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瞳论诗:近体诗词创作入门(一)

 姚文侃 2012-02-05

石瞳论诗:近体诗词创作入门(一)

(2011-08-18 19:33:20)

概述

           

21世纪到来了,8090后乃至00后们都把老祖宗的好玩意儿忘得差不多了。当郭敬明张亚哲等等装逼人物的装逼文字大行其道的时候,安意如女士自红尘外飘然而至,把《唐诗鉴赏辞典》抄来给大家伙儿看。剽窃行为虽为我等不齿,倒也唤醒了部分有志青年的爱国热情。于是网络上会写古典诗词的人越来越多,倒也开创了一个唐宋以来的诗歌盛世。只可惜盲人瞎马,同志们心有余力不足,不懂格律,写起诗词来,空有诗词之名,而无诗词之实,长此以往,流弊颇深,倒不如不写古典诗词来得爽快。石瞳区区不才,以己十余年古典诗词写作心得,且来引领大家入门。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对于古典诗词、古体诗、近体诗等等名词的内涵,还得先一一向大家解释。我们可以简单点说,所谓古典诗词,是包含古体诗、近体诗、词三大类在其中的。

(一)古体诗

古体诗的内涵尤为广大,自中国有文字以来第一首诗歌《弹歌》诞生以来,直到南朝沈约老先生提出“四声八病”之前的所有诗歌,基本上都可以视为“古体诗”。

古体诗的发展脉络和本书的关系不大,但是既然要同大家细说近体诗词,本必正,源须清。古体诗最初是两言诗——什么?你说不知道“X言诗”是什么意思?——呃,“言”在此处是“字”的意思,“两言诗”即是该诗每句有两个字。如最古老的《弹歌》即是: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有的同学提问了:石老师,你这一个句号不是管四个字么?这诗难道不应该是“四言诗”么?

石子答曰:非也,非也。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以“句读”断之。现在说来,“句”可以视为句末标点,就算是问号感叹号,也只是句号的变体;“读”可以视为句中标点,顿号冒号也只是逗号的变体。学写古典诗词,其实咱们当然可以一气呵成不用标点,过个千儿八百年让后人自己断去。可是为了咱们自己人瞅着方便,咱们且不要装逼,尤其不要装古逼,还是老老实实把标点打上吧。打上标点后,每逢句读,即可算是一句。往后咱们再说“一句”,就是指诗词内一次停顿,恕不一一注明。

好,咱们继续说古体诗的发展脉络。两言诗之后,就是三言诗、四言诗。这点非常容易理解,当“二”这个数字被发明出来之后,跟着被发明出来的,就是“三”和“四”。三言诗四言诗,见于我们亲爱的孔夫子他老人家编纂的《诗经》。开篇有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瞧他老先生色迷迷的造型,咳,不过话说回来,情诗是中国诗歌的主流,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四言诗之后,出现的并不是五言诗,而是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作家创作的、以楚地方言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六言楚辞。你说你个屈原,当真害人不浅,来来回回“兮”啊“兮”的,写出来的东西佶屈聱牙倒还罢了,反而在千年以后捧红了文怀沙,令竖子成名!还给广大可怜的高中生们学习语文增加了负担,他们普通话还没学好,哪有空学你的楚地方言?

扯远了,咱们拖回来说。到汉魏时期,五言诗终于横空出世,主要表现在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曹操老先生以四言诗为主,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就整出一个名动千古的四言《短歌行》,其他也都是四句,不必再提。曹植曹丕这哥儿俩明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写诗的时候知道每句要比老子多一个字。大家伙儿一读,哟哟哟,这是文皇帝写的啊;哎哎哎,这是陈思王吟的啊!哥俩为了抢女人,还玩过一绝的,美其名曰“七步成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好,这里说句废话。大家发现一点奇怪之处:我们读的唐诗和宋诗,大部分都是四句或八句;才高八斗的曹植同志为什么要写六句呢?

且不要说什么“那时候流行六句”之类的疯话,显得你没文化。你以为你是周杰伦啊?光靠“哎呦,不错,这个吊”是不能通吃天下的。我们去看看《古诗十九首》,会发现,八句的也有啊,十句的也有啊,十二句的也有啊,十六句的也有啊……好,这些,的的确确都是五言诗,但是它们全部都是古风,近体诗里面要求的平仄粘对拗救犯避什么的,在这些诗歌里,全都不存在。所以,假如您想冒充文化人写古典诗歌,又不想费尽心思去学那一堆平仄粘对拗救犯避,那就只需要注意押韵即可,至于是四句六句还是八句十句,都不用介怀了。当别人问你写的是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我写的是古风!难道你不觉得有六朝遗风么?”对方必定惊愕无匹,同时对您持有一种略微的崇拜。好,不愿意下苦功学写近体诗词而又想在别人面前卖弄的朋友,读到这里,本书剩余部分您就大可不必看下去了,就此道别,一路走好,拜拜。

仍然在看书的朋友们,我们继续往下说。魏晋六朝时期,清谈为上,这段时间呢,五言诗的发展明显好过七言诗。作为文化人,大家没事聚个会吃个饭洗个澡按个摩的时候,要牢记“清谈”二字,就是天南海北地胡侃,侃人生,侃哲学,注意:不可太俗,不要和谢安孙绰等社会名流说那个浴城的小姐漂亮之类的话。你可以说:天地空明,我独立于人世间,以洗澡按摩等享乐加诸我身,岂非有乖我之原意乎?这样一说,那群文人雅客必定以为你胸怀天下,注重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颇有仙风道骨。

魏晋时期的诗歌,当然也受了清谈的影响,主题以玄学为主,说什么宇宙啊人生啊。比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所序那集子里的诗,基本都是这个调调。但是等到南朝时候,玄学诗不吃香了,宫体诗出现了。萧氏的皇帝们口味与别家不同,写诗作文的时候,用的那些词都是淫靡香艳的类型。说雅,不搭界;说俗,倒真有那么一点。

等到南梁的时候,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牛逼哄哄的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沈约。OK,进入下一话题!

(二)格律诗

格律诗,又称为近体诗、今体诗,之所以这样叫,主要是为了同古体诗相对应。因为格律诗是在沈约先生“四声八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说腰瘦不胜衣的沈老先生是格律诗的滥觞,似乎也不为过。

沈先生的铁哥们周颐先生,曾经著成一本牛逼闪闪亮晶晶的划时代巨著,名曰:《四声切韵》。周老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深刻地懂得“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何等地重要,于是在深入地学习了各地方言之后,提出了“四声”学说,即:所有汉字按照当时普通话的发音,基本上可以归为四类声调——平、上、去、入。请各位看官注意:这里的普通话,是“当时”的普通话,不要拿你的那一套妈麻马骂来衡量,谢谢合作!

沈约一看曾经和自己一起撒尿和泥玩的发小周颐同志编出这么一本书,心想小周周动手了,咱也别闲着啊!于是绞尽脑汁,以老哥们的四声为基础,提出了“八病”。乃是: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

这八病具体到底是怎么个意思,有的释义如同古龙笔下那本《怜花宝鉴》一般,早已失传;有的释义到现在,还有一批专家可以给你详注。到底详注得是对是错,石瞳并非专家,说话没有权威性,故而不发表任何评论。但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四个字:金科玉律。就像当年人人熟读毛主席语录一般,如果你想写格律诗,你可以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但至少你得知道“四声八病”这么个名词。

“四声八病”自提出后,绵延到唐代科举中。在初唐时期,大家伙儿写诗还是听凭个人偏好,有率性而为写古体诗的,有像模像样开始按照“四声八病”写近体诗的,当然,还是古体诗稍占上风。等到唐代科举把应制诗作为大学生手中的英语四六级一样的必考科目开始推而广之以后,忽然间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Sorry,这两句是古风),近体诗的风潮就刮到了大江南北。纵使牛叉如谪仙李白,也不得不顺应时代潮流写了几首格律诗,当然,那水平是可以想象的。

近体诗的分类,说来有三大类:绝句、律诗、排律。这其中,又以律诗为正体。

所谓律诗,就是一举一动都是按照四声八病的要求来写的四联八句的诗歌,有五言、七言两大类。五言的,称为五律;七言的,自然称为七律。律诗的四联,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句。这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相当严格,必须要各自对仗。好在颔联要求略宽,只要宽对即可;而颈联无论如何,必须要工对才行。至于首联尾联,你要是爱对仗的话就对,不作要求。

我们先来举两首诗为例,直观地看一下律诗的形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首《春望》是五言律诗,其中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工对。而第二首《黄鹤楼》是七言律诗,颈联是工对,而颔联则是宽对——仅以“白云千载”对“黄鹤一去”,“不复返”和“空悠悠”则根本不成其为对仗。

至于绝句呢,就简单的多。因为绝句的真实含义是“截句”,也就是截取律诗中的两联四句构成的诗,具体又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截取首联尾联的,即全诗无对仗。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类,截取首联颔联的,即后两句对仗。如:

《春日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三类,截取颈联尾联的,即前两句对仗。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第四类,截取颔联颈联的,即全诗对仗。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所以说,如果你写的是绝句,对仗不对仗,当然是随便你,因为没有特殊要求。而写律诗则不然,要求工对的至少有一联,假如恰巧对仗是你的死穴,你还偏偏要写律诗,那……只好说句类比:长得丑就算了,不带你这么出来吓人的!

排律,是律诗的加长版,写作难度极大。因为除了开头一联和结尾一联外,其余诸联全部要求对仗!如果说写律诗的时候你凑了巧还能诌出两联的话,写排律简直是要你老命!唐朝制举时候,很多次考的都是排律,每次都有一批高材生被刷下来也就情有可原了。这还真没什么不公平的,妙就妙在,写排律,得靠真本事,别以为你有个长安户口你就可以进国子监了!你不是祖咏,也不是张继,所以,想学写排律,一定要把对仗练好,必须的!

如果诸位想看排律的例子,请自行翻阅曹雪芹先生《红楼梦》第五十回,此处由于篇幅所限,恕不列次。

(三)词

其实把“词”前面加上“近体”二字是可笑的,因为词就是词,无所谓古体词近体词之别。但毕竟因为我们常说“近体诗词”,有人分割开看,一想:既然有“近体诗”,那么必然有“近体词”。其实人家说的是“近体诗、词”,哈哈!

词的发轫,应该是上溯到南梁年间。现在的中学生参考资料,口口声声说词起源于唐代,简直是误人子弟,那批编者都可以去吃屎了。词虽然发源于南梁,但是在当时永明体盛行的情况下,并不是多么流行。到了唐代,李白、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等名家,虽然都有极好的词作传世,但在当时,仍然属于非主流一派。有一部分人认为,“诗余”这个词的别称,就是因为大家写诗写的没尽兴,“剩余”的才气才拿来填词!其实“诗余”这个称号应该出现在宋代,而且一般写作“诗馀”。况周颐老先生著《蕙风词话》,对于“诗馀”这个别称,他书里有几句话说的很妙:

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诗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馀……若以词为诗之剩义,则误解此馀字矣。

依他老先生的言下之意,词的档次可比诗要高得多了。其实诗词本无高下,只是个人偏爱不同而已。

晚唐时候,出现了温八叉同志和韦小宝的老祖宗韦庄。这俩人都是属于柔肠满腹的忧郁王子类型,温庭筠同志长相差点,但是不妨碍他成为广大少妇的心中偶像,毕竟男人的第一要义是才华,长相神马的,都是浮云,浮云……而韦庄同志和他的同姓韦小宝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官做得大;第二,妻妾成群。还有一个不同点:一个文豪,一个文盲。这二位合称“温韦”,在杜牧李商隐等人的包围中闯出一片新天地。作为当时著名的非主流作家,他们大力作词,在当时影响有限,但是却的的确确影响了后世,五代时期的冯延巳、李璟李煜爷儿俩,都是受了这二位的影响。再后来有一个叫赵崇祚的,编了一本《花间集》,把这几位牛人的词都选了进去,这几位也就被后人强加了一个派别,即是和少林派武当派一起并立不衰的“花间派”。

词到了宋代,交给我们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柳永同志手中,才算正儿八经地发扬光大。“有水井处,俱能歌柳词”,这句话绝对不是过誉,柳永同志大力发展慢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嗯,现在我们不得不说一下词的分类。如果从字数上分,现在常见的说法是毛先舒同志提出的,就是以5891两个数字为明显界限,58字及以下的称为小令,59-90字的称为中调,91字及以上的,称为长调。这个分法非常的不科学,为什么呢?比如编《词律》的万树老先生,就对此颇有异议:

若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将名之曰小令乎?抑中调乎?如《雪狮儿》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将名之曰中调乎?抑长调乎?

相比之下,把词分类为小令和慢词,还是稍好的举措。有人先入为主,想当然地以为中调和长调一定合称为慢词。其实不然,我们区分小令和慢词,并不是以58字作为分界线,而是更多地以风格来区分。小令更加简洁明快一些,而慢词则长于铺叙,娓娓道来,慢吞吞地表达意思。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以下两首词:

《寿山曲》 冯延巳

铜壶滴漏初尽,高阁鸡鸣半空。

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

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

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

侍臣舞蹈重拜,圣寿南山永同。

《惜琼花》 张先

汀萍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两首词都是六十个字,字数上完全相同,但是,我们大可以把冯词归入小令,把张词归入慢词。冯词的风格简洁明快,句式整齐一致,没有衬字领字,如果因为是六十个字就归入中调,实在勉强。而张词中,有“每”“任”两个领字,在小令里,其实是很少见到领字的,而领字在慢词里,应用得尤为普遍。而《惜琼花》一词,除了有慢词里常见的领字外,还有另一个慢词的特点,即:以均为单位,而不是以句为单位。至于“均”是什么东西,我们后文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言。

这么看来,给词强行分类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说到底,不论是小令还是慢词,关键在于哪一种更适于情感的抒发,只要意至,一切外在形式都不重要。而所谓豪放婉约之别,更不足道。曾经有人对苏东坡的所有词作做过统计,结论是,大苏80%以上的词,都是婉约一派。而李清照女士虽然号称“婉约词宗”,却也写过“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之类的豪放词。你非要说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东坡,那也随你,可是对于贺鬼头这样豪放词婉约词平分秋色的人物,有本事你给他归个派别我看看!所以,我们写诗写词,还是意至为先,其他的,全凭一时高兴。

罗里啰嗦写的这许多,主要是对诗词的基本常识作了一个概述,属于初级扫盲,现在,我们进入下一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