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论语》选读《沂水春风》课件1
2012-02-10 | 阅:  转:  |  分享 
  
预习检查俟(sì??)??莫(mù?)甫(fǔ)哂(shěn)相(
xiàng)铿(kēng)沂(yí)喟(kuì)雩(yú)
冠(guàn)孔子是怎样看待他们的志向的?子路——哂之,冉有——叹之,公西华——惜之,曾皙——与之。
《沂水春风》留给你的是什么?本文中4位弟子个性鲜明,抱负满腔。我们在座的同学,定有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一样个性思想的人。
今天的你欣赏其中的那一个人?请简述你的理由。理由内容包括:1、立足文本,陈述欣赏点。
2、联系实际,陈述欣赏的原因。理想和行动的关系,就如同引线和风筝的关系。这个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
的线。而这条线,就是你的内心愿望。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
声音。中国知识分子所要的并不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奢侈,但他们一定要心灵悠游上的奢侈。
于丹《论语》心得吟诵诸子百家与千古圣哲神交沂水春风
二、一词多义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2、唯求则非邦也与????????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宗庙之事,如会同。6、子路率尔而对曰7、鼓瑟希,铿尔8、尔何如?赞同,同意句末语气助词,吗如果或者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至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你一、读准下列字音三、词类活用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2
、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浴乎沂,风乎舞雩。端,章甫:都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四、指出下列句式结构1、不吾知也。2、毋吾以
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即何以应为“以何”状语后置,即
以师旅加之。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长辈对晚辈
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因此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
当然,最紧要是不忘准确朗读。因声求气总体感知2.本文是孔子与学生之间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其实是围绕一个什么话题?你能从文中找
一个字来概括吗?志(人生理想)1.总共描写了几位人物,哪几位?五位。子路(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晢(点)和孔
子。3.围绕这个字,文章具体又可分为哪三个回合/部分?孔子志、弟子志、孔子志问说评曾点
公西华冉有子路愿景对象弟子分析人物形象千乘之国(内忧外患)有勇知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民足礼
乐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小相鲁莽轻率;谦虚谦恭有礼局部探究:四位学生各有什么志向?鼓瑟希,铿
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初读文本,关注曾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合作探究: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为国以
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风范:平等民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本文写作最大的优点是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文旨鲜明;五个人的发言契合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仁厚、温雅、民主、平等……
献花(0)
+1
(本文系“六一”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