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圳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如果破除细胞骨架,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会明显降低。由此可推知细胞骨架
A.是一种膜性细胞器 B.有助于囊泡的运输
C.能促进ATP的合成 D.可作为细胞板的原料
2.有关科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是罗伯特·虎克和施旺共同提出的
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温特发现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萨顿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下表列出了两个杂交组合及后代染色体的数目,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一 |
二 |
杂交组合 |
狮(38) |
虎(38) |
白菜(20) |
甘蓝(18) |
后代 |
狮虎兽(38) |
白菜-甘蓝(38) |
|
|
|
|
|
A.狮与虎能交配产生狮虎兽,无生殖隔离
B.狮虎兽个体间能正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C.体细胞杂交获得的“白菜-甘蓝”可育
D.植物多倍体只能通过体细胞杂交获得
4.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奖励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该技术没有涉及
A.精子的获能 B.卵母细胞的培养
C.细胞核移植 D.胚胎的早期培养
5.下丘脑可通过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细胞合成肾上腺素,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过程 B.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
C.肾上腺素能使机体耗氧量增加 D.肾上腺素能加速血糖转化为脂肪酸
6.图示一个家族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传递情况,若③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则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A. 细胞质遗传
B. Y染色体遗传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双选题
24.通常,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完成的实验有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 B.探究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
C. 对大蒜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D.调查和统计土壤物种的丰富度
25.关于图中甲、乙和丙所示内容及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
内容 |
分析 |
A |
人体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和物质移动方向 |
丙为细胞内液 |
B |
呈递抗原的细胞和途径 |
乙产生抗体 |
C |
生物群落的成分和能量移动方向 |
丙为分解者 |
D |
三种生物构成的两条食物链 |
乙与丙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
三.简答题
26. (16分)I. 在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的农作物,叫间作套种。据表分析。
品种 |
水稻 |
玉米 |
人参 |
光饱和光照强度*(klx) |
40~50 |
30 |
4~5 |
生活环境 |
水生 |
陆生 |
陆生 |
*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植物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1)表中能进行间作套种的两个品种是 ,依据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是 。
(2)作物栽培需要“正其行,通其风”。“通风”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光合作用的 过程。“土不翻,苗不欢”,原因是“松土”能 。但大面积的松土也能带来 等环境问题。
Ⅱ.取大小和活力基本一致的绿豆种子3000粒,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在黑暗中培养。待种子萌发时,每天同一时刻抽取50粒(棵)测量其干重,结果大致如图所示。

(3)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 (答两点即可)。
(4)曲线 显示的是光照条件下培养时干重变化的情况,M点表示的生理意义是 。
27.(16分)图示某雄性昆虫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及相关基因的位置,其中A控制长翅,a控制残翅。据图回答。

(1)图示细胞的名称为 ,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是等位基因;染色体在细胞内移动时,需要依靠 发出的星射线牵引。
(2)该昆虫只有在B、H同时存在时才表现出红眼,否则为白眼。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若只考虑图中所表示的基因的遗传,该昆虫产生的配子有 种 。
(3)若该昆虫产生的后代因为细胞中出现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发生性状改变,其变异类型是 ;若A和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其变异类型可能是 。
28. (16分)图甲表示乙烯促进离层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的过程,酶X能够水解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图乙表示叶柄离层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请回答。

(1)图甲中a表示的过程是 ,需要的原料是 ,b过程需要的工具是 。
(2)酶X是 ,参与酶X合成和分泌过程,但不含核酸的细胞器有 。
(3)与乙烯上述作用类似的植物激素是 。
(4)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 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已知生长素在叶柄内是从远基端向近基端进行极性运输,通过对上图分析,该运输过程对乙烯的合成有
作用。
29.(16分)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活动的三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
(1)案例Ⅰ: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
设计思路:
组别 |
对照组 |
实验组 |
处理情况 |
不做处理的带
落叶的土壤 |
进行过处理的
带落叶的土壤 |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 5cm深的土壤中 |
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 处理,尽可能排除 的作用。
(2)案例Ⅱ: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步骤:
① 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② 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B烧杯中加入 。
③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从A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A1和A2两支试管各10 mL;从B烧杯中取20mL溶液,分别加入B1和B2两支试管各10 mL;
④ 在A1和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 ,并进行 处理 。
⑤ 观察各试管的 ,记录实验结果。
(3)案例Ⅲ: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并用
(试剂)加以鉴别。
2011年深圳二模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24分)
1.B 2.B 3.C 4.C 5. D 6. C
二、双选题(12分)
24.BC 25.CD
三、非选择题(64分)(每空2分)
26. (16分)
(1)玉米和人参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或:协调与平衡原理)
(2)暗反应 增强根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能量,(促使矿质离子的吸收)
水土流失或温室效应(其他合理答案得1分)
(3)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
(4)甲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或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
27. (16分)
(1)初级精母细胞 两 A与a,B与b 中心体
(2)①两(多)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多因一效) ② 8
(3)移接(易位)(或染色体结构变异) 增加(或重复)(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8. (16分)
(1)转录 核糖核苷酸 转运RNA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答“蛋白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也给分)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脱落酸
(4)小于或等于 促进
29. (16分)
(1)灭菌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2) ②30mL(等量)蒸馏水(无菌水)
④(等量的)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⑤颜色变化
(3)纤维素 刚果红