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嫫母

 jiangyue 2012-02-09

嫫母----华夏民族的始祖母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既为祖,当然就不是黄帝一个人的事情,“始祖”里面当然包含着“始祖母”。

黄帝虽然是远古时代传说中的人物,但他的一大家子人或许真的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首先就写这位被奉为“人文初祖”的黄帝。对于他的家庭情况,司马迁是这样介绍的:“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这嫘祖是黄帝的正妃亦即元妃,也就是大老婆,类似于后世的王后、皇后的角色。嫘祖与黄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黄帝死后,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接了领导人的班,史称帝颛顼。《史记》对黄帝的私生活,所记仅此。

后来,晋代的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又补充了很多黄帝的家庭成员,说他一共立了四妃,除元妃嫘祖外,还有三个次妃,一个叫方雷氏(也叫女节),一个叫彤鱼氏,还有一个叫嫫母,并特意注明她“班在三人之下”,意思是她排名最后,地位比那三个女人都低。

排名最后,却未必名头不响。甚至位列老大的嫘祖,也被这位老四抢尽了风光。

是因为嫫母漂亮吗?正相反。

人所共知,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曰西施,曰貂蝉,曰王昭君,曰杨贵妃。

但中国历史上还有四大丑女,按出生日期排序,她们是嫫母——相传为黄帝的四老婆;钟离春——又称钟无艳、无盐女,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宣王的王后;孟光——东汉隐士、美男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原型;阮家女——东晋名士、吏部郎许允之妻,妇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礼教的忠实捍卫者。

名列中国妇女首丑,而且居然还是我们共同的“始祖母”,嫫母确实有点让我们失望。

不过,嫫母这个人物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她的长相也未必可靠。

相传嫫母为方相氏,中原之南的苗族后裔。据唐代不知哪位作者所著的《琱玉集·丑人篇》中的描述,嫫母的尊容是“锤额顣頞,形簏色黑”;即额如纺锤,塌鼻紧蹙,体肥如箱,貌黑似漆,乃“黄帝时极丑女也”。嫫母因为貌丑而成逐疫驱鬼之神,据说后世巫医神汉祛除瘟疫跳大神时所戴的面具,就是嫫母的遗像,形状极为丑恶。当然,这样的审美观显然是后世强加的。在那个缺吃少穿、重视体力的年代,无论男女,肥肯定是一种美才对。

看黄帝的画像,也算是一个仪表堂堂的汉子,可后人为什么要编排出一个母夜叉、丑八怪做他的配偶,进而成为我们共同的先人呢?这反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中国人并不讳言美貌,也评选出了大名鼎鼎的四大美女。但美女仅美貌而已,与美德是不沾边的。更多的时候,美貌意味着灾祸。我们在以后会看到大量鲜活的“红颜祸水”的经典案例。仅就品德而言,相比于四大丑女的高尚情操,四大美女确实乏善可陈,最多也就是不那么“缺德”罢了。中国古代的道德家在翻遍史书后沮丧地发现,要想树立品貌双优的女子楷模,难度实在太大。女人如果脸蛋漂亮,还能有四大美女那样的品行,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因此,我不得不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如果美貌与美德都是好的东西,那么根据物理学同性相斥的原理,则美貌与美德天然不容,而丑陋与高尚却本性相吸。中国男人喜欢美貌但注重教化,对于“德”与“貌”的痛苦选择,毅然决然地把女人的“貌”留给了自己,把“德”推给了社会。华夏子孙的始祖必须要品行高尚,这样的人才配教育后代、教化社会。按照这个规律,德高则必貌丑,“黄帝时极丑女”嫫母的诞生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由于时代久远,又是传说中的人物,所以嫫母的模范事迹流传下来的并不多,而且真假难辨。我考证了很长时间,发现嫫母相对靠谱的突出事迹其实只有一件,那就是作为黄帝四老婆的她,与黄帝的大老婆、也就是元妃嫘祖的关系搞得相当不错。

据《山海经》记载,嫫母和嫘祖都住在汉水南岸一处被河沟环绕的地方。可能是当时黄帝要带自己部落里的男人们外出东拼西杀,部落的女人都留在这里作为基地,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女子国”(《山海经·海外西经》)。这个归属黄帝部落的基地的管理者,可能就是嫫母和嫘祖,她们俩甚至好到了“居一门中”,也就是说两个人同住一个房间。作为“女子国”基地的最高领导,这显然不是条件所迫,而是她们愿意呆在一起。

另一本记载远古历史传说的书籍《轩辕本纪》[唐代王瓘著],也证实了嫫母与嫘祖的关系不错。据说,黄帝在带着元妃嫘祖巡视天下时,嫘祖不幸逝世。第一夫人在路上死了,自然是大事,黄帝为她举行了盛大的祭奠,封嫘祖为“祖神”,同时让嫫母“监护于道”。这其实就是守墓,是一件很苦的差事,每年都要在嫘祖埋葬的地方守着,组织老百姓按时祭祀。嫫母把这件事情做得很认真,足见她与嫘祖是很有感情的。

嫫母能够落实的事迹,就是这些。也许是因为古时候中国有钱有势的男人都是妻妾成群,处理好家庭问题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对于大小老婆能够和睦相处这类今人看来鸡零狗碎的问题,却是古代男人衡量女人品德最重要的指标。因此,嫫母的标杆意义在于,做小老婆的,一定要与大老婆搞好关系,这样男人才有精力干出一番大事业。这其实不过是“治家方能齐天下”的另一种版本。

嫫母以敢做小老婆的谦让精神,解决了中国男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所以她在道德上也备受中国男人的推崇。

屈原在《楚辞·九章》中歌颂道:“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吕氏春秋·遇合篇》中记载,嫫母与黄帝感情深厚,并假借黄帝的话教训那些长相自卑的女人说:“不能忘记磨砺你们的道德,不能衰退你们内心的纯正。这样做了,长得丑又能伤害谁!”说得多好听啊,这几乎可以成为对自己长相有意见女子的励志名言。

《淮南子·修务训》也拿美女西施与丑女嫫母比较道:“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悦者,西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意思是西施是自然美,而嫫母是心灵美。

后世还有,“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嫫母有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次妃嫫母,貌恶德充”,诸如此类等等评价,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家有丑妻是个宝。

黄帝与嫫母这对模范的“心灵美”夫妻的结合,有很大一个漏洞。有记载或流传下来的所有嫫母的懿德良行,都发生在她成为黄帝的次妃之后,而嫁给黄帝之前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嫫母曾经发挥过带头作用。那么黄帝要娶她的理由就变成了仅仅是因为嫫母长得丑,而长得丑的女人今后也一定是贤惠的。这的确有点荒唐。

真实的历史也许远比我们想象的简单。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之所以摊上了这么一位相貌奇特的“始祖母”,真实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嫫母能生育。

在远古年代,由于生活、卫生、医疗水平的低下,人的寿命是很短的,平均不会超过20岁。而人的生存和发展,又必须要拼人力,所以繁衍后代成为古人的第一要务。在这种条件下,女人的脸蛋是没什么用途的,能生育才是真正的“英雄母亲”。

作为部落领导人的黄帝,有没有一支数量庞大、体力强壮的父子兵,不仅涉及他自己家族的兴衰,而且影响着全部落的存亡。但黄帝似乎很不幸,他娶的第一个妻子——元妃嫘祖并不太会生育,她只给黄帝生了玄嚣和昌意两个儿子,这显然无法达标,两个儿子也许只要一次远征或一场战斗就会全部报销。黄帝后来又娶了两个次妃方雷氏和彤鱼氏,她们的生育情况,史书仅仅记载方雷氏生了青阳,彤鱼氏生了夷鼓,但应该不会是她们各自只生了一个儿子,不过总量肯定不会太多。

黄帝感到了危机。他必须要有更多的后代。

这时,嫫母出现了。她“锤额顣頞,形簏色黑”的形象,在当时的人看来,可能就是一种生育相。这种形象的女人对于黄帝来说,比现今那些“肤白貌美、气质高雅、海外经历、有车房遗产”的妙龄女郎更有吸引力,于是立即收入麾下,排名第四。

嫫母应该是不辱使命。我们知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也有说三十五子),嫘祖只育两子,方雷氏和彤鱼氏努努力,算她们各自生了五六个,那么黄帝剩下来的十二三个后代应该都是嫫母的功劳了。

积攒了这么大一笔本钱,黄帝终于踏实了。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据传心满意足地活到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120多岁。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他没再娶女人。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明白,嫫母真正的伟大之处,既不在于她长得丑,也不在于她德行高。她的标杆意义,是如果没有了她,可能就没有了后来评价她的人;可能就没有了你,没有了我。

“儿不嫌母丑”这句话,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始祖母”嫫母。对于后人来说,先人的丑俊有什么意义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