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于1991年8月决定设立中国杂技界的最高奖“百戏奖”,以表彰那些为杂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设奖表彰使中国杂技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过广泛的酝酿和多次在全国范围内的评选,1992年9月12日在武汉首次隆重举办了中国杂技艺术百戏奖颁奖式。1995年4月又举行了第二届百戏奖的评选工作。
两届百戏奖的19位得主,包括夏菊花、孙泰、周云鹏、王俊武、金业勤、潘素梅、邓宝金、张英杰、宁根福、何天宠、陈立本、国庆丽、赵凤歧、程海宝、司迪克·阿西木等国家一级演员,他们都是在各自的杂技艺术表演项目中承前启后、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另外四位杂技艺术事业的组织者王峰、蓝天、阿良、王松声,他们长期担任杂技团体的领导工作,在杂技艺术理论研究、节目编导和团体组织工作中都做出了自己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以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吴桥”命名的国际性杂技盛会。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单年举行,举办时间一般为该年度10月最后一周或11月第一周。举办地点在中国北部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市。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杂技的东方赛场。杂技节举办期间,由中国组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内外杂技节目参加况比赛或表演,竞雄赛长,决胜争优,交流技艺,增进友谊。自1987年至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举办了八届。
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举行。由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来自前苏联、朝鲜、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前民主德国和中国七个国家的30个节目参加了比赛和演出。
第二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1989年11月1日至7日举行。由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来自保加利亚、瑞典、泰国、蒙古、前苏联、丹麦、波兰和中国八个国家的31个节目参加了比赛。
第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1991年10月15日至21日举行。由河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有中国、比利时、加拿大、古巴、朝鲜、法国、蒙古、瑞典、美国、前苏联和香港地区的28个节目参加了这次世界杂技盛会。
第四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1993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举行。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局、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澳洲等五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节目、366名演员参加了这次杂技盛会。
第五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1995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举行。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中央电视台、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杂技节荟萃了14个国家20个演出团体的290名杂技精英。
第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于1997年11月1日至7日举行。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17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个节目参加了本届杂技节的比赛。
第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于1999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在新落成的河北省艺术中心隆重举行。这是世界杂技界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盛会。
第八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瑞典、英国等11个国家的25个节目参加比赛演出。在这次杂技艺术节上,组委会共评出金狮奖2个、银狮奖4个、铜狮奖8个。
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
1988年11月19日,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在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举行。
首届“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共有175个演员参赛,他们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6岁。不少人在夺得“新苗杯”金奖之后,很快走上了世界杂技赛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安庆市杂技团的许梅花16岁时以《柔术滚杯》获得金奖之后,在老师李燕燕和前辈夏菊花等的鼓励支持下,精益求精。终于在90年代以《柔术滚杯》在法国赛场上夺得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
“新苗杯”大赛为中国的小演员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参赛的小演员,有的走南闯北,有的却是从未出过家门的。上海市的4个小演员3个出过国,而山西参赛的13位小演员却是第一次出省,也是第一次登台正式演出。这次比赛在这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全国新苗杯杂技比赛”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结合比赛,对如何培养杂技演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几年虽然杂技马戏学校开始创建,但如何培养演员,采用什么训练教材,都尚在研究中,因此这次比赛中进行的探索和讨论,具有深远意义。
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遵义市举行的第二届“新苗杯”比赛和此后的几届全国杂技比赛,更为杂技艺术家互相观摩创造了良好条件,产生了更多的优秀节目和优秀人才。
截至1996年底,全国共出现新节目120个,获奖人数达600多人。有400多人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