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中考复习的路径与效益(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6)

 酒坛新鬼 2012-02-08

2011年中考复习的路径与效益(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6)   

2011年中考复习的路径与效益(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6)

编者按:本人对“中考备考讲座”分为若干个系列:一2010年中考备考讲座、二2011年中考备考讲座、三2012年中考备考讲座、四2013年中考备考讲座、五2014年中考备考讲座、六2015年中考备考讲座、·······,对每个系列的中考备考讲座分为若干个专题。近日笔者在网上查阅到三篇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丁玉祥关于“2011年中考复习的策略与效益”类的好文章,现将其选编如下,供各位同仁在进行2011年中考复习时借鉴参考。

本文《2011年中考复习的路径与效益(中考备考讲座二之16)》,分为三个版块:一是2011年中考复习计划管理与复习策略定位;二是基于自我诊断,有效做好2011年中考复习;三是立足考纲,着眼研究,切实提高2011年中考复习效益。致谢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2011年中考复习计划管理与复习策略定位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丁玉祥  2011年2月23日

初三年级的各门学科很快将进入了2011年中考一轮复习的阶段。一轮复习在中考的全程复习中处于基础性阶段,也是先导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一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控制难度,抓纲务本,夯实双基,全面复习,单元过关。中考试卷的难度7:2:1的分布,可以间接说明一轮复习中基础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轮复习的功能主要复习旧知,巩固和深化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与基本思想,为后续复习扫清了基础性知识的障碍,将为二轮复习以及思维能力提升进一步奠定基础。

一、 加强复习计划管理,合理安排复习进程

1、精心谋划复习计划。

计划是你现在与未来想要达到目标间的连结,当你专注于你的目标,计划将协助你达到终点。

⑴科学拟定复习计划是提高复习效能的基础。史蒂芬.柯维说过:“人生最悲惨的莫过于:我们辛辛苦苦一级一级爬上成功的阶梯,没想到爬到顶端才发现梯子摆错了方向!”因此,在精心设计和安排复习计划时,应考虑到复习阶段将要安排的工作实现的可能性,即计划的工作是否是必须做的,是否是应该做的,是否是能够做的。

⑵如果考虑妥当了,在制定计划时,则必须明确要达到这些目标,相应的工作要做什么? 谁来做?何时做?因此,中考复习阶段,制定的复习计划目标要求明确化,可衡量,可达成,符合实际的,并且有时间限制。只有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样的计划才能有助于合理整合和优化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能。

2、科学管理复习时间。

学校的管理者不仅需要能运筹自己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调控教师的时间,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效果和效能。

⑴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因为时间是固定的,所以生活中急事的比重愈大,相对的,完成的重要事情就愈少。学校的教学管理应当注意选择科学的工作方式去工作。其实,我们生活中,事情却好像永远无法做完似的,工作永远太多而时间永远太少,或许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做事方式不正确。

⑵在复习阶段需要引导教师学会要区分:“用心做事”与“用力做事”之间的不同。避免将智能化的复习工作异化成单纯的体力工作。正确的工作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处理事情的思维习惯,它影响着工作效率的提升。

⑶建议学校引导教师思考是否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以下一些现象:①缺乏优先顺序,抓不住重点;②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③时间观念差,工作时磨磨蹭噌;④工作时眉毛胡子一把抓,经常找不到主次;⑤经常被电话、不速之客干扰;⑥上班时间不紧凑,晚上加班干;⑦什么事情都愿意管,认为自己很忙才好;⑧做事目标不明确;⑨零碎时间都被随意打发掉,不会利用零碎时间;⑩没有时间安排表,由别人来安排;11不会休息、不会娱乐、没有空闲;12事必亲躬,不懂得授权;13过于注重细节;14做事有头无尾;15没有条理,不简洁,简单事情复杂化;16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

⑷从某种角度看,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重视和强调复习时间的科学管理,其实需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对自己状态、工作方式及习惯的管理。只有将视线的方向和聚焦点放在管理者自身时,我们将会清晰的发现,管理时间就是不停地在对自己的人生做一种新的规划。因此,我们要养成事先规划时间的习惯,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的优先顺序妥善安排,科学的规划复习工作与生活时间的安排。

3、合理规划复习进程。

(1)明确复习的四个阶段。中考复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要求开展工作。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要求是:

①一轮基础复习,要求:抓纲务本,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单元过关。

②二轮专题复习,要求:重点复习,构建网络,归纳迁移,发展能力。

③三轮综合训练,要求:纵横联系,拾遗补漏,专题训练,全面提高。

④四轮考前指导,要求:自学为主,适度训练,调整心态,轻装上阵。

(2)把握关键的时间节点。把握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时间节点,有助于合理、有序保障备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关注复习细节管理,科学提高复习效益

第一轮复习,要坚持“以本为本”,依据中考“考试说明”和学科“课程标准”,深挖教材,通过教材内容梳理,明确考查的要点,着力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具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处理好概念与规律复习,提高知识复习的系统性。

1、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复习中,要“依标扣本”,注意分析学生在知识面与能力方面暴露的缺陷,理清知识的条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

2、适当地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也有利于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使复习具有系统性。

(二)要加强复习环节的细节指导,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从复习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要提高复习的效益,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环节,即有效预习、有效听课,有效训练。
  1、有效预习,培养复习的自觉性。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落实预习环节,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
  2、有效听课,学会笔记的选择性。复习课中要学会听复习课,注意把握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核心,能做到记好笔记听好课。而笔记操作可以简化,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的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在每章复习结束时,还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
  3、有效训练,提高练习的针对性。练习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反馈与强化。练习的形式一般以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为主,课后练习一般以练习作业的方式进行布置。教师安排学科复习训练要有计划性,要精选精练试题,强调训练的计划性,也就是要着重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具体要求做到:

⑴是加强习题选择的典型性。在大量的解题训练中,要精选精练,以一挡十,与复习配套的习题要注意精选,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要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不能盲目的陷于题海中。选择课外习题或练习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自己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以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能举一反三,不轻易重复训练做,宁愿课堂多听课,少在课外做废题。

⑵是落实习题训练的计划性。结合老师的复习进程,自主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比如,单元练习什么时候练,练什么,怎么练,练多长时间,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要突出习题训练的计划性。

⑶是加强错题巩固的自觉性。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不足。

①要重视测试中错误类型的归类,注意习题解题方法的归纳。对自己错误较为集中的试题,找出错误根源,从而使复习更加系统、规范,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督促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

②每次训练和测试中丢分和失误的试题要及时订正,应当把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地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

③一轮复习中,应突出对错题的反思,同时要重视错题练习的二次矫正,便于教学中的查漏补缺,注意做好复习反馈检查,力争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月月清”,真正做到相同题目不错两次。

④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⑷是提高习题训练的科学性。教师在练习安排与处理上,要抓好基础训练、专题训练、模拟训练,突出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即要科学安排分层训练、循环训练、规范(性)训练以及限时训练,从而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①巩固性的作业训练尤其要注意减轻学生负担,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为前提,具体的衡量标准是: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能做得了,教师能改得完”为基本衡量尺度,严禁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或为了挤占学科复习时间布置没有针对性的作业。要切实解决学生“题目会解却不能得分、不能得高分”的问题。

②进行模拟训练时,还要适度适量。通过训练可以增强同学们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此阶段不要盲目大题量训练,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进行查漏补缺。

⑸是加强习题训练的规范性。习题训练要注意解题训练的规范化要求,比如作图、解答题的书写,答题的模式等。

①习题训练过程中要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难题与易题”的关系,要避免粗心大意和熟题答案的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要为了难题钻“牛角尖”,导致基础题该得的分没有得到。

②学生在解题中常犯的“五错”有: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针对解题中经常出错的问题,可以开展一些限时训练,通过限时解题训练,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力争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三)要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助性。
  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概念、规律)要以教材为本。近年来,中考命题总体上仍遵循“保持稳定,重视基础,贴近生活”的命题方向。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抓纲务本”。

1、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要重视教材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注意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尤其是物理和数学学科,全省有两套教材,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注意研究两套教材在知识点编排上的差异。

2、中考复习越到后期越应回归教材。目前,市场上的中考复习资料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复习资料,不但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是出现负增长。在资料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严格筛选,决不能滥用。

3、中考复习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中考复习用书就足够了,建议以中考“考试说明”为基础,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如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做到择其“精”者而用之,坚持举一反三,“以一当十”,即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切实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现在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要注意对这种不良现象,决不能舍本逐末。

三、加强分层分类辅导,做好学生心理指导

1、切实落实分层推进。真心落实各类学生分层帮扶,可以寻求学科质量增长的新空间。

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学有进步,人人进步”的信心,这是是分层辅导的前提。调节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催化剂。

①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爱护,尊重热爱而严格要求。经常换位思考,教师可采取“先跟后带”的方式与学生谈心。

②优化“分类指导,分层辅导,及时跟进”,注意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与帮扶不要硬性的做统一要求,避免“一刀切”。

①⑵具体要求处理好“三个环节”,即

环节一,作业精选:精挑细选,分层要求,提高练习效益。每天作业要以教师能改、学生能较好完成为度。

②环节二,练习批改:批改到位,纠错及时。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尽量增加面批的次数,让更多的学生受惠。具体做到:改卷不过夜,讲评不隔天,让学生不把“不懂”带回家。

③环节三,成绩跟踪:做好案头工作,引导学生描绘落实各次测验与考试成绩均分差曲线。

2、加强复习的课堂管理。

⑴复习阶段要坚持严格管理保障复习教学的秩序稳定。灵活驾驭课堂需要有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这样才能组织正常的教学进程。课堂纪律的管理是驾驭课堂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不仅要宽严有度,更善于通过管理的机智,化解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⑵教师要明确课堂管理既要管也要理,管住不管死,要求不苛求,尊重不放任,关爱不偏爱。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冷处理,察言观色,言语得当,惩罚有度(奖励与惩罚结合),顾及面子(不侮辱人格,伤及自尊)。

3、做好考前心理辅导。

⑴做好心理疏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有效复习的保证。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压力感等。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⑵在进行考前心理指导过程,要让学生能够基本做到以下几点: ①能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②引导学生合理归因;③保持良好的考前、考试心态;④调整考试动机,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⑤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⑥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放松。

版块二:基于自我诊断,有效做好2011年中考复习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丁玉祥   2011年2月19日

最近,南京各大媒体已经就南京市《2011年中考考试说明》作了及时报道和分析,全省各学校陆续将进入中考复习备考阶段。从学生和家长角度而言,那些属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或中等生如何能够在短短的两、三个月里,通过改进复习方法,争取学业成绩取得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让自己比较从容的应对五月初的初三“一模”,比较踏实而怀有信心的走进六月份的中考考场。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考复习备考经验,提出几点建议如下:

一、科学诊断,正视中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存在的问题

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方法不当。缺乏有效的复习方法,考试复习无计划,不知道复习和备考的重点,复习效率偏低。因为复习中很多内容是学习过的,部分学生常出现上课“不想听”、“只看不写”、“只想不做”等眼高手低的不良复习习惯 。

  2.基础知识薄弱。有些学生各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缺少梳理和归纳知识的基本方法,基础不牢。相近概念混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导致考试中基础题不能得到应该得的分。中考备考无论怎样复习,都必须要经历一个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关键是如何有效梳理?怎样通过梳理提升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水平。 

  3.答题缺乏规范。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时不够细致,考试答题不规范,经常失分。不会用书中的语言进行答题,答题缺乏专业指导用语。比如平时不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规范解答问题,不能把实验步骤有条理的写出,造成失分。有的学生不按要求代入数据,运算出现单位换算错误及计算的错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涂改随便,评卷教师看不清难给分。另外,作图不够清晰明了,书写潦草,发现错误订正拖拉等等,不能实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甚至中考备考后期因为负担重,导致平时作业、试卷订正和纠错不及时。  

  4.缺乏生活经验。由于初三阶段备考任务重,学生缺少接触社会的时间,也很难有时间看报或看新闻。因为学生毕业班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单一性,导致学生某种程度上缺乏对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导致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试题上丢分。 

  5.实验操作缺乏。由于学生进行纸笔复习时间比较多,能进行动手实验次数和时间少,实验基本仪器的操作缺乏一定的训练,经常停留在试卷上“做”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实验技能不熟练,对实验过程理解比较肤浅。 

  6.计算能力薄弱。一些考生尽管平时解题不少,但计算能力缺乏,有的怕费事,很多演算类的试题不愿计算到底,不能计算完整,或计算结果出错。还有的学生爱用计算器进行替代,自己动笔算的主动性不够。由于缺乏有质量的计算训练,解很多计算题时虽有计算过程,但会做却不能得分,主要是因结果不准确而失分。  

7.审题不够细致。从以往备考的经验看,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先读题再做题”的习惯,考试中因审题不细而丢失分的占30%以上。很多学生在解题时,贪多求快,追求速度,忽视了准确度。有的学生则忽视有用信息的提取,或忽视题目的隐含条件,出现易看错,读错,答错,写错、算错等情况,导致丢失分。比如语文学科,有些学生拿到文章,草草读一遍,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甚至有的文章没读完,就急着做题。由于找不出或找不全试题设置情境中的关键词,造成再现知识时的失误和缺漏,或者答题偏离考查要求。

  8.忽视错题归类。由于复习任务重,不少学生往往不太重视复习中每次反馈练习或阶段性测试错题的整理,错题归类不及时,更不注意解题后反思,出现“屡做屡错”,“讲过的还错”现象,未能处理好“懂和会,对而不全,会而不对,对而不得分”的关系。 

  9.拖拉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复习过程中,由于复习安排不合理,常常存在拖拉的习惯。因为有时学校布置的作业量过大,作业时间分配不合理,经常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及时。建议做作业和试卷时采取以下原则:“少先”原则,复习科目作业少的优先完成。“轮换”原则。每门作业一般至多30分钟。做了30分钟还未做完,则先做下一门。要尽力避免了“疲劳战”的发生。 

  10.心理焦虑和烦躁。复习中“尖子生”对自己的实力不能过于盲目乐观,迷失自我。中等生对自我定位不能过于消极,丧失信心,过于盲从。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不能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放任自己,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距离中考时间过近,特别是一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慢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和刻苦,但是考试结果却非常不理想。这类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短暂的焦虑、心理烦躁和紧张。还部分学生担心自己基础薄弱,恐慌难以应对即将面对的中考,对中考丧失信心,对复习处于疲于应付和敷衍的态度,导致成绩徘徊不前。

二、听取老师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计划应有差异,尤其是“优生”和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临界生”的复习定位更应科学合理。

1、学生在制定复习计划时,还要重点突出,弥补短处。比如针对薄弱学科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安排,或具体的补偿措施。

2、学科复习的时间安排也要科学安排,应结合学校的课表安排,做好复习的学科交替,要精心、系统地安排好专题训练与限时训练的计划安排。对于薄弱的补救计划,可以适当征求或听取老师的意见。 

三、要着眼自身诊断,狠抓薄弱学科 

1、学生要认真、客观地对以往的过程性考试卷进行分析。看看以往考试哪些类型的试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到底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

2、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因为距离中考的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针对性的加强“瘸腿科目”的补缺。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在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抓紧复习时间,多补薄弱学科的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

3、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针对弱项科目找一些补习班补习基础知识。另外,根据作业或复习中的练习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加强复习听课指导,提高复习听课效率

课堂永远是中考复习的主阵地,高效听课要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学生应注意课堂听课效率的提升。

1、听课应明确重点,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而且重点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适当的记笔记,领会老师课上的意图,最好带着任务和目的听课,课前做好前置性、提前性的复习内容的预习。

2、课堂上注意老师反复和重点强调的复习内容。同时确保课堂不仅要听课而且要保证能把自己已理解的内容说出来。所谓课堂上已理解的内容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他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他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

五、注意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1、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中考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2、在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找不到解题着手点。②概念不清、似懂非懂。③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④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⑤情景设计看不懂。⑥不熟练,时间不够。⑦粗心,或算错。

3、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

六、适度适量,科学训练落实知识巩固与强化

1、复习阶段各种复习资料或试卷非常多,建议进行合理的筛选,也抗体听取老师的建议,重点选择一些练习卷或辅导书,“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要纠正“越多越好。练比不练好”的心理。做题是一种巩固和训练,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2、复习中要建立科学训练的认识,通过科学的训练,加深知识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因为练习或习题不仅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科学训练的有效载体。

⑴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要明确各自功能。

⑵科学训练的着眼点,要把握训练的及时性、针对性、典型性、规范性、针对性等。同时学生在自主安排复习训练题时,也要遵循一定练习的原则,不能盲目的练习,建议: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采取“题组”训练。注意练习适量适度,由少到多,保证训练的科学、有效。

⑶注意复习梯度广度,举一反三,适应学生自我接受能力。立足能力,突出方法,着眼能力发展。另外,在科学训练时,可以依据过度学习理论,进行适度进行少量的强化训练,落实做题后的反思,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和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七、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助性 

在复习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要注意对这种不良现象,决不能舍本逐末。

1、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所以中考复习要坚持“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

2、目前,市场上的中考复习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复习资料,不但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在资料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决不能滥用。中考复习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中考复习用书就足够了。基础薄弱或中等生,应注意落实“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建议复习资料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再辅以其他精选的材料(如2011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做到择其“精”者而用。

3、尽管中考考试题每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典型题,反思一题多变,注意通解通法的训练,淡化特殊技巧,力争听懂一题会解一类题。

八、要着重理科实验,着重实验的细节复习与针对性训练 

中考历来将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考查作为重点。中考物理、化学学科试卷中实验题及与实验相关的题目一般约占全卷的35%—40%。

1、要重视每一个课本实验,加强典型实验关键操作过程的复习,这有助于掌握有关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常,掌握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物理实验题的关键。

2、学生要认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试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试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重点做好以下实验环节的复习。比如:重视小实验、小制作蕴含的物理原理,强化实验方案的基本设计,关注实验操作的基本细节,留意实验现象的细节特征,提高实验探究结论推理能力,注意实验图像数据分析与处理,强化实验故障的分析与排除,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九、稳定心态,加强学生考试心理指导 

1、迎考最好的心态就是“保持适度的紧张”,学生要正确认识焦虑和压力,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放松,调整考试动机,将复习目标转化为自我的内部动机。

2、作为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复习心理和考试心态,落实目标的实现和自我纵向的进步与推进幅度变化。

版块三:立足考纲,着眼研究,切实提高2011年中考复习效益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丁玉祥  2011年3月25日
  中考复习内容多,范围广,教师总感觉复习课最难上,深不得,浅不得,课堂上“炒夹生饭”的情况屡屡发生。复习时不仅要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界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科学地组织教材,而且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由于复习内容都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如果复习时既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不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并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很容易陷入被动复习和重复灌输,势必浪费很多复习时间,加重学习负担,那么,如何结合校情与学情提高复习效率,真的让学生成为复习课的主人,让教师真正复习课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而确保复习工作有序高效的推动,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下面初步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以“中考说明”确立复习教学的定位
   1.科学把握复习的功能。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温习、整理、巩固、系统和延伸的过程。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炼的过程。学生的复习任务包括查漏补缺、系统归纳、巩固吸收、浓缩记忆等。

⑴复习教学是中考备考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能力,获得中考胜利的关键。从复习的全程看,不同阶段复习方法各不一样。具体讲,上课前,有准备性复习。一节课结束前,有整理性复习。单元或阶段性学习结束后,有总结性系统化复习。

⑵从教学管理角度看,切实提高复习教学针对性,坚持把握复习目标精准,复习过程有效,可以减少复习备考的盲目性,从而确保复习结果的精良。
  2.立足用好“中考说明”,明确考试要求。“中考说明”客观上是考什么与如何考的蓝本和依据。它不仅规定了考试、形式、性质、功能,也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难度和题型。

⑴在复习中,充分发挥“中考说明”的导向功能,明确中考的特点和命题要求,即:紧扣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学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获得高分并非容易。

⑵通过研读“中考说明”的典型例题,养成“依纲扣本”的习惯;注意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挖掘试题的功能,课后再选择一些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训练,可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以务实态度落实复习问题的梳理
   中考备考阶段,需要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来推进复习教学。复习时只有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切入,才能抓住复习工作的中心环节。但是要诊断出复习中存在问题,则需从教与学两个层面进行梳理分析,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梳理学生复习时存在的问题。

⑴是习惯不好,学习缺乏科学性和持久性。一些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薄弱,自学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复习要求,上课容易“开小差”,常常处于被动复习。还有一些由于厌学而彻底放弃学习。

⑵是习题不精调细选,贪多求全,导致重复训练。选做的课外习题中陈题、熟题较多,典型题、新题较少,对一些错题的矫正、巩固显得有些盲目,没有目的性。

⑶是复习作业不按要求完成,常少做缺交。由于每天复习科目多,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给教师批改,失去了一个反馈复习效果的机会. 

⑷是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联系,就知识复习知识。对重要的知识采取拿来主义,不加吸收消化,联系少、拓展少、变式少,从而导致不会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

⑸是不能明辨学科优势,经常疲劳复习。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状况的反思,不能从整体上分析自己各门功课的优劣势,不会科学安排复习时间,经常的熬夜和“开夜车”。处于疲劳复习状态,不仅复习效果不会太理想,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复习时间。

2.避免教师复习中易犯的错误。从常态复习来看,中考复习时,教师容易犯以下错误:⑴是复习内容和考点要求把握不到位,复习方式单一缺少变换;⑵是习题不精调细选,贪多求全,导致重复训练;⑶是对薄弱学生缺少有效帮助手段和耐心;⑷是学科间协调配合不到位,相互挤占时间,缺少均衡和全局意识;⑸是培优补差性针对性不强;⑹是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试卷、作业不能做到及时批改。以上错误行为常导致复习效益的低下。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⑴学会自编复习提纲。教师要以考点为依据,指导学生自主整理复习提纲,解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系统化问题。

⑵学会及时复习巩固。心理学遗忘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先快后慢的。复习过程中,复习要及时,在大量遗忘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及时复习,以防止或减少遗忘的内容。教师应不断告诫学生,不管有无书面复习作业,每天有要对听课笔记及复习内容进行比较性复习,隔天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性复习。

⑶学会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复习时间的合理分配是获得良好复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所谓合理,指的是既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过分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分分散则容易发生遗忘,这样都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⑷学会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复习时单纯的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教材和笔记,这样记忆效果不好。学生应在阅读前,反复的尝试回忆刚阅读的内容,待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不仅容易记住要复习内容,而且复习内容能保持长时间且回忆时错误比较少。

⑸学会交叉复习与合理轮换。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的内容。心理学认为,不同学习内容的交叉安排,不仅可以达到分散复习的效果,减少复习时相同学习内容的干扰,而且容易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行有序的学科轮换复习,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把擅长、喜欢和薄弱、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

4.注意恰当处理好“四个关系”

⑴是“审题”和“解题”关系,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量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备解题方向。

⑵是“会做”与“得分”关系,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⑶是“求快”与“求准”关系,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⑷是“难题”与“易题”关系,做中考试题要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把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再去攻不会做的题,这样既能得分,又能产生心理上的胜利效果,平静下来再做难题就可能迎刃而解了。

三、以校本研究促进复习效能的提升

从复习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益,可以着重抓好以下环节:

1.科学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⑴制定的计划首先要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助于合理整合和优化复习时间。各学校要立足校情、学情,预设问题,善于反思,尽早谋划复习对策争取工作主动性。“一轮”复习要坚持“以本为本”,紧扣教材,着重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学校应把握09年中考动态和信息,及时传达;教研组、备课组要组织每位老师进行专题研讨,提前做好中考复习计划以及阶段安排的制定,坚持细化到课时安排,从而保证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⑵南京市2010年中考试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7左右,试题的难度结构是3:4:2:1(由易到难),体现了“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严格标准,有所创新”。各学科的“一轮”复习时,要摸清学科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通常,中考试卷里属于“双基”类型题约占70%,学生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再研读,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考试前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胸有成竹。

2.着眼研究,把握中考命题的热点趋势。

中考复习前,教师要紧扣课程标准,研究“考试说明”,加强新课程中考信息的收集与研讨,摸准近几年南京市中考命题的走向,明确中考命题的着力点。

⑴是中考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强调能力立意,考查运用能力,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⑵是中考强调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力避题海。

⑶是中考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考查。

⑷是精选“适当体现地方特色” 的新材料作为命题的载体,以新载体落实考点,着重新情境、新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

3.有效教学,避免盲目复习的效能低下。

⑴客观上,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容易存在的问题是:①是学生定位不准,不能根据生源实际情况确定起点,低起点、小坡度、大容量、高效益的指导思想未得到很好的落实;②是复习方法单一,该讲的讲不透,该让学生自主建构的不让学生自主建构,没有思维价值的满堂问、简单重复的操练占据课堂,造成学生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灵活运用的不会灵活运用;③是课堂教学深度不够,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联系,就知识讲知识,联系少、拓展少、变式少;④是知识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不足,忽视学生在新情境、新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培养。

⑵备课组应突出“有效教学”研究,立足有效教学,实施精细化复习。

①复习课应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反馈矫正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要引导教师认识到复习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效益低和复习训练效益低”的现象,切实形成“聚焦课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共识与认识。

②教师必须有强烈的教学效率意识,降低教学过程中的低效劳动,少做无用功。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学内容的合力展开、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等诸多方面,勤于反思、悉心研究。

⑶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有效备课,克服流于形式的复习备课。备课要做到备目标(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备学生(即使第一轮复习,也不要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要从学生的起点讲,要知道学生是知识缺位,还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备问题(复习不能没有问题,只有习题。往往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老师提不出问题)、备能力(不能只考虑知识,要始终以培养能力作为落脚点。)

②有效选题,借助典型试题的举一反三。加强学科试卷命题的研讨,做好试题的筛选,积极发挥试题的功能。备课组的所有练习试题,应针对学校实际,合理减轻学生负担,各类试题要适当的选择和筛选和剪贴,不轻易整卷引进校外试卷。备课组的单元测试必须统一时间,及时评阅,认真统计,并做好试卷中存在问题的矫正和调控。要进一步细化分层推进的过程管理,班主任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的跟踪分析,每次段考力争找学生做一次鼓励性谈话,给学生一个针对性建议。“一轮”复习,不求深,要求实;不求量,要求质。要根据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来选题。选题如同买鞋子,合脚才是最好的。一般选题时要注意:难度适宜,重点突出,层次感强,题型灵活,效果明显。一是选题突出针对性,要适合自己的学生,从教材出发,把知识内容习题化;从课程标准出发,把考试要求习题化;从学情出发,把能力考查习题化。二是选题注意功能性,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题目应在不同的复习时间展示,并注意训练题要有一定的梯次。

③有效训练,要求反馈矫正的及时到位。现阶段,各学科复习教学中课堂训练环节常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选题不精不新,拿来主义不加吸收消化,陈题、熟题较多,典型题、创新题较少;二是训练计划性不强、盲目性、随意性大;三是重视“题海”训练,忽视学生练后反思与自我感悟;四是练习讲评缺乏针对性,就题讲题,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方法指导;五是练习批改不及时,学情诊断不准确,矫正、巩固盲目,没有目的性。

⑷要提高学生训练的效果,实现有效训练,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①增强训练的计划性。什么时候练什么,怎么练,用多长时间练,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平时的训练应细化到课时,加强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指导,加强文字表达基本能力的训练。减少训练的数量,增加思考的时间。不做则已,做就到位。

②提高训练的规范性。中考时有些学生经常因为解题过程不规范,计算题缺少必要的公式,单位书写错误导致无谓失分。要注意落实解题的规范训练,培养好的答题规范和习惯,力争通过扎实的训练拿到应拿的分数。而解题方法的训练要注意五个方面:一是注意书写格式,要按步骤完成试题,不要跳步骤直接写答案。二是审清题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必要时列出要点,画图帮助分析题意;三是注意表述要严谨、规范、流畅、精练、有条理,少走弯路,尽量使用简便发法;四是每次解完一道题,要回过头检查一遍,看一看有无错漏,有无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五是注意开展一些限时训练,通过限定时间的解题训练,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稳定性。

③加强训练的精炼性。复习中训练习题的筛选和编制,要精选,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轻易做重复训练,杜绝用陈题、熟题重复训练学生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并且要“下水练习”,习题训练努力做到精选精练,宁愿教师多费事,少让学生做废题。

④加强反馈的时效性。作业时要落实“四有四必”的要求是否落到了实处,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具体要求:批改及时,指导到位,辅导得力。

加强训练的反思性。“一轮”复习中,要重视每次错题的反思,督促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同时要重视定期错题练习的二次矫正,便于教学中的查漏补缺,真正做到相同题目不错两次。

⑸有效测试,做好复习反馈的二次落实。复习教学应力争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月月清”。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订正每次考试的丢分和失误的试题,还可以将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⑹有效讲评,提高问题诊断的准确定位。评卷需要精讲,更要慎评。一些讲评课由于评讲前问题诊断不到位,讲评的效果也反差很大。

①教师试卷评讲要注意以下环节:一要批改分析,不缺不漏;二要合理取舍,讲透讲懂;三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四要讲清思路,揭示过程;五要理清网络,掌握方法;六要讲完检测,当堂巩固。

②教师要避免试题评讲就知识讲知识,不联系、不拓展、不变式、不注重方法指导。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

四、以细节服务促进复习过程的增效

1.调整心态,关注学生情商培养。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承受着毕业、升学等多重心理压力,这压力有来自于家长过高的期盼,也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考试焦虑。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实施者。

⑴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习时,教师要对学生经常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因老师过度的紧张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班会课、专家讲座等),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于教育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就及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谈心,分析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寻求和家长的沟通,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

⑶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考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反而事倍功半。考生应把这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

2.加强指导,认真做好“考试说明”研读。

⑴要切实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比如,让学生在预习、听课环节具体做到以下要求:

⑵有效预习,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落实预习环节,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

⑶有效听课,学会选择性的记笔记。复习课中要学会听复习课,注意把握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核心,能做到记好笔记听好课。而笔记操作可以简化,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的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3.激发调动,强化学风、班风建设。

⑴中考的备考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备考的内驱力。一般,可以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定期进行年级学生会,进行年级学生的表彰和交流。加强家校联系,召开毕业班家长开放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复习氛围。

⑵强化年级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定相应的措施。注意强化年级问题学生的管理,要制定问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建立定期谈心和汇报制度;发动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作用,通过摸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的组织一些适当活动,发挥班会的教育功能。

4.跟踪调控,落实分层推进策略。

⑴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生源群体的学生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达标。具体要做到:要细致关心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⑵要认识到:对基础不好的学生,练得越多,错得越多,评得越多,花时越多。同时要做好学生动态跟踪与分析。认真分析学生分数段人群的学科是否均衡,关注临界学生(52-65),75分中等学生。对偏科而总分中等生要针对性帮助。

5.质疑反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⑴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主要通过重要概念或规律成立条件、范围的认识来提高。在每章结束时,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因此,要重视“错题”的归类。在大量的解题训练中,要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不能盲目的陷于题海中。对于习题的训练,要精选精练,以一挡十,尤其是要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对于学生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让他们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每科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

⑵注意引导学生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思考和训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