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冰河期就是千年极寒谣言2.0版

 魏语 2012-02-10
近日,欧洲和亚洲很多地区都在经受严寒的考验:目前欧洲地区已有超过400人因严寒天气死亡;在日本,大雪已夺去数十人人的生命;中国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气候总体偏冷,全国平均气温为1986年以来同期次低值。严寒天气中。一些媒体爆出了一则关于地球可能进入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小冰河期”的消息,虽然听起来惊悚,但这则新闻其实和2010年的“千年极寒”的谣言类似,又是一次国内媒体对国外媒体消息的误读,再加之以讹传讹形成的。
  气候谣言是媒体炒作和误读  

其实有关气候的谣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了,就在2010时,“千年极寒”也被大肆宣传,甚至还成为了很多店家促销产品的噱头。但2010年的极寒和2012年的小冰河期,都是天气变化被过度包装后不断放大的产物。小冰河期不过是千年极寒谣言的2.0升级版本。

欧洲冰雪
欧洲气象卫星组织近日公布的,2月7日的欧洲大陆气象图,蓝绿色地区表示有雪覆盖,白色表示云层。根据气象图显示,欧洲大部分地区已经遭冰雪覆盖。

媒体不负责任的以讹传讹造就谣言

 

英国《每日邮报》最先播发了“小冰河期”这样的判断文章,在不断的引用和演绎下,媒体对情况的解读慢慢走了样。《每日邮报》文章的结论并非出自权威专业研究机构和科学家。

 

让我们看一下"冰河谣言"如何起源。1月29日《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一笔带过“小冰河期”,这篇报道名为《忘掉全球变暖: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才是我们要担心的》。这篇报道讲的并不是欧洲近期的寒潮,而是根据一些气象资料称“地球在过去的15年就已经停止了变暖的趋势”,并引用了一些科研人员的话,称“地球会因为太阳活动减弱而变冷”。在这篇文章中,没有一处直接引语中有“冰河期”这个词,而只是文章作者本人写道:“这些数据显示,我们可能甚至会走向一个小冰河期”。

 

就在文章见报当天,英国气象局迅速在网上发布了一篇官方博客,反驳这篇文章中的“多处错误”。英国气象局称,《每日邮报》记者对气象局的回答断章取义,全球气温在过去15年里没有升高是完全误导的。多家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2010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详细]

 

  欧亚极寒天气跟"小冰期"无关联  

"小冰期"其实就是1550年到1850年之间,全球出现的"相对寒冷期"。除了显著的全球大范围气温下降之外,冰河时代以冰川在大陆上不断扩张为标志,达到顶峰时,欧洲、亚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区将被冰层覆盖。虽然这次寒流看上去来势凶猛,十分严重,但实际上此次降温无论是程度还是范围都和"小冰期"相差甚远。而不谈冰河期,单是欧洲天气的严寒程度也被过分夸张,今冬欧洲同期的气温还不如2006年低。


欧洲严寒
欧洲连日遭受严寒,据外媒消息,2月7日,东欧数百村庄温度降至摄氏零下40度,已有数百无家可归者在寒潮中死亡。
最大冰山

图为美国宇航局卫星2011年11月拍摄的照片,展示了发生断裂的松岛冰川,断裂的部分面积相当于纽约,脱离冰川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冰山。

欧亚寒潮近些年交替出现,相反这些年份也曾是最热期

 

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资料分析,欧亚部分在近期的确共出现4次寒流袭击,出现持续低温天数超过了20天。部分欧洲地区气温达到历史新低,如俄罗斯今冬温度,比往年低至10-17摄氏度;欧洲有400余人、日本也有数十人死于这场极寒天气。这些,的确是今冬欧亚气候的反常之处,但并非如英美媒体所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小冰河期”到来并将“持续20-30年”(《每日邮报》)——这仅是一段寒流极端天气,跟气候逆转无关。

 

对比一下2009年至2010年冬季就会发现,当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它自2009年12月开始,贯穿整个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时间,而2006年冬天比今年更为寒冷。事实上,欧洲严寒天气已经连续多个冬天,却未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详细]

 

冰川减少打破小冰期特征,温室气体正阻止冰河形成

 

冰河期气温降低的影响之一就是全球范围内的冰川面积增大,冰河时代以冰川在大陆上不断扩张为标志。而实际情况确实:因全球变暖,北极冰盖仍在退缩,北极海冰面积在2007年9月份达到有观测资料以来的最低值,之后海冰范围每年都有波动,虽到2009年夏季,海冰面积回升了不少,但是总体的趋势仍是降低的,到2011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降到了有观测以来的次低值,仅次于2007年。剑桥大学古气象学家卢克-斯金纳研究指出:即使现在停止碳排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仍会在至少1000年内处于升高状态,所储存的热量可以阻止下一次冰河形成(据《自然-地球科学》2011年1月)。[详细]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根据Terra和Aqua卫星对照2011年和2000-06年得冰盖情况发现,北极格陵兰岛的冰随着融化不断露出地表色,这些黑色减少冰块反光,吸收更多的热量,融化速度更快(据NASA EarthO bservatory数据与照片)。冰河情况非常直观的一个例子就是南极冰川的融化现状。去年底,NASA的Terra地球观测卫星拍摄到了地球上最大的冰山从南极洲松岛冰川断裂的情景,缝长达30公里,面积相当于美国纽约。[详细]

 

  极寒或因全球变暖所致  

与近期欧亚严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科学家近日发布的一篇报告,报告表示,2011年全球平均气温位居最高气温排行榜的第九位,最热10年中有9年在2000年以后的趋势继续得以延续。NASA的研究人员在声明中称,2011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较20世纪中叶的基准温度高0.92华氏度(0.51摄氏度)。而各国的科学家也不约而同将全球变暖引起的北极冰川消融,归结为导致欧洲寒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极高压
在冰川融化等条件下,北极地区的气压异常改变,导致冷空气持续南下,影响欧洲和亚洲。
泰国洪水
2010年9月开始的“拉尼娜”现象持续至今,不但引发了日本的严寒,还很能是去年菲律宾和泰国洪灾的元凶。

极寒源起:北极冰盖减少20%引发气流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7日在日内瓦发布的消息说,根据成员气象组织提供的信息,近期欧亚大陆部分中纬度地区出现的寒冷天气与北极地区大气环流现象——“北极涛动”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的体积在近30年里减少了20%。极地海洋一旦缺少冰层覆盖,其海面相对温暖的空气就会向寒冷的高空移动,影响极地大气循环,其结果是极地冷空气在高压系统推动下,向北半球大陆地区进发,导致当地气温骤降(援引自《独立报》,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

 

传播过程:极地大气循环又将严寒带至欧亚

 

受此影响,欧洲地区近期持续低温。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出现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俄罗斯北部部分地区气温一度降至零下37摄氏度。此外,东亚北部和中亚大部分地区气温也较常年偏低。与之相反的是,北大西洋、冰岛至北极地区气温偏高,北美地区气温也较常年偏高。世界气象组织表示,类似现象在过去10年中曾数次发生,欧洲在2009年至2010年的冬季就经历了类似的寒潮天气。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公布成果说,气候变暖使北极圈内巴伦支海的海冰减少,造成低气压北移,西伯利亚高压范围扩大,形成强冷空气袭击日本。巴伦支海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该海区的海冰面积通常达到 60%至70%,但今冬只有34%至35%。[详细]

 

推波助澜:"拉尼娜"等也加速亚洲出现了寒潮

 

日本气象厅还指出,拉尼娜现象也加剧了寒潮的严重程度(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日本气象厅认为受拉尼娜现象影响,菲律宾周边海域水温上升大气变暖,大气对流活动增强,从西向东的偏西风——“副热带急流”被向北挤压,缓慢行进。同时,本来应该位于高纬度的另一股偏西风“极锋急流”大幅向南行进。在日本附近上空,两股偏西风合流,吸引北极周边的寒潮南下,从北方和西方覆盖了日本。[详细]

 

 



 
  欧亚的严寒天气只是正常的气象变化,却被误读为“冰河期“的开端,这里除了有少数反气候变暖的既得利益者的鼓吹,主要就是媒体的不负责任助长了谣言在普通人中的传播。其实欧洲严寒不仅极不可能是冰河期和全球变暖结束的证据,更多的证据都显示近期的极端的气候变化多于全球变暖相关。事实上,全球变暖的在目前这个阶段,夏天愈热冬天愈冷的极端气候现象很可能还会不断发生,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根本就不遥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