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材中所描述的“舌抵上齿龈”,“齿龈”的范围,一侧在牙齿的根部,另一侧却没有准确边界,这种描述等于没说清楚,学员的动作乱成一片。而《口语雕刻法》中语音动作的描述是:“舌抵上齿根”及“舌抵上齿根再往上1厘米”,学生就知道准确位置,极易掌握不同的动作。
图四 语音动作要精确

《口语雕刻法》的动作描述:“上齿根”就是指A点; 而传统《语音学》中描述:“上齿龈”就不知道指的是A、B、C、D哪个点了 |
2、矫往必须过正
“比老外还老外”--比传统的语音动作,更远离汉语语音!
教学中,邓泽发现,如按传统语音教材《音位学》教学,完全按照老外的真实发音动作,很难得到希望的语音,因学生的动作会比老外笨拙、偷懒、打折扣,模仿不到位,更会受母语的习惯干扰,偏离、倒退到汉语的发音动作。
为了避开汉语干扰,邓泽又重新总结老外的语音动作规则,把所有的动作朝着与汉语相反方向夸张地调整一下,初看起来特别做作,只有这样,才很容易地让学员把那些与汉语相近的英语语音与汉语语音区别开。同时学生却掌握了英、汉语音细微差别的奥妙。
而学生对老师的示范肯定会打折扣、偷懒、不到位,正好接近和老外绝对一样的发音动作,更接近平时老外说话的语音效果。这就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结果。所以,语音教学跟平时说话不一样,要求教师示范应该是夸张和做作的(听起来生硬、不柔和)。
过去参加过外教语音班的学员告诉我们:以往外教没像这样从动作上矫正我们。这次通过动作,算是从根本上摆脱了中国英语,得到的语音叫“是老外”,而不叫“像老外”。
图五 矫往必须过正的语音动作

左图:传统语音教材中[W(thank的第一个音)]和[T(that的第一个音)]的标准动作 ; 右图:《口语雕刻法》中[W(thank的第一个音)]和[T(that的第一个音)]的矫正动作
老外是普通人,示范的不是最清晰的语音,而是含糊效果,如果你直接跟他模仿,同样会打折扣,模仿得更差。有人想省时间,直接跟美国人模仿,结果,得到的不是美式英语,而是美式+中国英语。就是“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结果。也正是大家语音失败的原因。
附:
(1)有人说,平时说话不可能总照镜子看动作,所以没必要学动作?
这是不了解技巧课学习规律的误解。如,舞蹈演员舞台上虽然不用镜子,但排练时都要照镜子,精确矫正,而对动作熟练后,已经成为习惯性条件反射,无需关注动作。所以,要想快速得到准确发音,都要用镜子。本校的汉语普通话矫正课也用镜子。
大家本来可以通过照镜子,矫正发声器官的精确动作,马上得到精确语音,但受传统的学习理念的束缚,宁愿花很多时间“勤奋”地模仿,结果模仿不上,事倍功半。
学生选择语音培训,千万不要听到某个老师的发音特别像老外,就以为他能把这种效果复制给学生,而一定要问,老师用什么解决方案,保证让学员的语音效果和老外绝对一致。
还有的老师说:“我自己语言天赋不好,就是靠勤奋模仿掌握的漂亮语音”?
——这种描述未必客观。
首先,我们认同勤奋模仿,会改善一些学生的语音,但太费时,况且学生未必勤奋,最后可能达不到效果。
其次,如果这位老师的汉语普通话还算标准,演讲能力极强——语速极很快(口齿能力强),证明其语言天赋并不差,而是较好,当然他模仿老外的能力就强,可以达到希望的效果。
以我对6千多学员的经验,提醒学生,80%的人,一定要通过精确动作,来快速掌握精确语音。
还有的学生问:我觉得自己发单个音挺像老外,为什么连在一块就不像了?
——“像”老外,才不“是”老外。不到位的语音,快速拼读,当然就暴露了问题——越连越错!
(2)有人说,每个人口腔结构不同,不能统一语音动作?
牙齿有整齐的和不整齐的,语音动作有牙齿缝高的,有牙齿缝窄的。同一语音,对牙齿整齐的人、唇和舌灵活的人,可以采用相同的动作,对牙齿不整齐的人,及舌、唇不灵活的人,就要让他的牙齿缝的宽窄程度,或舌的位置、力度有所区别地针对调整。
动作的精确位置先清晰地讲述给学员,然后自己通过照镜子找到,极少数学员由于口腔结构特殊,或某些动作找得不准,就需要教师进一步矫正。就像服装厂把女装多数做成均码,少数做成不同尺寸。所以无论消费者什么体形,都可以解决。
(3)为什么要学习精确语音?“语音不用那么标准,老外能听懂就行了”?
一次我在和北京最著名培训学校的口语专家王老师同召讲座。结束时,有同学问:“刚才王老师说,语音不用那么准,老外能听懂就行了”。
我说,你要准确理解王老师的意思,他是指同老外交流时,不必过于把精力放在咬字清晰上,而不是指:“学习口语时,不必学习准确语音”。正因为你发音不准,别人才不易听懂你的英语!绝大多老外说着不标准的英语方言,就需要你语音标准才能更好的交流,否则,双方都说自己的方言英语,彼此不明白。
(4)不当播音员,语音就不用学到精确?
学习者预见不到,语音不精确会造成词、句的笨拙、不流利,是制约连读、语感及听力的根本瓶颈,相当于瘸腿跑步,想改善口语,太难!。掌握了和老外绝对一样的语音,再练习更多英语内容,效果事半功倍!
古云:“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如果我们按“不用太准”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会形成更低的口语能力,导致“语音不准”。
有好多学员入学前曾在英、美等国生活多年,因为自己语音不到位,对方经常听不清或误解,或笨拙、难听,而前来学习。
① 语音好听,学生才愿意说,增加自信。语言第一信号是声音,如语音模糊,心里都不敢读,影响阅读和单词、语法的记忆,不敢开口,形成哑巴英语。
②语音好,对词汇的记忆信号强,易形成条件反射,减少“背单词”的压力。语音准的人,记单词的效率是语音不准的人的4.3倍(记忆中,25%靠视觉,15%靠听觉,两者结合会达到65%的效果。读音准才能在学英语时,听到自己准确的声音信号)。
③语音准的人,自学效率特别高,能准确拼读生词、演练对话,建立自己的语言环境,不需请外教,节省时间、学费。如果照书读都吃力,却急于跟老外对练,象没会走路却急于跑,很难提高口语。掌握精确语音后,很难被其他人带坏语音:有些朋友不敢去英语角,就怕形成扎实的“中国英语”。有好多英语教师不敢教自己的孩子,怕带坏了语音而送来学习《口语雕刻法》。
④语音准的人,听力改善得快。易听懂英语方言和含糊的语音效果—因为各种变化、含糊的口音都是由标准语音变化而来。语音差,影响英语听力。
⑤拥有标准语音后,美化自身形象。会让老外以为我们受过良好教育。
(5) 外教有口音怎么办?
事实是:请问哪个外教没口音?如果英国人的语音标准,那肯定是美国人的语音不标准,反之亦然。标准只该有一个。事实上,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两美国人发音都可能不一样,外教的口音大家不用强求,外教的价值不在于教学,而在于陪练。
另外,即便外教的语音标准,对于语言天赋不优秀的人,也无法快速复制,得不到与其相同的语音。
相反,如果我们通过的唇、齿、舌精确动作矫正,掌握了固定的清晰的语音之后,老外的口音越差别对我们帮助越大,因为可以练习我们的听力,而我们不可能被他的口音所影响,只有那些从来没掌握标准语音的人,才担心被老外影响自己的语音。就像们汉语普通话说的好的人,到某地出差,不可能回来后不会说普通了。
动作准确了,语音效果还不一定满意。因为每个人音色不同,有的人气息不足,含混、沙哑、不响亮。
有人说,中国人发不出跟老外绝对一样的语声音?
——理性分析现实,会发现:华侨的孩子能发出和老外绝对一样的语音,他们是不是中国人?
原因不在于环境,而是语音动作、音色都和老外一致(老外的声音响亮、有底气,好像从口腔后面发出来的,或像唱歌一样好听,或觉得怪怪的)。
其实学过声乐、表演、台词、播音、戏曲等声音艺术的人,同样可用这种音质来说话。无需羡慕他们“天生的好嗓子”,更不必羡慕别人生活在国外,或有语言环境。
气息不足会造成:声音不响亮、不清晰,在不该停的地方停,一字一停,连不成长句,笨拙、不流利。
我就精确地教给学员我在原播音工作的经验——腹式呼吸和科学的发声(声带振动)以及调动鼻、口、喉等腔体共鸣的操作过程。音色和气息彻底改变,底气充足,清晰、响亮,才能和老外的语音一样精确。
图六 汉语和英语共鸣部位的区别 圆A为英语语音共鸣的主要部位,圆B为汉语语音共鸣的主要部位

科学的呼吸、发声,额外让我们终生受益--嗓音美化和保健。课程结束后,常有学生兴奋地告诉我们,“老师,我那天唱歌,以前唱不上去的高音,现在能唱上去了”:
1.声音洪亮、清晰、悦耳。
2.长时间说话不疲劳,防治咽炎和嘶哑。
3.说话有底气,形象高大,自信。
4.唱歌音域增宽,高音区更高,低音更区更低。
附:有同学说他以前学过类似的“腹式呼吸”、“五腔共鸣”等技巧?
——实际上,有些教师只借用了发声学的概念,而没教给学生具体操作过程,因为他们没受过播音、声乐等专业训练。比如,告诉学生“要口腔后面发声,五腔共鸣,腹式呼吸”等等,学生还是不得要领。原因是,没掌握声带振动和腹式呼吸的具体技巧,就追求所谓的口腔后部发声或五腔共鸣,就像无米之炊。学生当然无法复制老师的效果。另外,并不是“收小腹”就能达到教学目标,还是耐心地在授权教师的反复矫正下,重新学习呼吸、发声和共鸣的根本技巧吧!
腔体共鸣(共振)的原理是:
下图中,黄色的木桩(相当于人体充足的气息),将第一只钟(相当于声带)敲响(相当于声带振动发声)之后,第二只钟(相当于口、鼻、喉、胸、颅等腔体)跟着振动(相当于腔体共鸣)。而如果第一只钟没被敲响(相当于没做到声带振动发声),其他的钟(相当于口、鼻、喉等腔体)怎么可能“共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