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说木叶
2012-02-09 | 阅:  转:  |  分享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第二段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
落木”。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健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
有区别。第四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
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形象效果。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
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第五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背后,还躲着暗示性。“木”作为“树”的概念的
同时,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叶”因此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
排斥暗示着落叶。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说明。第六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
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正因如此,《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干燥之感,因此都与“木叶”的形象不同。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
得空阔。说‘‘木叶’’林庚学习目标:学习诗歌的暗示性艺术特征,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阅读1~3段,思考:作者列举
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帝子降兮北渚,木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歌词描述了湘君、
湘夫人的悲欢离合,他们虽然生死契阔,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却彼此爱恋不忘。阅读4~6段,思考:本部分说明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
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4)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5)2、有落叶的
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6)第7段的主要内容?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
乎是一字千里。全文结构:引题——主体——小结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木”——叶落的形象“树”——树叶多
2、“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何不同?“树叶”——繁密湿润“木叶”——微黄干躁饱含水分的繁密叶子干躁之感落叶落
木木特征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微黄干燥单纯、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场合:秋风叶落木叶落木更显空阔,完全
是一片悲凉、凄清。干躁之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寄寓夔州时所作,诗人历经战
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在一个深秋时节独自登高远望……树繁茂的枝叶密密层层的浓阴褐绿色的树皮生机活力古代诗歌
中,类似“木叶”的意象不胜枚举。试析“月”、“柳”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献花(0)
+1
(本文系“六一”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