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与天体、天干、地支、时间、经络、穴位之谜

 蛮欣赏 2012-02-05
人体与天体、天干、地支、时间、经络、穴位之谜
 
 

 

 

 

 
穴位与天体的对应

        人体周身遍布学位,似同天体星星一样,有序地排布在人体——小宇宙之中。人体中气血的运行,均通过这些小小的驿站来输送。穴位主宰着人的体质与健康,以及耳聪目明和才智,关系到一个人的终生命运……。它是宇宙形体对应人体的缩影。 穴位与天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体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到人的经络运行。因此,一年有365天,人有365穴;天有黑白之分,人有阴阳之别;天时分四季,人亦分前后左右;天有星体,人有穴位;天有各种气流回旋,人有气与血流循环;天有经纬相织,人有经络相连等等。总之,天体有质无形,人体有质有形。人把天体浓缩在周身,整个人的一切似同一个恒星,独具它特有的规律和轨迹。故此,则有了人之星象学、风水学、命运学以及特异功能等各方面的学说。
道家功法,注重人体性与命的修炼,特别是对人体变化的研究,故十分讲求周天的运行,丹道的开启与结丹孕胎。诸此种种,都是研究人体机密与机理。研究人离不开研究人体的穴位。人的穴位机能的运行、开启、直接影响人与其相对应的一切……

        在天体的演变中,赤道与星位千万年来并非一成不变。在茫茫宇宙星海与云海里,万世万物,生生息息,阴阳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太阳黑子的聚爆,木星与慧星的相撞以及北斗七星位置的转换,诸多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无形中使宇宙变的其幻无穷,极为复杂,难以揣测。那么宇宙之演变,相对应于人又在发生着什么变化呢?首先,人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穴位的开启与封闭。有的人之穴位不开自启,先天生就有特异功能,生而择有预测、透视、诊病疗疾等超常人之功能。由于人之穴位的变化,从而引起了人的智慧、思维及体能的变化,继而则引起人的命运及周身环境的变化。故此,欲求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研究人体特异现象以及研究中国古老文化、星象学、风水学、预测学等,就不能不从研究人体穴道入手,进而去探讨现今人类既熟悉且又陌生的自我奥秘——人的本体。

一、人体穴道的作用

穴道位于人体经络的交功敏感点上。就生理上讲,穴位是毛细血管汇聚的交点。它在人体内分布均匀,且大小不一。一般最小直径在3毫米,最大不过6毫米。它由一种含胶量较高的物质组成,亮而白,且比正常区域要高,并富有弹性。由于其神经交错复杂,四通八达。故而它主导着人的生理、心理、思维的变化。我们可分几个方面来阐述穴道的作用。

(一)穴道主宰生理的机能正常运行。

由于穴位点比较灵敏,它对生理上的冷、麻、热、胀、痛反应尤为敏感。由此,人之表皮对外界的反应,则首先通过穴位点感应神经输送给人的大脑,使人觉察出种种不同的反应。因此,人们在治病疗疾中,常常采用点穴、推拿、按摩的形式与手法来刺激主导穴位的伸张,从而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与畅通血脉气络,使气血交流顺畅。在奇门医疗用术中,了中国古老的医疗用术,把气功与针灸、点穴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健身疗疾的目的。那么,点穴治疗的机理在于什么?在于在点穴中增强了穴点对宇宙场能中特殊物质的吸收能力,致使人的免疫机能增强。同时,气功师的外力又比普遍人强,进而更加利于穴道作用的发挥。穴点的畅通,气流的增强,加强了经络气血量与冲击力度,就可促使经络得到更快更好地通畅。因此,开通穴点,在医疗病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在病痛中,寻找到它的主穴位,用气针或点穴,即以气针刺穴或点按,可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

(二)穴位主宰着人的心理变化。

由于各个穴位生理机能的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穴位可直接影响和主导人的心理变化。在人体中,部分穴位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这种穴位一旦开启,就容易引起人的心理压抑和忧郁。因为这些穴位如果打开,对外界影响心理因素的信息接受就快,同时这些开启的穴位对产生一种色素及引起心理变化的物质,这种物质吸收多了后,会使思维神经处于缓慢状态而引起思维的迟钝、心理的压抑、从而造成人的苦闷和辛酸。这种心理因素又直接影响生理变化,而产生一种毒素危及到人的健康。故心脏病、老血栓、精神分裂症等多与此种穴位有关。女性好哭而易流泪,即是女性这种穴位易于开启,自动将病毒排除,以便达到心理上的调谐。这几个常封闭的穴位有:神封、承浆、期门、命门、哑门、承起、强间、紫宫。这些穴位因人而宜,通常状态下不便打开。但若处于打开状态,亦可针对其引起的疾病,如忧郁症,对这几个穴位治疗,使病情得以缓解和医治。当这些穴位引起人心理不适时,练功有素者,可以心力、念力将穴位封闭,以达自我医疗。 另外,有的穴位如处在开启状态中,特别是处于张弛状态时,则能产生一种激素,这种激素直接进入人的头部,冲击脑神经组织,使人产生兴奋状态,这种情绪上的波动,易使人冲动。同时,这种人性格比较开朗,遇事想得比较开。由此可见,穴位的启闭也影响着人的性格。如“神台”穴开启的人,则极乐意接受新思维,愿意从事一些涉及交谊的活动,接人待物比较随和、虔诚,易于使人接近。它的机理在于穴位开启时,细胞组织活跃,容易疏导神经组织进入特殊状态,有的神经接受了穴点的诱导,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有时触及某穴位,使人有极强的情感的原因所在。同时,有些神经接受了穴点的诱导,处于僵直状态,这亦是有些点穴使人催眠或点穴使人定身的道理所在。 总之,穴位处何状态与其功能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健康、情绪都有着特殊微妙的影响。

(三)穴位开启是人体特异功能的钥匙

在奇门功法的修炼中,我们发现某些人的特异功能,并不是修炼出来的,而是经过了特殊的经历,而改变了他身体的穴位结构和开合,方引起了透视、遥视、预测、诊病等特异功能。如一个学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突然昏迷过去,他醒来后则出现了透视、遥视等特异功能。诸如这种情况,在气功领域亦不属少数。有的人突然得道,接受了宇宙信息的指导,出现了各种神通法术。对于这种现象,现代科学常常将自己封闭起来,再从主观的角度审视对方,则认为不可思议,即轻易扣上“迷信”和“巫术”的帽子,将其回避起来,然而诸此种种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被民间所接纳,且又不知所以然。在探讨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中,奇门主张开放式的思维,以一分为多的哲学思维去探讨、去研究这些现象的实质存在性。我们借助宇宙的力量,将人置于大自然这个广大的检验场去实践。从而我们发现,这种人在其偶然的机遇,突然的动作,无意的撞击当中,将其身体的“神行”穴及特殊的穴位于瞬间被神奇的巧合而打开。致使其自身的神经、经络细流开始变得敏感而皎洁,易于激活大脑细胞的思维,产生特殊的灵感。这种灵感也是对宇宙信息的接受,使人具有通灵功能。因此,这时的穴位如同宇宙信息的转换接受台,迅速的捕捉到宇宙中漂泊动荡的各种信息团,这种信息团具有物质性,特别是光子等特殊物质,它们由含有传导性、生命性的成分组成,被人接受后,可开发出人的潜意识,亦即常常称谓的阴性场能的功能。从而使人达到超前于常人的特殊功能,亦即特异功能。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人体机密后,奇门据此创编了奇门功法第三套“一点通自然神功”功法。通过开启某些穴位,促使人快速进入特异状态,配合功法的动静功修炼,达到巩固、加强穴位的开合。同时借助第二套功法信灵语功,加速传导、输送宇宙信息,使人快速地达到天人合一,使人体之潜能发挥出最佳效能。由此,不难看出人体穴位的开启,对人体特异功能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亦看出,它对接受宇宙信息的作用中的重要性。

宇宙中,通常存在着常人感知不到的信息和信灵,这些信息和信灵通常以各种物质团的结构存在。在探讨宇宙中,我们发现人在宇宙中处于的某种状态与之是那么的相合相吻,似乎人是宇宙的产儿。其身体每一个部分就对应着天体的某颗星,如华盖穴对应天体华盖星。人的生日对应天上的星座,星对应穴,天体经纬对应人的经络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千百年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对穴位的认识,从来没有间断过。多少隐士高人领悟宇宙的奥秘与真谛而献出毕生的精力。奇门重新从人体生命科学的角度,再次研究穴位点是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穴位,在特异功能中潜力巨大,人的素质不同,穴位点的功能量级也不同。在一般说来,具有“天眼通”,其天目穴和玉枕穴必须同时打开,此两穴的开启,直接影响和激活视网膜线与脑部中的松果体,使之组成“三点一平面”,达到显象的功能。因此,有的人头部突遇外伤而受巧合的突然振荡,以外地打开了封闭着的穴位,则会出现“天眼通”的功能。然而也不完全如此,有的人穴位被打开后,不一定一下就能显发特异功能。但由于穴位的开启,可增强对宇宙的看光度,加强了对宇宙信灵与灵力的接收,达到光足、神足之时亦成图象。 一般欲达“耳通”,其肾愈、玉枕、大椎、听会等穴须同时打开,以上穴位具有远处声波及微声波的传递、输送功能。它们同时开通后,可加强声波耳膜的振荡,从而放大宇宙的声波信息,感知到远处的声音。

预知功能点对超前信息可提前和超时空捕捉宇宙信息。有的人与预测能力很强,其在一般情况下神藏穴、神延穴、承光穴及中庭穴均是开启的,同时灵台穴和神行穴也相应的处于半开或全开之态。

心通功能,在一般情况下神堂穴、神道穴、魂门穴、阳刚穴、玉堂穴则应同时打开。故此,在修炼中一旦有了心通功能的人,首先打开了其与外界感知最敏感的穴位。上述穴位增强了对外界信息的吸取和感知力,起到支配思维神经和感知神经的作用,从而获得能预知、感知、测知他人心里活动的功能。

神足通,当上呈,百会、灵台、神道、紫宫、天突、中极、灵道、涌泉等穴开启后,能促使人的周身神经处在能将外力进行凝聚而吸收,消化状态,使人感到浑身是劲,身轻气爽,神足气足,达到神通的地步。

二、穴道与人的命运

人的命运,在世人的眼里看来,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奇门则认为,人的命运虽有其特殊运动轨迹,但由人的特殊性所定。人自身无时不处于动中,因此,研究人的穴道时,我们发现人的命运有时受人体自身生理现象的影响。 其一,有些穴道影响人的情绪和思维。如华盖穴,它的开启,使人多少优柔寡断,疑虑重重,心念过于执着,进入某一问题难于自拔。从医学上讲,属忧郁症类。其实这部分人都很正常,只是受生理上的影响,开启了不该开启的穴位,致使其神经思维系统变得过于敏感而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从而亦使其人的命运得以改变,造成运程不佳。

其二,某些人的穴道固封过死。该开之时,却不能自动调节,不能及时接收外界的信息和新思维。诸如此类人,往往容易故步自封,自以为是,死钻牛角尖,脑筋欠开花,思维不开放,对外界新生事物反应迟缓,甚至无力抵抗。这些现象多发生在青年人身上。当人到达一定年轻时,其灵道、百会、涌泉穴由于生理的缩收,封合起来,导致老来不顺不佳。

其三,有的不应开启的穴位则自动开启。象青灵穴、脑户穴,则不能随时都打开。它们打开后,容易引起人多嘴多舌,脑神经不受主神经的控制。到处乱说乱讲,影响到邻里同事、兄弟及上下级的团结,人为造成气场混乱,带来自身命运的改变。尤其是保密系统的人和领导领域的人,此两穴位开启后,直接影响到职务的升迁。故而如某领导发生气质上的改变,很可能是其生理系统发生了改变,应该到他的官运。

其四,有些穴位开启后,接受外界的病气和杂七比较多,象急脉、期门等穴开启后,易于接收外界病气,自身的场能就减弱,不能自动排斥不良信息的传导,导致命运的不顺不佳。反之,有的穴位(如涌泉、百会、劳宫等穴)开启后,人体就自动形式循环体,身体健康后,自身生物场加强,使人的命运向好的方面改变。因此,修炼气功之人,能够改变命运和延长寿命之理就在于此。 影响到命运的穴位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好时机,该开之时即开,该合之时即闭,随机应变,自动调谐,即可校正命运运行轨迹。

三 穴道与高科技

现今时代,是高科技时代,各领域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更新换代期缩短,新的科学领域及其所探求的新知识,人之一生很难学完,亦也很难学全。人类发明创造了计算机,把各种模式与数据,用机械替代人来处理,在某些方面机器的智能功用超过了设计者自己。为什么人能设计出计算机?这就引发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考察人类。其实,人本身的系统就如同计算机系统。输入一个软件,就具备了软件里的某种功能。知识亦如同软件一样,只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命令来开启人体,执行软件功能而已。

奇门信灵语以声波输导就是一种形式。在研究人体穴道时,我们扩展启动人体穴道的特殊功能,其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命令操作盘。一个穴位就是一个命令码,利用好这个命令键码,信息就会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大脑这个总执行台。通过大脑细胞的交替转化,人就有了复制文化,更新和重新组合文化的功能。高科技领域是一个难点和特殊点,既然人创造了高新技术,人本身就应具备这种传导功能,将高智慧人的创造发明和知识再复制出来。

我们发信,各穴位的功能与接收的系统都不一样,每个穴位主观一个神经思维系统。如物理学研究人员头维学为都是开启的,头维穴与承光穴配合开启,就能对卫星及宇宙飞船、航天等部门的物理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因此,研究高科技破译高科技,不能不从研究人体自身开始。研究人体又务必从研究人体的穴道开始。人体每一个穴道,都有它特有的密码、每个密码又对应一个体系,智慧系统也如此。因此,打开人对应的穴道,突破高科技领域,是发展现代科学,推动气功对科学贡献的前提,高科技能够在人的特异状态下传导,也是气功对科学、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总之,天体对应人体,人体对应宇宙。研究人体,首先要研究人体穴道。正确的理解穴道的作用,正确的处理穴道与人体的关系,在穴道的研究领域和运用领域中,突破传统的思维,传播新的穴道学和穴道文化体系,是奇门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如何来运用所领悟到的成果,尚靠突破穴道学的范畴,去引导科学进步与发展,再用科学来证实理论,以达到文化系统的升华。《奇门秘术秘法.穴道》篇是中国古老穴道文化的精髓,运用好人体穴道,开启丰富人类本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才是奇门穴道密法去应用于人类的意义所在。

 

循经感传之谜

一、重新认识古今理论
        循经感传现象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其循行的路线古称经络。由于从古代到现代历经发展改造, 循行路线、方向、穴位分布所属等, 在不同年代均有所差异,于是出现了经络即血管, 经络即神经, 经络是神经--体液综合系统等不同说法, 甚至有人认为经络实质并不存在, 只是中医一种解释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学说 ⑴。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些都是古人在创建经络学说中的组成部分。中医的经络学说, 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系统, 而是一个多因素混杂的综合体。真正的问题是:经络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
现代研究发现了许多与经络相关的特殊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例如: 用同位素穴位注射, 发现其踪迹按17CM/S速度, 沿非血管, 非淋巴的路线移行⑵。
对十四经脉阻抗检测表明, 皮肤低阻点的分布基本上是循经的. 低阻点具有较低电脉冲击穿电压。在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一些线带状红外辐射轨迹, 与经脉路线一致, 与皮下或深部大血管无明显关系, 难以用热力学温度扩散解释。低频机械振动波沿经扩布, 速度缓慢, 与人体肌肉等其它组织传声速度相差两个数量级。人体一些骨骼肌首尾相接, 其分布位置与经脉的循行路线非常相似, 并记录到与感传同步的肌电反应⑵。在经络路线上, 微量元素富集, 能高效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
以上这些发现, 也伴随着各种假设的出现, 如 “轴索反射联动理论”,“经络的孤立波理论”,“人体内交换生命信息和能量的生物光子系统”,“经络蛋白藕联带⑶”,“血管壁间的神经反射联⑷”,“低流阻特性的多孔介质通道⑸”等。
但是,无论是古代的, 还是现代的, 除了原有的中医理论所描述的那套宏观抽象综合系统外,还没有一个科学假说能使之整合成一个整体。
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 我们甚至会发现,循经感传的对正常人体来讲是毫无意义的。我们的感觉、运动有神经系统控制着, 营养能量由血液--血管系统供应, 此外, 内分泌、免疫等全身性系统在不同方面和水平上调节着。实在想象不出遍布全身的经络存在的意义何在, 更难以想象在经络上客观存在的各种特异生物效应—循经感传, 对我们生命的存在有什么意义。而且, 所有这些假说理论, 还要回答为什么在经络这条特定路线上会出现某种(按假说不同而异)特异的物质结构或功能。
二、生理副现象—生物高能聚集线
古人关于经络的描述,使人们对这种神秘的气血运行之道有玄学之感。现代生理解剖的结果,又使人们对它的存在产生怀疑。各种实验结果,虽然可以证明一种非血管非神经的特异生命现象的存在,却未能解答经络—循经感传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使它成为一个带入21世纪而未解的千古之谜。
如果我们拘泥于古人的经络理论,那么问题的答案就不会有现代科学的意义。如果我们局限于寻找循经感传的特异物质结构,如“经络蛋白藕联带”、“多孔介质通道”,那么除了遭受现代生理解剖的否定性结论外,还得回答这种假定存在的特异物质结构对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要解开经络之谜,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于一个没有特定生理功能, 却又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最好的解释莫过于把它看作为一种正常生理活动时伴随的副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寄希望于功率更强大的电子显微镜去发现特异生理结构的存在。无数次的解剖实验证实,循经感传所在的组织,与周围组织之间,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纵观目前的各种实验发现,提示我们的并不是有特异结构存在的经络。事实上,还没有哪一种材料或结构可以产生经络—循经感传这样的生物效应,如产生红外辐射带、高效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微量元素聚集、物质按一定速度传输等。这些发现真正提示或证实的是,在我们人体的特定部位(即经络所在的线状局部)存在着高能聚集现象。只有在高能的作用下,才有可能在一片相对均质的细胞中,使其中的某个特定点以及纵向连成的线,产生上述各种特异的生理效应。在物理世界, 物质分子存在着基态, 边缘态, 激发态不同的能级。人体作为高度有序的生物体, 所构成的物质分子形态、大小、功能都千差万别, 它们的能量级差本来就有多样性。当局部能量聚集时,物质分子构型就会发生变异, 出现生物液晶现象, 对本来相对自由流通的各种微量元素产生陷捕, 理化性能( 如导电, 发光, 能量传输等) 与周围组织相比有明显改变
一旦明确循经感传的本质在于局部高能聚集,那么,能量的来源、如何聚集、为什么恰好落在经络线上这些问题自然成为问题的焦点。
根据朱兵的观察发现,人体一些骨骼肌首尾相接, 其分布与经络脉的循行路线非常相似, 并在部分感传显著的志愿者身上记录到与感传同步的肌电反应。这对于解答上述问题有重要意义。 尽管对骨骼肌本身来讲, 并不需要经络所表现的各种生物效应, 而且相对经络存在的有限空间( 基本上成线状),骨骼肌的横断面积是巨大的, 其中的肌细胞没有理由要特化产生经络这样生物效应的特殊细胞。
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大的组织, 肌细胞具有可兴奋收缩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存在着非收缩性自发电活动(终板电位, 纤颤电位, 束颤电位),也就是说, 正常的肌肉组织持续存在着把生物化学能转化为生物电能的过程。从单个肌细胞看, 这种电能是十分微小的, 并通过自然的扩散传导,能量的转化( 热, 光等) 而消耗。但是, 当我们把某一块肌肉或肌群作为整体来看时, 从肌肉的横断面上去分析, 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肌纤维的平均直径为50um, 一条直径为1cm的肌肉, 则有约4 万个肌细胞, 每个肌细胞都存在着生物化学能转化为电、热、光等不同形式能量的过程。这些能量向周围自然扩散传导,一部分向肌肉外表离心扩散传导,也有一部分向肌肉中心向心性扩散传导,最后在肌肉的几何中心点聚集起高能状态. 高能聚集点的纵向, 就成为生物高能聚集线。
当然,所谓肌肉或肌群的几何中心线只是一个理想模式, 在实际的生物体----人体上, 由于肌肉的不规则形状, 肌肉周围环境的影响 (如骨骼, 脂肪等) , 肌肉内部结构的影响( 如血管, 神经分布),以及相邻肌肉的互相影响, 致使实际生物高能聚集线不一定恰好落在肌肉的横断几何中心点上。生物高能聚集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这种方向性建立在神经支配的肌肉兴奋的有序性基础上。由于这种生物高能聚集现象的存在, 在细胞组织上并不特异的经络, 却可以产生特异的生物效应。尽管它对肌肉本身而言, 并不是生理功能所需要, 只是一种生理副现象, 但是如果人为地干扰它, 则有可能对肌肉本身和神经、血管、免疫、内分泌等各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 本来作为生理副现象的生物高能聚集线,却有着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潜能。以经络为基础的气功,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就是对这种潜能的发掘。
需要重申的是, 经络本身是一个多种生理现象(包括循经感传现象)的综合体, 生物高能聚集线并不排斥神经、血管等已经明确的全身性组织系统在经络系统中的地位, 而只是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解释。只有综合地考虑各种生理功能系统( 包括生理副现象的生物高能聚集线) , 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中医学所阐述的经络概念。
三、针灸与高能聚集的调节
要解释针灸作用的现代机理, 仅仅理解经络与生物高能聚集线的关系还不够, 还得讨论穴位的特点和针法的刺激特点。就象经络是个综合体一样, 经络上的穴位也应该是个复合点。有的主要在于周围神经, 有人曾对309 个常用穴位检测, 发现其中直接刺中神经者152 个。有的在于周围血管, 刺络出血就是一种具体运用。但是, 更多的穴位还是依赖于循经感传现象,即根据本文所提出的生物高能聚集线而起作用。
如前所述, 生物高能聚集线是肌细胞非收缩性能量转换, 集结于某一空间的结果。由于受肌肉形状, 周围环境, 内部结构及肌群之间相互影响, 聚集线不一定恰好落在肌肉的几何中心。这里要强调的是, 由于这些因素影响的结果, 能量也不会均匀地分布在这条聚集线上。肌肉的中间段是最粗壮的部分, 也就是能量转换汇集的主要来源. 但巨大的横断面, 使得对循行中能量流的变化可容性很大。而在肌肉的两端, 随着肌肉向肌腱沿行, 能量流的可容空间变小, 高能进一步压缩。此时予以外力干涉, 就容易产生波动效果。所以,在生物高能聚集线上穴位, 是能改变局部能量流动速度、大小、方向的点, 因而具有调节作用。一般处于肌群的两端、肌群的分叉、汇集、重叠处,神经末梢丰富处(中枢与局部的信息交流量大, 调节力度强) , 与免疫、内分泌等全身性调节系统的交汇处, 以及某些与重要脏器有着交互影响的点。
针法通过金属针对穴位的刺激而取效。金属是良导体, 当它通过高能聚集线时, 无疑对局部的能量聚散起到极大的干扰作用。传统针法有补、泻之分, 快速捻提为泻,反之为补法。补泻还与所取穴位有关, 有些穴位以强壮作用为主, 如足三里, 有些以养阴清热为主, 如曲池。针法的这些特点, 反映了对高能聚散流向的不同调节作用, 并因此对全身性各调节系统产生生理效应。针刺入穴后, 缓慢提捻可以使能量流动循环加强, 一方面有些能量通过针具而外泄, 刺激肌细胞加速能量转换。另一方面针刺使局部末梢神经受刺激, 在感觉皮层形成类似意念的效果, 通过感觉皮层对肢体局部的兴奋输出, 使肢体局部达到更高等级的非收缩能量聚集。而泻法以快速提捻为特点, 强烈刺激可以导致肌肉反应性收缩, 生化能转化为机械能, 局部处于相对低能量。
以上所讨论的经络--循经感传现象机理, 即生理副现象----生物高能聚集线理论, 只是一个初步理论模式, 这里提出来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还有赖于实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例如,需要测定活体的肌肉横断面上能量分布特点,确定肌纤维在不同能量影响下的理化性质变化和传导特点,检测在针灸作用下的肌肉能量动态变化等。相信不远的将来,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循经感传的实质问题将会得到真正解决, 这将对中医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疾病与天干的秘

       天干是指天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这一点是肯定无疑,人们可以再想一想,天上出除了大气层以外,还有什么?还有太阳,还有月亮,还有满天的星星,从地支的产生原理中已经知道,太阳的能量和月亮的变化,是造成地上五行之气的主要因素,从原理上推算,天干记载的应该是天上星体的五气运动规律,但天上有无数的星体,究竟天干记录了哪些星体的影响呢?
《黄帝内经》为人们揭开了这个迷,书中记载,天干所表达的五行之气变化,是指天上近地星体运动对地球所产生的影响,而重点又是以太阳系内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的影响为代表,书中说到: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门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猪,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
古时候人们所说的岁星,现在已称为木星,所说的荧惑星,现在已称为火星,所说的镇星,现在已称为土星,所说的太白星,现在已称为金星,所说的辰星,现在已称为水星,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太阳系里的行星。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两大秘密:一是五星与五行有着性质上的相应类似关系;二是五星的五行性质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力。
木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风的性质,与东方,与青色,与肝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木;火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火的性质,与南方,与赤色,与心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火;土星具有五行中湿的性质,与中央,与黄色,与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土;金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燥的性质,与西方,与白色,与肺腑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这金;水星产生出具有五行中寒的性质,与北方,与黑色,与肾脏有相对应的类似关联,故定为水。
五大行星有五行性质,它们又是怎样产生出一阴一阳两种性质状态的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会有一个强盛和衰弱的转变过程,五大行星的运行也不会例外,从一个侧面上看,可能看到的是不断上升过程,从另一个侧面上看,看到的是不断下降的过程,简单地说,当确定了行星在旋转过程中面向太阳时的最高点为中点后,在中点前为上升过程,在中点后则为下降过程,上升时体现为阳性,下降时体现为阴性。
于是,古代的人们根据五大行星在运行中一阴一阳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力,作出了明确的性质区别:
将木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甲木,将木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乙木;
将火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丙火,将火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丁火;
将土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戊土,将土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已土;
将金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庚金,将金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辛金;
将水星在上升阶段产生的阳性性质定为壬水,将水星在下降阶段产生的阴性性质定为癸水。
从此,由五行性质中区分出阴阳属性的十大天干,忠实地记录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对地球有规律变化的影响。
人们或者觉得这太过神奇了,太阳系中的五大行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影响力?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木、水、火、土这五大行星本身是不发光不发热的,它们所以都拥有着明亮的光辉,完全是它们对太阳光线的反射所致,地上五行之气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从太阳吸收了光和热,由于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如果说它们制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气,那么肯定这不是由光和热产生,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除了光和热以外,五大行星还能有什么力量来影响地球呢?这些影响力又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虽然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不发光不发热,但它们也和地球一样,反射太阳的光,放射自己的红外线,有自己的电磁场,有自己的信息场,和有自己的引力场,而且五大行星都有各自的自转周期,和各自的绕日公转周期,更由于五大行星的质量有大有小,产生的影响力也有强有弱,反射的太阳光也有强有弱,于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为五大行星各自制造出了强弱不一,周期不一的,但同是由光波、红外线、电波、引力波等组成的信息能量波。  
五大行星的信息能量波因频率不同和强弱不同,故对地球上生命体产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古代的人们发现:木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风气一样的功能作用;火星发出的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火气一样的功能作用;土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一种与湿气一样的功能作用;金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出一种与燥气一样的功能作用;水星发出的信息能量波,对人体产生一种与寒气一样的功能作用。这就是天干中五行之气的产生的原因所在,虽然天上星辰无限地多,由于金、木、水、火、土五星为太阳系内的行星,比较靠近地球,相互间的影响力必然最大,因此成为了太阳系中星体及其附近星系影响力的代表。
在十天干中,所有阳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上升和不断扩张的增强状态,所有阴干都表示处于不断下降和不断收缩的减弱状态,这就说明,天上五气各自都有一个从弱到强,再从强到弱的变化,它们分别以两个时辰、两天、两月、两年为一个变化周期,甲表示为木气在不断增强,乙表示为木气在不断减弱,丙表示为火在不断增强,丁表示为火在不断减弱,戊表示为土在不断增强,已表示为土在不断减弱,壬表示为水在不断增强,癸表示为水在不断减弱。
从太阳系内的行星排列状态来看,最近太阳的为水星,其次为金星,再就是地球,然后为火星,接着为木星,接过去就是土星,再就是天王星,再然后就是海王星,如果说十天干源自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话,当将天干与太阳系行星对比较后,就会产生出两点的疑问:
一是太阳系内的行星并不只有五颗,为什么古代人单单就提金、木、水、火、土五星,而对地球以及天王星、海王星等又一点也不提?难道古代的人们不知道太阳系内除了五大行星外,还有其他行星么?
二是按照五大行星的排列,土星离地球最远,但在五行相生的规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金,为什么土星产生的作用,偏偏要排在五行性质的中间位置上?这不是脱离了实际情况了吗?
可以肯定,我们的祖先们对太阳系的行星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只要认真地以五行性质对照天干进行思考分析,自然会醒悟出其中的秘密,站在五行的认识观点上来看,太阳系内不管有多少颗行星,它们最终也只能产生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性质,根据类似现代数学中合并同类项的原则,选出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为代表,就可以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的不同个性性质作出归纳,从这个意义上看,可见五大行星不单在代表自己,也代表了太阳系内五行性质相同的其他行星,这就是古代人们虽然知道太阳系内有诸多行星,但始终只提五大行星,而不再提其他行星的根本原因。
人们可能也在疑问,地球也是太阳系内一颗非常重要的行星,它的五行性质又是属于什么呢?如果要想从古书典藉中找到这方面的解释,肯定找不到,因为根本就没有清楚地解释这些问题的答案存在。没有解释并不等于没有表达的信息,表达地球五行属性的信息肯定存在,只是它隐藏得比较深,让人们一时难以看清楚而已。
按照太阳系内行星的排列,地球位于金、木、水、火这四大行星的中间,但在天干的五行性质排列中,本应地球属于的位置却被土星占据了,为什么土星要位居原属于地球所在的中间位置呢?从表面上看,这是不可思议的错误观点,但实质上,这个看似荒唐的划分,其实是有一定根据的,它在告诉人们,地球在五行的性质中,和土星的性质一样,同属于土,这样,土星不但表示自己的五行性质属于什么,同时也代表了地球的五行性质属性,在十天干中,土居中央,并不是表示土星在中间位置,而是表示地球在五大行星中位于中间,当以地球代表了土星的性质后,站在地球上看,前有水星与金星,后有火星与木星,这和天干中木、火、土、金、水的五行性质排列呈一致性,这也证明了天干是以太阳系行星中木星、火星、地球(土星)、金星、水星的排列顺序为基础的创造。
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必然地要向周围的空间发射自己的信息能量波,它们射向地球的信息能量波,只是其中面向地球方向的一段,而不是全部,当这五类信息能量波相互汇合后,经过震荡组合,自然地形成一条有序的变化规律,当这条有序的变化规律与地球的运动变化相结合后,于是就产生出了以十个时辰、以十天、以十个月、以十年为周期的四种变化过程,制造出十天干这种有序的变化性质。
或者人们觉得五大行星产生的影响太过有序了,由它们制造的十天干周期律,简直有顺序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现代天文学已经非常先进,各种天文观察的仪器设备已经非常现代化,即使是这样,人们还是未能发现十天干的运行秘密,不管人们理解也好,还是不理解也好,天干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还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存在事实,幸好我们的祖先们发现了天干具有的重大科学价值,将它记载下来。

疾病与地支的秘密          

       

        是谁在制造出地支的五行规律?是太阳和地球的相互作用,太阳发出的光和热,为地球的气候环境带来有规律的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制造出了地支五行之气的有序运行,因此,只要对月支与时支的变化进行追踪,就会明显地发现它相应的五气变化。
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当中,每个月份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当中,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相应的干支,稍为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月份与时辰对应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什么月份,什么时辰,它们拥有的地支十分清楚,绝对不会错乱,也不能人为地改变,农历的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有为辰,四月为已,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戍,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在时辰的定位上,晚上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早上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九点到十一点为已时,十一点到十三点为午时,十三点到十五点为未,十五点到十七点为申时,十七点到十九点为酉时,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为戍时,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为亥时。
将天干与月份和时辰对照,则会则发现,天干与月份与时辰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对应,只是有规律地转换,从这个问题中说明,一天的时间变化,一年的季节变化,重点在体现地上五行之气的变化,地支的排列,则是对地上五行之气变化过程的如实记载。
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根据是什么?这个问题,相信人们都已经非常清楚,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即为一年,在一年当中,月亮则围绕地球旋转了十二周,于是人们将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个周期的时间定为一个月,这是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原因。
为什么十二个月都要配上一个有五行性质的地支呢?这不是随意性的划分,而是由每个月所拥有的性质特征来配备。
人们将一年十二个月的气候变化,按照四个明显性的特点,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季的特点是温暖,夏季的特点是炎热,秋季的特点是凉爽,冬季的特点是寒冷,四季的变化规律,体现了阴气阳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过程,先从春季的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开始,再发展到夏季的阳气极盛阶段,然后转入秋季的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最后发展到冬季的阴气极盛阶段,完成一个年运动变化周期。
人们从一天的气候变化中,发现了它与一年的气候变化有相应的同步,早晨显得清凉,中午显得炎热,傍晚显得干爽,午夜显得寒冷,形成一个小四季的运行变化周期。
十二个月与十二时辰的地支排列告诉人们,寅卯月与时为风气旺盛,已午月与时为火气旺盛,申酉有与时为金气旺盛,壬癸月与时为水气旺盛,辰戍丑未月与时为土气旺盛。
以现在的科学知识来看,引起一年四季气候与一天昼夜气候发生变化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制造出来,重点体现为一个固定地域对太阳能量吸收状态的变化,太阳光和热的变化,制造出一年的气候变化,制造出一天的气候变化,由此更加就肯定了太阳是地支五行之气的产生来源。
从原理上分析,一天的气候变化,相当于对一年气候变化的缩小,而一年的气候变化,则相当于对一天气候变化的放大,对一年中十二个地支月份性质的分析,更容易发现地支规律中的秘密。
在阴阳运动规律上,从阴消阳长开始,到重阳极盛,然后进入阳消阴长,再到重阴极盛,它们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有序的渐变过程,一年的季节变化,为阴气阳气相互作用后的具体形式,处于阴阳运动规律周期中的每一个月份,都有自己特定的阴气与阳气的量变状态,于是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寅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风木,已午处于阳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火热,申酉处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阶段,性质体现为燥金,亥子处于阴气极盛阶段,性质体现为寒水。
由特点而分成四季,这人们容易理解,而不能理解的问题是,同样处于阴气阳气运动变化周期过程中的辰、戍、丑、未,为什么又要成为季节的过渡期?这一切都是量变引发质变的结果,由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的性质特点,全部由地球上的阴气阳气相互消长变化所造成,其原因是:
当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发展到寅卯月时,它风木的性质最明显,风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辰月时,虽然还是处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过程中,而由于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而产生的量变,已经造成辰月的性质上发生了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风木性质和程度,但又未能达到火热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已午月,阳气极盛,火热的性质最明显,火的特性作用为最强,当进入戍月后,阴气开始复苏,这点阴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这一点点的量变,已经造成戍月性质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火热性质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燥金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当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发展到申酉月时,燥金的性质最为明显,燥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发展到戍月后,虽然还处于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过程中,但小小一点阴气不断渐长的量变,已经造成戍月性质上的变化,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燥金性质的程度,但也未能达到寒水性质的程度,于是成为了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在亥子月,阴气极盛,寒水的性质最为明显,寒的特性作用力最强,当进入丑月后,阳气开始复苏,这点阳气的出现,虽然还很弱小,但一点点的量变,已经造成丑月在性质上的改变,此时,它既不再体现为寒水性质的程度,但又未能达到风木性质程度,成为两者之间的性质过渡期。
辰、戍、丑、未为前后两个季节的过渡期,虽说它由前个季节逐渐消退,后个季节逐渐增长产生,但这四个过渡期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这样,就不得不引发人们产生质疑,在实际的气候变化中,这四个季节过渡期究竟有没有气象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呢?其具体的发生原理是怎样的呢?
地支的五行之气是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忠实记载,它的运动变化过程必然有自然现象在演绎,其原理也必然在大自然的变化演绎中显露出来,只要用心分析,必然会有体会。
人们所说的气候环境,基本上是指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低空大气层,这个层次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它在温度湿度和风力等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在左右着生物的生长状态。对近地大气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它重点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近地的大气温湿度,也称作为“天气”,另一部分为地表层的温湿度,它包括陆地与海洋的温度,也称作为“地气”,虽然天气与地气都从太阳中吸收能量,但大家都知道,天气来自稀薄的气体吸收的能量,而地气则来自厚实土地吸收的能量,由于组成的物质不同,于是造就了天气与地气各自有不同的性质特征,天气吸热快,散热也快,变化迅速,地气吸热慢,散热也慢,变化缓慢。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形,炎热的夏天里,在阳光的强烈照耀下,风带着酷热,地面热得烫脚,此时,若遇到一阵突然而来,迅速而过的狂风暴雨,大雨过后,空气凉爽了,但地面还带着温热,这就是天气变化快,地气变化慢的体现。
由于天气的变化与地气的变化之间,在过程中存在有一个时间差,地气的变化必然要滞后于天气的变化,这个时间就差就成为了季节过渡期的制造者,比如在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地气也炎热,当季节转凉时,天气迅速跟随着转凉,但地气还带着余热,在慢吞吞地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地转凉,于是出现了天气的冷在逐渐增加,而地气的热在逐渐消退的现象,这就成为前一个季节消退,后一个季节增长的过渡。
因为春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风,以寅卯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夏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火,以已午为纯正的性质体现,秋季有一个特定的季节燥,以申酉为纯正的性质体现,冬季有一个特定的性质寒,以亥子为纯正的性质体现,于是木气渐消,火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辰土;火气渐消,金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未土;金气渐消,水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戍土;水气渐消,木气渐长的过渡期制造出了丑土。
古代的人们在经过实践观察后发现,每个月分的五行性质,并不是从当月的初一开始,也是说并不是以月亮的运行为依据,而是以阴气与阳气的量变为依据,这种依据在气候上的反映,是有据可查的,为了让人们准确地划分每个月的性质时段,古代的人们找到了自然界中能够判定量变的标定点,创造出了一套以二十四个节气为性质量变定位点的划分方法,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个月分五行之气的关系:
从立春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雨水,到惊蛰点前止,是以阳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惊蛰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春分,到清明点前止,是以阴木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清明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谷雨,到立夏点前止,是木气向火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夏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满,到芒种点前止,是以阴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芒种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夏至,到小暑点前止,是以阳火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小暑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暑,到立秋点前止,是火气向金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秋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处暑,到白露点前止,是以阳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白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秋分,到寒露点前止,是以阴金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寒露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霜降,到立冬点前止,是金气向水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立冬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小雪,到大雪点前止,是以阴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大雪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冬至,到小寒点前止,是以阳水性质为主体的时段;
从小寒时分为起点开始,经过大寒,到立春点前止,是水气向木气转换的过渡时段。
从节气与月分的关系中可以看到,寅月的木气从立春点才开始,卯月的木气从惊蛰点才开始,辰月的土气从清明点才开始,已月的火气从立夏才开始,午月的火气从芒种才开始,未月的土气从小暑点才开始,申月的金气从立秋点才开始,酉月的金气从白露点才开始,戍月的土气从寒露点才开始,亥月的水气从立冬点才开始,子月的水气从大雪点才开始,丑月的土气从小寒才开始。
月份与时辰的地支规律可以给人们一个明显的体验感觉,比较容易理解,人们一定注意到,在年份和日份中,同样存在有一个相同的地支系列,年份以十二年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日份以十二天为一个地支变化周期,这两个周期表示的是什么?如果也是表示温度、湿度、风力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人们对此不会有明显的感觉?
年支与日支同样是表示地球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在已午年,全年不会有特别炎热的气候现象,在亥子年,全年不会有特别寒冷的气候现象,同样,在已午日,不会特别特别炎热,在亥子日,也不会特别寒冷,这令到人们很难感觉到年与日地支变化的存在。人的感觉不明显,说明它的产生的变化规模比较弱,影响是肯定存在的,只不过它们被月份与时辰地支产生的明显现象所掩盖,不能因为弱,就忽视它的存在,年份与日份地支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有一定的分量,一样可以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发生作用。
年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十二年为周期的五气循环过程,日支的程序表达了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循环过程,由于地气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太阳的光和热,这就说明,我们祖先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地球对太阳能量的吸收并不是每一年都等量相同,而是有多有少,存在有一个以十二年为周期的量变过程,而且还发现,地球每一天吸收的太阳能量也都发生变化,有一个以十二天为周期的量变过程。
地支传递出了一个信息,地气的五行性质,是地球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后,由大气层与地表层的温差变化共同产生,无论是年支、月支、日支、时支,体现的都是大气层温湿度与地表层温湿度相互作用过程规律,由于月支与时支的变化程序最为明显,最容易为人们感觉和认识,只要认真地了解月与时的地支变化,就可以从中认识年支与日支的相应变化过程。
当再回头看地支的时候,就会明白: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在记录着大地五气的变化状态,从地支的阴阳属性从看到,子表示寒水处于强盛状态,丑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寅表示为风木处于强盛状态,卯表示为风木处于衰弱状态,辰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已表示为热火处于衰弱状态,午表示为热火处于强盛状态,未表示为湿土处于衰弱状态,申表示为燥金处于强盛状态,酉金表示燥金处于衰弱状态,戍表示为湿土处于强盛状态,亥表示为寒水处于衰弱状态,地支的排列,体现了五行性质的有序变化过程,有一点需要明确的地方,地支不是数,它们之间没有一个在量上的重叠相加关系,但由于地支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故又可以当成为数来运用。

疾病与天干地支的秘密

 

        天干地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简称为“干支”,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
  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知识告诉人们,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都有一个阴阳性质的分类,和有一个五行性质的分类,具体的分类划分为:
  天干分阴阳:甲、丙、戊、庚、壬属于阳干,属于阳,说明它们都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
乙、丁、己、辛、癸属于阴干,属于阴,说明它们都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天干分五行:甲乙同属于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于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于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于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于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分阴阳:子、寅、辰、午、申、戍同属于阳,分属于阳,说明它们具有增长、旺盛、强壮的阳性质;丑、卯、已、未、酉、亥同属于阴,分属于阴,说明它们具有消减、衰落、萎缩的阴性质。
  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属于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已午同属于火,午为阳火,已为阴火;申酉同属于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同属于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戍丑未同属于土,辰戍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已、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戍、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戍,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天干的运行周期为十,以十个时辰、十天、十个月、以及十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地支的运行周期为十二,以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天干地支的配合,制造出一个以六十个时辰、六十天、六十个月、以及六十年为一周的运行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由于天干地支配合产生的周期以天干“甲”与地支“子”为开始,因此人们又将这个以六十为一个过程的周期称为“甲子”。
  天干周期和地支周期在明确地告诉人们,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内,在天上存在着一个以十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在地上存在着一个以十二进制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自然运动程序,它们都是出自于大自然的创作,是不可人为更改的自然规律。
  如果说一年有十二个月份,它和一年中的十二个地支有着相对应的吻合,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它和一天中的十二地支有着倍数的相应,人们会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时支和月支的变化周期有具可观察性,如果说还有十二天的地支周期,和十二年的地支周期,就很难有说服力,因为谁也不能感觉到和能够观察到这两个周期性的变化所在。
再说天干的十进制,虽说十进制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计量标准,但要说天上也存在一个十进制的自然运动,这未必有人相信,这个自然运动的主体是什么?运动的过程怎样进行?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吗?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创造出一套天干?为什么又要创造出一套地支?它们是根据什么为依据,通过怎样的方法产生出来的?当现在人们要追溯它们的起源时,确实遇到不少的难度,因为古代的人们根本就没有留下为什么要创造天干地支的解释,现在人们对天干地支的认识,基本上是按照古人所说的那一套照搬,几千年来都没有一点突破性的新意。由于缺乏创造过程中的原理和依据,现在人们对天干地支提出质疑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不明白就问,这是很应该的,只有大胆地提出疑问,细心地研究考证,才能有所发现。
  怎样才能解开天干地支之迷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以五行原理为工具,因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由阴阳想到作用而产生,宇宙间一切物质都由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而创造,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按照五行原理运行,只要抓住阴阳五行的理据,结合现代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破解了阴阳与五行以后,运用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本人又破解了天干地支之迷,从一步步的破解中,发现了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原理,发现了它们创造天干地支的真正用意。
             天干地支的真实用意
  天干与地支有什么作用呢?人们最普遍的认为,它们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工具,它可以记时,记日,记月,记年。相信稍有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华民族很早以前就运用它来记载时间了,年有干支,月有干支,日有干支,时有干支,从考古的发现中,我们的祖先至少在商朝,就有以干支来记时间的记载,从挖掘出来的大量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显示,以天干地支来记载时间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而这种记时的方法直到今天,在中华民族中还在普遍地使用着,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做法,现在的农历中仍然存在,并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而被抛弃,虽然也有人认为它们是“封建迷信”的糟粕,是一种非常落后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但它始终没有消失。
  干支真的只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吗?如果从表面现象上看,干支的确是在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时间历史,在公元历还未进入中国的时代,古代人一直用干支在记载着年代,记载着每个月,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干支记年有着漫长的历史记载为根据,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如果从本质内涵上看,用干支记载时间的说法却又显得有很大怀疑,如果单纯是为了记载时间的话,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用数字记载时间比用干支记载时间都方便简单,而且容易追溯,数字化必然是最优越的记载工具,以公元记年为例,数字记载的最大好处是逐渐进位,采取十进制的计算方法,每一年都会在一个相同的数列顺序上,占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准确时间位置,不会与其他年份错乱,比如1997年,是香港在脱离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百年之后,正式回归中国母亲怀抱之年,在整个纪元历史中,不论时间跨越了多少世代,这个1997年只有一个,或者有人会问,再过一万年后,不是也会又有一个1997年吗?从数字上看,是有这么个回事,但一万年以后的那个1997年,在前面已经增加了一个数字,它将出现在数列中未来的位置上,与现在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完全是两个不可混淆的时代。
  但干支记时就麻烦多了,每个年份只有固定的干支年号,却没有自己固有的数字时间定位,这干支六十年后一循环,单说甲子年,到底是哪个甲子年?以公元记年以来的两千年当中,就有几十个,重复实在太过多,而且历史越长,重复越多,显然,干支记年怎么也比不上数字记年简单清楚。
  怀疑天干地支为记载时间的工具,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在实践中,天干地支不仅仅被用作记时间这么简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被中华民族广泛地应用于预测之中,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在远古时代,中医就运用天干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比如说肝病甚于庚辛,愈于丙丁;肺病甚于丙丁,愈于壬癸;脾病甚于甲乙,愈于庚辛;心病甚于壬癸,愈于戊已;肾病甚于戊已,愈于甲乙等。在唐朝的时候,又发展为以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为预测事物趋势与结果的专用工具,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四柱”预测术,后来经过宋朝、明朝、清朝的不断发展,“四柱”预测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影响力非常大的预测术,它被广泛地用来预测人的命运趋势。即使时到今日,以天干地支为工具平台的预测方法,仍然是最具优势的预测手段之一。
  天干地支具有的预测功能,经过中国人长期的运用,证明有非常高的准确度,这让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天干地支是超越现代科学的先进知识,它有可能隐藏着宇宙的秘密信息,隐藏着气候变化的秘密程序,隐藏着人类生命的神秘密码,隐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神奇节奏,如果它没有隐藏着这些人们未知的秘密,天干地支又怎可能用于准确的预测呢?
  如果怀疑干支不是用来记载时间的话,又怎样解释在现实中,干支在实际上起着记载时间作用的现象呢?从年、月、日、时的干支来看,干支确实有记载时间的作用,但可以这么说,这只是干支一种无意的功能,也是一种简单的功能作用,它根本不是人们创造天干地支的本意。人们将干支用于预测方面,则是对干支所起作用的无限高度发挥,这也不是创造天干地支的原意。严格地说,古代人们创造天干地支,其原意既不是用来记载时间,也不是用来记载什么神奇的秘密,它的真正作用,是用来记载天上与地上风、寒、湿、燥、火这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情况,准确地忠实地记载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运行的盛衰状态和规律特点,这才是天干地支隐藏的最大秘密。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程序运行变化。
  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的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寅卯携带着风气,已午携带火气,申酉携带燥气,亥子携带寒气,辰戊丑未携带湿气,以一种独特的程序运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气有着另外的一种既遵循五行相生规律,但又不完全遵循五行相生规律运行的模式。
  六十“甲子”的原本意义也不是用来记载时间,而是用来记载在特定时间内天上五行之气的状态与地上五行之气状态的,比如六十年的天干地支,它记载的是每一年当中,主宰天上的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地上五行之气的性质是什么,如甲子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为逐渐增强的风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增强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如亥癸年,它要表明的是,在当年之中,天上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地上也以逐渐衰弱的寒气为统管的主宰。同样,每月,每天,每时的干支,也是记载着当时的天气性质和地气性质,
  为什么古代人要不厌其烦地记载下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规律呢?原因是天地的五行之气不但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力,而且对地球上一切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只要把握天地五行之气的运行状态,一方面可以用来分析未来环境气候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预测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趋势,能够预测未来的环境趋势,这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在现代社会,对未来环境状态变化趋势的预测,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不过是现在的预测手段比过去更加先进更加科学而已。
  如果天干地支只是对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的记载,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认识天上和地上五行之气的变化规律呢?很明显,天干与地支所反映的是两个不同位置上发生的问题,那么这制造出天干规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制造出地支规律的主要生化因素是什么?也是在问:到底是谁制造出了天上五行之气的运行程序规律?是谁制造出了地上五行之气的运行程序规律?解开这两个问题,才是全面认识天干地支的根本所在。
  天干地支记载的只是天上与地上五行之气,这说明是对现实世界认识的记录,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是一种从普遍原理到基本规律的的发现,现代的人们试图破解这个秘密时,也必须遵从一条从感性认识开始的道路,从亲身的体现中发现问题,在发现的问题中找出原理。
  
天干表明是说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表明是说地上的五气规律,对于天上的五气,人们怎样去感受?这存在有一个方法上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对于地上的五气,既然它在地上,就必然能够被人们感觉到,它的产生原因也容易被发现,根据先易后难的做事原则,认识地支五行之气的规律,追溯地支的产生原因,必须是首选题目。

 

疾病与时间的秘密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
太阳病欲作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
阳明病欲作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也就是寅卯辰(3:00——9:00)
少阳病欲作时,从申至戌上,也就是申酉戌(15:00——21:00)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也就是亥子丑(21:00——3:00)
太阴病欲作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午未(9:00——15:00)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也就是子丑寅(23:00——5:00)
少阴病欲作时,从午至申上,也就是午未申(11:00——17:00)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也就是丑寅卯(1:00——7:00)
厥阴病欲作时,从未至酉上,也就是未申酉(13:00——19:00)

附《素问。脏气法时论》的部分相关内容:
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
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
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
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


选择服药的时间,事半功倍的法门。
        一个疾病你诊断出来了,而且开了相应的药方,比如你开了小柴胡汤。方子开出后,写上水煎服,日三次。这样当然也可以。但是对于少阳病而言,乃至推及到其他的六经病,有没有一个最佳的服药时间?而在这个最佳的服药时间服药,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关注比如洋地黄类强心药,服用的时间不同,药效截然不同。在凌晨4时左右服用,其效价要远远高于其他时间服用。而降糖类药物也有类似的特点。同样一个药物,只因在不同的时间服用,就会带来如此大的效价差异。可见研究服药的时间,确实是一件投入小而获益大的事情。(《思考中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中医的问题死板不得。如果养阳的药一定等到春夏才服,养阴的药一定等到秋冬才服,那岂不惨了。一日之中又何尝没有四时呢?养阳的药开出来不必等到春夏,一日之中的寅卯辰可服,巳午未也可服;养阴的药开出来,也不必等到秋冬,申酉戌不就是秋?亥子丑不就是冬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