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年中考各轮复习的有效策略与成功经验(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7)

 酒坛新鬼 2012-02-08

近年中考各轮复习的有效策略与成功经验(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7)  

2011-03-30 15:27:48|  分类: 中考备考讲座 |字号 订阅

 

近年中考各轮复习的有效策略与成功经验(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7)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3月30日

编者按:本人对“中考备考讲座”分为若干个系列:一2010年中考备考讲座、二2011年中考备考讲座、三2012年中考备考讲座、四2013年中考备考讲座、五2014年中考备考讲座、六2015年中考备考讲座、·······,对每个系列的中考备考讲座分为若干个专题。近日笔者在网上查阅到四篇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丁玉祥关于“近年中考各轮复习的策略与经验”类的好文章,现将其选编如下,供各位同仁在进行2011年中考复习时借鉴参考。

本文《近年中考各轮复习的有效策略与成功经验(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7)》,分为四个版块:一是科学有效地进行中考一轮复习——对2010年中考考生和家长的几点建议;二是立足“一模”诊断,提升二轮复习实效;三是立足“一模”诊断与跟进,切实提高中考中后期复习实效;四是以精细管理为手段,谋求中考复习高质量。致谢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科学有效地进行中考一轮复习——对2010年中考考生和家长的几点建议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丁玉祥   2010年3月20日

最近南京市各学科的《中考说明》已颁布,各学校很快进入中考一轮复习阶段,这一阶段是中考复习备考的关键期,教师忙,学生累,家长急。学生有升学目标,家长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如何让两者的共同期望整合、聚焦到一个共同点上呢?一方面可以透过《中考说明》看2010年中考趋势,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向,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复习方法的优化和改进,通过科学复习、主动复习来提高复习效果。以下就如何提高中考一轮复习质量,对考生和家长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冷静理智的看待考生在一轮复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进入中考一轮复习时,一些基础薄弱的考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短暂的恐慌、焦虑、心理烦躁和紧张,其原因主要是距离中考时间过近,一些考生担心自己基础薄弱,恐慌难以应对即将面对的中考。更多的考生抱着拼一下的想法,希望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为系统的复习,把初一、初二自己薄弱点和不懂的地方通过复习解决掉,从而比较扎实的应对中考。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中考一轮复习中,考生容易在学科复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方法不当:考生对各学科的一轮复习无计划,复习效率偏低,因为很多内容是学习过的,存在上课“不想听”、“只看不写”、“只想不做”等眼高手低的不良复习习惯。

2.基础知识薄弱:一些考生对于各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相近概念混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导致一些模拟练习或考试基础题得不到该得到应该得的分。另外,有些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梳理能力不强,缺少梳理和归纳知识的基本方法,导致基础不牢。中考备考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关键是梳理的形式怎样?如何有效梳理?怎样通过梳理提升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水平?)

3.答题缺乏规范:复习课中,一些练习或模拟试卷的答题不规范,经常失分,未能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比如物理、化学学科平时不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规范解答问题,不能把实验步骤有条理的写出,造成失分较多。不会用书中的语言进行答题,答题缺乏专业指导用语。有的学生不能按要求代入数据和单位进行运算,出现单位换算错误及计算的错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涂改随便,评卷教师看不清难给分。另外,数学、物理学科的作图不够清晰明了,书写潦草,发现错误订正拖拉等等,不能实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其实,解题不规范的失分可能在课堂上听课时不够细致,甚至中考备考后期因为负担重,导致平时作业、试卷订正和纠错不及时。

4.缺乏生活经验:由于考生初三备考任务中,缺少结束社会的时间,也很难有时间看报或看新闻,由于考生学习环境的单一性,导致考生某种程度上缺乏对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导致在作文、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试题上丢分。

5.实验操作缺乏:由于考生更多的哦进行纸笔复习时间比较多,能进行动手实验次数和时间少,实验基本仪器的操作缺乏一定的训练,经常停留在试卷上“做”实验、“背”实验的现象。2010年中考物理、化学还要进行实验考查,因此,要注意利用复习课或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多到实验室进行操作训练。

6.计算能力薄弱:很多考生由于平时怕费事,很多演算类的试题不愿计算到底,不能计算完整,或计算结果出错。有的爱用计算题进行替代,自己动笔算的主动性不够。平时尽管解题不少,由于缺乏有质量的训练,计算能力缺乏不高,很多计算题有计算过程,到会做却不能得分,主要是因结果不准确而失分。

7.审题不够细致:从以往备考的经验看,中考因审题不细而丢失分的占30%以上。很多考生平时复习时,因为求速度,而忽视了准确度,在解题过程中因为求快而不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或忽视题目的隐含条件,出现易看错,读错,答错,写错、算错等情况,导致丢失分。比如语文学科,有些考生拿到文章,草草读一遍,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就,甚至有的文章没读完,就着急做题。由于找不出或找不全试题设置情境中的关键词,造成再现知识时的失误和缺漏点。建议一轮复习时,在综合题训练中,采取“先读题再做题”的方式,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逐步提高审题能力。

8.忽视错题归类:不少考生由于复习任务中,往往不太重视每次练习或阶段性测试的错题的整理,错题归类不及时,更不注意解题后反思,,出现“屡做屡错”,“讲过的还错”现象,未能处理好“懂和会,对而不全,会而不对,对而不得分”四个关系。

9.拖拉现象严重。作风拖拉;一些考生的复习作业、试卷有时因为分配时间不合理,或者教师的作业量过大,导致作业经常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及时。建议做复习作业和试卷采取以下原则,少先原则,复习科目作业少的优先完成。轮换原则。每门作业一般至多30分钟。做了30分钟未做完,则先做下一门。要尽力避免了“疲劳战”的发生。

10.用惯性思维解题:一轮复习考试中部分学生由于受以往熟题思维的影响,解题时思考问题比较偏面,易受前概念干扰,导致解题出现偏差。

二、家长的要学会关心和支持孩子,不要帮倒忙

俗话说,家有一考生,父母多烦恼。不少家长心疼孩子压力大,学习负担重。但是面对升学的竞争,环顾周围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无形中很多家长认为考上一所好高中才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好的就业基础。

1、进入初三中考一轮复习,由于家长接触社会多,很容易将社会的压力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担心孩子不努力备考,将来会输在就业的竞争潮中。为此,家长容易脱离孩子的实际,非理性的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的期望值。孩子面对家长的高期望,心理压力大,也容易烦躁,也担心对不起父母的培养。这对备考没有任何的好处。

2、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很具体的又脱离孩子现阶段水平的复习目标,比如中考“一模”要考到多少分。其实考试卷的难易度的不确定性,很难用具体的分数来要求考生。还有些家长过于粗暴,见孩子学习短期学习起色不大,经常的责骂批评而不是鼓励,孩子在压抑的环境中,难以获得持续的备考动力。家长处理在生活上关系考生,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安排,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晚上一碰面,或在吃晚饭的时候,家长就问孩子“你今天考试了吗,你考了多少分?”家长过多的苛求,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的解决。家长更多的是可以与教师适时的进行沟通。通过翻看孩子的作业、试卷等,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同时更要让孩子自己与父母主动谈学习上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帮助。考生能够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需要,家长可以尽力支持,这总比家长一厢情愿提供一些盲目的帮助、关心要好得多,实际得多。

3、迎考最好的心态就是“保持适度的紧张”,考生要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放松,调整考试动机,将复习目标转化为自我的内部动机。作为家长,孩子的生活与精神导师,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引导考生保持良好的复习心理和考试心态,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落实目标的实现和自我纵向的进步与推进幅度变化。

三、立足实效,优化方法,科学、有效地进行中考一轮复习

1.家长要引导考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从某种程度上说,复习计划是考试现在与来来想要达到目标间的连接。

⑴考生学科复习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问题: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能够做到的,这些事情,何时做,怎么安排。“优生”和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临界生”的定位要科学合理,端正学习态度,不能钻牛角尖。比如,复习中“尖子生”对自己的不能过于盲目,过于乐观,迷失自我。中等生对自我定位不能过于消极,丧失信心,过于盲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不能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放任自己,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

⑵制定计划时,还需要考虑和应对一些变化,因为今年的全省实施规范办学的意见后,各中学不再进行节假日的补课,与去年比,复习时间上要至少少了半个月时间,因此考生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安排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向主动复习,超前复习,科学复习要质量、要效果。

2.加强复习方法的优化,抓牢三个环节。

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处理好“用心复习与用力复习”的关系,复习讲究方法,学会智慧的复习,不是靠拼体力和耗时间来提高复习效果。

⑴考生要注意处理好教师正常复习与考生主动超前复习的关系。通过考生适度的超前复习,减少概念复习的时间。凡是考生自己能复习弄懂的,可不再重复复习。要明确:复习课关键不是在听教师讲了多少,而是考生自己分析和检查自己通过训练是否掌握了多少。如果考生通过训练正确率高,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无需花费时间重复复习或重复进行课外的习题训练。

⑵处理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①是有效预习,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落实预习环节,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

②是有效听课,学会选择性的记笔记。复习课中要学会听复习课,注意把握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核心,能做到记好笔记听好课。而笔记操作可以简化,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的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③是有效测试,注意做好复习反馈检查,力争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月月清”。每次考试的丢分和失误的试题要及时订正,应当把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3.要细心梳理基础知识与概念,明确中考考查的能力要求。

中考一轮复习非常强调基础知识的自主梳理和归纳。由于一轮复习不是单纯的第一遍复习,也不是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要 坚持依纲扣本,理清考点,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查漏补缺。

⑴一般注重知识的重组和内在联系,要求考生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做到“基本概念熟悉在心,具体内容理解记忆”,不断温故知新。通过知识梳理进一步夯实基础,达到查漏补缺,实现锦上添花。知识梳理的一般的方法有概念图、网络图、表格、插图、笔记、口诀等。

⑵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记得牢。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概念、规律)要坚持以教材为本,以“中考指导书”为纲,按一定的单元顺序,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要挖掘教材,注意细节;要重视教材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比如物理或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重视教材内容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化学意义以及其中蕴藏的学科知识与基本规律。

4.要着重理科实验复的细节复习与针对性训练。

中考物理、化学等理科历来将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考查作为重点。各地中考理科试卷中的实验题及与实验相关的题目已占全卷的30%左右。

⑴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典型的实用性实验训练。这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体验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提高复习应考的兴趣。一轮复习中要切实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化学实验题的关键。要重视每一个课本实验。

⑵考生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试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试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重点做好以下实验环节的复习。比如:比如重视小实验、小制作蕴含的物理原理,强化实验方案的基本设计,关注实验操作的基本细节,留意实验现象的细节特征,提高实验探究结论推理能力 ,注意实验图像数据分析与处理,强化实验故障的分析与排除,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5.要着眼自身诊断,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考生要认真、客观地对以往的过程性考试卷进行分析。看看以往考试哪些类型的试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

⑴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因为距离中考的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针对性的加强 “瘸腿科目”的补缺。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

⑵在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抓紧一轮复习时间,多补薄弱学科的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可以针对弱项科目找一些基础班补习基础知识。

⑶根据作业或复习中的练习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6.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助性。

近年来,中考命题总体上仍遵循“保持稳定,重视基础,贴近生活”的命题方向。中考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概念、规律)要以教材为本。

⑴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

⑵目前,市场上的中考复习资料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复习资料,不但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是出现负增长。在资料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严格筛选,决不能滥用。

⑶中考复习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中考复习用书就足够了,建议以“中考指导说明”为基础,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如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做到择其“精”者而用之,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现在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要注意对这种不良现象,决不能舍本逐末

版块二:立足“一模”诊断,提升二轮复习实效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丁玉祥2010年6月5日

最近不少城区学校组织了今年的中考“一模”测试。从复习备考看,“一模”是一个进行学科诊断、发现漏洞、解决问题的过程,许多高中也以此为主要参考标准和优秀学生提前签约。由于遗忘规律影响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学生在“一模”调研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果考生能够重视做好“一模”问题诊断,及时改进和调整复习方法,那么完全能够在中考后期的短期复习中见到成效。

一、警惕“一模”暴露的问题

1、今年中考“一模”调研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六个。

⑴“双基”的不扎实,平时没有落实学习要求。比如,数学学科基本计算题解题结果错误,不会用正确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已知条件;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必背的没有真的背下来;该掌握的没有真的掌握了,有的题是教师反复强调的还是出现错误。

⑵计算能力比较差。演算类的试题不能计算完整或计算结果出错。

⑶因粗心没有审清题意,答非所问。

⑷用惯性思维去解题。考试中部分学生由于受以往熟题思维的影响,解题时思考问题比较片面,易受前概念干扰,导致解题出现偏差。

⑸语言表达不完整和不清晰,答题不规范。比如物理、化学学科平时不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规范解答问题,不能把实验步骤有条理地写出,一些作图题画蛇添足,造成失分较多。

⑹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缺乏答题技巧。”

2、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上还显得参差不齐,有些问题是学习习惯问题,有些是学习品质问题,有些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有些是思维能力薄弱问题。

二、针对问题,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1、家长要督促考生认真、客观地对“一模”考试进行分析,查缺补漏,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考生看看一模试卷中到底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因为距离中考的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2、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在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家教”或学科补习,多补薄弱学科的基础知识,但是不要过分依赖家教或辅导班,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对于复习中的练习暴露的问题要及时查漏补缺,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三、收集错题,认真反思,适度训练

1、距离中考的时间有限,学科缺漏的弥补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家长和孩子要抓紧二轮复习时间,共同分析分析“一模”中各学科丢失分反映出的问题,到底是不会导致丢分,还是粗心失分,抑或是答题不规范漏分,对于一些应经常性的知识错误,可准备一个错题笔记本,对一些易错、易忘等的问题随时记录,有目的地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或用红笔做上记号,便于下一次复习。

2、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比如,物理若是客观题丢分,要认真研究该题失分的原因,一些自己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钻“牛角尖”,可以到学校请教同学或老师。

3、对于一些经常错的试题,要尝试进行归类复习,适当训练,但不要盲目重复性做题。复习中切记不要稀里糊涂做题,误以为“做题越多成绩提高就越快”,考生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繁难的计算题上,这样容易造成“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的情况。

四、梳理考点,形成体系

1、“一模”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

2、由于“二轮”复习不是单纯的第二遍复习,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内在联系,要求考生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熟悉在心,具体内容理解记忆”,不断“温故知新”。

五、强化答题规范,克服“眼高手低”,避免无谓丢分

1、加强解题训练,力求答题规范。从考试结果看,因审题不细、答题不规范所导致丢分的分值通常5~8分,这些分数如果自己注意完全可以在正式考试时争取过来。

2、“二轮”复习中,注意解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弄清解题思路及答题要求。学生要掌握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即准确审题是前提;凸显中心词是关键;观点结合材料是基本;规范答题是保障。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加强解题过程的规范性训练,保证会做的题都做对。

3、考生要向审题多要1分,向规范多要1分,向仔细多要1分,向心态多要1分。读题时,考生不要轻视“过程”用语,规范答题,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比如,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物理、数学书写公式、代入数据、解出结果、统一单位要步步落实,不能只写公式或不代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物理作图中要注意审题,掌握做题分寸,无关的不能多画,相关内容不能漏画,虚线实线不能混淆,该垂直的不能倾斜。

4、规范答题一般要做到“四化”――要点化、规范化、简洁化、层次化,答案既要全面,又要条理清晰,答出关键词。考生要善于抓住得分点,一定要把主干知识表达清楚,而且要写在答案之首。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六、回归教材,不要滥用复习资料

1、越到中考复习备考的后期越应回归教材,同时也可以对教材中的补充内容做些研讨。现在的复习资料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建议复习资料严格筛选,决不能滥用。要认识到,用资料的主要目的是用功能而不是简单地用题。

2、建议以“中考指导说明”为基础,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做到择其“精”者而用之,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现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决不能舍本逐末。

版块三:立足“一模”诊断与跟进,切实提高中考中后期复习实效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丁玉祥   2010年5月13日

一、“一模”中暴露的三类问题

(1)学生的问题。

①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填空及选择题丢失分明显。

②答题的规范性不到位,对题目的应答不准确,作图、书写、学科公式及符号不规范,不符合解题的要求。

③审题的敏锐性不稳定,答非所问,或画蛇添足。

④实验探究题的信息分析能力不足,不能正确理解考查要求;

⑤基本计算能力薄弱,理科的基本计算错误率高,计算题有过程,计算结果错误多。

⑥文科应知应会的背诵部分,还不够扎实。

(2)教师的问题。

①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教学还不够扎实,缺乏变式,内容重复,复习中缺乏趣味性,一些反复强调的部分仍然失分,说明复习依然没有真正让学生把基本概念搞透弄懂,掌握效果差。

②答题的规范性训练不足,学生答题规范丢失分不少,看错、写错、抄错的不在少数,说明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自身教学的规范性就存在疏忽,对规范性强调不够。

③审题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审题上,还缺少一定的程序性方法,导致误答、错答。

④在薄弱学生帮扶上缺乏有效手段,基础薄弱学生的成绩提升效果不大。

二、毕业班中后期复习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模”考试之后,随着中考时间的临近,由于学生受到“一模”中暴露的薄弱点以及家长对孩子中考成功的期望等因素的干扰,使得学生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在毕业班的中后期复习管理上,部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容易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信心不足,容易烦躁。进入中考二轮复习时,距离中考时间短,部分“一模”成绩不理想的初三学生,面对大量复习练习,在短期内看不到成绩的提升,显得信心不足。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分关爱。面对父母的唠叨,考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容易烦躁,他们急需各科老师心理疏导和学法指导。

2、意志薄弱,常想放弃。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尤其是一些中等生,想成功,怕吃苦,遇到一些学科上的困难,意志薄弱,缺乏坚持,自我主观上想放弃,易打退堂鼓,出现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的情况。

3、自律不严,经常反复。中考复习阶段,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行为随便。因为学习难度大,缺乏成功体验,厌学情绪浓,由于对中考升学失去信心,对自我要求不严,比较放纵自己的行为,容易出现一些重复性的违纪行为,影响班级的稳定和备考氛围。

4、规范欠缺,出现漏分。部分初三学生常犯“眼高手低”的毛病,解题思路欠规范,解题步骤混乱,出现“看错、想错、读错,抄错、算错”的情况,尤其一些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比较浮躁,复习中怕麻烦,解题过程过于简单化。但是不管试题难度如何,自己会做的就一定要在答卷上体现,尤其是涉及到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的复习不能走马观花,力争做到“该得得分一分不丢”。

5、自我加压,死钻牛角。一些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期盼“好上加好,更进一步”,对自己要求过于苛求,所确定的中考奋斗目标超越了个人实力,有些想法甚至不切实际,时常出现爱“钻牛角尖”现象。由于爱钻难题,疏忽基础,导致基础不牢,难得高分。

6、陷入题海,难以自拔。有些初三考生不明确复习方法的要点,陷于题海战术。盲目偏信于一些名校的考前仿真各科试卷和模拟试卷,天天忙于做试卷,而疏于课本上基础知识的落实。大量重复训练,不能帮助考生自身实现复习效果的改善。

(二)教师方面。

1、学情不明,目标不清。

⑴由于二轮复习强度高,综合性强,内容密度大,教师不能耐心的帮助学生分析优势、劣势,使其扬长避短,趋利弊害。

⑵部分教师对自身班级的学情把握不准,复习工作停留于表面化,脱离本班学情,仅凭经验复习,导致复习过程中很多环节处于低效重复,复习效益低下。

⑶一些教师对考纲要求把握不准,复习课的目标不清,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复习,使得复习备考失去了针对性。

2、陷于表象,把不准问题。

部分教师不能从“一模”数据中分析和把准学校、班级存在的问题,缺乏发现质量增长点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停留于表面的现象,被表象所迷惑。

3、抱怨客观,弱化主观。

一些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缺乏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强调客观困难,弱化个人的主观努力,工作陷于高原期,推而不动,议而不决,在等待中错失发展机遇。

4、复习倦怠,备课敷衍。

⑴复习备考中,教师辅导学生和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有些教师体力与精力出现透支,出现复习疲劳和工作倦怠现象。

⑵由于精力不足,部分教师在备课环节出现应付敷衍的情况,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调节气氛的办法没有,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的痛苦,出现教师复习盲目,学生听课麻木的状态,导致复习课失去针对性,复习效益低下。

5、反馈不力,检查缺位。

⑴部分教师忙于下发练习试卷,增大学生复习强度,而忽视了教学反馈后的检查与落实。大量的随堂作业,不收不改,随堂训练报答案。

⑵复习失去针对性,只顾追求练习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课堂学习质量的下降,进而使学生被大量作业包围,既没有得到有效训练,相反陷入被动复习,疲劳复习,从而学生在课堂复习接受能力下降,复习的进展不大。

6、盲目复习,把握不当。

⑴教师缺乏一定复习的实用技巧,没有明确复习的重点,复习陷入盲目性,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复习时间。

⑵相当部分的学生看书或看笔记停留于形式上的翻阅和浏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收获。对重要内容和重要考点把握不准,复习精力分配不当。

7、学科误诊,忽视激励。

教师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学设计缺乏梯度,尤其对“一模”考试中出现问题,而又有发展提升潜能的学生没有及时沟通,采取有效的询问、谈心和有效指导。一些临界学生,比如“一模”450—470分中等偏下的学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8、缺少协同,单兵冒进。

部分学科过分突出学科本位,只为提高本学科分数而努力工作,抢时间,多布置作业。侵占了其他问题学科的矫正时间和矫正对象。从而使学生总分不突出,学科不均衡。

9、筛选不细,资料重复。

一些教师对复习资料缺乏必要、细致的筛选,资料重复性很高。尤其是对各地区的初三“一模”试卷不加选择,整体照搬,给学生整卷训练,由于教师对大量各地的中考模拟试题缺乏应有的精选与筛选,刻意追求试题数量,雷同试题反复做,不仅学生重复训练,而且加重学生复习负担,占据了学生自主复习时间。学生面对做不完的试题,难以自拔,最终成绩进展缓慢。

10、作业随意,批改缺位。

⑴不少初三教师作业布置时缺乏科学的考量,作业缺乏层次性与选择性。教师没有换位思考:“学生有效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

⑵一些初三教师忽视了作业布置的基本尺度,即作业的量应以“教师能批改得了,且学生能做得完”为标准。部分物师采取“以讲代练,以考代练,以练代讲,乱练不讲”的不当方式,布置大量的随堂作业,不收不改,学生做对与做错不清楚。

⑶一些教师下发的反馈练习与作业不能做到及时批改以及二次批改,这样学生既不知道练习结果的对错,又得不到有效训练,相反陷入重复训练,被动复习,疲劳复习,使学生课堂复习效率低,复习进展缓慢,答题规范得不到及时强化,导致不少学生考试时出现很多试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11、招生侵扰,精力分散。

中考招生工作启动,对教师教学,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精力有些牵扯,不能安下做学生问题诊断,而忙于应付家长的低水平招生政策咨询。从而使教师工作精力分散。学校学要对招生进行整体安排,强调纪律。

(三)管理方面。

1、缺乏谋划,管理缺位。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对初三中后期备考工作还缺乏细致谋划,深入毕业班不够,工作方式简单化,以会议代落实,采取上传下达方式,对毕业班的服务和学科指导不及时。同时一些班级常规管理不到位,学习常规检查缺位,学生备考状态过于松弛,复习效率偏低。

2、浮于表面,常说空话。学校部分领导开会停留于问题表象分析,不能与一线教师同甘共苦。由于部分教师很少得到领导的关注和及时肯定,教师工作主动性不足,这样很难缓解教师的复习中后期的烦躁的情绪。

3、常规弱化,学风不浓。严格的纪律可以让学生产生紧张有序的行为,从而营造出充实有序的学习气氛。部分学校忽视和弱化了毕业班的常规管理,一些班级上课迟到人数较多,学风不浓,导致任课教师组织复习教学难度加大。同时,部分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督促与帮扶不够,部分学生学习用品及复习资料不齐全,教师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任由学生自我放弃,使得这些学生游离于复习过程之外。

4、调控不力,学科失衡。部分学校在初三毕业班教学管理上,缺乏合理的宏观调控,对各科课时缺乏整体控制与细致安排,不能向薄弱学科倾斜,而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任由部分教师随意侵占学生体育课,影响了午间休息,使得学生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复习当中。

三、基于“一模”问题诊断,提高中后期复习实效的基本策略

1、着眼效益,抓好复习时间管理。

距离中考时间紧迫,学科之间要善于合作,杜绝各科争抢课时行为。在进行学科缺漏的弥补时,教师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是要强化学生做题的时间意识和正确率。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题目才算有效,否则即使做对,也存在隐性失分。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不仅要做到“做了、做对,更要做好”,同时要避免考试时出现“试卷做不完,时间不够用”现象。

⑵是要突出效益优先,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减少课堂上没有目的性的反复与重复教学内容,要缩短讲授时间,突出讲方法,讲典型,多练习,多反馈。教师要腾出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帮助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筛选出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主干知识体系,并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

⑶是要合理安排时间,不在难题上打“持久战”。在稳定优势学科成绩的基础上,学生不必盲目地在优势学科上无限制的花费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学科的强弱状况,合理规划和分配复习时间,把准学科分值的增长点,确保各学科均衡发展,避免被牵着鼻子而失去自主权。

2、精挑细选,抓好作业练习管理。

备考的中后期,作业不仅要少而精,试卷更要重视批改后的讲评。

⑴对待每节复习课的作业和练习,教师要有选择性,不能盲目地指望用练习量的增加来代替复习质的提升。

⑵在复习练习的要求上,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有讲评,同时采取二次反馈与循环反馈的方式,让学生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3、夯实基础,抓好复习资料管理。

⑴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中考复习备考要“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

⑵不少学生存在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决不能舍本逐末。越是到中考后期越应回归教材,夯实基础。临近中考各类模拟试卷和仿真试卷非常多,要求教师严格筛选复习资料,决不能滥用。

⑶建议以“考试说明”为基础,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择其“精”者而用之,做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

4、立足探究,加大实验复习管理。

⑴探究实验与技能的考查历来是中考重点,学校应切实加强理科实验复习的指导与备考管理。目前,中考对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中考物理、化学等理科试卷中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比例已占全卷的30%左右。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由原来的强调实验器材、步骤、计算等转变为强调基本实验的原理、过程、方法和实验基本技能。

⑵在“二轮”实验复习中,重视每一个课本实验梳理,让学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还要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⑶还要加强典型的实用性实验专题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对于一些重点实验可以适时安排教师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反复操作训练,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⑷探究实验的复习可以采取视频再现实验过程,减少实验操作时间,强化实验现象观察和操作细节的把握,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5、立足整体,抓好分层推进管理。

⑴教师绝不能把“面向全体”停留在口头上,只重视抓少数高分的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只有将面向全体和分类指导两者兼顾,引导学生树立“学有进步,人人进步”的信心,才能寻求学科质量增长的新空间。因此要做好分层推进管理,必须优化“分类指导,分层辅导,及时跟进”的措施,对不同生源群体的学生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达标。

⑵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优等生,要指方向、定目标、有选择;比如,在做模拟训练题时,不用全做,可选择性地做,并适当关注一些解题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

②对中等水平的“临界生”,定位要科学合理,目标要求应略高于自己实际水平,并且通过努力,考生有实现的可能。如果定位合理,帮扶到位,则可以激发“临界生”复习的主动性,以此来调整好复习状态,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

③对基础薄弱生,要尽可能弥补复习中暴露的薄弱问题,可采取“低难度、缓坡度、小台阶、快反馈”的复习策略,克服一张卷“齐步走”的现象。考生对复习中涉及到的容易错、易混淆知识点,要及时查漏补缺,避免“走马观花”和不深不透,防止基础不好的学生因为帮扶不到位而出现练得越多,错得越多,花时越多。在保证优势学科基础上,通过针对性训练和缺陷弥补,使考生的劣势学科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6、讲求实效,加强应考技术管理。

中考复习备考的中后期,要着眼复习实效性与针对性,把每一次模拟考试当成中考,及早进入应试状态,注意加强学生解题习惯和答题规范训练与管理,强化紧抓得分点的备考意识。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⑴关注解题的规范性训练。中考复习备考的中后期,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要克服“眼高手低”,避免无谓丢分。有时比较浮躁,复习中怕麻烦,轻视解题“过程”用语,导致解题过程过于简单化,因此要注意学生答题规范训练,做到基础题每分必争。比如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性书写;物理、数学书写公式、代入数据、解出结果、统一单位要步步落实,不能只写公式或不代入数据而直接写出答案。有些试题的结果需要分类讨论,不能考虑疏漏,答题马虎,浅尝辄止。

⑵避免解题中“五种错误”。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要注意试题中的细节,找出关键词,明确已知条件和需求的问题。答题时书面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减少粗心大意造成的低级错误。

⑶开展解题限时训练。中考复习备考的中后期,要恰当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适当的安排一些限时的解题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要重点解决学生“会而不得分”的问题,保证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会丢”。

7、善于疏导,抓好学生心理管理。

如何将考生心理调整到最平和的状态,是考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⑴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注意心态调整,合理定位,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应考,帮助学生克服烦躁心理和考试怯场心理。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爱护,尊重热爱又严格要求。

⑵教师要多给基础薄弱学生一些激励和表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经常换位思考,可采取“先跟后带”的方式与学生谈心。

⑶作为班主任还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做好目标定位,不要过多地介入孩子的学习,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

8、严格要求,抓好常规纪律管理。

⑴稳定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复习备考的中后期,由于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很多学生压力增大,对学习前景充满忧虑;还有的学生自认为无望而放弃复习,客观上会造成学生行为习惯的松懈。

⑵毕业班备考的中后期管理,应加强学生纪律观念培养,特别加强纪律约束。大量事实证明,守纪与否能折射出一个学生的心态,透过学生的纪律表现可以判断学生思想动态。学习越是紧张,纪律越要加强。为此可采取学生自管和共管的形式,相互监督,保证班级有个稳定的备考环境。

总之,毕业班复习备考的中后期管理“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但管理是手段,关键在落实。各校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努力营造复习备考的积极氛围,坚持以细节服务促进复习过程的增效,认真梳理毕业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落实责任,重心下移,将教学质量的目标要求自觉落实在备考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处室、年级、班主任落实抓”的工作格局,就一定能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版块四:以精细管理为手段,谋求中考复习高质量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丁玉祥   2010年3月13日

毕业年级作为办学质量的终端显示,不可避免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五严”背景下,各校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而如何面对校情,因地制宜的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实现学校预定的质量目标,是我们面临的共同目标和任务。那么如何深挖潜力,充分发挥各校的自身优势,扎实有效的推进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看,可以从计划制定、质量监控、深入一线、精细管理、中考研究、教师激励以及心理调控等环节入手,提高2010年中考备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谋求中考复习高质量。

一、要善于做好计划和时间管理提高复习效能

1、精细化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应当统筹全局,综合谋划。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对管理的各个环节有一个由因到果的思考,对影响质量提升的诸多因素作一个合理的分析。妥当处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设备等各个变量的主要和次要因素,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2、摸准学情与教情,精心制定复习计划。中考复习前,学校着重分析研究教情和学情是中考复习的起点和前提。一般来说,应先准确把握中考复习中存在问题。对学生而言,因为一部分学习习惯差,自学能力薄弱,导致学习缺乏持久性。对教师而言,因为对学生复习要求规定多,检查少,跟踪督查更少;同时方法简单,批评多,帮助少,要求多,关心少,师生关系紧张。从复习方法看,部分教师对复习内容和考点要求把握不到位,复习方式单一缺少变换;习题不精调细选,贪多求全,导致重复训练;对薄弱学生缺乏有效帮助手段和耐心;部分学科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缺少均衡和全局意识,相互挤占时间;部分学校培优补差性针对性不强;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试卷、作业不能做到及时批改。因此,学校在解决复习中存在以上问题应采取“三要”策略,即一要善于找问题、找差距、找生长空间。二要着力于班级的“整体推进”、薄弱学科的“局部推进”和边缘学生的“个别推进”工作。三要重视采取多样化的学情诊断方法。比如采用学生问卷、小纸条、试卷统计、课后询问、课前询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复习情况,摸准学情,对症下药。

3、强化计划的实效,突出计划的针对性。一方面,依据中考复习备考进程,要做好纵向的时间节点的安排,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校内横向的不同学科之间备考计划协调。比如不同学科习题训练的计划与安排。什么时候练,练什么,怎么练,用多长时间练,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并且要细化到每个课时。

二、要善于从质量的过程监控中发现问题

我们既要看到每一次校内质量调研的数据的升和降,更要看清看懂一个过程的变化趋势。

1、学校应认真分析三年来质量跟踪的折线图,反思质量提升或质量呈持续下滑的根源在哪里,举措有哪些?教学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调研数据的调控、反馈与诊断功能,坚持让调研数据说话。

2、学校要引导教师善于发现数据中蕴含的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为教学改进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学校坚持通过数据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不把学科的质量分析简单化为单纯的均分的比较,要引导教师通过结果来追踪前一阶段在教学方式与学习指导、班级管理、年级管理中存在问题。尤其是低分率明显异常的班级,要协作诊断,相互配合、共同改进。

3、学校要做好学生不同人群的跟踪以及异常变化的分析,对教师评价既要从数据中看到问题,也要从数据中看到进步。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把教师的思想集中和聚焦到课堂和质量的核心目标上来。要还重视毕业班工作中问题解决的效果,避免议而不决,犹豫不决,这样会错过问题矫正的时机。

三、要善于通过“走动式”管理发现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1、坚持走到教师中去。把准学情和教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凝神聚力抓质量,脚踏实地抓管理,要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育人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之中,领导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年级组和课堂,采取“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情况,把握信息,便于决策和做好后勤保障。因此教学管理干部要多走动,深入毕业班,尤其是深入年级组、备课组,走到教师研究活动中,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教情,分析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制约课堂教学效果不高的原因,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以及质量监控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2、坚持随机听课制度。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毕业班课堂教学的随机视导,深入课堂听课,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评教、教师座谈等形式,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3、坚持班级“学科会诊”。发现问题是工作的起点,困扰我们的不是问题的本身,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抓准。切实加强校内“教学随机视导”和学科调研活动,抓好班级阶段性教学的“问题会诊”,有利于解决班级学科发展失衡现象。“学科会诊时要善于发现和找准问题,做好及时调整和措施跟进,不“等、靠、要”,避免错失补救机会和加剧问题恶化的可能。备课组要做好班级历次练习检测的成绩跟踪,分析各班级变化的数据。学校要引导教师不仅看班级在学校内的位置变化,更注意自己学科在班级整体学科中贡献力的大小,这样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压力才会大得多,其工作的主动性更会自觉得多。

四、要善于研究中考以精细化复习提高效益

学校应引导各备课组立足于有效教学,实施精细化复习。具体要做到形成“一个共识”,避免“两个问题”。“一个共识”是指“聚焦课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避免 “两个问题”,即一是课堂教学效益低,二是复习训练效益低。

1、明确复习问题。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学生定位不准,不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确定起点,“低起点、小坡度、大容量、快反馈、强矫正”的复习策略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二是复习方法单一,该讲的讲不透,该让学生自主建构的不让学生自主建构,没有思维价值的满堂问、简单重复的操练占据课堂,造成学生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灵活运用的不会灵活运用;三是课堂教学深度不够,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联系,就知识讲知识,联系少、拓展少、变式少;四是知识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不足,忽视学生在新情境、新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

2、注意进度协调。学校要确保教学质量奋斗目标的实现,关键在计划制定与过程落实,核心还是在管理。毕业班的教学应立足整体,善于协调,要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严格各门学科课程计划,定期做好教研组、备课教学进度计划的检查和活动情况的反馈,不盲目抢进度,避免一味追求速度,不重视效度。

3、合理分配课时。应对中考方案变化,加强课程计划的调控。结合2010年中考方案的微调,根据学校整体教学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学科课时,不挤不占,不抢不争,立足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避免学科间的“课时不均衡,推进错位”的现象,影响其他学科的合理发展空间,同时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学校应细致分析毕业班各门学科发展的现状,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立足于确保重点,兼顾薄弱学科,适时进行课时的优化,实行动态调整。

4、加强中考研究。在复习阶段的备课时,教师应加强对中考命题研究和“中考说明”的研讨,研究近年来中考的命题走向、题型和考试要求的变化,减少初三复习的盲目性。要充分重视全市的“中考宣讲”,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同时积极参加市区考前复习研究课中呈现的命题热点,引导教师关注中考,聚焦中考,研究中考。备课组应注意中考典型试题的收集,组织全体毕业班教师细心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及各区县的中考模拟题,保证吃透“中考说明”,揣摩中考最新动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做到紧跟中考步伐。

5、实施分层推进。加强“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努力让学生各科均衡发展。近几年,学校之间趋向均衡,但是生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学校又面临生源参差不齐的困难。如果教学针对性不强,好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学生会缺乏竞争力;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学习难度大,缺乏成功体验,厌学情绪浓,加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教师的教学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学校开展教学辅导和分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并着眼于分层推进的措施细化,“抓中间促两头”。不仅关注学生的分类分层,备课组更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分层次确定教学内容。

6、备课突出实效。教师要树立“备课是投资,在备课上多花一分钟,可以节约所有学生一分钟”的意识,切实从教学设计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⑴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明确“要么不讲,讲就要讲到位,讲通。”如果“每一点都是一知半解,讲100遍也是没用的。”要关注每个学生,制定的课时目标让学生学会,学懂。如果当你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时,你就去照顾普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⑵教师备课切实贯彻“三备四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三备”是指“备问题,备资源,备教法”,“四有效” 是指“目标有效达成,情境有效创设,时间有效利用,反馈有效落实”。

⑶复习教学中应注意优化复习提问方式。注意提问的针对性、选择性、启发性、诊断性。在提问时应关注以下问题:①注意章节诊断性练习评价暴露问题;②注意章节或专题的形成性评价暴露问题;③充分利用终结性评价暴露的知识缺陷,精心分析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3月结束课程考试中暴露的薄弱点;④充分发挥模拟考试全局性诊断、矫正功能,做好跟踪与监控。

7、把握教学定位。目前,课堂教学效益不高的根源和关键不是谁来上课,而是课该怎么上,也就是如何准确把握课堂的定位。

⑴就是扎扎实实贯彻教学要求,强调教学内容重在“双基”。比如教学难度按照7∶2∶1划分,教师应对学生分层分类提出学习要求,备课要避免“一刀切,一锅煮”。如果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那么也就失去备课的没有针对性。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关注的重点就是那个“7”,瞄准的主要对象是中下等学生,甚至最后十名学生。

⑵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密台阶,快反馈”的要求,教学辅导坚持分层设计反馈试卷,突出针对性。同时关注学生学科发展的整体性与均衡性,避免学生偏科。要基于学校的学情,准确把握分层推进的教学要求,力争落实“堂堂清、周周清”的制度。要防止教师不从个人角度上归因,避免出现教师说“我都讲过了,都说过了”却不见成效的尴尬现象,而把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生源差”。因此只有通过及时的补偿性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小步提升中找到自信,尝到甜头,把学习变成自己成长的内在需求,激发个体主动上进的内驱力。

9、重视及时反馈。⑴在复习课的课堂训练方面,教师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①是选题不精不新,拿来主义,不加吸收消化,陈题熟题较多,缺少新题和典型题;②是训练计划性不强、盲目性、随意性大;③是重视训练忽视学生练后反思,迁移与自我感悟;④是练习讲评缺乏针对性,就题讲题,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方法指导;⑤是练习批改不及时,学情诊断不准确,矫正、巩固盲目,没有目的性。

⑵备课组要克服“重讲轻练,不讲乱练,只练不评”的现象,重视课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问题诊断。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注意通过诊断性测试发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再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同时应注意课上形成性测试的安排,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强矫正”的要求,从作业的二次检查和试卷试题的二次的反馈中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及时矫正。

⑶复习阶段,还要注意优化习题训练与评讲的方式,具体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 明确科学复习的指导思想。即复习课要坚持是以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②扎实落实解题的规范训练。要培养好的答题规范和习惯,提出“让基本功扎实的拿到应拿的分数”的口号;③精心组织试卷的评卷纠错。要避免试题评讲就知识讲知识,不联系、不拓展、不变式、不注重方法指导。对于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④切实落实错题档案的建立。要注意错题收集,错题重做。引导学生每练必反思,同时要重视练后二次矫正;

⑤做好细小平凡的案头工作。为了便于了解和把握学生发展动态,教师复习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信息的记录,比如教师要将训练题、批改记录做好。

10、突出习题编制。要重视习题精选精练,精讲精练,宁愿教师多费事,少让学生做废题。复习中训练试题的筛选和编制,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避免重复训练,杜绝用陈题、熟题重复训练学生的现象。建议教师备课时把手头的现成资料通过复印和“剪贴”,让学生获得真正适合自己特点的习题。备课组应独立编制单元反馈练习,在试卷编制上更突出层次性,不直接或尽量少用现成试卷,保证评价试卷贴近学生,贴近学情。

11、优化作业布置。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认真设计或选编学生的作业、练习,提高学生作业布置和批阅质量,并做好对学生的跟踪与分析,把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作业环节要做到“四精五必”,“四精”即精选练习、精编练习、精批练习、精讲练习;“五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具体要求:批改及时,指导到位,辅导得力。教师要做好优秀学生的动态跟踪与分析,认真分析不同分数段人群的学科发展是否均衡,关注临界学生(52~65分),75分中等学生。对偏科而总分中等生要提供针对性帮助,加强分类指导,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关心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12、强化资源共享。重视中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加强各类资源筛选与利用,提高训练效益。从学校层面看,应加强校际交流,注意与本区其他学校分工协作,互动交流有机结合,整体上提升复习教学的水平。因此备课组应加强学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师提供课件、试题等更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要保持与教研室的联系,及时掌握中考动向。还要充分发挥网上教研优势,促进学科间课程资源的共享,从而切实减轻毕业班教师备课负担。备课组在资源整理和收集的同时,要恰当处理好电子教案和纸质教案关系。如果教师课堂不精心备课,哪能保证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率,学生课堂上如何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学校要引导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并坚持以学生实际掌握的效果来评估和检查备课的效果。

13、发挥小班优势。一部分小班化学校和一些接近小班人数的学校应当珍惜班级学生人数是较少的客观优势,因为它为教师客观上为及时反馈、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可能,因此学校应引导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在备课要形成课堂作业的练习的“二次检查”与“二次”批改,减少一切教学环节的疏漏,从而切实抓实、抓细学生的每个学习环节。

五、要善于细化学校的管理举措和提高执行力

1、领导的认识高度决定精细化管理的力度,领导的工作力度,以及教学管理落实的程度。精细化的管理关键在领导有力,核心是敬业和精业。领导的率先垂范,对自己的教学管理满怀真情,不断精进,追求卓越,会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教师敬业爱岗,敬业爱生,积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成就感和幸福感。

2、没有落实,再好的文件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各个层次的质量管理者要主动担负起管理的责任,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敢管,善管,主动的管。

3、要提高管理的执行力,必须增强教学管理人员主人公意识,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学校的发展由个别人关心、少数人操心变成大家操心,人人尽心,这样毕业班各项教学管理措施就容易真正执行到位,各项中考发展性质量目标就容易真正落实到位。因此,从某种角度看,落实中考质量发展性目标要求,关键不是单纯的做事,而是能把事情做成。

六、要善于用质量目标激励教师寻求发展新思路

1、精细化管理的硬道理,真功夫,最终要靠教育质量发展的绩效来让人信服。精细化管理是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管理。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管理。学校要结合2010年中考质量发展目标,科学的将管理权和责任分配到每个环节甚至每个细节,形成管理处处见,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负的运转机制。

2、目标有导向、激励与调控功能,科学对待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目标越明确,责任越具体,复习阶段的工作就会越见成效。因此,我们要对质量目标形成正确、科学的认识。即目标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减,而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但目标的实现又是需要分类的、分解的、分步的。如同我们初、高中的发展目标,是要我们一年一年目标积累来实现的。

3、目标不仅是数字,更是要落到具体工作,具体人,要有具体措施才能实现。目标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因此要加强预设质量目标达成的过程监控。抓目标,在时间上不仅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抓目标,不只是拼时间,更要讲科学,讲方法。因此,通过目标推动,组长带动,榜样促动能促进预设质量目标的实现。

七、要善于化解教师在复习阶段的工作倦怠

1、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在浮躁情绪滋长的现实情境中,教师的心境也容易事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不太容易专注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而毕业班的管理就像马拉松比赛,既要有耐力,又要在后半程有冲刺的速度。因此长期面对高负担的教学工作,家长的苛刻要求,学生学业的进展缓慢的压力,学校高质量的期望和管理约束,对普通教师而言,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更容易产生工作倦怠。2、降低管理的重心,保证教学服务及时跟进到位,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管理人员在与一线教师共同承担提高质量的重任,显得非常的重要。若要化解教师的对领导的厌烦情绪,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下降管理重心,靠前指挥,让领导的服务教师能看得见、感受得到。

3、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管理举措:

⑴是加强年级组建设,建立以年级长为核心的年级负责制,充分调动年级组的积极性,保证年级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为毕业班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⑵是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做好毕业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⑶是学校要抓好毕业班的班主任团队管理,对班级管理及年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反馈。即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动态,把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⑷是要善于抓住教师群体内的积极因素,鼓士气、树正气、促先进,进一步带动班风学风的建设。

⑸是班主任更要积极主动配合各学科教师,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