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清浅谈-气血运行影响器官功能

 云天953 2012-02-12
中医清浅谈-气血运行影响器官功能
 
  寒流来袭,好友齐聚,一起享用火锅,人生一大乐事。但有人习惯边吃火锅,边喝冰品,这在中医师眼中,确实相当不健康,贪图一时的痛快,却可能导致日后肠胃疾病。中医师指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一起食用冷热食物,让肠胃忽冷忽热,这是养生的大忌之一。因为冰、烫的食物,是不能够轮流食用的。
  如果喝了热汤,又接著吃冰,冷热纠缠在一起,就会造成紊乱、混乱。有人一边吃麻辣锅,口腔发烫,辣到受不了,直接灌下一瓶冰凉的口乐,当时只觉畅快无比,但却严重伤到了肠胃运行之气。中医师李深浦表示,门诊就发现,不少患者年纪轻轻,就罹患了严重结石问题,主要症结点就在于没有妥善控制好食物温度。食物太热,或是太冷,都不利于体内气血的运行。
  事实上,耳、鼻、眼睛、甲状腺等器官是否健康,都与气有直接关系。一旦气不顺,器官功能就会乱掉。李深浦强调,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可以从患者的脸色、光泽等气血运行及散布的情况,以监别出这个人身体情况的好坏。例如,气分布不均匀,极可能产生问题。
  事实上,传统中医的把脉难度相当高,但要精准地把出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更难,不仅只是感觉对方动脉的脉动,包括皮肤弹性、湿度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以皮肤温度为例,如果把脉时,从指尖感受对方皮肤湿冷程度,是否冒汗,就可以诊断这个人的虚实度。所以把脉,并非只着重在动脉脉动,也必须连皮肤表层反应,也需计算进去。
  以耳朵为例,中医典籍记载“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也就是说耳朵属于肾,而舌头则与心脏息息相关,如果耳朵出问题,不光只是治疗耳疾,必须一并改善肾脏功能。许多耳疾患者大都是内耳积水,服用复方中药,逐渐调理改善体质,让气能够在耳朵畅通无阻。如果真的还是觉得不舒服,症状依旧,此时,再去选择西医治疗也不迟。
  如果气不顺,身体就容易积水,包括耳水、肾水。李深浦建议,有这方面困扰的民众,平常最好少吃一些太咸的食物,已减少积水现象。吃的太咸,口一渴,就容易多喝水,让积水情况更严重,更加无法平衡。
  除了少吃过咸的食物,在中医治疗上,可以选择柴胡汤,来疏通三焦经。不过,每个人体质不同,虚实度不一,平时饮食习惯也不一样,中医师必须仔细把脉,确定症状及身体状况,依病人情况来挑选适合的中药。气不顺,耳朵容易耳鸣、耳水,如果不顺的位置,出现在鼻子,就可能导致鼻塞。李深浦教民众一个小方法,那就是停止呼吸30秒,尝试憋气,就可缓解鼻塞症状。
  鼻子与大肠经、肺经有关。如从“营卫”来分析,营为动脉血,与耳朵关系密切。卫则与肺经、大肠经有关。李深浦解释,除了呼吸之外,鼻子另一个作用就是散热。在人体各部位中,头部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最强,如果头部散热速度越快,就代表这个人越健康。
  肺经、大肠经互为表里,大肠吸取、生产热气,并将热气扩散至肺部,让肺部获得滋润及温暖。如果肺部保持温暖,就能让鼻子拥有良好散热功能,例如,肺部功能良好的人到了冬天,鼻子一呼气,就可以看到两道白烟。
  李深浦提醒,少部分人习惯用嘴巴呼吸,其实这样有碍健康。嘴巴吸气,就会影响肺部温度。如果肺部温度较低,鼻腔组织就容易肿胀,出现鼻疾。如果鼻塞,可将眼睛闭起来,先暂停呼吸,让热量停留在肺部,只要让肺部温暖,鼻腔黏膜组织就不会肿胀发炎,让鼻子呼吸畅通。另外,饮食以粗食为主,以及多吃一些黄耆、西洋蔘、粉光蔘、党蔘等白蔘系统来补气,并配合可利尿利水的中药来疏导,就能有效改善鼻塞问题。

-----------------------
小常识 -- 气血失常
   指气与血亏损不足、运行失常、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人体的气血流行于全身,既是脏腑、经络、官窍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因此,在病理上,气血失常必然会影响到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同时,脏腑发生病变,不但可以引起脏腑的气血失常,也会影响到全身气和血的变化。所以,气血失常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是病机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是脏腑经络等各种病理变化的基础,也是分析和研究临床各种疾病的基础。
   概括而言,气血失常主要归纳为气的失常、血的失常、气血互根互用功能失常三个方面。
   气的失常 一是指气的生化不足、耗损过多或功能减退,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二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即所谓气机失调。气虚是指正气虚损,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导致气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的化生不足,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而致,如肾虚则先天精气匮乏,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不充,肺虚则吸入清气不足,均可导致气之生化乏源;二是耗散太过,如大病之后、久病不复、劳倦内伤等,均可使气的消耗过多,入不敷出,而致气虚。由于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同时又有元气、宗气、卫气等种类的不同,所以气虚的病理反应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例如,卫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经常汗出,易于感冒;脾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可见全身倦怠乏力,还可导致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见精神萎顿,头晕目眩;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退,故动则气短;元气虚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
   气机失调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入这一基本运动形式失常的病理变化。一般地说,气机失调病机可概括为气滞(气的运行流通障碍)、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过强)、气闭(气的外出受阻)、气脱(气不内守而散脱于外)等方面。(见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
   血的失常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血的生化不足或耗伤太过,或濡养功能减退,从而形成血虚的病理状态;二是血的运行失常,或为血行迟缓郁滞不畅,或为血行加速而不宁静,或为血液逆乱妄行,而表现为血瘀、血热、出血等病理变化。①血虚。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常见全身性虚证,如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甲色淡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②血瘀。血液循行迟缓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见痛有定处,得寒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并见紫斑、血缕,眼睑黯黑,皮肤发紫,唇舌紫黯或见瘀点等。③血热。血分有热,使血行加速或妄行的病理状态,其特征是既有热象,又有耗血伤阴及动血出血表现。可见面红舌赤身热,以夜间为甚,口干不欲饮水,心烦或躁扰发狂,甚至出血、昏迷等。④出血。血液运行不循常道,逸于脉外的一种病理变化。人体各组织器官皆有丰富的脉络分布,故出血之证随处可见。常见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以及鼻、齿等部位的出血等。(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出血)
   气血关系失调 气与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对于血,具有温煦、推动、化生和统摄作用;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等作用。故气的虚衰或升降出入异常,则必然影响及血;同样,血的亏耗或功能失调,也必然影响及气。一般而言,气血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的病机,主要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血随气逆、气血两虚、气血不荣经脉等方面。气滞血瘀是指气滞不行以致血运障碍,继而出现血瘀。气虚血瘀是指气虚则推动无力,血因之运行滞涩而不畅。气不摄血是指气虚失于统摄,血不循经而逸于脉外。气随血脱是指由于大量失血,气随之暴脱。血随气逆是指气机上逆的同时,血亦因之冲逆于上。气血两虚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血不荣经脉是指气血虚衰或失和,不能相互为用,直接影响其濡养经脉肌肤肢体的作用,多见肢体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