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洛带在那里吗?
你知道洛带什么吗?一个人?一个物体的名称还是一个品牌?几个月前,很抱歉,连我自己都不清楚。
但是我邂逅了洛带。几个月前,王海霞教授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她遇到了一个为人低调,修养丰富,同时具有行动力,思维超前,心胸宽广,而且真心实意热爱传统文化的实业家游先生。
她告诉我,洛带,你需要去一趟,那里需要让世界知道。
于是,她牵线搭桥,我去了洛带。
进了古镇,彷如隔世。
洛带位于离成都18公里之处。
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这些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四川洛带生了根。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在洛带镇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 洛带镇位于四川成都东山的洛带镇是一个客家古镇,于三国时期建镇,传说是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之名,后演变为“洛带”。唐宋时,隶属成都府灵泉县,排名东山“三大场镇”之首。
洛带镇的出名是近年来的事,他的吸引人处是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以及浓郁的各家风情。客家人的勤劳,诚朴的性格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有人把洛带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一点也不为过。
洛带的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坐落其中,又被人们称为“客家名镇、会馆之乡”。
如今镇上的2万多居民中,有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全镇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以洛带镇为中心,周围十几个乡镇还聚居着约50万客家人,约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
四川是中国5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
当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火龙节",据说其舞龙烧龙的传统源自江西籍刘姓客家人,定居洛带之后,将这一传统引入了洛带及周边地区,至今刘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带镇宝胜村,以扎龙舞龙为业,最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舞龙程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等。
结识洛带没多久,我们遇到了知音,也遇到了彼此的机会,于是一个大胆而实际的计划在两个月里顺利完成。
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和成都市原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仿佛等候了千年的友人一般,一经会谈,立即着手,三方迅速拟定了合作计划和合作内容,并制定了未来的工作宗旨和计划,洛带的同仁们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从备案到注册的全部手续,这样,我们三方共同搭建的“洛带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在成都市洛带古镇正式成立,并于11月19日在洛带举行了挂牌剪彩仪式。
国际专家机构,国内专业机构以及国内文化公司共同缔造的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随即诞生,可谓雷厉风行,卓见成效。我们几天内经过书信往来,多次碰撞与交流,达成了共识。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因为我们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一 合作目的与前提:
基于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深发展,为加强传统技艺和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同时把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推向世界,提高中国民间美术在国际的地位和知名度,经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和成都地润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定在丙方开发的成都洛带小镇内成立“洛带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
二 、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
1、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演进的方向,及时提出研究工作的新任务和工作重心。对具有社 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项目进行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演变情况。
2、定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相关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的研讨会,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3、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技艺,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衍生产品的设计、制作;依托并整合专业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发展创新型传统文化产业。
4、利用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的国际学者专家资源和国际艺术节以及非遗研究资源,定期举办中国洛带国际民俗艺术节或国际民间美术学术论坛,在艺术节期间,举办国际手工艺术品展览,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本中心的学术地位,同时在国际上提高洛带小镇的知名度。
5、出版和编辑专业书籍和专业刊物,推广和普及飞非遗知识。
亲爱的你,如果哪一天,你到罗带来游玩,考察参观,那么你一定会看到我的洛带的同仁们正在矜矜业业地为宣传和保护洛带的古文化和传统艺术在忙碌着。在这里,我要感谢以下人士
王海霞女士,游宜竹先生,冯伟先生,黄湉先生,张丽菡小姐,何少平先生,以及更多的为中心作出贡献和努力的同仁们。在此,不一一道名。
欢迎你来这里。你将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古镇,一个尘封多年,还不知名,却充满魅力的充满未来的地方。希望从洛带升起,民间保护的热潮也将兴起。
也请你拥抱千年古镇 洛带。
以下文字与图片转自IOV官方博客
2011年11月19日,在洛带举行了洛带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揭牌仪式
国内外的重要嘉宾受邀出席了仪式,其中包括:
联合国教科文世界记忆委员会亚太地区主席,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主席卡门·帕迪拉女士、
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副主席、中国主席陈平女士、
拉脱维亚国立大学人文学和历史学教授艾娅·杨森女士、
美国犹他州邦迪弗\戴维斯艺术中心主任乔舒华·布莱克威尔德尔先生、
文化部外联局原局长游琪女士、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先生、
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信息处处长姚志华女士、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曾清华女士、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泽波先生、
四川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何正军先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海霞女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教授、
中国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茂兰女士、
传统技艺专家杨丽凡教授等,成都市、龙泉驿区和洛带镇的相关政府领导也出席了活动。
洛带中心将以加强传统技艺和工艺美术的保护和传承为宗旨,在未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理论探讨和研究以及非遗产品开发等形式,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并力争把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推向世界。





陈平主席在挂牌剪彩仪式上致辞

受邀嘉宾共同为洛带中心剪彩

剪彩仪式过后黄同观赏“刘家龙”的表演。
“刘家龙”是洛带的客家龙舞,在当地极负盛誉,由于参加舞龙的都是江西籍客家人中的刘氏子孙,故而得名。刘氏家族在洛带镇已居住了14代300余年,因而刘家龙舞龙表演在古镇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洛带古镇五凤楼前合影
左起: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信息处处长姚志华女士、IOV主席卡门女士、IOV副主席陈平女士、拉脱维亚人文学和历史学教授艾娅女士、文化部外联局原局长游琪女士、
美国犹他州邦迪弗\戴维斯艺术中心主任乔舒华先生

在洛带中心办公室门前合影

所有与会嘉宾与工作人员合影

陈平主席亲自尝试当地的传统小吃“大锤酥”的制作环节

品尝“伤心凉粉”


观看蜀锦研究所制作的蜀锦长卷《清明上河图》


蜀锦研究所将一幅蜀锦作品《观世音菩萨》赠送给洛带中心

参观灾后重建的都江堰,在秦堰楼前合影

同心石前的合影

为洛带中心授旗

洛带中心加入IOV成为会员,卡门主席等在会员证签名认证

洛带中心向国际嘉宾赠送可爱的熊猫玩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