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众受挫高尔:一个硬币的两面
2012-02-13 | 阅:  转:  |  分享 
  
大众受挫高尔:一个硬币的两面

创造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创造一种本不存在的需求或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需求,一般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就像一个硬币有两面,诸多事情总是利弊相伴。



3年前,大众借助于桑塔纳和捷达车型的旺销,占据了中国轿车市场54.5%的份额,而至去年12月份,大众汽车各家合资企业在中国轿车市场的占有率总计仅为40%。尤其是从最新统计来看,上海通用在中国轿车市场上的占有率今年已跃升至8.6%,而1999年这个比率还仅是3%。上海通用目前在中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通用在中国对大众的步步紧逼,迫使大众不得不对仅凭捷达和帕萨特等中型轿车打江山的策略重新进行调整:中国市场的增长主要在低档车一端,大众汽车目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关注快速发展的低价车市场,为了抢回在中国轿车市场上流失的份额,转向更新式、成本更低的车型,以期重获领先地位。



按照德国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罗伯特·比希霍夫的中国战略调整计划———今年大众集团在中国除了推出高尔和三厢POLO外,还将推出途锐、高尔夫A4和奥迪A4,从而实现全年在华销售轿车60多万辆;到2007年,其在华销量将比2002年增长一倍,达到100万辆。而为实现这个目标,大众计划每年投资大约6亿美元,主要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未来5年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车。今天上海大众接二连三的推出家庭轿车两门高尔、三厢POLO及四门高尔等完全可以看做是德国大众在中国市场作出的回应。



应该说,两门轿车驶入我国应归功于上海大众生产的这款高尔,虽然它还只是一块“敲门砖”。尽管从目前的市场反映来看,两门高尔似乎辜负了上海大众曾经对其寄予的厚望,但是只要这个车界老大“稍作些调整”,相信高尔还是会有“前途”的,毕竟除导入型外,其他车型还受欢迎。



高尔在中国的“不顺”,另一方面也同样反映出了德国大众焦躁的心态。其实老牌的企业更不能恃宠而骄,毕竟在中国这个日臻完善的汽车市场,中国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理智。



献花(0)
+1
(本文系zrynhz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