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不应被踩成一地粉末——单士兵的博客

 魏语 2012-02-07

2012-02-07 08:46:11

浏览 396 次 | 评论 0 条

  “生活在别处”,法国诗人兰波这样说。对这句话的阐述有很多,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有意义的生活,需要人们走出固步自封的原地,在更为深广的天地中,去寻迹符合心灵需要的养分,找到生命的文化支撑。有文化的旅游,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只不过,很多关于目的地的想象,是错误的。这些年的文化旅游,就让很多人在抵达之后,根本无法拥有需要文化体验。很多原本应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却因为商业过度开发,让人们很难再从那些历史遗踪、久远建筑、艺术民俗、宗教活动等等方面,获得熨帖心灵的文化感受。比如,作为儒释道三教荟萃的少林寺,就让很多人觉得,已不再是一个让人心灵濡染历史文化的清静之地,反而散布着光怪陆离的时代乱象。

  春节前,国家旅游局对全国20个5A级景区组织暗访,少林景区因为景区的游览环境、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较低,未达到应有标准,接到了整改通知。如果在3月底前不能整改到位,就很可能会被降低或取消等级。少林景区面临的“摘牌”危机,也让包裹于其中的少林寺,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少林寺和少林景区是两个概念,有所不同。要不然,此前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不会说,少林景区的问题大多是政府或官员介入导致,希望还少林寺一个清静的信仰环境。有少林寺的工作人员则气愤地称,“管理混乱那是外边(寺院之外),港中旅的事,他们与少林寺没关系,不是跟港中旅合作了嘛,那是港中旅在管理(寺院之外的景区),它对少林寺没啥影响。我是少林寺人,只能关注少林寺墙里面的事,墙外边事管不了,那都是港中旅他们在管。”

  港中旅,也就是少林景区的开发商。现在的少林景区,是由登封市政府与香港中旅集团联合开发的,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和嵩山,也被高挂着“世界功夫之都、中华文化圣山”这样的标语口号,但是,管理混乱无序与商业过度开发,却让这个地方越发充溢着一种难言的俗腐气息。身在其中的少林寺,也未能独善其身。面对少林景区的混乱管理,少林寺方面尽管在强调墙内墙外的区别,但一堵围墙挡不住文化污染。当你怀着虔诚心境想进入少林寺这个佛门圣地,却要经历景区内一段管理乱象之下商业的围追堵截与商贩的坑蒙拐骗,那就是一种很闹心的事。

  冯骥曾吁请“把文化事业给文化人来做”。然而,面对文化资源可能带来巨大利益,资本与权力很容易露出贪婪的目光,伸出掠夺的双手。这些年,少林景区周边乱象纷呈,诸如三皇寨禅院毁树建房、十方禅院收钱算命、世界小姐在少林景区秀身材等等事件,自然也让少林寺难以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出现在种种与禅宗文化背道而驰的现象。而文化景点在过度逐利中丧失文化本质,又绝不仅仅在少林一家,比如众所周知的湖南张家界,也同样是这类文化失败的案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境内文化旅游失去信心,原因也就在于很多景点都难以留存其核心文化价值,使游客无法获得有文化有水准地度假休闲。

  文化旅游的灵魂,应该体现在文化价值传承之上。商业消费,原本应该是实现这种文化价值传播的附属行为。很遗憾,现在这种关系已经呈现出严重的倒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这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法则之下,文化往往最后都在撬动地方经济向上腾飞的过程中,被踩在一地粉末。很显然,少林寺为少林景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内核,因为少林寺传统的宗教文化还是武侠文化,通过古代的正史、野史、传奇、话本的历史记录,再通过现代文学影视作品的烘托渲染下,已经成为展示少林禅宗与中国功夫的文化途径,形成了一种独立的少林文化品牌。从某种意义说,少林景区就是通过消耗“少林寺”文化内涵,来实现其经济价值罢了。而以牺牲文化为代价的旅游经济,则是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种悲哀。

  文化遗产属于每一个国民,而不属于某个开发商或政府机构。当文化景点被权力与资本过度开发利用,突破文化应有的边界,只知道按照商业规则进行利润追逐,这样文化旅游,最后就会伤害到文化本身的原则与品质,偏离文化公共性与公益性的本质。现在,希望少林景区被“限期整改”,面临摘牌危机,能够提醒人们,不要再让文化旅游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灵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