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夏帝不出逃到克里特岛之谜

 king9413 2012-02-10

世界最伟大的历史考古发现之二 

——揭开夏帝不出逃到克里特岛之谜
    ——研究《海内十洲记》的重大发现和突破(4)

                                     作者:赵自强

                                        (七)

 

(271)《世界最伟大的历史考古发现之二,揭开夏帝不出逃到克里特岛之谜》

克里特文明遗存的部分建筑复原图

(271)《世界最伟大的历史考古发现之二,揭开夏帝不出逃到克里特岛之谜》

克里特文明留下的排水设施

 

诺索斯宫遗址

跳牛杂耍,诺索斯宫壁画

 

    (9)文献云:“玄洲,在北海之中,戍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风山,声响如雷电,对天西北门,上多太玄仙官宫室,宫室各异,饶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处,甚肃肃也。”

    思想僵化的中国学者到死也想不到,在这段无人问津的不屑一顾的史料中会包含大文章;更不会想到,研究它会给中国历史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因为这些混饭的学者为了既得利益,根本就不想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真相!因为那既费劲,又麻烦,搞不好还会失足,丢掉教授光辉的冠冕!因为要探索问题,发现真理,就必定会与传统观念发生矛盾,甚至与旧思想决裂,或推倒旧的理论体系,这样才能揭开覆盖在历史真相上的尘埃,使传统错误暴露出来!

    为了顺利的研究这段文献,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我在前面的研究成果。我在前面反复强调了《海内十洲记》的原本是在12000年前的“世界大洪水灾变”发生之后写成的著作,后来经过东方朔先生的注释和翻译过,再后来古人又把原著和东方朔的文字混在了一起,这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海内十洲记》。

    这个事实说明了,《海内十洲记》的原始版本,曾记裁了中国古帝古人为了躲避灭顶之灾,而不得不从“方州”、“五神山”,或古人曾经居住过的故乡——世界各个海底海沟,就近搬迁到世界各地的赤道山顶上避难的事实。

    而在这里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当时中国古帝古人为了躲避灾难,按照级别高低主要迁徙到了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一带,它处在东非高原之上,海拔约2135米。另一个地方是,南美秘鲁的马丘比丘一带,它高耸于一个山脊上,海拔约2350米,可俯瞰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然而,中国古帝古人为什么要迁到赤道上的这两个地方避难呢?这是因为第四纪大冰川主要堆积在寒带和温带,当全球火山大爆发的热能把冰川融化之后,就会形成世界大洪水泛滥,所以在灾变期间寒带和温带是大洪水首当其冲的地方,换言之,这些地方将是大洪水冲毁和淹没的重灾区。因为这个生死攸关的重要原因,古帝古人不得不就近迁徙到世界赤道山顶上避难。如中国云南的抚仙湖、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南美山区等等地方。而在这次大灾难中,中国古帝十分智慧的把国都选迁于赤道上的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并将陪都建于秘鲁的马丘比丘。

    然而,人们一定又要问我了,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肯定中国历史学界正在探索,但还未有结果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寻找黄帝工程》要回答的这两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问题呢?我要告诉朋友的是,关于这两个“中国历史起源问题”,我比史学界早研究了十多年,先后研究了二十二年,这才考证发现在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有中国诸多历史文献记载的历史文物,这就是中国考古学家在中国找不到的最早的划时代的标志性的中国历史文物。而这些确凿的物证就是:“昆仑天柱”、“轩辕之台”和“西王母石屋”等等。

    由于这些物证的支持,我们才可以说,要想真正研究和认识人类上古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那只有当我们研究和重视了“12000年前的世界大洪水”的根本事实之后,以及明白了中国古帝古人迁到埃塞俄比亚,再后来又迁到埃及之后,这样一个历史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我们才可能真正把中国上古历史变化的脉络说清楚。

    好了,好了,读者要说我说了一大堆与《海内十洲记》和“玄洲”无直接关系的“废话”,关于“世界大洪水”和中国古帝建都非洲的更遥远的历史事实我暂且不说了。

    我们还是回到《海内十洲记》中来继续研究“玄洲”这段文献。但在研究这段文献之前,我们也把它整理一下,剔除一些对实际研究作用不大,或可有可无的文字,留下它真实的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那么就剩下了这样一些关键的东面,即“玄洲,在北海之中……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风山,声响如雷电,对天西北门,上多太玄仙官宫室,宫室各异……乃是三天君下治之处,甚肃肃也。”

    而在这里我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东方朔翻译这段古文时,基本上保留了原貌,因为他知道我国北方无海。所以他对这段古文采取了“按部就班”直接翻译的方法,而基本上没有动里面的内容。这也就是说,这段古文的出发点是埃及,而非现在中国。从这里亦可以看到,《海内十洲记》这本古籍,很可能由中国商人在国都——埃及底比斯整理过一次。而关于这一点,有《列子·汤问》佐证。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对正确认识整个文献会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那么就有几段文献根本上解释不通。

    所以我研究这段文献认为,这里的“北海”,即指埃及北面的地中海。而地中海的希腊领土克里特岛,即文献所指“玄洲”的残迹。然而,这里的“玄”又作何解呢?其实,“玄”就是“黑”或“幽”的意思。而古人为什么又称它“黑洲”呢?这是因为克里特岛是一个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因它喷出的岩浆含铁量很高,并未得到充分的氧化,故岛上一些山、石、砂、土呈现黑色,故名“玄洲”。同时,中国古人也称它为“幽州”。如《吕氏春秋·有始览第一》云:“北方为幽州”(4)。《淮南子·修务训》云:“流共工于幽州”(5)。因为“幽”也是指黑色。这是因为岛上黑色的地质现象,在世界其它地方并不多见,所以这个名称起得很有特色,不易和其它地方混淆而弄错。

                                      (八)

    而文献记载的“玄洲……多丘山”,也与克里特岛的地理特征吻合。我们从网上可以查到,克里特岛的主体,是一个崎岖多山的岛屿。构成岛上东西主轴的克里特山脉,其实是由4座火山喷发组成的山群;主峰伊季峰海拔2456公尺,为岛上最高点。然后地形逐渐向北部海岸倾斜,有几个天然的海港、海岸平原和沙滩。而这里的沙滩就是黑色的砂子。

    我们再说文献记载的“又有风山,声响如雷电,对天西北门”。这段重要史料也与克里特岛原来的地理特点吻合。因为在克里特岛“西北”面原本有一座高大的活火山,古代名叫“风山”。今人称它“桑托林火山”。而这座活火山在三千多年前曾经是一个汹涌澎湃的火山湖,它成天烟雾弥漫,喘着粗气,而且“声响如雷电”,尤如狂风呼啸而得名。但后来由于它发生了一次大爆炸,使它的主体基本上炸毁了,并且它南面还下沉了一些地方,这就使它与克里特岛脱离了关系但我们现在在“桑托林岛”上还可以看到“风山”的残迹,一个小活火山。

    我们今天从网上可以查到一些“桑托林火山”的资料:

    “桑托林岛,位于南爱琴海。原先这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岛屿,由火山接连喷发堆积而成,并且当年可能是与克里特岛连在一起。历史上这里曾多次发生火山爆发,其中最剧烈的一次火山爆发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造成岛屿中心大面积塌陷,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月牙状岛屿。同时,也有资料显示,这次特别惊人的火山大爆发是发生在公元前1608年,岛屿的中央部分完全被摧毁,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口内灌满了海水。科学家估计,这次大爆炸炸毁了一座约1300米高的山,将100立方千米左右的岩石碎屑射入大气中。在埃及和东地中海周围地区均已发现火山灰散落的痕迹。现在在破火山口中还有一座称为新卡梅尼的小岛,上面还有一个活动的火山口,火山口温泉颜色偏黄,还有一股硫酸味。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克里特岛的米诺斯古文明如果不是毁于桑托林火山大爆发的话,也曾使它受到严重的破坏。因为克里特岛位于桑托林岛以南仅100左右。1956年,火山又一次喷发,岛上的城镇再度崩溃。在桑托林山两旁分别有两个沙滩,它们是派里萨海滩和卡马里海滩,这里是著名的黑沙滩浴场。”

    我们还可以看到,古人在这里着重记载了“玄洲”上建筑的“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和“太玄仙官宫室,宫室各异”的重要史料。而这里的“都”和“治”,就是国都和皇帝统治的意思,“宫室”是皇宫和寝室的意思。然而,这里的“玄都……宫室”又是中国上古何人所建呢?据我研究认为,它其实就是《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国于幽”(6)的“幽都”。例如,《淮南子·地形训》云:“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7)。《主术训》又云:“北至幽都”(8)。所以,“玄都”就是“幽都”。而“玄都”上的“宫室”,就是指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宫”(9)。

    我们从中国历史文献中还可以查到,这个“玄都”曾经住过一系列的中国古帝或诸侯。他们就是:“禺京”、“颛顼”、“共工”,以及西周的祖先“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擅父”等等。而对我们来说,最最重要的是,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宫”的地穴里发现了好几尊“双手操蛇神像”(10),

                                     (九)

    而关于这种神奇的历史文物,世界上只有一部古籍明确的记载过它,这就是中国历史元典《山海经》。我们只有读懂它,才能解释清楚“双手操蛇神像”的身世和意义。所以我们在研究“双手操蛇神像”之前,又必须先研究读懂统治克里特岛主人的身份等情况。

    据《大荒东经》云:“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南黄蛇,名曰禺(豸虎)。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为海神”。这段史料是说:黄帝的儿子禺(豸虎)是统治太平洋诸岛的诸侯,黄帝的孙子禺京是统治地中海诸岛的诸侯。

    《山海经·海外北经》云:“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郭璞注曰:‘字玄冥,水神也。一曰禺京。一本云: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这段史料中的禺疆,可能就是禺京的异名。这里的“黑身手足”,是说禺疆是非洲黑人。

    《准南子·时则训》云:“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这段史料是说:黄帝的孙子颛顼、玄冥曾经做过统治地中海至北极的诸侯。 

    《庄子·大宗师》云:“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这里的“禺强”,其实就是《山海经》记载的“禺疆”。这是因为“强”“疆”两字古通的原因。

    《吕氏春秋·求人》云:“(禹)北至人正之国,……禺强之所”。这里的“禺强之所”,即指克里特岛上的禺强的皇宫。

    《尚书·舜典》云:“(舜)流共工于幽洲,……天下咸服”。这里的“幽洲”,即“玄洲”之异名,也就是指克里特岛。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云:“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流共工于幽州之都”。这段史料的意义同上。

    然而,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克里特岛历史记载得最祥细的古人是司馬迁先生,我们在这里应当真诚的感谢他。他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说:“后稷卒,子不出立。不出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出以失其官而牛戎狄之间。不出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幽。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擅父立。古公擅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其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彼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主君,将之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與私属遂去幽,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幽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十)

    这段非常重要的史料的意思是说:夏朝末年,末代后稷去世了,他的儿子不出继位,不出末年,全国因地中海桑托林火山爆发连年大旱,民无所食,这就动摇了国家基础,商汤则趁机造反,夏朝就这样灭亡了。这段历史还记载在《圣经·创世纪》中。不出就象蒋介石一样,被商汤打得逃到地中海的克里特岛避难。而这里的“戎”,就是指尧舜流放到希腊的共工后裔,这里的“狄”指埃及的商军。落荒出逃的夏人,经过痛苦的历史教训之后,不出、子鞠、公刘、庆节,这四代人,洗心革面,发奋图强,经历一百余年的努力,终于重新在岛上建立了国家。后又经过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擅父,八代夏人,两百余年的努力,终于使克里特岛进入了家有牲畜积余的小康社会。这就使“戎狄”两国,又惊又怕又眼红,于是就派军队去攻打,结果打得古公擅父城破家亡,实在打不过两国联军,只好割地赔歉求挠。但过了一段时间,两国又打了过来,这次“戎狄”不仅要财物,而且还要土地和人民,古公擅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家眷逃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由于古公擅父是夏朝的后裔,其人又仁义,所以附近的部落全归顺了他。古公擅父从此就在这里建城立国,这就是中国西周的前身。

    我们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禺京”,“颛顼”,“共工”,以及十二位周祖都曾在克里特岛建功立业,筑城建国。然而,这段历史事实怎样才能进一步得到证明呢?好在夏帝有灵,他们不仅在克里特岛建立了王宫,并且还称它为:“米诺斯”一名。而这个名字,若按中国古人从右至左的书写习惯来看,它又可以写作“斯诺米”。对于这个名字,只要我们懂一点语言学和训诂学就会发现,“斯诺米”其实就是“颛顼”的训诂,或标准的音译。

 

    总之,我们通过研究中国历史文献,再把这种研究成果和克里特岛上发现的“双手操蛇神像”文物相结合,从而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种种事实,恰恰与克里特岛上的种种事实一一吻合。这就证明了《海内十洲记》记载的“玄洲”,以及诸多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幽洲”,其实就是指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因为这不仅是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玄洲”地理特点和克里特岛地理特点吻合,并且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宫名称,也与颛顼的名字一致,而最最重要的是,考古学家发现的文物,也与《山海经》记载的历史人物形像相同。从这些事实上我们可以肯定:克里特岛就是中国诸多古籍记载的“玄洲”。

    我们从这一研究成果中还可以看到,中国上古历史文献记载的与克里特岛相关的史料在这里都一一得到了验证,从而使我们发现《海内十洲记》、《山海经》、《尚书》、《庄子》、《韩非子》、《列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等等记载的与“玄洲”有关的史料都是真实的。相反,这就说明了过去疑古学家否定中国上古历史是极端错误的无知的。最后我再说一句,《海内十洲记》不仅高度概括了克里特岛上的人文地理情况,而且是一部精典概括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著作。

                                     (十一)

    (10)文献云:“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涧,涧水如密浆,饮之长生,与天地相毕,服此五芝,亦得长生不死,亦多仙家。”

对于这段史料,我初步研究认为,这里的“北海”,也是指地中海。这里的“元洲”,很可能是指今天地中海的撒丁岛。

    我们从网上看到,撒丁岛今天属于意大利的领土。它在西地中海诸岛中面积仅次于西西里岛,为第二大岛。它位于意大利半岛海岸以西200公里。北距法国的科西嘉岛12公里,南距非洲海岸200公里。首府卡利亚里。

    该岛显著的特点是努拉吉,这是一些用死火山的巨大玄武岩块未加任何黏合砌成的截顶圆锥体建筑,据说现在有7,000于例,建于史前时期。大多数努拉吉很小,但有少数努拉吉显然是用作堡垒。在多尔加利附近还有一个努拉吉村庄,发现了约80座建筑物的遗迹。现在,专家认为努拉吉的历史约在西元前1500~前400年之间。

    该岛地形主要为花岗岩和片岩构成的山地。最高点为真纳尔真图山脉的马尔莫拉峰,海拔1834公尺。属亚热带和地中海型气候。河流短且水流急。最重要的河有蒂尔索河和弗卢门多萨河。

                                    (十二)

    (11)文献云:“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五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岛上俱是大山,积石至多,石象八石,石脑、石桂、英流、丹黃子、石胆之辈石余种,皆生于岛石,服之神仙长生,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数万人居焉。”

    我初步研究认为,这里的“北海”,也是指地中海。这里的“沧海岛”,很可能即今天地中海的西西里岛。这里的“苍色”,是指这里的海水碧绿和清沏见底。所以中国古人称它为“沧海”。“岛上俱是大山”是说,该岛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岛上的火山岩积叠得相当高或厚。火山岩经过千万年的风化之后,就形成了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有的象八角形、有的象人脑、有的象桂树、有的象流水、有的象丹黃子、有的象石胆等等。并且这种石头可以入药,吃了能有益健康。最最重要的是,在该岛上发现了四座巨石建筑的巨大的宫殿,以及一个高大、罕见的地宫,里面存放了许多木乃伊。而这些历史文物恰恰又与中国古人记载的:“岛中有紫石宫室,九老仙都所治,仙官数万人居焉”相吻合。 

     然而,我们从网上查到如下资料: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和人口最稠密的岛,它属于意大利,位于亚平宁半岛的西南。东与亚平宁半岛仅隔3公里的墨西拿海峡。公元前八世纪至前六世纪希腊人在岛东岸建立殖民地。公元前241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以后历经汪达尔、拜占庭、诺尔曼人等统治。

    西西里岛的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00万。境内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唯一的宽阔谷地是东部卡塔利纳平原,土地肥沃。地震和火山活动相当频繁。西西里岛最高的山是埃特纳火山,它海拔3323米,它也是欧洲最大、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墨西拿北部的斯特朗博利岛上的斯特朗博利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

距今10,000年前,西西里已有人居住。该岛处于地中海中心,其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历史的交会点、征服和建立霸权的工具,以及来岛上冒险的武士和商人所属十几个民族的大熔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