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闻过则喜”的两种境界
2012-02-08 | 阅:  转:  |  分享 
  
“闻过则喜”的两种境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古语,也是真理。在工作、生活中,谁也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有了过失,人家不满意,提意见,当领导的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那就是耐心倾听,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把事情办得更好。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对批评意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别人提意见是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难看,而应当认识到这是对自己的帮助,于个人于单位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应该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用另外一句古语讲,就是要“闻过则喜”。

然而,有些领导缺乏的就是“闻过则喜”的雅量。有的人“官不大,僚不小”,盛气凌人,“骄”、“娇”二气十足,听到表扬的话沾沾自喜,听到批评意见就感觉刺耳,脸上发烧,头上冒汗更有甚者一触即跳,老虎屁股摸不得。结果呢,不能改正自己的过错,轻则影响个人的进步,严重的走向官僚主义,独断专行,使单位工作受损失。显然,这样的态度应在克服之列。

但是,闻过则喜也有两种情况,或者说有两种境界。一种是表面上态度诚恳,对所有批评、意见都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但就是不认真改正。这是虚假的闻过则喜,不是真喜,脸上的笑容是装出来的,内心还是不接受批评。另一种是表里如一,确实感到人家的批评是在给自己治病,帮自己消除可能跌跤的险情,所以发自内心地感谢批评者,虚心接受下来,认真加以改正。稍加分析便可以知道,前一种虽然表面上也是闻过则喜,没发脾气骂人,但都是些假相,实质上与闻过则怒没什么区别。后一种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脸上的喜出于真心实意,有知错必改的实际行动。毫无疑问,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种闻过则喜。

批评、表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经常遇到。只要“利于行”,就不必计较“顺耳”还是“逆耳”;只要“利于病”,甜药、苦药都是好药。因此,都应当有闻过则喜的正确态度。同时还要强调的是,闻过则喜要真心实意,不能做表面文章;既要给群众留一个虚心接受意见的印象,又要拿出改正缺点错误的实际行动。如果领导干部都能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就一定能搞好团结,各类人才就能纷至沓来,工作也就能顺利打开局面。如果在对待批评问题上搞表面文章,明着一套,暗里一套,给闻过则怒戴上一个“喜”的假面具,结果就不会再有人肯讲真心话了。领导也好,普通人也罢,一旦听不到一点批评的声音,恐怕离“别姬”也就不远了。

做到真正闻过则喜,就要从思想上克服爱听“好话”的习惯。歌功颂德的美言,实质上是精神的麻醉剂,会使人在飘飘然中犯错误。所以,一定要警惕过多、过头的“好话”,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的过程中,进入闻过则喜的高境界。



献花(0)
+1
(本文系小地雷富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