的兴趣,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当代出版的《历代书法论文选》收录《笔阵图》,是因为历代有关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著作太少,而《笔阵图》的影响又很大。今天我们学习书法艺术,面对《笔阵图》,如果还以为是卫铄或王羲之所作,附会《笔阵图》为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人为抬高《笔阵图》的作用地位,将一本初级启蒙读物说成书法论著,将便于记忆的形象比喻说成是高深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为了对《笔阵图》有更多的了解,兹将原文附下,以供参考。为了便于理解,仅作部分注释。

笔阵图

夫三端之妙①,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②。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③,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④。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⑤。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令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⑥。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⑦,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⑧,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ノ:陆断犀象⑩。

乚:百钧弩发

│:万岁枯藤。

ㄟ:崩浪雷奔。

: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⑨。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飏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⑾。然心存委曲⑿,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记⒀。

[注释]

①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剑端,辩士的舌端。

②银钩:指书法。

③鸿都:东汉宫门名。是讲学与藏书之所。

④暗于理:暗,“暗”旧作“闇”字,愚昧不明,指不明白事理。

⑤学不该赡:“该”,通“赅”,兼备,完备。“赡”,充裕,足够。此句指学识不渊博丰赡。

⑥煎涸:浅黑干涸。

⑦代郡之鹿角胶:代郡,今山西代县一带。鹿角胶,是用鹿角熬制而成的胶。

⑧东阳鱼卵:东阳,古地名,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在浙江金华,有的说在安徽天长,有的说在山东临朐东南……鱼卵,纸名,又名“鱼子笺”。纸面显露微粒如鱼子状,故名。

⑨笔阵:指行笔作书如作战之分阵。出入斩斫,攻战争斗。全句以征战比喻笔阵之法,意思是图示中的七种笔画是笔阵中常见的运笔方法图。

⑩陆断犀象:将犀牛的角或者大象的牙从六分处断开。

⑾篆法:篆体书法。此为大小篆的总称。章草:亦称“急就”、“草隶”。八分:隶书一体,又称“分隶”、“分书”。有挑脚的隶书。飞白:带有丝丝露白的一种书体,传为蔡邕所创。鹤头:又名鹄头书,汉代诏版上专用的美术体。古隶:早期的隶书。广义指秦隶和汉隶。

⑿心存委曲: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指书写前思考透彻详细。

⒀永和四年: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这一年为公元348年。上虞:今浙江上虞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