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我

 ☆湘雨秋月明☆ 2012-02-13
于是我认识到

郭令航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郭令航。

人的感情想法并不是互通的,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等方法交流。但这仍不是互通,有太多东西,文字是无法阐明的。别人通过我的行为,能力,语言了解我,也知晓我的名字,于是别人就能认识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这个人与我总是我有区别的,别人不能了解我的想法,以我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判断我的性格,思想。倘若我人格分裂,别人算不算得认识我?

人觉得我浅薄是因为只看到了我的浅薄,人觉得我沉闷只是因为我表现的沉闷。而大部分时候,不相识的人会认为我奇怪,这只是因为他不理解。

别人是个什么东西,你永远不能知道,自己所谓的,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性格,其实都是自己想法,观念。

我与郭令航大有不同之处。郭存在于别人的眼中,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我,郭会随着他所作的行为而改变,形象优劣只是随着行为好坏而变,所谓别人眼里的成长,只是表现得符合世俗的成熟罢了。而“我”不同,我的改变只会因为多看些书,电影,或经历些事情,我的成长在于想法的层层深入,是否能悟透一些事情。

比如我甩了某人一巴掌,我在他眼里的形象会趋于恶劣,“郭”就变差了。而“我”是不会变的,无论是几巴掌,做了某事之前与之后,我一般都是同样的世界观,价值观。

我倒是不在意郭令航怎样,事情好坏的评价标准也就在于对“我”的好坏而已。

这可以比作一个网络游戏,郭令航在里头,我在外头。郭受我控制,为别人所了解,但别人了解的程度,只限于这个网游中我所表现的。

现实社会就这个网游,别总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活下去,别把他人评价自己的就当为准则,别因为与自己(玩网游的人)不相干的事烦恼。

只是个网游罢了,可随心,不沉迷。

另外,我慢慢地又在思考,我,到底是什么?

我一直信奉二元论,即认为我分为灵魂与肉体,这与“我”与郭令航的分法差不多。而我需要认识自己,即要认识我这个灵魂,思想体。

(这说一句,老师们教我,所谓的思想,意识,灵魂,想象中的,这些抽象的东西实际都是不存在的。但我不这么认为,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又怎能认识到?思想自是有它存在的世界的,与现实世界不同,可以命名为思想世界)

认识一件事物可以从事物的改变着手,对于“我”,能改变我的是书本,文字,而这些内容的意义是在阐述思想,有时看到书本中的某句话,突然恍然大悟,“我”便因此成长了许多。可能只是一个小思想,但是它连通了我如细网的思想,以点接线,线增成面。我可以把这一块块的感悟称为思想碎片,而我,就是许许多多思想碎片的结合体。

意识到思想碎片是我成长所增加的地方,但也许还有个基底,即原本存在的想法,如遗传,环境,本能,暂无法分析。

我不知道,死亡是个什么性质的事情?是一瞬间的,慢慢消亡的?那思想体(灵魂)呢,化为乌有,升入天堂?

我暂时这么理解,死亡是个过程,心脏的跳动频率越来越低,开始回忆一生的过往,那些思想碎片像翅膀散开一般,随着回忆的过去,碎片像羽毛慢慢散开,消失。

以前一直不能理解,那些大哲人,大思想家为何要写书,既然已经看透人生了,那么,写书与人看岂不是对子没有意义,他们既然已不在意名声,荣誉,为何要在意让读者了解自己,所谓的流芳百世不过对我们这些生者而言罢了。

老师们说,伟人们这是要教导我们,让我们也明事理。

也许吧,我说。

我想,我要是想通了,一定不去写东西,或在意留下点什么,只管逍遥得过着就好。

哲人的想法我当然不能明白,但他们写书对我而言总归是一件好事。有了思想碎片的理论,我突然真觉得我以后想通了,可能也会多写些感悟留下来,因为将,文字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个思想碎片,或连为整个体系,我所独有的,我写下来,与人看到,人有所感悟。这似乎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我活着就行了,即使零散地活着。

将所有过去的我称为小郭,所有将来的我称为老郭,但是这两个角色实际上是永远也不存在的,因为我只存在于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我也只能在现在思考,至于小郭与老郭,对于现在的我,只是一个作为回忆,一个作为幻想罢了。

这似乎是一个关于时间与成长,变化的问题,一直不能想透,一直在想。

小郭已经死去,老郭从未诞生,我永远也理解不了小郭的想法,也无法预测老郭的心境。

小郭在他的日记本上(初中)写道,“万恶的英语佬,对我们下手这么狠,还说什么我们以后会感激她的,会后悔自己的幼稚的,我呸!我呸呸呸!”

一晃几年,事情已过去很久了,确实像老师说的那样,我开始感激她,怀念她,并有些后悔对她的不尊敬,明白自己当年确实幼稚。

这算什么?我背叛了小郭?或是小郭的不懂事拖累了我?

谁又能理解,成长本来就是一件奇怪的事,从过去出发,远离过去,从现在出发,远离现在。我每日产生一些思想,消亡一些思想,当年的我,与现在的我差距太大,看他如看别人一般。

但稍提一下,能晓得,后悔这事其实也不能成立,这个情绪本就是太无中生有,按当年小郭的思想,成熟程度,不好学习,不听话,考不上重点中学,本就是很自然的事,没什么好埋怨的。即使是偶然的事情,由这事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也都是很自然的在发生,你既不能回到当初,也不能指望有一平行世界,那里的自己,一生平平安安,顺风顺水。

总结这点说,即过去的事情已经很自然地过去了,或用大师的理论:

存在即合理。

返回小郭的问题,我得思考小郭与别人相对于自己来说有什么区别,以更好的察觉“我”的成长,至少让我所认定的,老郭不能改变。

我尝试摆一盘象棋,每日只走一步,一日持红,一日持黑。之所以隔着一天才走一步,是想让自己忘却之前下棋的角色,每日只念着,对手不是现在的这个自己,及每日下棋时想着昨天的我的想法,战略,并破解它,再想着明天的我可能会怎么下。

这样一来,每日都有两个角色与我下棋。

倘若过了一年,这盘棋下完了,谁输谁赢无法确定,因为有365个“我”在下棋,而每日只能走一步。而回过想想,用一年时间下的棋,与用半小时与自己下的棋有什么区别?

我时刻都在改变,前者给予我改变自己的时间为一天,而后者只有几秒,几秒内我可以说是近似一样的,因为那其中改变我的因素,只有这盘棋,这样的话我便会注意配合,前一步与后一步,这一步与后两步。便只有两人博弈,且共用思想,战略。

倘若一个不小心,心里偏向于希望某一方赢,比如红,那么执黑子是也会刻意为了迎合红字的赢,顿时,又只剩下一个人了。

不过我估计这个思想实验是,没下完之前,觉得这盘棋没有意义,不下不下。

复制碎片。。。

犹豫不决,遵循初衷,若不犯法,尽管做就是。

随心随心,不顾及角色扮演。

世界客观存在,有我才能表现,不玩网游者不知网游。

世界与我同在。

言不言论,思不思考。

庄说: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不知厌人所厌,只顾喜人所喜。

谁知一只猫没有思想?谁知石头没有意识?

向边人学习认定寻求方法的方法,当然相信边人所相信的。

从小便这样认识,老师说的,专家说的,大家说的,就是对的。然后大了,电视,报纸,大家互相传着跟你说,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然后你不以视觉,触觉便清楚的知道,珠峰是第一高峰。

我不知晓,不知晓。

You are what you read。思想碎片的结合体,还需一个思想“糖蛋白”。

老者大人追求自然,却言年轻人需奋斗,向着不喜欢的方向奔跑,高考,娶妻,生子,买房。
无懈可击。

不求大悲大喜,善于自我调节,勿扰心事。

最易说服自己的是自己,思想畅通,不需言语。最不易说服自己的是自己,方向极端,思想一致,殊路同归。
让思想疏导心情,万不能让心情决定思想,执念太过可怕。

5KB与5M所说的事,其实可以一样,或是延长时间,加深印象。

我在哪儿藏了10块思想碎片,他人最多获得5块。所谓开导,让想不通者自我想通就是,即说,开心地引导。
现实,固液气。思想,回忆感情概念。如何分得,都不知晓。

不一定只有五感,获得感觉的方法,还可凭心——获得思想碎片的方法。

想的永远按G以记,写的只可按KB论处。文字的表现力,不及大思想的张力。 

不玩网游者遭人唾弃,自杀者,精神病,出世人。都冠以不好的名声,为的就是让人专心于网游。

年轻人不语,反驳无力。

不合常理,赞同少许,删去删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